不可不知的糖尿病認識誤區

文章推薦指數: 80 %
投票人數:10人

作為一種患者群十分龐大的疾病,人們對糖尿病並不會陌生。

然而,11月14日世界糖尿病日前夕,記者採訪時發現,無論是糖尿病患者,還是健康人群,對於這種「並不陌生」的疾病,卻往往存在一些認知上的巨大誤區。

對糖尿病一知半解以及對其錯誤的認識,嚴重威脅著人們的健康。

誤區一:病人常年靠一張藥方用藥

近日,30多歲的曹先生(化名)來到嘉興市第二醫院內分泌科求診。

他告訴大夫,2013年,他被查出患有糖尿病,幾年來,他一直按照醫生當初開具的藥方吃藥。

然而,最近一段時間,他感覺到身體出現了一些異樣,心悸、頭暈,所以再次來到醫院。

聽完患者的自述,內分泌科主任馬曉潔對他提出了批評。

她指出,在確診為糖尿病後,除了應該按照醫囑堅持用藥,還需要定期監測血糖狀況,並定期到醫院複查。

「這一要求,當時的門診大夫一定告訴了病人,但很多病人並沒有真正把這放在心上。

糖尿病病人用藥,不能一張藥方一吃到底。

應該根據監測、檢查情況,對用藥方案及時調整。

幾年時間裡,悶頭吃藥不複查,很可能出現併發症。

果不其然,經過進一步檢查,醫生髮現,曹先生已經患上視網膜病變、糖尿病腎病等併發症。

「如果當初他能夠按照大夫的要求科學規範地治療,併發症可以減少或可避免。

馬曉潔告訴記者,儘管糖尿病是一種多發病,也廣為人知,但眾多病人存在一個重大的誤區,就是認為「只要大夫開了藥,自己按照這個藥方堅持吃藥就可以了」。

「對於糖尿病病人而言,血糖監測十分重要。

一般糖尿病患者每周最少要2至4次監測空腹或餐後血糖;血糖控制較差或者注射胰島素的患者,一周最少要監測三天的血糖,包括空腹及餐後血糖。

根據血糖監測情況,要調整用藥方案。

決不能一種藥吃幾年、藥量也不變。

日常的監測,病人可以購買血糖監測儀,自行完成。

但每半年應該到醫院進行全面的檢查,項目包括糖化血紅蛋白、肝腎功能、血脂、空腹血糖和餐後血糖及尿蛋白檢查。

這是防止出現併發症的關鍵。

糖尿病本身並不可怕,但它容易導致各種併發症,併發症對病人的危害則十分嚴重。

誤區二:普通體檢能夠完全排除糖尿病

如今,許多企事業單位職工都已經做到一年一次的常規體檢。

許多人認為,只要體檢沒有查出血糖異常,自己就一定沒有糖尿病的風險。

這也是對於糖尿病認識的一大誤區。

馬大夫指出,常規體檢主要是檢查空腹血糖,一般並不包括餐後血糖這一項目。

空腹血糖指標正常,並不意味著餐後血糖指標也正常。

如果有條件的話,建議檢查空腹及餐後血糖,以免漏診。

「如果空腹血糖正常,但餐後血糖異常,可能是三種情況:已經患上了糖尿病、糖耐量異常或身體保持著健康狀態。

這就需要進一步檢查以確定。

所以,不能說空腹血糖指標沒有問題,就一定遠離了糖尿病。

」馬曉潔說,我國目前的糖尿病發病率約為11.6%,屬於高發國家,應該對這一疾病高度重視。

特別是年齡大於40歲,有糖尿病家族史、高血壓、高血脂、肥胖、日常生活方式不健康的人群,更應重視糖尿病的篩查。

她建議,以上所列舉的高危人群,應該每半年進行空腹血糖、餐後血糖的檢查,以準確篩除糖尿病,做到患病及早發現、及早治療,避免延誤治療、出現併發症。

馬大夫同時強調,糖尿病與人的生活方式密切相關,所以,保持健康的生活方式至關重要。

「這是一種可防可控的疾病,只要平時養成良好的飲食習慣和生活習慣,堅持運動,就能夠把患病風險降到最低。

60歲以上的老年人是糖尿病高發人群,這主要是因為隨著年齡的增大,胰島功能越來越差,人體內的胰島素分泌不足或出現胰島素抵抗。

不過,只要正確治療,堅持健康的生活方式,一定會遠離糖尿病。


請為這篇文章評分?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