中西合璧話診療,國家級乳腺病中西醫結合治療研討班上海圓滿落幕

文章推薦指數: 80 %
投票人數:10人

「群賢畢至,少長咸集」。

2017年9月16日,由上海市中西醫結合學會和上海市醫藥行業協會主辦,上海中醫藥大學附屬岳陽中西醫結合醫院(以下簡稱「岳陽醫院」)乳腺病科承辦的國家級中醫藥繼續教育學習班——「乳腺疾病中西醫結合治療進展研討班」在岳陽醫院隆重召開。

有30餘名來自上海、廣東、浙江等省市的中醫、西醫和中西醫結合乳腺疾病知名專家、領軍人物擔綱學習班主講及參與討論,共有150餘名學員參會。

大家齊聚一堂,以現代醫學科學技術發展中的新理論、新知識和新方法為出發點,聚焦乳腺癌和漿細胞性乳腺炎等疑難病證的診治,深刻闡述了乳腺疾病中西醫結合治療的現狀與進展。

上海中醫藥大學附屬岳陽中西醫結合醫院

團隊願景,中西並舉

岳陽醫院乳腺病科自成科以來,就以「起步晚、起點高」作為團隊願景,一直努力將自己打造為一個以中西醫結合為特色,醫療、教學、科研、精神文明一體化的乳腺專科。

岳陽醫院乳腺病科成立於2009年8月,是一個新興的科室,短期內迅速發展成為一個完整的病區,擁有床位36張,年門診量4萬餘人次,年出院量2000餘人次,年手術量1200餘例,無論在人均門診量、手術量,還是床位效率、人均效益上,乳腺病科的綜合指數均名列醫院前茅。

目前科室在編醫生9名,通過數年的專科建設,人員結構日趨完善,形成了以薛曉紅主任為學術帶頭人的人才隊伍。

目前有正高級職稱2人,副高級職稱2人,中級職稱4人,初級職稱1人;其中碩士生導師2名,學歷組成為博士2人,在職博士1人,碩士6人,碩博士比例達100%;科內的臨床醫師全部經過研究生培養及國內外先進乳腺外科的培訓。

已形成一支中青年為骨幹、中西醫結合為特色以及醫教研精神文明四管齊下,具有創新能力的合理梯隊。

岳陽醫院乳腺病科團隊

科室獲得多項市局級榮譽,包括2013-2014年度上海中醫藥大學三八紅旗集體,2015年度上海市巾幗文明崗,2016第九屆中國健康總評榜「年度醫療服務創新先鋒」,2016年「移動網際網路時代,倫理視野下的醫療服務模式創新與和諧醫患關係構建」優秀案例獎。

另外獲得多項院級榮譽,獲獎面覆蓋醫療、教學、科研和精神文明各條戰線。

薛曉紅主任

科室學術帶頭人薛曉紅是岳陽醫院乳腺病科主任,主任醫師,教授,醫學博士,碩士研究生導師,上海市乳腺病特色專科(中西醫結合)學科帶頭人。

薛教授長期從事乳腺外科臨床工作,勤於研習、融匯中西、精益求精。

薛教授自幼深受中醫影響,師從陸德銘教授和邵志敏教授兩位中、西醫領域的大家。

25年乳腺外科的豐富經驗使得薛教授擅長乳腺癌的早期診斷和各種乳腺疾病的手術治療,且對急性乳腺炎、漿細胞性乳腺炎以及乳腺癌術後預防復發轉移的中醫藥治療也有豐富的臨床經驗。

2009年薛教授來到岳陽醫院,創始乳腺外科,從無到有,一手建立這個兼具中西醫結合特色的乳腺病專科,發揮自己的手術特長和中醫功底。

薛教授還是上海市中西醫結合學會理事、乳腺病專業委員會副主任委員,中華中醫學會乳腺病專業委員會常委,世界中醫聯合會乳腺病專業委員會副會長,國家科技獎勵評審專家。

主持國家自然科學基金、上海市科委、上海市衛計委等各級科研課題10餘項,發表學術論文30餘篇,參與編寫論著10餘部。

2013年至2014年榮獲上海中醫藥大學醫療系統「優秀科主任」、「優秀共產黨員」、「創優爭先醫德標兵」等稱號;2015年榮獲上海市衛計委系統先進個人;2016年當選「岳陽醫院中青年名醫」。

