為5700家醫院牽線搭台,這家公司的運營手冊有一本字典的厚度
文章推薦指數: 80 %
網際網路醫療是一個政策導向性的行業,現階段,最為明顯的方向是信息化支撐的實體醫院數字化轉型。
對企業而言,瞅准了行業大方向不變,模式就不會有大的偏差。
今年4月,在國務院辦公廳發布了《關於促進「網際網路+醫療健康」發展的意見》後,動脈網曾與心醫國際CEO邰從越有過一次對話。
那一次,他透露了心醫的最新戰略公式:智慧醫療=(技術+運營+學科)x (生態+數據)= 醫療賦能。
時隔3個月,與邰從越的再一次對話中,動脈網更加深入地了解到遠程醫療賦能背後所蘊含的機遇。
不做單純的醫療IT廠商
心醫國際的轉型是從2014年開始,成為一家純醫療IT的企業,或是一家醫療服務企業,邰從越最終選擇了後者。
醫療IT公司的交付思維較單一,而邰從越認為,心醫的基因與其他公司有著根本區別。
心醫的員工里,有很大一部分是醫學和藥學出身,因此他們對醫療的理解要更深刻。
心醫更願意在IT技術的基礎上,延展和連接到醫院不同的業務層面。
醫院內信息化產品廝殺殘酷,對於2010年後才進入市場的心醫來說,要能持續保持市場競爭力是很難的一件事,所以必須要找到企業的差異化。
研究後邰從越發現,遠程醫療既是一種技術手段,也是一種人與人之間的連接。
然而,單靠IT技術,遠程醫療始終無法提供給客戶更好的服務。
遠程醫療真正要做好,需要機制的改進和資源的嫁接,以及很強的運營體系支撐。
「IT是服務於管理思想,而不是去代替管理思想。
過去的信息化系統是存在誤區的。
」邰從越說。
轉型,並不意味著要斷臂而為之,完全拋棄以前的IT業務。
心醫發現,做好院間協同的同時,保證院內系統的互聯互通和技術對接同等重要。
心醫的學科賦能、資源賦能和運營賦能,其中學科和資源的主體都是醫院,但這並不意味著心醫的核心競爭力完全轉向了資源這樣的單一維度。
技術、學科、資源與服務之間的關係在於,IT技術就好比是一個索引,將其他的元素串聯了起來。
無論是幫助醫院做學科,為其提供服務,還是將醫院資源匯聚到平台上,都是通過技術來實現,技術的維度,要比其他幾項更為底層。
也只有這樣,心醫的競爭壁壘才會更加的堅固。
「技術丟掉,就變成無根的平台,就必然要依賴於其他的醫療IT公司。
只有技術和服務兩手抓,兩條腿走路,才能保證心醫與其他的IT公司合作過程中處在一個對等的層面,因為大家都對業務心知肚明。
」邰從越說。
運營賦能,讓遠程醫療真正被用起來
要讓醫院真正將遠程醫療平台用起來,無論是2B還是2C,難度都很大。
首先遠程醫療的定價,要讓上級醫院和下級醫院的醫生都能有很好的激勵;其次,要有很好的質控措施、但又不能過於繁瑣。
對此,心醫在運營過程中,不斷改進這些問題,從而讓醫聯體或者是上下級醫院實現無阻的溝通。
過去的情況是,上級醫院的醫務科或者是外聯部不願放下身段主動與下級醫院溝通。
下級醫院要聯繫上級醫院開展遠程醫療,外聯部的協調往往會花費很長的時間。
一些醫院的院長曾設想,能否建立一個獨立的醫聯體運營管理部,來協調所有相關的業務開展。
但試驗後院長們發現,雖然多出一個部門,但整體效率反而更低。
因此,心醫除了在系統層面幫助上下級醫院打通業務系統,更重要的是在運營層面,某種程度充當了醫聯體外聯部的角色。
醫聯體並沒有足夠的人去做運營,同時專業的事情更需要專業的人做,更為重要的是,在醫療資源不均衡的現狀下,上級醫院更多的時間精力需要在專業診療服務上。
心醫的運營服務不僅是做耗時的累活,還要做醫聯體的規劃、洽談和對接,就好比醫聯體的管家一般。
遠程醫療的成效,體現在具體的數據上。
也就是下級醫院通過遠程的培訓數、進修數,願意將何種患者轉診到上級醫院,以及會診數量。
為了滿足醫院遠程醫療的建設需求,心醫在上下級醫院都安排了專業的業務人員,負責遠程醫療過程中個環節的服務。
他們每天不僅要研究醫院的需求,與專家溝通,還要幫助他們檢查病歷,參與整個會診流程。
為了控制人員成本,心醫通常以省或市為單位,派遣團隊進行巡查。
一般來說,新開的醫院,心醫的工作人員會駐紮1到3個月,將醫院的醫務人員培訓好再離開。
資源賦能,讓5700家醫院在平台共舞
2017年,中國醫院的門診量是77億人次,其中有將近37%到40%的人是到三甲醫院看病,而衛健委官網顯示,我國三甲醫院的數量只有705家。
幾十萬數量級的基層醫院、鄉鎮衛生院少有患者去光顧,雖然需求側有著大量的剛需,但解決醫療問題的核心點並不在於需求側,而在於供給側。
供給側並非沒有資源,而是在於資源的分配不均。
將資源調動起來,讓它分配得更均衡,讓醫院的能力能夠下沉,這是新的市場機會。
八年時間,心醫連接了5700多家醫院。
其中包括50多家國家級三甲醫院,以及數十家龍頭專科醫院。
在醫院項目招標時,國內遠程醫療公司所提供的技術方案其實並沒有太大的區別。
