別拿「暈」不當病 有頸椎病的人尤其當心

文章推薦指數: 80 %
投票人數:10人

立秋過後,天氣逐漸變得涼爽。

但南京市民常女士卻開心不起來,近段時間她老是覺得頸肩酸痛,有些頭暈,想著休息一下就好了,也沒太在意,直到出現噁心、嘔吐,連路都走不了,這才到醫院來就診。

經過檢查,常女士被確診為頸性眩暈。

江蘇省中醫院腦病中心過偉峰主任中醫師表示,最近眩暈高發,尤其是頸性眩暈明顯增多,這主要與天氣轉涼頸椎病易發作有關。

眾所周知,眩暈是很多疾病的常見症狀之一,不過不同於頭暈頭昏,眩暈發作時患者常常感到天旋地轉,周圍景物左右擺動,或上下浮動,頸性眩暈的產生與頸部有關。

過偉峰介紹說,頸椎結構不穩定、頸椎間盤退變、頸部外傷、椎間孔狹窄等原因都可能引起大腦供血不足或感覺功能異常,從而導致頸性眩暈症狀的發生。

「最近頸性眩暈的患者明顯增多,與天氣轉涼有很大關係。

」過偉峰解釋說,人體的頸部、肩背部肌肉對溫度比較敏感,秋季早晚溫差大,一不小心頸肩部就容易受到風寒侵襲,使得頸部肌肉、局部血管收縮,血流速度降低,從而誘發眩暈。

頸性眩暈常於頸部活動時出現,特別是在猛然轉頭或過度後屈頸部時更容易發生。

它還可引起頭疼、眩暈、噁心、嘔吐、視物模糊、血壓不穩等。

任何職業者均可患此病,但會計、白領、司機、IT從業人員更為多見。

頸性眩暈的患者除極少數有明確手術指征,需要採取手術治療外,大多數人頸椎無器質性病變,僅有結構紊亂,建議保守治療為主。

目前西醫對於眩暈的治療,主要以服用控制眩暈發作的藥物、佩戴頸托加強頸椎穩定性,但對控制眩暈發作的效果並不理想,一段時間後就會再次發作。

而中醫對頸性眩暈的治療有獨特優勢。

中醫認為,頸性眩暈多由於頸部氣血淤滯不暢所致,通過中藥湯劑的調理,可以起到祛風除濕、溫經散寒、疏通經絡的功效。

另外,對於頸部疼痛劇烈或者遇寒加重的患者,在服藥的同時,配合拔罐、中藥熏洗、艾灸等中醫外治法,能一定程度地緩解症狀。

怎樣預防頸性眩暈?

頸性眩暈發作時常對生活工作產生較大影響,而關鍵在預防,過偉峰表示要儘量做到以下幾點:

1、注意頸部的保暖。

外出時儘量避免受涼、吹風和淋雨,氣溫較低時最好不要穿低領服裝出門;少吃冷飲莫貪涼,空調溫度不要調得過低,避免在風口處直吹;天寒時晚上睡覺蓋好被子,尤其是兩邊肩頸部被子要塞緊,避免熟睡時受涼。

2、多活動頸部。

對於長期伏案工作者,建議每30分鐘左右起身活動頸部數次。

儘量不要突然扭轉頸部。

中老年人也要特別注意頸部的鍛鍊,每天都應該多次從各個方向活動頸部。

3、選擇合適的枕頭。

枕頭的軟硬度應合適,不可過高或過低,其高度最好是自耳到同側的肩外緣,,即側臥時正好保持頸部的固有位置,不傾斜。


請為這篇文章評分?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