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醫珍貴經驗:近代名醫張錫純的「益氣活血法」深度剖析

文章推薦指數: 80 %
投票人數:10人

摘要:本文從適應證、臨床運用及遣方用藥三方面對張錫純《醫學衷中參西錄》中的益氣活血法進行了探析。

1.適應證多。

可用於氣血虛證、血瘀證、脾胃虛弱證、久病者等。

2.運用廣泛。

治病近20種,如:腦貧血、虛勞、痹症、歷節風、痿廢、脅痛、瘡瘍、症瘕、少乳等病症。

3.用藥靈活。

對虛中挾實之證,以補氣扶正為主,佐以活血;對血瘀兼氣虛證,以活血化瘀為主,佐以補氣。

藥物選擇上,益氣首推黃芪,其次擇白朮、黨參、山藥;活血藥中,重用當歸,喜用藥對乳香與沒藥、三棱與莪術。




近代名醫張錫純,在中醫學術上很有造詣,所著《醫學衷中參西錄》〔1〕(文中引文皆出於此)概為經驗之總結。

書中對益氣活血法的論述頗多建樹,為多種疾病的治療開闢了新途徑,至今仍有效地指導著臨床。

茲作如下探析。

適應證多,非獨氣虛血瘀

益氣與活血,二法合一,補氣而不壅中,攻伐而不傷正,破中有補,補中有行,正如張錫純所云:「參、芪能補氣,得三棱、莪術流通之,則補而不滯,而元氣愈旺。

元氣既旺,愈能鼓舞三棱、莪術之力以消症瘕。

」(《治女科方?理中湯》)此法為治氣虛血瘀證之常法。

張氏認為氣虛血瘀證之成因有二:一為氣虛無力運血,而因虛致瘀;二為瘀血阻滯,既耗傷氣血,又妨礙氣血化生,而因瘀致虛。

即張氏所謂:「有因勞瘵而成瘀血者,……有因瘀血而成勞瘵者。

」(《治陰虛勞熱方?十全育真湯》)基於此,張氏本著既病防變的治未病思想,將益氣活血之法用於下列諸證。

氣血虛證如腦貧血、身體軟弱等證,張氏在補益氣血之同時,常以化瘀之品為佐使。

謂:「將有瘀者瘀可徐消,即無瘀者,亦可借其流通之力,以行補藥之滯,而補藥之力愈大也。

」(《治陰虛勞熱方?十全育真湯》)

血瘀證由於化瘀之品大多是耗氣之劑,氣為血帥,氣旺則血暢,故對血瘀患者,即使無氣虛徵象,也在化瘀之時佐以補氣。

張氏「嘗用三棱、莪術各三錢,治臟腑間一切症瘕積聚,恐其傷氣,而以黃芪六錢佐之,服之數十劑,病去而氣分不傷,且有愈服而愈覺強壯者。

」(《治陰虛勞熱方?十全育真湯》)

脾胃虛弱證如消瘰丸治瘰癘,「恐脾胃弱者,久服有礙,故用黃芪、三棱、莪術以開胃健脾,使脾胃強壯」。

納差之症,眾醫多以補脾、消導、苦寒等法治之,而用化瘀補氣法開胃增食,實乃張氏首創,並指出:「無論何病,凡服藥後飲食漸增者易治,飲食漸減者難治,三棱、莪術與參、術、芪諸藥並用,大能開胃增食。

」(《治陰虛勞熱方?十全育真湯》)

久病者由於久病多虛多瘀,故張氏常在辨證用藥同時,每加少許益氣和活血之品,冀其「調和氣血」、「運化藥力」。

運用廣泛,涉及內外婦科

張錫純在《醫學衷中參西錄》中,有較多的自擬方和治驗醫案,為一生之經驗結晶,其中運用益氣活血法的占相當的比例,治病近20種,涉及內、外、婦科,範圍已明顯超越前人,試舉例如下:

腦貧血「因胸中大氣虛損,不能助血上升也。

」症見身體軟弱、肢體不遂,或頭重目眩,或神昏健忘,方用加味補血湯(黃氏、當歸、丹參、乳香、沒藥等),以補氣為主,養血為輔,而以通絡之藥為使。

虛勞張氏認為「虛勞者必血痹,而血痹之甚,又未有虛勞者。

」(《治陰虛勞熱方?十全育真湯》)症見「肌膚甲錯,形體羸瘦,飲食不壯筋力」,治用十全育真湯(野台參、生黃芪、山藥、三棱、莪術、丹參等),於大劑補藥中加三棱、莪術、丹參以通活氣血。

