那些年,被宮頸糜爛嚇壞的女人們
文章推薦指數: 80 %
行醫至今二十多年,幾乎每天都會有或愁眉苦臉或驚慌失措或大難臨頭的悲愴女人到我門診,開口便是一句話:醫生,我宮頸糜爛!有的人還若有其事的描述:像一個爛草莓一樣,都爛完了,我快爛穿了!
還有一個笑話,說的是一個農村的兒媳婦看完婦科病,病例被公公看見了,公公不太識字,把醫生的診斷「宮頸糜爛」看成了「宮頸磨爛」,於是臭罵他兒子「用勁兒那麼大幹什麼,宮頸都磨爛了,還得花錢治...
笑話歸笑話,那些年,被宮頸糜爛嚇壞的女人們可真不在少數!
宮頸,是子宮暴露在陰道里的部分,是陰道通向子宮腔的必經之地。
精子要想和卵子在輸卵管相遇,就必須擠破頭鑽過宮頸管;
而平時宮頸管里的粘液栓,也阻隔了外界和陰道的病原體進入子宮裡頭。
所以,宮頸是很重要的,她是女性內生殖器官的一個橋頭堡。
「宮頸糜爛」占婦科門診比例的 50%~85%,可以說絕大多數女性都有這種事兒,特別是 25~45 歲的育齡期女性,早婚早育、多產、流產史、性病史、擁有多名性伴侶的人群發生率更高。
人乳頭狀病毒(HPV)、單純皰疹及梅毒感染可能與之相關。
「宮頸糜爛」是過時的診斷名詞
以往的觀點,在所有的教科書里,宮頸糜爛是慢性宮頸炎的一種病理類型。
現如今宮頸糜爛早已是過時的診斷名詞,自最新版的七年制醫學教材已經取消了這一叫法,改稱子宮頸柱狀上皮異位。
在過去的 幾十年的時間裡,宮頸糜爛是一種「病」,已經深入人心,一些民營醫院和媒體的「用心」宣傳,幾乎人人皆知,洗腦般的深入腦海 。
既往觀點認為慢性宮頸炎主要表現為宮頸糜爛、宮頸肥大、宮頸息肉及宮頸腺體囊腫,但宮頸糜爛目前已不作為慢性宮頸炎的一種。
越來越多的研究表明,宮頸糜爛不是一種病。
這是為什麼呢?原來宮頸陰道部的鱗狀上皮和宮頸管的柱狀上皮細胞之間有一個天然的交界,這個交界會隨著女性體內雌激素水平的變化發生移位。
雌激素水平低的時候,鱗柱交界躲在宮頸管內,當雌激素水平高時,鱗柱交界會移到陰道。
這時新生的鱗狀上皮和本來就單層的柱狀上皮,很薄,可以顯露出上皮下的血管,肉眼看起來是紅色的,就像糜爛一樣。
因此,宮頸糜爛說白了就是一種生理現象,它不是病!單純的宮頸糜爛不用治,因為宮頸糜爛大多為生理性表現,而不是病理學上的上皮缺失所致的糜爛,可見於青春期、生育年齡婦女及使用口服避孕藥、雌激素分泌旺盛者及妊娠期女性。
宮頸糜爛只是一個臨床徵象,醫生在做婦科查體時描述宮頸形態而不作為診斷名詞使用,新生女嬰約 1/3 受母體激素的影響存在宮頸先天性糜爛是可以自行消退的。
醫生所描述的糜爛大部分為假性糜爛,陰道鏡下予 3% 醋酸後可見紅色部分呈葡萄串樣改變,由於柱狀上皮水腫所致。
即使由於炎症刺激導致鱗狀上皮失去活力而脫落,也僅僅是短暫的病理過程,很快被周圍的柱狀上皮覆蓋。
雖然說大部分宮頸糜爛是生理現象,但是,如果合併有宮頸的人乳頭狀病毒(HPV)感染或者其他的病理改變還是需要去看醫生。
看醫生做什麼呢?先做檢查!有過性生活的女性,每年建議做一次宮頸脫落細胞學檢查(TCT或者LCT)和HPV檢測,如果表現為白帶有血絲,或者少量的陰道流血,甚至性生活後出血;有的反覆出現感染,引起白帶增多、異味、色黃等問題。
這時候就需要治療了。
如果合併感染,要用一些抗感染的藥物,還包括用一些中藥栓劑;嚴重的可以用物理治療,比如雷射、冷光或聚焦超聲等,完成生育使命的,還可以考慮用LEEP刀治療。
總而言之,當發現宮頸糜爛,不要慌,要到正規的醫院去做檢查,聽醫生的話,而不是被人「忽悠」做一些不該做的過度治療,有些治療還是對身體對生育有害處的。
雖然宮頸糜爛是生理現象,但是也要注意隨訪,定期檢查,防止生理現象變成病理現象。
「宮頸糜爛」為啥過度治療反傷子宮?
前不久,30歲的已婚王女士去看婦科專家:「醫生,前段時間我們單位體檢時,檢查出我得了中度的子宮糜爛,我平時特別注意個人衛生,性生活也沒有太過頻繁,也沒有流過產,怎麼就得了這個病,吃了很多藥也沒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