60齡老中醫臨床驗證8個經典方,慢性雜病再也不怕

文章推薦指數: 80 %
投票人數:10人

一直以來,慢性病,疑難雜症都是讓人最頭痛的事情。

服藥周期長,治療過程中受盡煎熬,既浪費了辛苦掙來的錢,人還受了不少的罪!今天快問君挑選了8個治療慢性病,疑難雜症的臨床驗證藥方,希望能夠切切實實的幫助到大家,對抗那些可恨的慢性病,疑難雜症。

覺得不錯的,記得收藏喲,分享給那些需要的,留著備用也不錯喲!

—、胸痹祛痛方

組成:黨參20克、白朮20克、茯苓30克、黃芪30克、仙茅15克、仙靈脾10 克、當歸15克、川芎30克、肉豆蔻10克、杜仲30克、巴戟天20克、三七10克、法半夏15克、制南星15克。

上藥水煎服,每日1劑,2次分服。

功效:健脾補腎,活血化痰通絡止痛。

主治:脾腎虧虛,痰瘀互結之胸痹心痛。

胸悶痛,心悸氣短,乏力,舌淡暗,苔白膩,脈弦細或沉細無力。

方解:本方組成以黃芪、黨參、白朮、茯苓補氣健脾,扶助正氣;以當歸、 川芎、三七補血活血,通絡祛痛,再以仙茅、仙靈脾、杜仲、巴戟天溫陽補腎,肉豆蔻、法半夏、制南星以健脾溫中化痰,諸藥合用,標本兼治,共奏補氣血、健脾胃、溫陽補腎、化痰濕、活瘀血、通經絡、治胸痹驅心痛之功效。

常用加減:溫脾陽選用乾薑、肉豆蔻、吳茱萸;溫腎陽可用:巴戟、鹿茸、 葫蘆巴、鎖陽、仙茅;補腎氣可用:仙靈脾、菟絲子、杜仲、山萸、蛤蚧;滋腎陰可用:女貞子、龜板、天冬、熟地;兼寒者用溫陽散寒法:肉桂、制附子;兼濕痰者用燥濕化痰法:厚朴、陳皮、薤白、草果、蒼朮、石菖蒲;兼寒痰者用溫化寒痰法,藥用:制南星、制半夏、白芥子;兼熱痰者用消熱化痰法,藥用:膽星、瓜 萎、浙貝母、竹茹、海藻、昆布;兼瘀血者用活血化瘀法,藥用:丹參、當歸、川芎、地龍、全蠍、蜈蚣;瘀血甚者用破血法,藥用:水蛭、三棱、莪術、乳香、沒藥等。

二、固本強心湯

組成:黃芪50克、紅參15克(另燉)、紫河車30克、白朮15克、炙甘草6克、 當歸15克、茯苓15克、仙茅15克、仙靈脾10克、丹參15克、田七10克、法半夏10 克、遠志9克、酸棗仁30克。

功效:補氣固元,健脾益腎,化痰行瘀。

主治:擴張型心肌病、風濕性心臟病等。

中醫之胸痹、喘證、心悸、水腫。

症見胸悶,氣短,心悸,水腫,乏力,咳嗽,頭暈,舌質暗,苔厚膩,脈滑或數。

方解:擴張型心肌病的發病多為各種原因導致元氣虧虛,元陽不足,邪毒乘虛而入,傳入於脈,內舍於心,日久心氣耗散,心體脹大。

病位在心,與肺、脾、腎相關。

肺氣不足,治節失司,心血運行不暢,血行瘀滯。

脾氣虛弱,氣血乏源,宗氣不足,心脈失養。

腎陽虛衰,不能治水,水飲上凌心肺,發為胸痹(擴張 型心肌病等)。

擴張型心肌病存在肺、脾、腎皆虛,痰瘀阻滯的病機,當標本兼治取補氣固元,補肺、健脾、益腎活血之劑,分辨臟腑的陰陽偏盛偏衰、兼痰兼瘀,分別予以加減化裁。

方中重用黃芪為君藥,味甘微溫,補益中氣;配用人 參、白朮、甘草補氣健脾為臣藥,以增強其補益中氣之力;當歸和營養血,協人參、黃芪補氣養血;酸棗仁、遠志養心安神,引藥人心經;茯苓健脾化痰,法半夏燥濕化痰;仙茅、仙靈脾溫補腎陽,丹參、田七活血化瘀,甘草調和諸藥。