中西齊聚,共話診療

會議現況

介紹完團隊,讓我們回到會議現場,看看當天有哪些有分量的專家和有共鳴的話題。

上午8:30,會議正式開始。

首先,作為東道主,薛主任發表了開幕致辭,由衷的感謝岳陽醫院乳腺病科成立八年來各位同道的支持,感謝各位專家百忙之中從四面八方齊聚上海支持此次研討班,感謝各位與會人員的到來,為中西醫診療乳腺疾病這架橋樑添磚加瓦。

隨後,薛主任邀請岳陽醫院沈雁院長發表了開幕致辭,代表院方熱烈歡迎專家和同道們的與會與支持,簡要介紹了岳陽醫院中西合璧的特色,同時也預祝此次研討班圓滿成功。

薛曉紅教授開幕致辭

沈雁院長開幕致辭

上午半場的講者主要以西醫為主,但參與主持和討論環節的嘉賓也有中醫的參與,讓我們現在就到「中西齊聚,共話診療」的現場去一探究竟。

第一位講者是來自上海交通大學醫學院附屬仁濟醫院的陸勁松教授,他通過大量的科學數據、國內外臨床試驗以及自己的臨床經驗和理解,從「乳腺癌的新輔助化療」的主題出發,指出一個辯證的問題,同樣也是臨床遇到的現實問題,那就是:不同的化療方案對病人的結果完全不同,相同的方案不同的使用方法對病人的治療效果也大有不同。

強調要靈活運用國內外指南和專家共識的指導,兼顧患者自身情況制定治療方案,使毒副反應降到最低,療效達到最大。

陸教授用他獨特的講課魅力和充足的學術證據征服了全場,做了一場精彩的開場演講。

陸勁松教授

第二位講者是來自復旦大學附屬腫瘤醫院的張劍教授,他以「早期乳腺癌輔助化療的進展與爭議」為主題,通過對高危因素與高危人群的關係、蒽環類是否可以被紫杉類取代、輔助治療是否可以延遲等幾大與臨床息息相關的問題的深入分析,給在座的參會人員帶來了一場頭腦風暴,也提供了充分的討論熱點。

針對這幾個問題,他也提出了自己的見解:根據數據,小於35歲的LuminalA型的患者可以考慮不化療;蒽環類是否可以被紫杉類替代,期待未來經過時間的考驗能有一個明確指導;輔助治療是否可以延遲取決於分期、分子分型和延遲的時間。

張教授也以他娓娓道來的風格,把這幾個問題闡述的非常清晰,讓與會的年輕醫生也能掌握要點。

張劍教授

第三位講者是來自上海市第十人民醫院放療科的林清教授,她的主題是「早期乳腺癌前哨淋巴結活檢後的放射治療」,她羅列了歐美、日本和我國的各大指南對這個問題的放療意見的更新條目,並做了一個全面的橫向比較,讓聽眾緊跟前沿、一目了然。

林教授的結論是:在前哨淋巴結陽性患者中腋窩淋巴結清掃術和腋窩放療可以提供較好的、療效相當的局部控制;腋窩放療後淋巴水腫較少,有顯著差異;伴1-2枚SLN轉移的早期乳腺癌,且擬行保乳手術及常規全乳放療的患者,腋窩放療可以作為標準治療。

