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0分鐘讓你深入了解:類風濕性關節炎,秋冬防治 不可怕!

文章推薦指數: 80 %
投票人數:10人

一、類風濕性關節炎的發生

這是一個,自體組織和自身免疫相愛相殺的故事。



談到類風濕關節炎的發病,不得不先提到淋巴細胞。

淋巴細胞是白細胞中的一種,通過動脈,靜脈和淋巴管流遍全身。

據估計,一個健康人體內大約經常有一百億個淋巴細胞在活動。

淋巴細胞這支主力又分成兩個方面軍,即通過胸腺而分化成熟,司管細胞免疫的T淋巴細胞,以及不受胸腺影響而分管體液免疫的B淋巴細胞。

T細胞的主要功能是調節B細胞製造抗體,當外來抗原增多時,T細胞就促進B細胞製造大量抗體,當外來抗原減少時,T細胞就抑制B細胞的功能,從而起到免疫監控作用。

此外,T細胞還能分泌一些細胞因子,如白細胞介素-2、轉移因子、干擾素等來調控免疫反應和直接殺傷有害的抗原性物質。

B細胞的主要功能是製造抗體,當外界抗原侵入機體後,它能識別抗原,製造相應抗體。

正常情況下,B細胞對人體組織是不形成抗體的,這就是「識別自我,排斥異己」。

但是當正常組織由於某種原因( 如感染等)產生變化,B細胞也會對自身變質的組織抗原成分產生抗體,在T 細胞的輔助下,與相應抗原結合,引起自身反應。

類風濕關節炎的發病可能是一種受抗原驅動的「激發-鏈鎖免疫反應」的過程。

感染和自身免疫反應是類風濕關節炎發病和病情遷延的中心環節,而內分泌、遺傳和環境因素等則增加了類風濕關節炎的易感性。

凋亡是人體細胞正常死亡的一種方式,沒有凋亡就沒有我們的身體。

例如人在胚胎階段五個指頭最初是不分開的。

後來經過細胞凋亡才分開。

類風濕關節炎正是由於凋亡不能正常進行,才導致炎症持續存在。


二、類風濕性關節炎的發展

類風濕性關節炎在這四個發病階段,會有哪些不同的症狀表現呢?

【第一階段】關節疼痛與壓痛。

絕大多數患者是以關節腫脹開始發病的。

腫脹是由於關節腔內滲出液增多及關節周圍軟組織炎症改變而致,表現為關節周圍均勻性腫大,手指近端指關節的梭形腫脹是類風濕患者的典型症狀之一。

關節疼痛的輕重通常與其腫脹的程度相平行,關節腫脹愈明顯,疼痛愈重,甚至劇烈疼痛。

【第二階段】關節腫脹。

凡受累的關節均可出現腫脹,關節腫脹提示炎症較重。

典型的表現為關節周圍均勻性腫大,例如近端指間關節的梭形腫脹。

關節腫脹在四肢小關節最易檢查出來,而肩髖等大關節腫脹卻不易發現。

【第三階段】晨僵。

95%以上的患者有關節晨僵。

晨僵是指病變關節在夜間靜止不動後,晨起時出現較長時間的受累關節僵硬和活動受限。

晨僵常是關節受累的第一個症狀,大多出現在關節疼痛之前,病情嚴重時全身關節均可出現僵硬感。

起床後經活動或溫暖後晨僵症狀可減輕或消失。

晨僵常伴有肢端或指(趾)發冷和麻木感。

現在的生活節奏在不斷的加快,出現晨僵是很容易耽誤事情的。

【第四階段】關節摩擦音。

類風濕性關節炎症期,運動關節時檢查者的手常可感到細小的捻發音或有握雪感,以肘、膝關節為典型,此表明關節存在炎症。

有的關節炎症消退後,活動關節可以聽到或觸到嘎嗒聲響,這在指和膝關節、髖關節最明顯,可能是類風濕伴有骨質增生所致。


三、類風濕關節炎的併發症

風濕性關節炎病人在急性疼痛期間,由於長期臥床,或者服用激素時間過長等,可致患者機體免疫功能低下,出現一些併發症。

常見的有以下幾種:

(1)傳染病:患者由於患此病的時間太久,自身免疫功能下降,當社會上流行某些傳染病時,比正常人更易受到傳染。

(2)泌尿系統感染:風濕性關節炎患者若日常生活不注意,或者患感冒後,常容易發生泌尿系感染。

(3)柯興氏綜合徵:患者若用激素時間過長,常因體內腎上腺皮質功能受到抑制而並發柯興氏綜合徵。

常見症狀主要有滿月臉、水牛背、體重增加等。

(4)口腔潰瘍:風濕性關節炎患者在服用免疫抑制劑之後常出現口腔潰瘍,此外還可出現噁心嘔吐、厭食、皮疹、味覺消失等不良反應。

(5)肺炎:由於免疫能力下降,遭受細菌感染,患者常合併肺炎。


四、類風濕關節炎的治療

1、藥物治療

治療原則是早期診斷和儘早合理、聯合用藥。

常用的抗風濕病藥物如下:

(1)非甾體抗炎藥可抑制攝護腺素的合成而迅速產生抗炎止痛作用,對解除疼痛有較好效果,但不能改變疾病的病程。

臨床上常用的有鹽酸氨基葡萄糖顆粒、布洛芬、青黴胺、雙氯酚酸、阿司匹林、吲哚美辛等。

(2)慢作用抗風濕藥多用於類風濕關節炎及血清陰性脊柱關節病。

對病情有一定控制作用但起效較慢。

常用的有金合劑(肌注或口服)、青黴胺、柳氮磺胺吡啶、氯喹等。

(3)細胞毒藥物通過不同途徑產生免疫抑制作用。

常用的有環磷醯胺、甲氨蝶呤、金獨春等。

它們往往是系統性紅斑狼瘡、類風濕關節炎和血管炎的二線藥物,副作用雖較多且較嚴重,但對改善這些疾病的愈後有很大的作用。

(4)腎上腺皮質激素是抗炎、抗過敏藥物,明顯地改善了系統性紅斑狼瘡等結締組織病的愈後,但不能根治這些疾病。

其眾多的副作用隨劑量加大及療程延長而增加,故在應用時要衡量它的療效和副作用而慎重選用。

2、外科療法

包括不同的矯形手術、人工關節的置換、滑膜切除等。

手術不能治癒疾病只能改善關節功能和生活的能力。

3、骨髓移植

治療風濕性關節炎確實有顯著的療效。

通過恢復免疫系統功能來促使患者痊癒的自身骨髓移植法,治療兒童風濕性關節炎取得了較好的療效。

骨髓移植的具體步驟是:先抽出患者身上的骨髓,用藥物和放射等手段對骨髓進行處理,除其中的T細胞,再把處理過的骨髓注射回患者體內,並使用特殊藥物促使患者骨髓生長,使患者免疫系統功能恢復正常。

可以使患者在幾年內不再發病,對於處於骨架和關節生長期的兒童非常重要。

4、其他治療

包括物理、康復、職業訓練、心理等治療。


五、風濕性關節炎的預防

1、加強鍛鍊,增強身體素質,提高免疫力

經常參加體育鍛鍊,如保健體操、練氣功、太極拳、做廣播體操、散步等,大有好處。

凡堅持體育鍛鍊的人,身體就強壯,抗病能力強,很少患病,其抗禦風寒濕邪侵襲的能力比一般沒經過體育鍛鍊者強得多。

2、避免風寒濕邪侵襲

要防止受寒、淋雨和受潮,關節處要注意保暖,不穿濕衣、濕鞋、濕襪等。

夏季暑熱,不要貪涼受露,暴飲冷飲等。

秋季氣候乾燥,但秋風送爽,天氣轉涼,要防止受風寒侵襲。

冬季寒風刺骨,注意保暖是最重要的。

3、注意勞逸結合

飲食有節、起居有常,勞逸結合是強身保健的主要措施。

臨床上,有些類風濕性關節炎患者的病情雖然基本控制,處於疾病恢復期,往往由於勞累而重新加重或復發,所以要勞逸結合,活動與休息要適度。

4、保持正常積極的心理狀態

有一些患者是由於精神受刺激,過度悲傷,心情壓抑等而誘發本病的;而在患了本病之後,情緒的波動又往往使病情加重。

這些都提示精神(或心理)因素對本病有一定的影響。

因此,保持正常的心理狀態,對維持機體的正常免疫功能是重要的。

5、預防和控制感染

有些類風濕性關節炎是在患了扁桃體炎、咽喉炎、鼻竇炎、慢性膽囊炎、齲齒等感染性疾病之後而發病的。

人們認為這是由於人體對這些感染的病原體發生了免疫反應而引起本病的。

所以,預防感染和控制體內的感染病灶也是重要的


六、風濕性關節炎患者 飲食注意事項 

一、風濕性關節炎患者宜吃食物:

1、苦瓜、苦菜、馬齒覽、絲瓜等食物,具有清熱解毒的功效,可以緩解局部發熱、發痛等;薏仁、豆腐、芹菜、山藥、扁豆等食物,具有健脾利濕的功效,可用於緩解腫脹症狀。

2、多種青菜、水果可以滿足人體對維生素、微量元素和纖維素的需求,同時具有改善新陳代謝的功能,可起到清熱解毒、消腫止痛作用,從而緩解局部的紅腫熱痛症狀。

3、蛇類、蟲類等活血通絡祛風止痛的食品,既可做菜,也可泡酒後飲用,可以緩解局部的紅腫熱痛症狀,還可起到防止病變向其他關節走竄的作用,因此是作用較強的食物。

4、香菇、黑木耳等食品,具有提高人體免疫力的作用,可以緩解局部的紅腫熱痛等症狀。

二、風濕性關節炎患者不宜吃食物:

1、少食高脂肪、高膽固醇類的食物,牛奶、肥肉、油炸類食品等屬於高脂肪、高膽固醇類的食物,這類食物在體內消化過程中會產生酮體、酸類、花生四烯酸代謝產物和炎症介質,可抑制T淋巴細胞功能,引起和加重關節疼痛、腫脹、骨質疏鬆與關節破壞。

2、少食過酸、過鹹類食物,花生、白酒、白糖以及雞、鴨、魚、肉、蛋等食物攝入過多,超過體內正常的酸鹼度值會使體內酸鹼度值過性偏高,使乳酸分泌增多,還可消耗體內一定量的鈣、鎂等離子。

若吃過鹹的食物如鹹菜、鹹蛋、鹹魚等,會使體內鈉離子增多,從而加重患者的症狀。

3、少食海鮮類食物,魚、蝦、海參、海帶等等食物尿酸含量大,被人體吸收後,容易在關節中形成尿酸鹽結晶,使風濕骨病關節症狀加重。

4、少食甜食,甜食可加重關節滑膜炎的發展。

如果覺得有用,請 轉發 、關注 我,希望大家每日健康多一點!


請為這篇文章評分?


相關文章 

成人斯蒂爾病的病因都有哪些?

右上角立即關注,更多健康內容不再錯過,不定期驚喜送給你成人斯蒂爾病也是一種少見類型的類風濕關節炎,臨床表現類似於幼年全身型類風濕關節炎,表現為咽痛,不明原因的突然高熱,達39~40℃以上,發熱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