全方共奏益氣固元、健脾補腎、化痰行瘀之效。

常用加減:氣喘明顯需補肺,加蛤蚧1對(另燉);面色無華,精血虧虛明顯者,加鹿角膠15克(烊化);偏陰虛者,去紅參、仙茅,加太子參15克、麥冬12克、五味子9克;偏陽虛者,加附子10~15克、吳茱萸10克、乾薑10克;水腫較盛者,加澤瀉15克、豬苓20克;心悸較重者,加酸棗仁30克、柏子仁15克、煅龍骨 30克(先煎)、煅牡蠣30克(先煎)。

三、補腎通脈湯

組成:熟地15克、山茱萸15克、黃芪30克、巴戟天15克、牛膝30克、茯苓30克、制半夏15克、制南星15克、石菖蒲15克、遠志10克、川芎10克、田七10克、蜈蚣5條、全蠍10克。

功效:補腎益氣、活血化痰通脈。

主治:脾腎虧虛,痰瘀互結之動脈硬化性疾病,如中風、腦動脈硬化症及頸動脈硬化、下肢動脈硬化等。

方解:方中熟地補血滋陰,益精填髓,山茱萸補肝腎之陰;黃芪以益氣固本;牛膝、巴戟天溫補腎陽;茯苓健脾和胃,寧心安神;遠志安神益智,祛痰;石菖蒲化痰開竅;制半夏、制南星具有燥濕化痰;川芎辛香善升,能上行頭目巔頂,具有活血祛瘀、祛風止痛之功效;全蠍、蜈蚣熄風止痙,溫通血脈。

各藥相 配,共奏補腎扶正、活血痰通脈的功效。

常用加減:腎陽虛:加附子、桂枝;腎陰虛加麥冬、五味,熟地加量;脾虛加四君;肺虛加玉屏風;心虛加桂枝、甘草;心悸失眠者加酸棗仁、柏子仁、煅龍骨、煅牡蠣;氣滯加柴胡、厚朴;痰重者半夏30克、南星30克;瘀血者重蟲類 藥物如全蠍、蜈蚣、水蛭、地龍。

四、河鹿麻辛湯

組成:炙麻黃15克、制附子15克、細辛10克、紫河車15克、鹿角膠15克、仙茅15克、仙靈脾10克、桂枝15克、乾薑10克、黃芪30克、黨參20克。

功效:健脾補腎、溫通心陽。

主治:脾腎虧虛,心陽不足之緩慢性心律失常,如病態竇房結綜合徵、房室傳導阻滯。

症見頭暈,心悸,氣短,乏力,脈遲緩者。

方解:緩慢性心律失常臨床症狀多樣,但以遲脈是本病最主要的脈象。

《內經》:「其脈遲者病」,「寒氣人經而稽遲。

」《診家樞要》云:「遲為陰盛陽虧之候,為寒,為不足。

」《頻湖脈學》:「遲來有一息至唯三,陽不盛陰血寒。

」 指出遲脈的病機在臟腑虧虛,陽虛陰盛,氣虛血寒。

故本病主要病機是陽氣虛衰。

河鹿麻辛湯為麻黃附子細辛湯加味。

麻黃附子細辛湯源於《傷寒論》,為少陰、太陽兩感而設,溫經通陽散寒,方中用麻黃辛溫微苦,溫散寒邪,附子大辛大熱,能溫一身之陽,細辛氣味辛溫雄烈,助附子以內散少陰之寒,佐麻黃外解太陽之表。

鹿角膠、紫河車為血肉有情之品,滋潤脈道,以使脈道通利,臟腑經絡有養。

桂枝辛溫,可溫通心腎之陽。

仙茅、仙靈脾辛甘溫,補腎溫陽。

黃芪補氣助陽,黨參補氣安神、定魂魄、止驚悸。

諸藥配伍後溫陽散寒之力更強, 能振奮陽氣,心陽鼓動有力。

常用加減:兼痰濕者,加半夏、瓜萎、制南星;兼瘀血者,加丹參、田七、赤芍、當歸等藥;兼心陰虧虛者,加生地、麥冬、甘草、白芍等藥。

五、養心歸草湯

組成:炙甘草60克、黨參30克、白朮30克、茯苓30克、桂枝30克、炒棗仁15 克、當歸15克、熟地30克、阿膠30克、黃芪30克、龍眼肉15克、木香10克(後下)。

