直播預告|本周六上午8點半為您實時直播「中華中醫藥學會免疫學分會第四次學術交流大會」

文章推薦指數: 80 %
投票人數:10人

中華中醫藥學會主辦,中華中醫藥學會免疫學分會、廣東省中醫院聯合承辦的中華中醫藥學會免疫學分會第四次學術交流會將於北京時間2018年8月18日(周六)在廣州白雲國際會議中心召開,本次大會也將在QH岐黃網面向全球進行全程高清視頻直播,免費觀看!

免疫學是當今中西醫領域最前沿的研究熱點之一,立足免疫學學術前沿,促進中醫藥傳承與創新!這個周六(北京時間8月18號)上午8點半守住QH岐黃網,你就能看到免疫學最前沿的學術成果,了解最具備含金量的中醫藥乾貨!!幫你實現「足不出戶,不花一分錢也能度過一個充實的周六」的美好願望!

本次大會陣容強大,有來自國內國際多位業界知名的長江學者、973項目首席科學家、國家衛生計生突出貢獻中青年專家、國家自然科學基金傑出青年項目獲得者等專家教授出席並演講。

下面是本次大會專家介紹與演講流程供大家了解。

掃描下方二維碼可獲取本次大會的直播間地址,歡迎大家奔走相告,前來一起學習!

8月18會議日程安排

上午場安排

8:30-8:40 開班儀式 主持人:盧傳堅

8:40-10:30 主持人:盧傳堅、毛煒、黃閏月

8:40-9:10 朱依諄教授(澳門科技大學):中藥來源的西藥開發: 從實驗室到臨床

9:10-9:40 Deepak M.W. Balak教授(荷蘭烏特勒支大學醫學中心):Advancing drug development for immune-mediated inflammatory diseases: lessons learned from psoriasis

9:40-10:10 Timothy Radstake教授(荷蘭烏特勒支大學醫學中心):Molecular classification of immune mediated disease-from disease to treatment using big data

10:10-10:30 討論

10:30-11:10 茶歇休息

11:10-12:00 主持人:王宏林、周聯

11:10-11:40 羅樹紅教授(廣州瑞博奧生物技術有限公司):基於蛋白晶片的蛋白質組學技術在中醫藥研究中的應用

11:40-12:00 討論

下午場安排

14:00-15:50 主持人:吳煥淦、林娜

14:00-14:20 張春雷教授(北京大學第三醫院):銀屑病共患病研究進展

14:20-14:40 盧傳堅教授(廣東省中醫院):重大疑難疾病研究系統性的思考和探索

14:40-15:00 休息

15:00-15:20 張劍冰教授(領晟醫療科技有限公司):腫瘤免疫治療的免疫性基礎和後PD-1 時代的開發戰略

15:20-15:40 討論

15:40-15:50 茶歇

15:50-17:30 主持人:張劍勇、黃清春

15:50-16:10 吳煥淦教授(上海中醫藥大學針灸經絡研究所):艾灸與免疫研究的進展及戰略思考

16:10-16:30 周聯教授(廣州中醫藥大學):中藥多糖的免疫研究

16:30-16:50 王宏林教授(上海交通大學醫學院上海市免疫學研究所):銀屑病的免疫學機制及治療新靶點

16:50-17:10 田建輝教授(上海中醫藥大學附屬龍華醫院):從免疫編輯理論出發揭示「正氣虧虛」在肺癌發病中的作用機制

17:10-17:30 討論

專家簡介

朱依諄,教授,長江學者、國家自然科學基金傑出青年項目獲得者、973項目首席科學家,澳門科技大學

朱依諄博士,現就職澳門科技大學首任藥學院院長,講座教授(Chair Professor)和復旦大學特聘講座教授。

目前, 兼任國際天然產物協會(ISDNP)主席,中國高等醫學教育學會藥學教育研究會副理事長、中國藥學會常務理事、國家藥監局藥理毒理專家諮詢委員會委員、上海市藥學會副理事長、中國心血管藥理學會常務委員、全國高等學校臨床藥學專業(方向)教材評審委員會委員等職。

