頸椎病型分類多,對號治療不能拖

文章推薦指數: 80 %
投票人數:10人

頸部處於頭與身體的重要通道,大腦控制人體所有的神經都要通過頸部,而頸椎位於頭部與胸部、上肢之間,起著十分重要的作用,是脊柱上段活動樞紐,與每個人生活質量息息相關。

因為頸椎肩負著重大的任務,及多角度的運動,所以常常因負擔過重而出現各種問題,頸椎間盤退變後,椎間關節鬆動、椎體邊緣增生骨贅或突出的椎間盤刺激或壓迫脊髓、椎動脈、咽後壁、食管周圍軟組織從而引起一系列臨床綜合徵,理論上講一般將頸椎病分六種類型,包括頸型、神經根型、椎動脈型、交感神經型、脊髓型、混合型。

下面看看他們的不同表現,看看您是否可以對號入座。

  1. 頸型頸椎病臨床上極為常見,是其他各類型頸椎病共同的早期表現。

    以頸部症狀為主,主要表現為頸部僵硬、酸、困、脹、疼痛,伴有異常響聲。

    個別患者上肢可有短暫的感覺異常。

    但是由於症狀較輕,多數人往往對此重視不夠,以致反覆發作而使病加重。

  2. 神經根型頸椎病,常表現為頸部僵硬、活動受限,以頸部後伸或向患側屈頸受限明顯。

    根性神經痛是該類型的特徵性症狀,其麻木和疼痛範圍與受累椎間節段的脊神經分布區域相一致。

    此種疼痛可以為持續性隱痛或酸痛,亦可為陣發性劇痛。

    下頸椎病變可向前臂放射,手指呈神經根性分布的麻木及疼痛、部分患者患側上肢或手部握力減弱,有的患者上肢無力,拿碗筷困難。

    多為單側,也可為雙側。

    有的患者還會出現肌肉萎縮。

    診斷時應與周圍神經嵌壓綜合徵區別開。

  3. 椎動脈型頸椎病,是由於各種機械性或動力性因素使椎動脈受到刺激或壓迫,導致血管狹窄、折曲,造成椎-基底動脈供血不足,特徵為頭顱旋轉引起眩暈發作,暈厥,猝倒。

    值得注意的是,椎動脈型頸椎病要與美尼爾綜合徵及青光眼鑑別開。

  4. 交感神經型頸椎病,常表現為眼部、眼瞼無力、視物模糊、眼球後疼痛、流淚等。

    頭部:頸性頭暈、噁心嘔吐、頭枕部疼痛。

    心臟症狀:心慌、悶氣,心前區疼痛,常被誤認為冠心病發作。

    發汗障礙:一側頭面、頸手足多汗或少汗。

    另外常伴有耳鳴、耳聾等症狀。

    有的患者還合併失眠、早醒、多夢、健忘、煩躁、易疲勞等。

    該型頸椎病常有主訴多,體徵少,自主神經功能失調錶現。

5.脊髓型頸椎病,臨床表現為早期雙側或單側下肢麻木、疼痛、僵硬發抖、無力、顫抖,行走困難,繼而雙側上肢發麻,握力減弱,容易失落物品。

上述症狀加重時,可有便秘、排尿困難與尿瀦留或尿失禁症狀,或臥床不起,也可並發頭昏、眼花、吞咽困難,面部出汗異常等交感神經症狀。

6.混合型頸椎病,就是以上各種類型的頸椎病症狀都包含,屬於最複雜的類型。

雖然以上分型看起來比較簡單,但在實際臨床中並不是這麼清晰,各種類型相互夾雜,導致了頸椎病治療複雜化,所以在頸椎病早期就要辨證施治,不要拖延,以免耽誤病情,使得治療更加棘手。


請為這篇文章評分?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