功效:養心安神,益氣補血,平穩心律。

主治:各種快速性心律失常之心氣血兩虛者。

症見心悸、頭暈、氣短、乏力、脈結代促者。

加減:兼瘀血加川芎、田七;兼痰濁加制南星、法半夏;兼腎虛加仙茅、仙靈脾、菟絲子;肝鬱加柴胡、桂枝、龍骨、牡蠣;肺氣虛加蛤蚧、紅參、核桃;陽虛加制附子;陰陽兩虛加麥冬、生地;濕重加豆蔻、厚朴;便溏者阿膠減量至10克。

方解:養心歸草湯以炙甘草湯及歸脾湯二方為基本方,合而化裁加減組成。

炙甘草湯又名復脈湯,源於漢代張仲景。

《傷寒論》曰:"傷寒,脈結代,心動悸,炙甘草湯主之。

」本方重用炙甘草,甘草《本經》曰「五臟六腑,寒熱邪 氣,堅筋骨,長肌肉,倍氣力」,有祛邪扶正之功效。

炙甘草合生地滋養心陰,合人參、桂枝以溫心陽,歸脾湯為心脾兩虛,氣血不足之名方。

兩方相合,補益氣血,陰陽雙補而復脈。

方中重用炙甘草補中益氣復脈;黨參、黃芪、白朮、茯苓 補氣健脾以溫養後天之本;熟地、當歸、阿膠補血,取「血為氣之母」,「補母而令子實」之意。

《得配本草》認為龍眼肉「益脾胃,葆心血,潤五臟,治怔忡」。

桂枝溫通心陽,炒棗仁養心安神,木香行氣溫中。

加米酒益氣養血,滋陰補腎,助藥力,引藥直達病所。

諸藥共奏養心安神,益氣補血之功。

六、通脈消斑湯

組成:熟地15克、補骨脂15克、懷牛膝15克、黨參20克、黃芪30克、白朮15克、姜半夏10克、制南星10克、當歸10克、川芎30克、地龍10克、石菖蒲10克。

功效:益元活血,化痰通脈。

主治:各種動脈硬化性疾病,如冠心病、腦動脈硬化症及頸動脈硬化、下肢動脈硬化等周圍動脈硬化症等。

方解:方中熟地補血滋陰、益精填髓,《本草綱目》有云:「填骨髓,長肌 肉,生精血,補五臟內傷不足,通血脈,利耳目,黑鬚髮。

」可見,熟地黃不僅有補益的功效,同時可以通利血脈;補骨脂補腎壯陽、溫脾止瀉,治療脾腎陽虛 之腰膝冷痛、五更泄瀉,兩藥配伍,腎之陰陽雙補,津血互生,血脈得津血滋 潤而通利、氣血得陽氣助運而通暢;懷牛膝可以補腎精、散瘀血,《藥性論》: 「治陽痿,補腎填精,逐惡血流結,助十二經脈。

」動脈粥樣硬化形成的原因一 方面與攝入高脂飲食有密切關係,使脂質代謝異常,形成中醫所謂痰濁,滯於血脈,留而不去,凝聚成塊,形成動脈粥樣硬化,姜半夏、制南星、石菖蒲具有燥濕化痰、消痞散結、和胃止嘔的功效;瘀血是現代中醫研究動脈粥樣硬化所認為的主要病機,已經有大量的研究證實川芎、當歸兩種藥物可以從多個方面發揮抗動脈粥樣硬化的作用,兩藥配伍一者可補血潤脈、二者可活血通脈;黨參、黃芪、白朮補氣健脾化濕,截斷生痰之源,血脈壅塞不通可以導致頭暈、目眩、肢體麻木、痙攣抽搐等,「諸風掉眩,皆屬於肝」,地龍可以熄風止痙,溫通血脈。

