乳腺增生症的中醫治則治法

文章推薦指數: 80 %
投票人數:10人

摘要:乳腺增生症可歸入中醫乳癖的範疇,對於乳癖的治則治法也多種多樣,在辨證論治之精神指導下,綜合運用多種治則治法,有利於臨床治療。

乳腺增生症是一種非炎症性、非腫瘤性疾病,與內分泌紊亂密切相關,本質上是一種生理性增生與復舊不全所造成的乳腺正常結構紊亂[1]。

乳腺增生症可歸入中醫乳癖的範疇,中醫學認為,乳癖之為病,多由七情內傷,房勞多產,而致肝氣鬱滯,脾失健運,腎氣不足,沖任失調,臟腑陰陽失衡,氣血津液輸布失常,氣滯痰凝血瘀結聚於乳房,作腫為痛。

腎氣不足,沖任失調為發病之本,肝鬱氣滯,痰凝血瘀則為發病之標,因虛致實,因實致虛,虛實夾雜,綿綿難愈。

對於乳癖的治則治法也多種多樣,但總不離辨證論治之精神。

筆者結合臨床,試對此症治則治法的綜合運用做一簡要分析。

補腎助陽、調補沖任

此為固本之法。

腎氣、天癸、沖任構成一個如同現代醫學所說的下丘腦-垂體-卵巢性腺軸的系統,同時作用於胞宮和乳房,而腎為這個系統的核心。

若腎氣不足、天癸不充、沖任二脈不盛,胞宮與乳房必同時受累而發病。

臨床可出現月經周期紊亂,經量減少或淋漓不盡、閉經,不孕等胞宮不充證候;也可出現乳房結塊、脹痛等乳癖證候及腰膝酸軟、耳鳴目眩、足跟疼痛、尿頻等腎虛之證。

故腎氣不足、沖任失調為發病之本[2]。

臨床每用仙茅、淫羊藿、肉蓯蓉、鹿角片、巴戟天、菟絲子等補腎助陽、調補沖任,從治本著手,佐以他法,不僅乳癖腫痛見消,同時胞宮不充及腎虛諸證亦可減輕或消失。

此外,在助陽藥中酌加熟地、山萸肉、枸杞子等滋陰藥,陰陽並補,互根互用,以期陽生陰長,陰平陽秘[3]。

疏肝理氣、調暢氣機

此為通用之法。

《黃帝內經•靈樞》曰:「婦人之生有餘於氣,不足於血」,「憂愁者氣閉塞而不行」。

乳頭、乳房乃肝經循行之處,女子以肝為先天,肝藏血,主疏泄,體陰而用陽,易於怫鬱;乳癖患者每多有情志抑鬱、憂思多慮,或心煩急躁易怒、胸悶噯氣,而乳房疼痛與腫塊大小變化亦多與情緒變化相關。

由此可見,肝鬱氣滯對乳癖發病有重要影響,故疏肝理氣、調暢氣機為治療乳癖的主要原則[2]。

正如《外科醫案彙編》所說「無論虛實新久,溫涼攻補,各方之中夾理氣疏絡之品,使乳絡疏通,氣行則血行,自然窒者易通,郁者易達,結著易散,堅者易軟」。

如柴胡、鬱金、枳殼、香附、青皮、橘葉、橘核等臨床皆較常用。

此外,肝為陽髒,非柔潤不能調和,肝氣的疏泄條達全賴肝血濡養。

而疏肝理氣之品每多辛香溫燥,易傷陰血,陰血受傷,濡潤不足,反致肝氣更加橫逆。

酌加白芍、當歸、何首烏、枸杞子等養血柔肝之品,使肝體得養、肝用得調,則肝氣自然舒展柔順。

若肝鬱化火,尚須加入梔子、丹皮、赤芍、夏枯草等清肝涼血之品。

活血化瘀、疏通乳絡

此法亦為通用之法。

乳癖以乳房疼痛及腫塊為主症,二者均為血瘀證特徵性表現。

憂思惱怒,抑鬱不歡,必致肝氣不舒、氣機阻滯,久則由氣及血,使血行不暢、經隧不利,沖任二脈失於條達,下不能充胞宮,上不能滋乳房,乳絡閉阻,氣滯血瘀,凝結成塊,作腫為痛;又沖任二脈為氣血之海,上行為乳,下行為經,經前血海充盈,乳房腫痛加重,經後氣血得以疏泄,腫痛亦隨之減輕。

由此可見,乳癖患者出現血瘀證勢所必然,治療中必須重視活血化瘀、疏通乳絡,臨床常用當歸、川芎、赤芍、丹參、皂刺、三棱、莪術、穿山甲、王不留行、路路通等藥物[4]。

此外還應注意,活血化瘀藥物易傷陰血,又傷正氣,故當配伍養血和血之品顧護正氣。

化痰軟堅、消腫散結

此為增效之法。

思慮傷脾,或肝鬱氣滯,橫逆脾土,均可致脾失健運,痰濁內生;腎氣不足,沖任失養,或腎陽虛衰,不能溫陽化氣,則津液不得運化,聚濕成痰;肝鬱日久,化火生熱,灼津為痰。

氣滯、痰凝、血瘀三者可相互影響,氣滯是先導,氣滯而痰凝、氣滯而血瘀,痰凝、血瘀又進一步阻滯氣機,痰瘀交阻,痰、氣、瘀相互搏結,有形之邪結聚體內,留阻經絡而成乳癖。