從事心血管及神經藥理學研究近20年,發表SCI論文180篇,被引用5380次以上。

新藥發明專利授權10餘項(美國,歐盟、日本和中國),申報PCT、美國和中國新藥發明專利10餘項。

近幾年主持課題項目18項,總經費超過1.6億元。

他的一類新藥項目研究以1.5億人民幣轉讓實現產業化,在美國和中國同時開展臨床研究工作。

被美國Science期刊評述為中國新藥研究的先驅者之一。

M.W. Balak教授,荷蘭烏特勒支大學醫學中心

M.W. Balak教授,荷蘭烏特勒支大學醫學中心皮膚病學與變態反應學系皮膚科醫生、PI,銀屑病專家,主攻銀屑病等免疫炎症性皮膚病的臨床藥物開發。

Timothy Radstake,教授,荷蘭烏特勒支大學醫學中心、歐洲抗風濕病聯盟風濕病研究組主席

Timothy Radstake,教授,荷蘭烏特勒支大學醫學中心臨床免疫學教授,臨床研究部主任,歐洲抗風濕病聯盟風濕病研究組主席。

2016-至今:《歐洲免疫學雜誌》編輯委員會成員;2015-至今:《關節炎與風濕病》副主編;2015-至今:歐洲系統醫學協會(歐盟委託)副主席;2014-至今:歐盟促進系統生物學在臨床研究和醫療實踐應用的基金會(歐盟委託)科學董事會成員;2013-至今:《臨床免疫學專家述評》歐洲區高級編輯;2013-至今:狼瘡與硬皮病荷蘭學會(NVLE)醫學顧問委員會成員;2010-至今:歐洲系統性硬化症基因研究聯盟的發起人和負責人;2009-至今:國際肌炎皮肌炎遺傳學聯盟(MYOGEN)的指導委員會成員。

獲得專利:抗CXCL4單抗治療系統性硬化症。

羅樹紅,教授,廣州瑞博奧生物技術有限公司首席科學家

羅樹紅,醫學博士,教授,博士生導師。

現任美國瑞博奧生物科技有限公司(Raybiotech, Inc.)技術總監和高級研究員。

廣州瑞博奧生物技術有限公司首席科學家。

歷任美國伊利諾依大學病理生物學系博士後、助理教授、高級研究員、華南農業大學丁穎講座教授、吉林大學兼職教授、中南大學客座教授。

已在國內外學術雜誌上發表學術論文100多篇,主持和參與863、中英橋合作、國家自然科學基金、美國NIH基金、美國USDA基金、中國博士後基金、衛生部優秀人才基金、美國紐約華廈基金會(CMB)、科技部「九五」攻關及部省重點課題多項,申請專利10多項。

近期,羅樹紅博士專注於生物標記物發現、蛋白晶片及早期疾病診斷等研究,具有廣泛的分子生物學、免疫學、蛋白質生物化學、生物標記物、臨床診斷試劑等領域的理論知識和實驗技術。

張春雷,教授,美國實驗皮膚科學會會員,北京大學第三醫院

張春雷,北京醫科大學皮膚病與性病學博士,瑞士蘇黎世大學醫院皮膚科博士後,美國得州大學MD安德森癌症中心皮膚科助理教授。

現任北京大學皮膚性病學系主任,北京大學第三醫院皮膚科特聘教授、科主任和博士生導師。

擅長皮膚腫瘤尤其皮膚淋巴瘤及其它T細胞介導的皮膚疾病如銀屑病和特應性皮炎的臨床、基礎和轉化醫學研究。

曾獲得美國皮膚淋巴瘤基金會傑出青年研究獎、美國皮膚科基金會研究基金獎和美國婦女白血病/淋巴瘤協會研究基金獎、美國和日本皮膚科學會獎、美國哈佛大學醫學院和美國得州大學MD安德森癌症中心CME特邀講者、中國皮膚科醫師協會優秀論文一等獎等多項榮譽或獎勵。

參編(副主編或編者)多部國家級教材,發表SCI文章20餘篇,現主持多項國家/省部級科研課題和國際/國內多中心臨床試驗研究。

盧傳堅,教授,國家衛生計生突出貢獻中青年專家,廣東省中醫院

盧傳堅,教授,國家衛生計生突出貢獻中青年專家,國醫大師禤國維教授弟子,全國首批名老中醫藥專家學術經驗繼承人,廣東省「千百十」工程國家級人才培養對象,廣東省中醫院嶺南補土學術流派學術帶頭人,銀屑病臨床與基礎研究創新團隊負責人。

現任廣東省中醫院、廣東省中醫藥科學院、廣州中醫藥大學第二臨床醫學院副院長。

兼任中華中醫藥學會免疫學分會主任委員,中華醫學會皮膚性病學分會銀屑病專委會委員,廣東省醫學會皮膚性病分會銀屑病學組副組長,廣東省中醫標準化技術委員會主任委員,中國醫藥生物技術協會組織生物樣本庫分會中醫藥學組組長等職務。

主編出版專著20部(英文專著6部);以第一作者及通訊作者發表學術論文150餘篇(SCI收錄60多篇);獲得國家發明專利授權和軟體著作權共9項,國家中藥新藥臨床批件1項,中藥新藥研發成功轉讓2項,獲廣東省科技進步二等獎、廣東省教育教學成果一等獎等省部級教學、科研成果獎共12項。

曾榮獲「國家衛生計生突出貢獻中青年專家」、廣東「特支計劃」教學名師、"全國優秀科技工作者"、"全國首屆傑出女中醫師"、「中國女醫師協會五洲女子科技獎」、「南粵巾幗創新十傑」、「廣東省三八紅旗手標兵」等稱號。

張劍冰,資深副總裁兼首席科學家,領晟醫療科技有限公司

張劍冰於1998年5月在德國海德堡大學生物學系獲得博士學位,1998年至2000年在德國癌症研究中心任科學家, 2000年至2010年在加拿大國家研究院生物科學研究所任副研究員和研究員,2010年張劍冰博士加盟GenScript Inc,任抗體工程部總監,公司副總裁, 2013年張劍冰博士加入香雪制精準醫療,任副總裁, 2018年6月加入廣州領晟醫療科技有限公司,任資深副總裁兼首席科學官。

