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老年人眩暈反覆發作 或是「耳石」作怪

文章推薦指數: 80 %
投票人數:10人

受訪專家/廣州中醫藥大學第一附屬醫院耳鼻喉科副主任醫師 何偉平

文/羊城晚報記者 陳輝 通訊員 張秋霞

「耳石症」是引起嚴重頭暈最常見的疾病,是大部分頭暈的罪魁禍首。

60歲以上中老年人為耳石症高發人群,醫生提醒,如果頭暈的發作與身體位置,特別是頭部位置的改變相關,且持續時間不超過1分鐘,則要高度懷疑是否「耳石」作怪。

中老年人為何易得耳石症

廣州中醫藥大學第一附屬醫院耳鼻喉科副主任醫師何偉平介紹,目前耳石症的發病因素仍不明確,它可能是由某些疾病因素引發而來。

例如耳石病,內耳發生老化或退行性變時,耳石膜上的耳石脫落再進入並沉積於半規管;內耳供血不足,因動脈硬化、高血壓、糖尿病等因素導致內耳供血不足,橢圓囊的囊斑上的膠質膜因營養障礙而變薄,耳石脫落後進入並沉積於半規管;耳部感染可因細胞碎片的凝集或雙側前庭功能不對稱而致發病。

另外,國外研究中老年女性患者中,骨質疏鬆症的發病率高達75%,而正常對照組僅為4%,由此可見骨質疏鬆症與耳石症之間可能存在某些特定的聯繫。

耳石引起的頭暈有啥特點

中老年人常常有高血壓病、糖尿病、頸椎病等基礎疾病,因此,有些醫生可能會誤認為是這些基礎疾病引起的眩暈,而沒有考慮到耳石症才是引起眩暈的原因,易造成誤診。

他介紹,「耳石症」有個學名,叫「良性陣發性位置性眩暈」,從學名就能了解這個病的特點。

「良性」意味著疾病不嚴重,沒有多大危險;「陣發性」是指這個病的頭暈是陣發性的,最嚴重的狀態一般僅持續數秒至數十秒而已;「位置性」是指頭暈的發作與身體位置改變相關,不活動還好,一活動就出現頭暈或頭暈加重。

該病最大的特點就是隨著頭位的變動而出現劇烈眩暈,比如低頭、抬頭、彎腰、躺下、坐起及在床上躺著的時候左右翻身,這些動作都可能誘發頭暈,但時間短暫,一般不會超過1分鐘,而直立位活動卻不怎麼受影響。

同時因為前庭迷走反射的原因,頭暈會引起血壓升高、噁心嘔吐、出汗心悸等繼發的表現,並不是這些內臟器官同時得病了。

得了耳石症不用慌

何偉平介紹,耳石症雖然痛苦,但治療方法不複雜,僅是手法復位治療。

醫生根據患者受累部位的不同,給予不同復位治療,通過改變患者頭部位置,讓脫落的耳石重新回到原來的地方,使它不能再刺激神經末梢,自然也就不會頭暈了。

大部分患者經過1-2次復位即可恢復,少數患者則需多次復位才能恢復。

患者復位時會誘發眩暈,偶爾會發生嘔吐(需有家屬陪同),但一般持續時間短暫,無明顯不良後果。

復位成功後需休息半小時後再離開,並禁忌開車。

復位後三天內最好避免平臥。

建議睡硬板床,用高枕頭。

需要注意的是,雖然耳石症手法復位看似簡單,但是必須由經驗豐富的醫生操作。

耳石症本身藥物治療不能阻止眩暈發作,但有的老年患者合併腦血管病可能需要同時給予輸液治療;有的患者合併焦慮、抑鬱、失眠或者植物神經功能紊亂,需要給予相應藥物治療,防止耳石症復發。


請為這篇文章評分?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