痰凝、血瘀二者常相互為患,在活血化瘀藥中參合化痰軟堅之品,方可兼顧,增強療效。

化痰軟堅、消腫散結可使腫痛消散於無形,臨床常用半夏、陳皮、茯苓、白芥子、山慈菇、海藻、昆布、夏枯草、瓜蔞、牡蠣、白僵蠶等[3]。

對於腫塊堅實經久不消者,佐用蟲類藥物,如蜈蚣、全蠍、露蜂房、穿山甲、蛇蛻等搜剔深達經絡之中的瘀結。

補益氣血、健脾養胃

此為變通之法。

沖任為氣血之海,臟腑之血皆歸於沖任,而脾胃為氣血生化之源,若脾胃虛損,則生化乏源,血海枯竭,不能濡養沖任、滋養肝腎,而致腎氣不足、肝失疏泄,在下經血失攝而見月經不調,在上乳絡失榮而見乳癖腫痛。

此外,臨床常可見屢服疏肝活血軟堅之品而腫痛不減輕者,根源在於患者正氣素虧,氣血虛弱,而疏肝活血軟堅之劑究屬消伐之品,過服則傷津耗氣,致使正氣愈治癒虧,變證叢生。

臨床可使用黃芪、人參、白朮、首烏、熟地、雞血藤、茯苓、山藥、麥芽、山楂等健脾益胃、補氣養血,以滋氣血生化之源,濡養沖任。

隨月經周期變化,用藥各有側重

此為不偏不倚中和之法。

由於胞宮與乳腺生理變化的一致性,使得本病的發生與月經有著密切的關係,治療時要順應女子生理陰陽消長的客觀規律,用藥有所側重。

月經前期,陰血下注充盈血海,全身陰血相對不足,肝體失養,肝氣易滯,氣滯痰凝,血脈瘀阻;臨床表現為乳房脹痛明顯、腫塊增大,伴煩躁易怒、小腹墜脹等;治療應側重疏肝行氣、活血通絡,佐以補腎。

月經後期,陰血外泄,沖任空虛,腎陽虛衰,不能溫煦濡養肝臟,肝失疏泄,寒痰凝滯乳絡;臨床表現為乳房脹痛明顯緩解而結塊不消,腰膝酸軟、畏寒肢冷等;治療應以補腎養血柔肝為主,佐以軟堅散結。

總之,經前瀉實治其標,經後補虛治其本,標本兼治,有側重用藥,就能取得較好的療效。


請為這篇文章評分?


相關文章 

跟我學中醫|「痛經」不能光靠止痛藥

「其實,我剛剛開始來大姨媽的時候,真的沒什麼反映,就是覺得麻煩些,每天要換姨媽巾。第一次開始痛經是從高中開始,那時也真是不注意,月經期間還去參加接力賽跑步,之後就開始如噩夢般的痛經生涯。」很多...

80%女性都患有乳腺增生,易怒傷肝是元兇!

對女性而言,乳房不僅是身材、魅力的最好詮釋,更意味著女人的健康與幸福。但乳房同時又是很脆弱的器官,稍不留神,便很容易受到一些乳腺疾病的侵襲,比如乳腺增生,便是現代很多女性朋友的煩惱。

中醫如何治乳腺增生結節

乳腺增生以乳房局部腫塊和疼痛為兩大主症,屬於乳腺結構不良病變,屬於中醫「乳癖」的範疇,中醫認為其病因與情志、飲食、勞倦等因素有關。情志不暢,郁久傷肝,致氣機郁滯,蘊結於乳房脈絡,阻塞不通,輕則不...

治療乳腺病,中醫有妙招

現在乳腺增生髮病率很高,乳腺增生分為兩大類,一類為乳腺囊性增生,一類為乳腺纖維腺瘤。乳腺囊性增生又稱乳腺小葉增生,常見於中青年婦女,大多數患者表現的症狀是月經前一側或兩側乳房脹痛,月經過後疼痛...

乳腺結節必須要切除嗎

女人的天性應該就體現在乳房吧,它可以孕育孩子的成長,然而乳房也是比較容易患病的地方,如果脾氣暴躁愛生氣對乳房也會造成一定的傷害,久而久之乳腺疾病就會追隨而來,那麼乳腺結節必須做手術切除嗎,如果乳...

乳腺病,讓中醫來看看吧…

乳腺增生病的發病原因主要是由於內分泌激素失調所致,這一點已得到了學術界的共識。但是究竟是哪些激素在什麼樣的環境下發生了怎樣的失調,尚無統一而明確的認識。比較經典的病因學說是,雌激素與孕激素平衡失...