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點都不「單純」的單純性皰疹,中醫卻能輕鬆搞定!

文章推薦指數: 80 %
投票人數:10人

單純性皰疹是好發於皮膚黏膜交界處的皮膚病,中醫稱之為「熱瘡」,最常見的部分就有牙齦、口腔外側、鼻子、手指上等,還可能會累積眼部,或是私處……單純性皰疹可不單純啊,除了本身的一些症狀外,最煩人的就是傳染了!!這可如何是好?且看正文!

單純性皰疹多屬熱證。

凡初發症急者,多屬實熱,其證較重,疼痛較甚;凡病久或屢發者,症狀較輕而易復發者,多屬虛熱,灼痛較輕。

結合單純皰疹的症狀特徵和反覆發作之性,體虛濕毒之氣內染是產生該病的關鍵所在,治療以清熱利濕解毒、補虛為主。

臨證時務求詳問病史,明察症狀,綜合辨證,方不致誤。

一、口疳

1.心脾蘊熱

【證候】初起口內肌膜出現許多成簇的小水皰,繼之破潰成瘡,融合成片,周圍鮮紅,灼痛流涎,患兒常因痛而拒食哭鬧,伴口渴思飲,心煩不安,便秘尿赤,舌紅,苔黃膩,脈滑數。

【治法】清瀉心脾,佐以疏風散熱。

【方藥】導赤散合瀉黃散化裁。

生地黃15g,淡竹葉9g,木通9g,山梔子12g,金銀花15g,連翹10g,蘆根15g,生石膏30g,甘草6g。

【加減】便秘者,加大黃9g;溲赤者,加車前子12g;口乾欲飲者,加北沙參、麥冬、石斛各10g,亦可用涼膈散加減治之。

局部可用板藍根煎液漱口,清潔潰瘍面。

2.虛火上炎

【證候】開始唇周或口內出現成簇小水皰,潰後成瘡,融合成片,四周淡紅,以癢為主,灼痛較輕,反覆發作,病程纏綿,伴神疲、顴紅,口唇乾燥,惡寒發熱,咽干口渴,舌質紅而干,或花剝,脈細數。

【治法】滋陰降火,疏風清熱。

【方藥】知柏地黃湯加減。

知母9g,黃柏9g,生地黃15g,牡丹皮9g,當歸9g,玄參10g,石斛9g,人中黃6g,懷牛膝10g。

【加減】失眠較重者,加五味子、炒柏子仁各10g,同時亦可用錫類散、朱黃散、綠泡散等外敷。

若外感症狀重者,加銀翹散或桑菊飲。

二、聚星障

1.肝經風熱

【證候】患眼卡澀疼痛,畏光流淚,抱輪紅赤,黑睛點狀渾濁,常伴惡風發熱、咽痛鼻塞等,舌質紅,苔黃,脈浮數。

【治法】祛風散熱,退翳明目。

【方藥】銀翹散加減。

金銀花20g,連翹20g,桔梗12g,薄荷15g,淡竹葉12g,甘草5g,荊芥9g,豆豉9g,牛蒡子9g,蘆根12g,羌活9g。

【加減】風熱之邪較重者,可加菊花12g、紫草12g清熱解毒,赤芍9g、牡丹皮9g涼血止痛,柴胡9g、黃芩9g增強祛肝經風熱之效;偏於風寒者,加防風15g、白芷15g祛風散寒。

2.肝火熾盛

【證候】患眼胞瞼紅腫,畏光流淚,乾澀疼痛,白睛紅赤,黑睛翳障加深加大,呈樹枝狀或地圖狀,常伴口苦咽干、脅肋疼痛,舌質紅,苔黃,脈弦。

【治法】清肝瀉火,退翳明目。

【方藥】石決明散加減。

石決明15g,草決明15g,赤芍12g,青葙子15g,麥冬9g,羌活9g,梔子15g,木賊12g,大黃8g,荊芥9g。

【加減】大便秘結者,可加芒硝12g峻下通便;便通者,可去大黃、芒硝,加金銀花12g、蒲公英12g清熱解毒,蟬蛻12g退翳明目;小便黃赤者,可加瞿麥10g、萹蓄10g清利小便。