在上述工作期間張劍冰博士申請專利17項,發表論文近40篇。

吳煥淦,教授,973項目首席科學家,上海中醫藥大學針灸經絡研究所

吳煥淦,男,教授、研究員,兩屆國家「973計劃」項目首席科學家、博導,享受國務院政府特殊津貼專家,衛生部有突出貢獻中青年專家,上海市名中醫。

上海市針灸經絡研究所所長,國家重點(培育)學科針灸推拿學學科帶頭人,國家中醫藥管理局針灸免疫效應重點研究室主任、針灸免疫三級實驗室主任。

先後承擔各級課題30餘項;作為首席科學家承擔973計劃項目「灸法作用的基本原理與應用規律研究」;2013年獲國家科技進步二等獎1項,2012年國家教育部科技進步一等獎1項、上海市科技進步一等獎1項;發表論文200餘篇,其中SCI收錄論文45篇;主編學術專著8部。

2012年被評為「第五屆全國優秀科技工作者」,2015年獲得第十五屆銀蛇獎特別榮譽獎。

兼任上海市針灸學會會長。

中國人民政治協商會議上海市委員會委員。

周聯,教授,廣州中醫藥大學

周聯,醫學博士。

廣州中醫藥大學教授,博士生導師。

中國免疫學會理事、廣東省免疫學會副理事長,歷任中國免疫學會中醫藥免疫分會秘書長、主任委員。

國家科技獎勵和國家自然科學基金評委,教育部中醫學教指委全國中醫藥院校青年教師教學基本功競賽評委副主委(西醫高級組組長)。

長期從事中醫藥免疫基礎研究,近年主要探討腸道黏膜免疫在中藥(多糖)免疫調節中的可能機制。

先後主持、參與國家級、省部級科研項目40餘項,主持國家繼續教育項目4項,是主題為「中藥免疫發展」的「中國科協青年科學家論壇第156次活動」的項目負責人和執行主席。

曾獲廣東省科學技術一等獎、廣東省科技進步二等獎。

王宏林,教授,國家自然科學基金傑出青年項目獲得者,上海交通大學醫學院上海市免疫學研究所

王宏林,研究員,上海交通大學醫學院,博士生導師,上海市特聘教授(東方學者),上海市浦江人才計劃獲得者。

2002年10月-2006年10月在德國烏爾姆大學醫學院攻讀博士學位,主要從事皮膚免疫學研究。

2009年被上海交通大學醫學院作為課題組長(PI)引進,組建了從事皮膚免疫性疾病機制研究和新藥研發的團隊。

研究團隊自2009年組建以來,獲得國家重點基礎研究發展計劃(973)、國家自然科學基金重點項目、國家自然科學基金重大研究計劃、國家自然科學基金面上項目等資助。

相關工作發表在Nature Medicine、Nature Communications、Immunity、Journal of Clinical Investigation 、Blood、 the EMBO J、Stem Cells、Journal of Immunology 、Journal of Investigative Dermatology等SCI刊物上,共計20篇。

田建輝,教授,上海中醫藥大學附屬龍華醫院

田建輝,上海中醫藥大學附屬龍華醫院教授,主任醫師,博士生導師。

長期從事中醫藥防治肺癌的臨床與基礎研究。

中國中醫藥學會腫瘤分會委員,中國醫師協會中國中西醫結合學會腫瘤分會執行委員會委員,吳階平基金會腫瘤綜合治療部專家委員會委員,國家中醫藥管理局全國名中醫劉嘉湘教授工作室成員,上海市衛生局優秀青年醫學人才,英國訪問學者。

國家自然科學基金項目評審專家,上海市科委項目評審專家。

SCI收錄期刊《Integrative Cancer Therapies》審稿人。

教育部提名國家科技進步獎二等獎等三項。

發表國內外科研論文30餘篇,其中SCI收錄論文5篇。

目前承擔國家自然科學基金多項,參加美國國立衛生研究院課題的癌痛項目研究。

以上是這次學術交流會的日程介紹和專家簡介,怎麼樣?是不是十分吸引呢!!最後需要感謝這次學術交流會的主辦方:中華中醫藥學會,給我們帶來這次精彩的學術盛宴!!

記得啦!掃描下方二維碼可獲取本次大會的直播間地址,北京時間8月18日上午8:30點,與你不見不散,一起了解免疫學科的中醫藥進展!別忘了告訴你的好朋友,歡迎來一起學習噢!

編輯:朱海媚 責編:宋莉萍


請為這篇文章評分?


相關文章 

中醫優勢病種治療

由中華中醫藥學會主辦,中華中醫藥學會皮膚科分會、上海中醫藥大學附屬岳陽中西醫結合醫院、上海市中醫藥學會皮膚科分會承辦的「第十二次皮膚科學術研討會」擬定於2015年9月17-20日在上海召開,同時...