總之,各藥相配,共奏補腎活血、化痰通脈的功效。

已經有動物實驗證實該組方可以阻礙動脈粥樣硬化兔模型的斑塊增厚並具有穩定斑塊的作用。

常用加減:腎陽虛加附子、肉桂;腎陰虛加麥冬、五味子;脾虛加茯苓;肺虛加百合;心虛加酸棗仁、柏子仁;氣滯加薤白、厚朴;瘀血重用蟲類藥全蟲、 蜈蚣、水蛭等。

七、清瘀活血消栓湯

組成:金銀花60克、玄參30克、生地30克、當歸30克、水蛭15克、地龍15 克、全蠍15克、蜈蚣5條、雞血藤30克、桂枝30克。

功效:清熱消瘀活血通絡。

主治:下肢靜脈血栓,下肢腫痛,中醫之股腫瘀熱互結證,血脈澀滯,血停為瘀;瘀血內停,蓄積化熱,而熱毒熾盛,煉熬血液,凝而成瘀血,體內瘀血和血分之熱相互搏結,阻滯脈絡。

患肢腫痛,局部皮膚潮紅,發熱,舌淡暗,苔薄白,脈沉者。

方解:方用四妙勇安湯加味治療,四妙勇安湯由四味藥物組成,金銀花甘寒清香,清熱解毒,甘寒清熱而不傷胃,清香透達而不惡邪,為君藥;玄參甘咸苦寒,涼血滋陰,瀉火解毒;當歸甘溫而潤,辛香善行,既可補血,又活血,兼有行氣止痛之功,甘草甘平,瀉火解毒,合用清熱解毒,活血止痛。

又加生地養陰 清熱涼血;水蛭、地龍、全蠍、蜈蚣蟲類藥物活血化瘀通絡,雞血藤補血行血, 舒筋活絡;桂枝祛風溫經通絡。

常用加減:痰濕較重者加姜半夏、石菖蒲;水飲較明顯者加豬苓、茯苓、澤瀉、白芍;熱入營血證者加赤芍、犀角、丹皮,脾虛者加白朮、茯苓。

八、調坤育麟湯

組成:黨參20克、白朮20克、茯苓30克、黃芪30克、當歸15克、川芎15克、熟地10克、紫河車30克、鹿角膠15克(烊化)、菟絲子15克、枸杞子15克、韭子15克、蛇床子15克、五味子10克、鎖陽15克、桂枝15克、赤芍15克、水蛭10克。

功效:溫腎健脾、調坤育麟。

主治:各種不孕不育證屬脾腎虧虛,寒凝瘀滯者,包括女性患者多囊卵巢綜合徵、盆腔炎、輸卵管阻塞等原因導致的不孕;以及男性精子質量低下導致的不育。

症見面色淡白或晦滯,神疲乏力;女子月經延後,量少,色暗,有血塊,或經間期出血等;男子精子活動度低下,腰酸痛、夜尿頻等。

方解:本方以八珍湯為基礎,旨在調補氣血,氣血不足育麟無本;加菟絲子、枸杞子、韭子溫腎助陽,蛇床子燥濕殺蟲,五味子補氣安神,取五子衍宗湯溫腎君藥數位,舍其清熱通淋藥;又加鹿角膠、紫河車大補經血、脾腎之先天不足;加桂枝、芍藥調陰陽,《本草原始》記載鎖陽「補陰血虛火,興陽固精,強陰益髄」;水蛭活血通絡,《神農本草經》記載,水蛭「主逐惡血、瘀血、月閉,破血瘕積,無子,利水道」,可見水蛭自古為治婦人無子之要藥,在以補益滋養為主的方藥中起關鍵作用。

諸藥配伍後溫陽平補,溫而不燥,補而不滯,為調坤育麟之驗方。

常用加減:脾虛腹脹、便溏者,暫去鹿角膠,加炒二芽、神曲、肉豆蔻、陳皮;兼心火虛旺,夜寐不安者,加肉桂、黃連;兼氣陰兩虛,口乾者,加麥冬、甘草、白芍等藥。

本文來源於快問平台資深名醫羅陸一主編《羅陸一臨證經驗集》,首發於頭條號,轉載請註明來源和出處,圖片來自網絡,版權歸原作者所有。

有用的藥方為家裡的老人收藏備用保存喲!麼麼噠!


請為這篇文章評分?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