3.肝膽濕熱

【證候】患眼胞瞼腫脹,畏光流淚,淚熱膠黏,抱輪紅赤,黑睛呈地圖狀渾濁,久病不愈,常伴頭重如裹、胸悶痰多、納呆便溏,舌質紅苔膩,脈滑數。

【治法】清熱除濕,明目退翳。

【方藥】龍膽瀉肝湯加減。

柴胡15g,澤瀉12g,車前子12g,木通12g,生地黃12g,當歸19g,龍膽草20g,黃芩12g,梔子15g,羌活9g,刺蒺藜15g,蟬蛻15g,甘草5g。

【加減】抱輪紅赤明顯者,可加黃連12g清熱燥濕;黑睛腫脹者,可加金銀花15g、秦皮10g清熱解毒。

4.正虛邪戀

【證候】患眼畏光,乾澀不適,黑睛生翳日久,病情時輕時重,反覆發作,遷延不愈,舌質紅,苔少,脈細。

【治法】扶正祛邪,退翳明目。

【方藥】玉屏風散加減。

黃芪15g,白朮12g,防風15g,金銀花15g,麥冬10g,菊花15g,蟬蛻15g,木賊10g。

【加減】眼乾澀者,可加黨參15g益氣生津;虛火較盛者,可加黃柏10g、知母15g滋陰降火。

三、陰瘡

1.濕熱下注

【證候】男性陰莖、冠狀溝,女性陰唇、陰阜及陰道等處或兼臀股處紅斑,上布芝麻、綠豆大小水皰,群集分布,間有糜爛、破潰、滲液、結痂,疼痛較劇,伴有煩躁、胸悶、發熱,口燥咽干,小便淋瀝不暢,舌紅苔黃膩,脈滑數。

腹股溝壓痛陽性,可觸及腫大淋巴結。

【治法】清熱瀉火,利濕解毒。

【方藥】龍膽瀉肝湯加減。

龍膽草15g,梔子11g,黃芩12g,生地黃12g,柴胡10g,木通10g,車前子10g(包),紫草10g,苦參15g,金銀花12g,板藍根10g,生甘草6g。

【加減】煩躁易怒者,柴胡加量,再加白芍15g;心煩失眠者,加遠志15g,茯神15g。

2.邪毒熾盛

【證候】男性龜頭、冠狀溝、包皮,女性大小陰唇、陰道等處或兼臀股處紅斑,少許水皰,約粟粒大小、腫脹。

自覺瘙癢,搔之則疼痛,時有發熱,頭暈目脹,口苦,大便乾結,舌紅,苔黃,脈弦數。

【治法】清肝解毒,涼血消疹止痛。

【方藥】黃連解毒湯加減。

黃連12g,黃芩9g,黃柏9g,梔子12g,柴胡12g,赤芍12g,苦參12g,金銀花12g。

【加減】兼見口乾渴飲者,加生地黃12g,蘆根12g;大便秘結者,加大黃6g。

3.脾虛血瘀

【證候】外陰、肛門或兼臀股等處反覆出現水皰,時愈時起,纏綿不已,紅斑不明顯,輕度疼痛,四肢酸楚無力,納差腹脹,患處見水皰散在、糜爛、結痂、滲水,舌淡白,苔白膩,脈澀。

【治法】健脾助運,化濕活血。

【方藥】參苓白朮散合桃紅四物湯加減。

黃芪15g,黨參12g,土炒白朮12g,炙甘草10g,茯苓10g,丹參15g,蓮子10g,薏苡仁30g,砂仁5g(後下),桃仁10g,紅花12g,當歸尾15g。

【加減】兼見食欲不振納呆者,加山藥12g,麥芽8g;小便白濁者,加萆薢9g,瞿麥9g。

4.陰虛火旺

【證候】外陰、肛門或兼臀股等處出現水皰,水皰塌陷、糜爛、結痂、滲水,基底暗紅,伴口乾渴、唇乾,舌干紅,苔少或無,脈細數。

【治法】滋陰降火,佐以利濕。

【方藥】知柏地黃湯加減。

知母20g,黃柏15g,乾地黃20g,山萸肉12g,山藥15g,牡丹皮12g,茯苓15g,澤瀉10g,益元散10g(包),黃連10g。

【加減】心煩少寐者,加黃連9g,蓮子心9g。

四、熱瘡(顏面、手等處)