真正讓醫院看重的,第一是能給醫院帶來多少的運營量;第二是能幫其對接的醫院數量;第三就是學科共建的深耕能力。
特別是對很多市級醫院來說,除了心醫提供的系統連接和運營服務,更看重能否一站式接入幾家乃至數十家國家級三甲醫院。
而一旦選擇與心醫合作,就有機會與上述醫院建立遠程醫療合作。
同理,對上級醫院而言,無論是國家級的三甲醫院還是省級的三甲醫院,它們都希望能夠把醫療能力輻射下去,從下級醫院虹吸更多的優質病人。
以往的方式是單個醫院去談合作,如果採用接入心醫平台的方式,就能在很短時間內獲得5700多家醫院的開放資源。
學科賦能,讓下級醫院醫生獲得進修機會
據邰從越介紹:「心醫的醫療服務分為兩類:一類是通用的醫療服務,也就是醫教研的部分。
對於下級醫院來說,這一塊是最為薄弱的環節。
」因此,心醫針對下級醫院提供了科研打包服務,包括醫療教育和科研的打包。
通常,不少醫院每年都會有一定的科教費用,用於醫生去上級醫院進修。
心醫開展的線上線下結合的教育培訓,比單純的賣學分的教育機構更具優勢。
因為這種教學,基於遠程診療這一現實場景展開,因此對醫生來說價值更大。
醫療臨床的服務是學科,因此最終會垂直到學科的範疇。
在此情況下,醫院與醫院之間的合作,最後會演變為各個科室的合作。
各個科室之間的合作有深有淺,心醫則選擇其中合作較深的醫院開展教學查房、會議討論、病歷會診等服務。
利用網際網路醫療平台,為醫藥行業打開線上綠色通道
5年時間,渡過了產品期、平台期之後,心醫開始做起了生態。
「搭建好網絡之後,需要更多的人用起來。
路修好了,沒有車在上面跑,就沒有意義。
」邰從越說。
因此,心醫開始與藥企、保險公司、藥品物流配送商等合作,圍繞醫院服務一起共建生態。
心醫的網際網路遠程醫療通道,能夠有機結合實際患者病例,不但有效提升會診醫生的診療水平,更好的為基層患者服務;還可以傳遞藥理知識,讓會診醫生正確地認識到藥品使用和處方習慣,很好地把用藥指南延續下去。
與一些醫療行業的直播平台和純在線教育平台不同的是,心醫的遠程醫療平台做的是真實的診療和會診。
專家分析病情之後,會對患者已經進行的治療方案進行評估,然後會給出一個新的治療方案。
方案中往往會涉及用藥層面,包括用藥的劑量調整以及新的藥品類別和組合,這對藥企來說是十分重要的環節。
另外,遠程醫療平台對於藥品生產企業的臨床數據回顧性研究,真實世界研究也有著重要的價值。
當然,醫院對於患者的價值除了診斷和治療,還有康復環節。
醫院要完成整個閉環的建設,除了靠藥物和手術,還要靠康復服務。
因此,心醫在幫助醫院醫生完成了診療後,通過後續嫁接藥企和保險公司的服務,能讓診療過程更順暢、更完整。
這一閉環換包含藥品物流配送商的價值、藥企的價值、商業保險公司的價值。
而心醫所提供的,就好比是一個線上的綠色通道。
網際網路醫療,開始進入半市場化狀態
網際網路醫療包括D2C的連接、D2D的連接,遠程醫療作為網際網路醫院中的一項核心應用,已經逐漸成為國內醫院數字化轉型的標配之一。
國務院頒布的《關於促進「網際網路+醫療健康」發展的意見》中提到,允許依託醫療機構發展網際網路醫院。
醫療機構可以使用網際網路醫院作為第二名稱。
並且鼓勵醫療聯合體內上級醫療機構藉助人工智慧等技術手段,面向基層提供遠程會診、遠程心電診斷、遠程影像診斷等服務,促進醫療聯合體內醫療機構間檢查檢驗結果實時查閱、互認共享。
在政策的指引下,心醫採用遠程服務包的方式為醫院提供服務。
通常服務包中包含一定數量的遠程會診、教育培訓、影像閱片次數,醫院可以根據實際患者人數、床位數等情況自行選擇。
對於一個新的遠程醫療項目,心醫會設定三個月的時間作為試運營期,制定好運轉過程中的標準,定好實現的目標。
如果達到了目標,醫院通常便會購買心醫的遠程醫療服務包。
目前,遠程醫療的價格採用備案制,而非審批制。
因此,一家醫院想要開展遠程業務,只要在價格定好之後,到當地的衛計委和發改委進行備案,就可以按照定價執行。
換句話說,目前網際網路醫療中的遠程醫療已經進入了半市場化的機制。
對此,心醫也積極參與醫院遠程醫療價格和收益分配製定的討論。
有了合理的保分配機制,執行層面才會駕輕就熟。
採訪手記
在心醫運營團隊手裡,有著八本附手冊和一份主手冊。
如果將它們疊在一起,差不多有一本字典那麼厚。
這些手冊,蘊含了心醫在遠程醫療五年時間的積澱。
藉此,心醫的運營團隊形成了自己獨特的標準化服務體系。
而「技術+運營+學科」的公式,便是這些手冊的精華所在。
更多前沿網際網路醫療資訊請關注動脈網公眾號:vcbeat,後台回復關鍵詞(如:人工智慧、基因檢測),即可獲得相關獨家前沿資訊文章!
動脈網(vcbeat.net),關注網際網路醫療及健康領域的新技術、創業和投資,以及新技術背後的倫理。
網站、公眾號轉載請聯繫動脈網公眾號:vcbeat授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