指南專家共識教你診治慢性膽囊炎/膽囊結石

文章推薦指數: 80 %
投票人數:10人

導語臨床症狀/體徵和實驗室檢查對診斷慢性膽囊炎/膽結石有重要作用,但缺乏特異性。

超聲檢查通常是影像學檢查的第一步。

為規範慢性膽囊炎、膽囊結石的診斷和治療,中華消化雜誌編輯部特邀請國內部分消化內科專家和放射科專家組成專家委員會,共同討論制定了《中國慢性膽囊炎、膽囊結石內科診療共識意見》。

華醫君摘錄了其中部分內容與大家分享。

一、診斷與評估

(一)臨床表現1腹痛:是大多數慢性膽囊炎最常見的症狀,發生率為84%。

腹痛的發生常與高脂、高蛋白飲食有關。

患者常表現出發作性的膽絞痛,多位於右上腹,或出現鈍痛,可放射至背部,持續數小時後緩解。

2消化不良:是慢性膽囊炎的常見表現,占56%,又稱膽源性消化不良,表現為噯氣、飽脹、腹脹、噁心等消化不良症狀。

3體格檢查:約34%的慢性膽囊炎患者體格檢查可檢出右上腹疼痛,但大多數患者可無任何陽性體徵。

4常見併發症:當出現慢性膽囊炎急性發作、膽源性胰腺炎時,可觀察到急性膽囊炎和急性胰腺炎的症狀和體徵;膽石性腸梗阻以腸梗阻表現為主。

(二)影像學診斷1超聲檢查:是診斷慢性膽囊炎最常用,最有價值的檢查,可以顯示出膽囊壁增厚、纖維化、以及膽囊中的結石。

膽囊超聲的敏感度為97%,特異度為95%,準確度為96%,陽性預測值為95%;1CT:敏感度為79%,特異度為99%,準確度為89%;3MRI:在評估膽囊壁纖維化、膽囊壁缺血、膽囊周圍肝組織水腫、膽囊周圍脂肪堆積等方面均優於CT,主要用於鑑別急性和慢性膽囊炎;4肝膽管CCK-HIDA:肝膽管CCK-HIDA:是評估膽囊排空的首選影像學檢查,可鑑別是否存在膽囊排空障礙。

(三)診斷要點1反覆發作性的右上腹痛,可向右肩胛下區放射。

腹痛發生可與高脂、高蛋白飲食有關;2刻板消化不良症狀,體格檢查可有或無右上腹壓痛;3超聲等影像學檢查發現膽囊結石和(或)CCK-HIDA評估為膽囊低噴射指數(噴射指數<35%);4需與急性膽囊炎、功能性消化不良、消化性潰瘍、肝膿腫、急性緊急梗死等可能出現右上腹痛的疾病相鑑別。

二、治療對於慢性膽囊炎、膽囊結石患者,應按是否有症狀、是否有併發症分別進行個體化治療。

治療目標為控制症狀,預防復發,防治併發症。

(一)無症狀的慢性膽囊炎、膽囊結石治療1飲食調整:建議規律、低脂、低熱量膳食,並提倡定量定時的規律飲食方式;2利膽治療:對於膽石症患者,使用熊去氧膽酸有助於降低膽源性疼痛的發生風險,避免急性膽囊炎的發生;複方阿嗪米特腸溶片在利膽的同時還有助於改善消化不良等症狀;茴三硫具有促膽汁分泌和輕度的促膽道動力作用;3預防性膽囊切除:易患膽囊愛的高危人群;器官移植後免疫抑制的患者;體質量迅速下降的患者;「瓷化」膽囊導致膽囊癌風險增加者;(二)有症狀的慢性膽囊炎、膽囊結石治療:以控制症狀、消除炎性反應為主。

1解痙止痛:用於慢性膽囊炎急性發作時的膽絞痛。

2緩解膽源性消化不良症狀:在消化不良出現的早期,應用複方阿嗪米特或其他胰酶等有助於改善膽源性消化不良症狀的藥物,可提高消化道內胰酶的濃度,增強消化能力,改善腹脹症狀和營養水平。

3抗感染治療:根據慢性膽囊炎患者膽汁培養結果、患者感染嚴重程度、抗生素耐藥性和抗菌譜,以及患者的基礎疾病,特別是對於肝腎功能有損害等情況,在慢性膽囊炎膽道感染的治療中合理應用抗生素具有重要意義。

(三)外科治療在慢性膽囊炎和膽囊結石治療中的地位慢性膽囊炎和膽囊結石一般首選內科治療,但在內科治療的基礎上,如果出現以下症狀和表現,則需考慮外科治療。

1疼痛無緩解或反覆發作,影響生活和工作者;2膽囊壁逐漸增厚達4mm及以上;3膽囊結石逐年增多和增大,合併膽囊功能減退或障礙;4膽囊壁呈陶瓷樣改變。

(四)常見併發症與處理原則慢性膽囊炎急性發作或出現併發症,如急性腹膜炎、急性膽囊穿孔、重症急性胰腺炎等急腹症時,應及時請外科醫師會診及處理。

如暫時不適合手術治療或有手術禁忌症時,可考慮超聲或CT引導下膽囊穿刺引流術或經內鏡逆行胰膽管造影術。

摘自:中華消化雜誌 2014年12月第34卷第12期

想了解北京華信醫院(清華大學第一附屬醫院)的最新消息,了解清華的健康科普,請關注我們的微信。

關注方式:

1、點擊文章上方的「清華大學第一附屬醫院」。

2、搜索公眾號「清華大學第一附屬醫院」。

3、掃描下方的二維碼。


請為這篇文章評分?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