蕁麻疹鬼風疙瘩的九個常見病因
文章推薦指數: 80 %
蕁麻疹又叫內疹塊,是種過敏性皮膚病。
經常因某種食物、藥物、生物製品、病灶感染、精神因素、腸寄生蟲、外界冷熱等刺激引起。
主要症狀為局限性暫時性水腫風團,伴有瘙癢或者灼熱感,少數患者可有發熱、腹疼等症。
中醫叫做「癮疹」,認為是風邪所導致。
蕁麻疹又名「風疹塊」,也叫做「鬼風疙瘩」或者「泛疙瘩」,它是因為皮膚與粘膜小血管擴張或者滲透性增加引起的一種暫時性一過性水腫性發疹,這便是說該病的皮疹不是永久存在,是皮膚對某種物質過敏而發生的一種暫時性限局性組織水腫。
該病分成急性與慢性兩類,皮疹反覆發作2月以上叫做慢性蕁麻疹。
這類病既是種獨立的病患,又是很多病患(如藥疹、全身性慢性病患或者遺傳性病患)的症狀之一。
該病的病因很複雜,常見的發病因素有以下幾方面:
1.食物和食物添加劑:
主要是動物蛋白性食物,以魚、蝦、蟹、蛋類最為常見,近年也常見到食入雞肉或者豬排骨後發病,這可能是因為其飼料里常加入一些抗生素如四環素類藥物等所導致。
然後為某些植物性食物如草莓、番茄、竹筍、芋頭、蘋果、桃等水果蔬菜。
此外如食物里的顏料、調味品、防腐劑等也可以引發該病。
由食物引起者常發生於一回食量太多,同時喝酒,食物不新鮮腐/敗變質亦是原因之一。
在兒童或者老年人,因其胃腸道功能不健全,太多食入蛋白食物,這些飲食在沒有徹底消化之前,以腖或多肽形式被胃粘膜吸收,即會引起蕁麻疹。
2.藥物:
很多藥物常易引起該病。
大體可分成兩類:
一類是抗原性質的藥物,常見的有青黴素、血清製品如破傷風抗毒血清、各類疫苗、痢特靈、磺胺類等。
第二類是組胺釋放物如阿斯匹林、安乃近、度冷丁、維他命B1、嗎啡、古柯鹼、奎寧等。
這些藥物經動物試驗證明可以降低血液里肥大細胞與嗜鹼性白細胞里的環磷腺苷(cAMP),從而引起組胺釋放,引發蕁麻疹。
據報導痢特靈引起蕁麻疹者能夠達到30%至40%左右,並且潛伏期長,個別時候可以在服藥1月左右才發疹。
此外,啤酒在製造過程中,酵母菌可產生小量青黴素,青黴素過敏病人,飲用啤酒會引起蕁麻疹。
藥物引起的風團,色鮮紅並且持續時間長,個別時候可達2至3日。
3.吸入物:
如各類花粉、動物皮毛、皮屑羽毛、真菌孢子、灰塵、屋裡油漆、裝飾物里的丙烯醛及化妝品。
除蟲菊蚊香、農藥等氣體都可以發生蕁麻疹並且常伴呼吸道症狀。
4.感染因素:
身體內各類感染和慢性病灶包括細菌感染:如急慢性扁桃腺炎、齒齦炎、膽囊炎等。
病毒感染:如急慢性肝炎等。
真菌感染:如各類慢性病灶引起的鵝口瘡和肺部真菌感染等。
寄生蟲感染:如蛔蟲、瘧原蟲等。
5.昆蟲叮咬:
蜜蜂、蚊子,各類毛蟲和蟎等叮咬後引起。
6.物理因素:
如冷熱、陽光、摩擦與壓力等會引起蕁麻疹,其中冷熱與陽光引起者可能和過敏反應無關。
7.精神因素和內分泌改變:
如精神緊張、過於勞累、情緒激動等。
月經、絕經期、妊娠等亦可引起該病。
8.遺傳因素:
如家族性冷蕁麻疹、遲延性家族性局限性熱蕁麻疹、紅細胞生成性原卟啉病等。
9.內臟與其它病患:
如風濕熱、類風濕性關節炎、系統性紅斑狼瘡及淋巴瘤、癌症等,都可以伴發蕁麻疹。
蕁麻疹的皮疹在醫學上稱風團,是種皮膚暫時性限局性水腫,是高出皮膚的片狀隆起。
它是因為皮膚與粘膜的微血管壁通透性增多,微血管擴張,血清滲出到組織間所形成的。
其發病機制大部分和過敏反應有一定的關係。
急性蕁麻疹多屬於速髮型反應.主要是因為血流里的肥大細胞釋放一種叫做組胺的化學介質,作用於微血管而發生風團。
輸血引起的蕁麻疹為細胞毒型反應。
血清病型蕁麻疹可能為免疫複合物型反應。
此外有些非過敏性蕁麻疹,除了組胺外,還有一些活性介質如激肽、攝護腺素、各類酶及補體等和發病有一定的關係。