對於不同指南提供的治療方案有爭議的情況下,林教授強調求同存異的重要性。

林清教授

三位專家演講結束後,緊接著迎來了由瑞金醫院的李亞芬教授和龍華醫院的陳紅風教授主持的討論環節,一婦嬰的莊志剛和國婦嬰的何奇教授作為嘉賓全程參與討論。

台上四位專家結合以上三位講者的演講內容,提出臨床中遇到的難點、疑點,各位專家秉承治療嚴謹負責的態度,給出自己的見解,陳紅風教授作為龍華醫院中醫乳腺科的主任,提出了中醫藥在乳腺癌輔助治療中的特殊位置,強調了中醫藥具有減毒增效的效果,使西醫專家們更加了解中醫,拓寬了臨床思路。

討論環節

討論環節

合影留念

薛教授現場互動

現場青年醫師聚精會神

第四位講者是來自復旦大學附屬中山醫院的朱瑋教授,她以「保乳手術的實踐和思考」為主題,列舉自己臨床工作中遇到的真實病例,也分享了大量的影像學資料,強調在保乳診斷中超聲醫生「第二眼超聲」和磁共振評估的重要性。

朱教授又敘述了保乳手術中的絕對禁忌症和相對禁忌症,強調保乳手術必須仔細評估。

很多年輕患者比較在意自己的形象,所以朱教授強調保乳手術需要兼顧美觀性與安全性,介紹了一些手術技巧,比如可以從乳暈旁切口等。

可謂是從手術層面上,豐富了研討班的廣度和深度。

朱瑋教授

上午半場最後一位壓軸的講者便是岳陽醫院的薛曉紅教授了,她以「粉刺性乳癰的的中醫和微創治療」為主題,從中醫的病因病機到西醫的發病機制,結合患者的局部表現、整體表現和舌苔脈象總結出粉刺性乳癰陽虛痰凝的本質,揭示了粉刺性乳癰是一種本虛標實、寒熱夾雜之症,通過溫陽化痰之法可治癒該病。

從我院治癒的245例病例中尋找出發病和治療規律,總結治療原則是內治外治相結合,中醫內治從「陽和湯」的基礎上化裁用藥,治以溫經散寒,通絡消腫。

並配合穿刺抽膿或多點的小切口引流,及時將邪(膿、腐肉)引出。

薛教授以講故事的方式,展示了各種類型患者初診到痊癒的照片,震撼的初診圖片和滿意的治癒圖片,引來專家們的唏噓不已,再次體現出中醫在粉刺性乳癰治療中的獨到之處。

薛曉紅教授

薛教授講演完畢後與專家互動交流

兩位專家精彩的講演過後是由華山醫院的鄒強教授和腫瘤醫院的柳光宇教授主持的討論,楊浦醫院的林曉燕教授和華東醫院的葛睿教授擔任討論嘉賓。

西醫的專家們聚焦於非哺乳期乳腺炎相關的問題,包括漿細胞乳腺炎與肉芽腫性乳腺炎的區別、漿乳的抗癆治療是否必要、漿乳和下肢結節性紅斑的因果關係等問題。

陳紅風主任提出中醫治療過程中沒有必要嚴格區分漿細胞性乳腺炎和肉芽腫性乳腺炎,這兩種病名因病程和活檢取材部位不同而異,通過中醫辨證論治,對證治療即可;目前沒有明確研究證明抗癆治療對漿乳的有效性,雖然西醫已出了一部非哺乳期乳腺炎的指南,但沒有專家明確肯定抗癆在該病中的地位;薛教授也回答了漿乳和結節性紅斑可能同為筋膜、脂膜的炎症,其免疫機制的相互作用需進一步研究的證明。

在發病中,乳房漿乳是因,下肢紅斑是果,但它們又同為身體陰陽失衡的表現,薛主任機智的回答贏得了滿堂彩,為上午半場的討論畫上了圓滿的句號。

討論環節

討論環節

中西碰撞,術精岐黃

專家互動,中西交流

午餐過後下午半場的會議又如火如荼的開始了。

如果說上午半場的主題是圍繞西醫專家唱主導,那麼下午半場就該中醫專家登場了,但也有西醫的專家參與討論,可謂是較上午半場擦出了更多中西碰撞的火花。

第一位講者是遠道而來的廣東省中醫院的鐘少文教授,以「乳腺癌內分泌治療毒副作用的中醫治療」為主題,以骨質疏鬆、失眠、更年期為切入點,總結出了「補腎壯骨,益氣健脾,活血通絡」為主的治療原則。

