你願意讓婦產科男醫生看病嗎?

文章推薦指數: 80 %
投票人數:10人

醫院婦產科素來被認為是女性的專屬地盤,而男醫生的存在則讓不少患者覺得尷尬。

最近一項針對「你認為男婦科醫生有沒有必要存在」的調查顯示,5112名網友中,有3693人堅決地投了反對票,占72.24%,而投支持票的僅27.76%。

不少男性網友都表示,堅決不會同意女朋友或老婆找男婦科醫生看病。

超七成網友認為男婦科醫生有沒有必要存在,而實際上有不少婦科頂級專家都為男性。

目前,株洲市中心醫院婦產科男醫生有7名,副主任醫師陳歡就是其中一員,他從事該專業已經到第十二個年頭,讓我們來聽聽關於他的故事。

為何會選擇婦產專業

陳歡從小在中醫世家長大,但是一開始他像所有的的男孩子一樣,從小就想扛起槍當一名保家衛國的軍人。

高考那年第一志願的軍校沒有錄取,陰差陽錯的考到了醫學院學習臨床。

為什麼會選擇婦產科這個專業呢?

陳歡說有兩個人影響了他。

第一位是本科見習的時候,一位搞婦科的男老師鼓勵男生選擇婦產科,他說男人在婦產科方面有天生的優勢,男醫生在婦科是個寶。

因為他們有著獨特優勢:一是體力好,能夠承受高負荷的工作。

我們住院部醫生做手術經常一天要站10個小時,女同志往往吃不消。

二是邏輯性強,定位能力強。

現在的微創手術,需要較強的定位能力和方向感,男性在這方面的天賦比女性好,他們做手術往往更精細,所以現在最好的婦產科大夫大多是男性。

三是男同志家庭負擔較輕,工作上能投入更多的時間和精力。

第二個影響他的人就是陳歡的乾媽。

陳歡說本科畢業那年乾媽換上了卵巢癌,發現的時候就是晚期,醫生說沒有有效的治療方法。

陳歡義無反顧的選擇了婦科腫瘤方向開始讀研,哪怕有一絲希望他也不想放棄,可惜的是還沒等到他畢業乾媽還是離開了。

陳歡說雖然沒能幫到自己的乾媽,但是他說學了這個專業才知道很多的婦科腫瘤都是晚期才發現,自己希望盡最大的力量幫助更多像乾媽一樣的患者。

接診囧事多

「當婦科醫生,給病人做婦科檢查是必須的,但受傳統觀念影響,女患者及其家屬通常難以接受男醫生做婦檢。

」住院病人因為病情較重,需要手術,大多會同意男醫生當主治醫生,但門診病人就會覺得尷尬,不願接受男醫生,「有些因病情不危急,一看是男醫生,往往會扭頭就走。

有的則在門口糾結徘徊很久。

」陳歡說「還有的女患者因為覺得害羞,不對男醫生說實話,隱瞞病情。

」走廊上,時不時有經過的患者悄聲議論,「啊,是個男的!」

陳歡回憶有一次晚班看急診,一個女生火急火燎的衝到醫院,大喊「醫生醫生,快救救我!」結果一看到是個男醫生憋得臉通紅。

儘管陳歡耐心詢問,女孩也只是支支吾吾半天說不出話來,於是請來科里的護士將女孩帶到旁邊一邊安撫一邊詢問。

原來一隻保險套留在了體內,她用手指摳了一個多小時都沒有弄出來,看到男醫生更是難以啟齒。

在做好解釋工作以後,陳歡和護士一起將保險套夾了出來。

「對醫生的檢查診療進行規範,在事前先解釋清楚,如患者不能接受可換其他醫生,充分尊重病人的尊嚴」,陳歡表示,醫學本來就是一個雙方信息嚴重不對稱的學科,出現誤會是難免的,而減少誤會重在醫患兩者的溝通和一些細節的處理。

「男醫生檢查的時候,身邊最好有個女護士陪伴著,誤會會減少很多」。

婦女之友

「朋友聚會時,我們經常是話題中心,大家都很歡樂。

」陳歡說,「生活中我們還是婦女之友。

因為是婦產科醫生,我們更理解女人的不易,也更體貼身邊的女性朋友。

」每次聚會,陳歡總會被女人包圍,向他諮詢一些健康問題,他也很樂意用自己的專業知識幫助到身邊的朋友。

男醫生越來越受患者歡迎

婦產科在很多人眼中,應當是女人的世界,但這種觀念已經在慢慢轉變。

「和女性患者交流,除了尊重和保護她們的隱私外,最重要的就是信任」陳歡說,「女性的心理細膩,尤其是婦科病多處於隱私部位,有時羞於開口,這時我們作為醫生就要以真誠來獲得信任。

很多時候,很多難以啟齒的隱私,病人都會跟我交流,這都是建立在病人和醫生之間彼此信任的基礎上的。

現在我的門診很多都是老病人,還介紹了她們的朋友過來。

」而且現在一些婦產科學界的佼佼者往往都是男醫生,所以這也是為什麼婦產科男醫生越來越受歡迎的原因。

嬰兒的啼哭,親人的笑聲,這份開懷讓陳歡更加堅信自己當初的選擇是正確的。

幾年下來,他也能感覺到現在人們的思想越來越開明,牴觸他的患者或者家屬越來越少了,有些生二胎的孕婦更是指定要他檢查、接生。

就治病而言,不管醫生是什麼性別,只要他們有高超的技術,有著一顆治病救人的心,那麼治癒每一位病人都是他們最有成就感的事。

小編感言

婦產科,男醫生。

這兩個關鍵詞的碰撞,讓人忍不住好奇,又似乎有些顧慮。

中國總計有十幾萬名婦產科醫生,而像陳歡這樣的男醫生,所占比例大約為十分之一左右。

雖然人數不多,但這個群體的確在被越來越多地接受和認可。

小編也會關注這個特殊的群體,挖掘更多的故事和大家分享,敬請期待。

通訊員:事業發展科 宋璽


請為這篇文章評分?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