痹證、歷節風由於風濕侵襲肌肉經絡,或見肢體麻木不仁、關節不利,或見周身關節皆痛。

治用逐風通痹湯(《醫話拾零?診余隨筆》)或加味黃芪五物湯(黃芪、白朮、當歸、桂枝等),「加白朮以健脾補氣,而即以逐痹。

當歸以生其血,血活自能散風。

痿廢「其人或風寒襲入經絡,或痰涎鬱塞經絡,……以致血脈閉塞,而其原因,實由於胸中大氣虛損。

」張氏稱「元氣素盛之人,得此病者極少」。

治用振頹湯(黃芪、野台參、白朮、生乳香、生沒藥等)補氣活血、健脾化痰。

脅痛「因操勞過度,遂得脅下作痛」,「此因肝氣虛弱不能條達,故郁於脅下作疼也。

」平肝、柔肝、舒肝之法多不效。

張氏創補肝氣之法,以升肝化郁之藥輔之,藥用生黃芪、川芎、乳香、沒藥等(《肢體疼痛門?脅疼》),取黃芪補肝經之氣以治本,更加乳香、沒藥通行其經絡,使之通則不痛。

瘡瘍瘡瘍日久不愈,此氣血虧損不能化膿生肌,方用內托生肌散(生黃芪、丹參、乳香、沒藥等)或活絡效靈丹加黃芪,兩方均重用「黃芪補氣分以生肌肉,丹參以開通之,使補而不滯」(《治瘡科方?內托生肌散》)。

症瘕婦女經閉不行,或產後惡露不盡,多易結為症積,以致陰虛作熱、陽虛作冷,食少勞嗽,虛證沓來。

治用理沖湯(生黃芪、黨參、白朮、三棱、莪術、內金等),「用三棱、莪術以消沖中瘀血,而即用參、芪諸藥,以保護氣血,則瘀血去而氣血不致傷損。

少乳張氏認為乳少之原因有氣血不足和經絡瘀阻兩種,服浮滋湯(黃芪、當歸、穿山甲、王不留行等),益氣活血,皆有效驗。

此外,張錫純將益氣活血法還用治抽搐、疝氣、淋證、婦女陰挺、閉經等證。

用藥靈活,不拘一法一方

在治療上,在攻與補之間,每視正邪之盛衰參機而變,而不拘於一法一方。

對虛中挾實之證,以補氣扶正為主,佐以活血,如治虛勞的十全育真湯;對血瘀兼氣虛證,以活血化瘀為主,佐以補氣,如治療症瘕的理沖丸。

至於預防性用藥則更是少少與之。

組方如此,藥理更是靈活多變,誠如張氏所云:「視乎服藥者之資稟為轉移,嘗權衡黃芪之補力,與三棱、莪術之破力,等分用之原無軒輊,……若遇氣分甚虛者,才服數劑,即覺氣難支持,必須加黃芪,或減三棱、莪術,方可久服。

……若其人氣壯而更兼郁者,又必須多用三棱、莪術,或少用黃芪,而後服之不至滿悶。

」(《治陰虛勞熱方?十全育真湯》)此外,在組方上亦注意兼顧他證,調整主次,而分別與逐風、祛寒、化痰、解毒等藥伍用,並選取與之相應的益氣和化瘀藥,使之融為一體。

如治女子產後血虛受風發搐,尤重用當歸和黃芪,謂當歸「既能活血以祛風,又能生血以補虛」(見《當歸解》),「黃芪不但補氣,實兼能治大風也。

」(見《和血熄風湯》)

藥物選擇上,益氣首推黃芪,張氏盛讚「其補氣之功最優,故推為補藥之長」(見《黃芪解》),故在《醫學衷中參西錄》一書中,大凡益氣活血之方必用。

其次是白朮、黨參、山藥,常取一二味以助黃芪之力。

活血藥中,當歸因其能活血又能生血,內潤臟腑,外達肌表而深得張氏重用。

乳香與沒藥、三棱與莪術為張氏喜用之藥對,每擇其一對用之,其中三棱與莪術多用於瘀在臟腑,如虛勞、症瘕等證,並能開胃增食;而乳香與沒藥多用於瘀在經絡,如痹證、脅痛等證,並以止痛見長。

另外,內金、川芎、丹參、桃仁、紅花、牛膝等也常被選用,而內金因「能化瘀血,又不傷氣分,尤適於氣分虛甚者」。

綜上所述,張錫純先生豐富和發展了益氣活血法之內容,認為該法除用於氣虛血瘀證外,尚可用於單純的氣虛證或血瘀證,體現了治未病的思想。

並首次提出補肝氣、益氣化瘀開胃之觀點。

而將益氣活血法用於臨床,其治病之廣、用藥之活,更值得我們學習借鑑,頗有深入研討之必要。

友情提示:文章或作者來源於中醫智庫APP,希望獲得更多中醫知識,及中醫專家指導,進入各大應用商店,搜索「中醫智庫」下載!


猜你喜歡:

  • 一個不開藥方的名中醫,怒斥以後學中醫只能出國了

  • 學中醫從什麼書讀起?97位名老中醫聯合推薦!

  • 不可思議的「推腹5分鐘」,趕走亞健康 !

  • 高血壓不可怕,名醫郭士魁治高血壓案


請為這篇文章評分?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