又從六經辨證的角度出發,對內分泌毒副作用治療的認識有一個由淺入深的漸進過程,論點新穎,引人深思。

鍾教授結合中西醫分析產生此類病症的原因,深入分析並結合臨床經驗,總結出了非常具有參考價值的結論:如果一開始就能抓住要害,也許臨床起效會更快。

值得一提的是,鍾教授屬於西學中,能將經典的六經辨證如此活學活用,可謂是為上海乳腺癌中醫治療界吹來了一股新風。

鍾少文教授

第二位講者是來自上海中醫藥大學附屬龍華醫院的陳紅風教授,她帶來了「治脾為先調治乳腺癌手術後患者」的主題,先從脾胃為後天之本,氣血生化之源;脾主運化,主升清,胃主受納,宜和降,脾胃雖反,卻相輔相成這些理論立足了腳跟。

又從臟腑辨證的角度出發。

闡述了中醫藥治療乳腺癌的四大觀點:整體觀念、辨證論治、扶正祛邪、平調陰陽。

陳教授通過大量基礎實驗也歸納出很多中醫與西藥結合在三陰性乳腺癌中的作用,例如益氣小複方抑制三陰性乳腺癌移植瘤增殖等。

中醫運用於乳腺癌的診療,可以穩定調整患者體質,改善生活質量,不僅抑制腫瘤細胞的增殖,而且可以抑制腫瘤治療中的某些耐藥的發生。

陳紅風教授今天既是主持又是主講,作為兄弟醫院的乳腺科學術帶頭人,每年都給予我們繼教班莫大的支持。

陳紅風教授

第三位講者同樣是來自上海中醫藥大學附屬龍華醫院的劉勝教授,他的演講主題為「三陰性乳腺癌的中醫藥治療」,以三陰性乳腺癌的異質性、病因病機分析、中醫治療為出發點,結合中西醫研究成果,提出的相由心生,情志內傷,乳腺癌的病因與抑鬱的心情有關聯,另外又從風、瘀、痰、毒四大方面剖析了三陰性乳腺癌的病因病機,尤其從「風」這個理論另闢蹊徑的乳岩復發轉移的成因。

他也將中醫在乳腺癌輔助治療中的四大證簡化為「吃不下」,「睡不著」,「拉不出」和「沒力氣」,並介紹了針對這四大證的治療經驗,並強調某些藥物的藥性可能產生的毒副反應,遣方用藥之時一定要多加注意。

劉勝教授作為龍華醫院的黨委書記,正在主持三陰性乳腺癌和難治性乳腺癌的多中心臨床研究,作為領導和領頭羊,體現出了大將之風。

劉勝教授

三位專家各俱特色的演講後,由曙光醫院的吳雪卿教授和龍華醫院的秦悅農教授主持,湖州婦幼保健院的許紅霞教授,岳陽醫院的江科教授和梁宏莉教授組成的嘉賓團與學者進行探討交流,值得一提的是這三位討論嘉賓均是西醫界的翹楚。

許紅霞教授表達了對三陰性乳腺癌晚期患者中醫對症治療的濃厚興趣,認可西醫治療同時應用中醫藥治療可更好的減輕患者痛苦,使患者獲益更多。

梁宏莉教授也向中醫界的講者請教了中醫在乳腺癌康復階段的用藥原則。

江科教授也表達了他多年在中西醫結合之路上的思考,他認為真正的中西醫結合,不是中醫會開西藥,西醫會開中藥,而是像今天的會議形式一樣,中醫和西醫共聚一堂,共同探討疾病的診治。

