73歲老人換膝關節第二天就能下地走路,我們到底憑了什麼技術?

文章推薦指數: 80 %
投票人數:10人

點擊上方藍色字體,關注我們

步入中老年後,不少人膝關節磨損嚴重,造成行走、下蹲困難。

是繼續忍痛,還是立即手術?這是一個讓人糾結的問題。

其實,目前對於膝關節病變,治療技術已經十分成熟。

廣東省第二中醫院骨科專家指出,精確的評估+快速康復,術後第二天就能下地走路,所以該手術時別猶豫。

醫 院 新 聞

11月10日,在廣東省第二中醫院舉辦的中韓「珍膝」關節論壇上,專家們對73歲的劉女士膝關節全關節置換進行了手術演示。

來自韓國首爾延世愛醫院的膝關節疾病首席診治專家金容湘(Kim,Sung-Jae)教授及鄭必救(Chung Pillku)教授與廣東省第二中醫院骨關節科劉文剛教授等聯袂展示的三台膝關節置換手術。

手術現場直播,在韓國首爾延世愛醫院的專家們甚至可以在手機上觀看了手術過程,他們對手術的精準度給予高度評價。

廣東省名中醫、肌骨同治學術流派代表性傳承人許學猛教授向記者介紹,膝骨關節炎(中醫稱之為膝痹)的診療要更加全面客觀。

專家首先採集膝關節MRI數據和下肢力線數據,然後通過三維重建程序對採集的數據進行模擬建模(重建模型包括骨與軟骨),並將膝關節假體的三維模型導入電腦,專家在電腦中先進行手術模擬,以確定最佳假體安裝位置、假體型號及截骨導板安放位置。

數字化採集數據,對患者病情做全面評估

劉文剛教授在手術中,還嘗試了利用3D列印截骨導板輔助膝關節置換手術。

他認為,基於MRI(磁共振)數據的3D列印技術能明顯提高手術效率,改善傳統膝關節置換手術存在的截骨測量誤差、間隙平衡不準確、個人技術不統一等諸多臨床難題。

基於磁共振數據的3D列印截骨導板可提高手術效率

在先進技術的輔助下,專家讓截骨導板與骨性標誌完美貼合,快速準確地進行定位截骨,讓假體的安裝接近「完美」,整個手術時間僅需30分鐘。

「在膝關節置換手術後,患者第二天就能下地行走。

」許學猛教授說,由於手術精確,患者使用假體的功能更加自如,因此能夠達到快速康復的目的。

在術後,醫護人員會幫助劉女士做筋骨康復操及肌骨拉伸功訓練,幫助其恢復肌力。

同時還採用小針刀等對黏粘、痙攣、攣縮的筋進行松解。

中藥的外敷內服等特色療法,讓患者的「骨筋肉」都得到改善。

在劉女士住院康復過程,她感覺醫療十分人性化。

在醫生的手機APP里,有她的電子病歷、影像圖片、檢驗結果、醫囑/處方、會診記錄等,醫生能隨時了解她的病情。

而住在數字化病房裡,劉女士的家屬還可以應用床頭的IPAD進行信息查詢、醫護宣教、點餐娛樂、康復指導,從而讓她有目的、有計劃地進行康復鍛鍊。

術後康復著重筋骨肉同治,加強患者的整體康復。

許學猛表示,中醫學者將「肌骨同治」、「筋骨肉分層辨證體系」與最前沿的西醫技術與網際網路+技術巧妙地融合,使膝關節疾病診療的「精準化、個性化」。

膝關節治療,三階梯模式不盲目

廣東省第二中醫院骨科對於膝關節的病變採取「三階梯治療策略」。

許學猛解釋說,「三階梯」治療模式是針對不同病情,採取不同的治療方案:

STEP 1

輕中度膝關節患者

可利用中醫優勢特色技術,進行保膝治療 (肌骨同治特色治療優勢)。

STEP 2

中度患者

對於膝關節炎症狀反覆發作,伴有關節腫脹或卡壓、 絞索等臨床表現的中重度患者推薦應用關節鏡手術針對滑膜、半月板、軟骨等進行修復。

STEP 3

中重度患者

對於因關節內軟骨退化磨損導致內側疼痛及內翻畸形的強烈推薦採取單髁置換手術。

STEP 4

重度膝關節炎患者

對於重度膝關節炎患者,有明確手術指征者,推薦使用膝關節表面置換術治療。

在此次中韓學術交流中,來自韓國首爾延世愛醫院的膝關節疾病首席診治專家金容湘教授還介紹了目前在韓國廣泛開展的脂肪幹細胞修護膝關節軟骨的新技術。

據稱,從患者臀部或大腿抽取一定量的脂肪細胞,分離出幹細胞,再注射入膝關節腔內幫助修復軟骨。

在韓國有15年的臨床治療,已經讓數萬患者獲益,不僅能改善關節疼痛,還能讓軟骨得以修復。

劉文剛主任醫師稱,這是一項非常有潛力的臨床治療技術,半年後廣東省第二中醫院也將開展這一技術。

編輯:黃詠欣


請為這篇文章評分?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