搭建遠程診斷管理平台 讓信息替醫患來「跑腿兒」

文章推薦指數: 80 %
投票人數:10人

「大醫院人滿為患,小醫院門庭冷落」,在各地這樣的現象都不新鮮。

如何讓優質醫療資源真正下沉,使更多病患留在基層就醫,成為兩會上熱議的話題。

分級診療制度是深化醫改的重要內容,目的是要按照疾病的輕、重、緩、急及治療的難易程度進行分級,不同級別的醫療機構承擔不同疾病的治療,實現基層首診和雙向轉診,而醫聯體是建立分級診療制度的重要抓手。

省政協委員劉濤來自基層醫院,在她看來,目前醫聯體建設、分級診療過程中仍存在繞不開的現實問題,比如對口醫療幫扶的最主要形式還是以專家門診為主,常駐人員不多,主要原因是上級醫院業務量大,醫務人員緊張。

從患者角度,也還停留在唯「大醫院」 「名醫生」這種傳統的就醫觀念,一有病就往大醫院跑。

劉濤委員建議,醫聯體內提倡精準幫扶,以傳幫帶為主,為基層醫院帶出有戰鬥力的醫療團隊。

縣級醫院特別是鄉鎮醫院、農村社區衛生服務中心要主動對接、藉助省市級醫院幫扶力量,加快自身發展。

大醫院專家本身就忙,在目前難以做到常駐基層的情況下,怎麼辦?省政協委員胡坤說,通過網際網路技術即可實現患者與醫學專家的無縫對接,輔助分級診療、醫聯體建設推進。

胡坤委員介紹說,搭建遠程醫療服務平台,可以完成雲病歷採集傳輸、線上會診。

基層醫生根據病人需要,可向平台提請遠程會診,專家通過一部手機就可利用閒暇零散時間隨時工作,患者不出門就能享受到優質服務。

醫聯體實現了「病人不動醫生動」,而藉助遠程醫療服務平台,專家、患者都不用跑路,讓信息來跑腿兒。

胡坤委員說,這樣既實現了專家資源共享,更提高了效率,同時基層醫生也可按照專家的醫囑對病患進行治療,觀察病情,積累經驗,提升診療水平,讓更多病患留在基層。

(燕趙都市報 記者 劉嵐 )


請為這篇文章評分?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