討論環節

討論環節

第四位講者又是來自外省市的浙江省中醫院謝小紅教授,她也是一名西學中的醫生,她以「非哺乳期乳腺炎的治療」為主題,將非哺乳期乳腺炎細分為導管周圍乳腺炎和肉芽腫性乳腺炎,闡述了兩者的不同臨床表現,便於臨床鑑別,又回到中醫對於粉刺性乳癰的特色療法,強調中醫治療的優勢所在,可以避免不必要的手術,中西醫結合治療,既能提高療效,又能減輕患者痛苦。

謝教授將其總結為把握恰當手術時機,發揮中醫治療的優勢,中西醫結合是大方向。

謝小紅教授

第五位講者又是遠道而來的尊客,來自廣州中醫藥大學第一附屬醫院黃梅教授,她以「中醫參與乳腺癌防治的思考」為題目,提倡揚長避短、發揮中西醫結合協同優勢共同為乳腺癌的診療發揮作用。

黃教授說到中西醫結合是我國獨有的乳腺癌診治的一大特色,有大量的臨床需求,在我國,有90%以上的患者曾接受中醫藥治療。

中醫的長處就是講究整體觀、天人合一和辨證論治,讓患者活得更長、獲得更好。

在乳腺癌預防方面,她們團隊做了五運六氣的研究,提出一個假設理論,也就是具有先天某某運氣稟賦特徵的人,容易在後天遇到某某運氣特徵時罹患某某系統疾病的運氣特徵規律,用一種非常古老的中醫理論提供了非常新穎的研究思路。

在治療方面,也介紹了2個高質量的國內臨床試驗,一個是針灸治療可以改善三苯氧胺引起圍絕經期綜合徵的毒副反應,中醫療法沒有明顯的毒副作用,且療效也明顯優於西藥對照組;一個是北京牽頭的「乳腺癌術後高危人群3年復發轉移影響因素分析」,研究提示中醫治療組3年復發轉移率明顯下降,尤其對於ⅢC期及HER-2陰性患者更為受益。

黃梅教授

最後一位講者是來自本土的上海中醫藥大學附屬曙光醫院的吳雪卿教授,她以「漿細胞性乳腺炎的治療思考」為主題,總結了藥物治療和外科治療的核心。

她從中醫的辨證論治出發,講究根據不同的證,予以不同的治療大法,包括疏肝清熱、溫陽散結、化痰祛痰、解毒和營、清化痰濕的這些常用方法。

對於手術中的多種手術技巧也配合圖片作了詳細的闡述,讓聽眾仿佛置身在手術室中操作一般身臨其境。

吳教授以自己簡練的語言和幽默的風格,為一天的學習做了完美的收官。

吳雪卿教授

最後的討論環節由上海市第十人民醫院的房林教授和上海市第六人民醫院的何萍青教授主持,由東方醫院的韓晶教授,以及龍華醫院的劉勝教授和秦悅農教授組成的嘉賓討論團與參會的其他專家和同道切磋醫術、交流心得。

專家表示,在漿乳方面,中醫藥治療可避免不必要的手術,減輕患者痛苦,並且提出應用恰當的現代診斷技術,如空心針穿刺或旋切活檢可以明確病理診斷,排除臨床上較難直接鑑別的炎性乳癌,防止及降低誤診率,更好的發揮中西醫結合治療的優勢。

在乳癌方面,中醫的全程參與,將來有可能改變乳腺癌防治路徑。

總而言之,中西醫結合的道路前景光明、任重道遠!

討論環節

討論環節

2017年9月16日的學習一直進行至夜幕降臨,在薛主任的閉幕致辭中圓滿結束。

一整天的會議,安排滿滿,醫師們的交流熱情高過炎炎氣溫,內容之豐富、講演之專業、專家之敬業、參會醫師之專注,令人嘆服和感動。

本次學習班以「中西合璧話診療」為主題,探討乳腺疾病在中西醫結合治療方面的進展,除了增進專業醫生的學術水平和交流外,更重要的是為提高患者治療效果和生活質量而不斷努力。

期待明年再聚上海,問道岳陽,中西結合,共襄盛舉!

謝謝閱讀。

本文為原創,來源:優諾麗康編輯部。

如需轉載請註明來源。


請為這篇文章評分?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