1.風熱濕毒

【證候】口周或鼻旁周圍、臉頰、手出現成群小水皰,基底潮紅,灼熱或微癢不適,伴發熱、頭痛、咽痛口乾,舌紅,苔薄黃,脈浮數。

【治法】祛風清熱,利濕解毒。

【方藥】銀翹散加減。

金銀花15g,桑葉12g,菊花15g,連翹12g,牛蒡子12g,板藍根15g,土茯苓20g,生地黃15g,茵陳蒿20g,麥冬15g,竹葉10g,甘草5g。

【加減】咽痛甚者,加馬勃10g;頭痛者,加白芷9g,川芎9g。

2.胃腸積熱

【證候】水皰發生在口周、唇黏膜部位,或臉頰、手等處,伴口臭、胃納差,脘腹脹悶不適,大便乾結或稀爛不暢,舌紅苔黃膩,脈滑數。

【治法】通腑清熱,利濕解毒。

【方藥】通腑利濕湯。

土茯苓15g,茵陳25g,枳實15g,大黃10g(後下),生地黃15g,紫草15g,魚腥草20g,板藍根20g,連翹12g,甘草3g。

【加減】大便稀爛不暢者,去大黃、生地黃,加火炭母15g,金銀花15g,以助土茯苓、茵陳清利胃腸濕熱。

3.肝經鬱熱

【證候】口周、面頰等處水皰每在經前或經後出現,伴有月經不調、心煩易怒、口乾脅痛、月經量多而鮮紅、大便乾結,舌紅,苔黃,脈弦細。

【治法】疏肝清熱,調理沖任。

【方藥】丹梔逍遙散加減。

柴胡12g,鬱金12g,茯苓15g,澤瀉15g,牡丹皮10g,山梔子12g,香附15g,生地黃15g,赤芍10g,白朮10g,薏苡仁20g,甘草3g。

【加減】經血量多有黑塊者,則加桃仁9g,赤芍9g;兼脅肋脹痛、乳房脹痛者,加延胡索12g,青皮9g。

4.氣陰不足

【證候】口周、鼻頰、手等處水皰反覆發作,口乾體倦,心煩少寐,舌紅苔黃,脈細數無力。

【治法】益氣養陰清熱。

【方藥】生脈飲加味。

太子參20g,麥冬15g,五味子10g,山藥15g,薏苡仁20g,茯苓15g,丹參12g,石斛12g,知母12g,甘草6g。

【加減】兼大便乾結者,加生地黃12g,玄參12g,麥冬12g;倦怠乏力者,加黃芪12g,白朮12g。

本文選自《常見傳染病中醫證治薈萃》(中國中醫藥出版社出版,李鑫輝,劉富林主編),最終解釋權歸原作者所有。


平台推薦最受歡迎的健康精品文章:

三七君告訴你什麼叫滋補

睡覺經常流口水,中醫教你巧調理

本平台為雲南省中醫藥管理局主辦的官方今日頭條號,如您還未訂閱,請添加訂閱,免費獲取更多實用權威健康養生內容,或可關注「雲南中醫」微信號(yunnanzhongyi)。


溫馨提示:本平台分享健康圖文信息,僅供大家參考學習,不作為醫療診斷依據。

如有需要,請在中醫師指導下使用。


請為這篇文章評分?


相關文章 

高小英:攝護腺炎的形成與治療

1、濕熱下注證候:尿頻、尿急、尿痛,尿道灼熱感,排尿不利,尿末或大便時滴白,會陰、少腹、睪丸、腰骶墜脹疼痛;伴發熱、惡寒、頭身痛楚等;舌紅,苔黃膩,脈弦滑或數。治法:清熱利濕。方藥:八正散或龍膽...