淺談冠心病防治 ----冠心病可以預防嗎?(一)

文章推薦指數: 80 %
投票人數:10人

近年來,冠心病在我國的發病率和病死率呈迅速上升趨勢,是我國居民死因構成中上升最快的疾病,已成為威脅我國公眾健康的重要疾病。

目前我國每年死於冠心病的人數估計超過100萬。

冠心病多發生在40歲以後,男性多於女性、腦力勞動者對於體力勞動者、城市多於農村。

隨著生活方式的改變,近年來我國冠心病患病年齡還呈現年輕化趨勢,高秀敏、侯躍文、馬季等著名演藝明星的猝然離世,更讓公眾領略了冠心病的兇險。

人們不禁要問冠心病這種病究竟能不能預防?

冠心病是一種由遺傳、環境等多重因素決定的疾病,是營養心臟的血管--冠狀動脈的血管內皮受到損傷,脂質逐漸沉積在內膜下,造成血管狹窄甚至堵塞帶來的後果。

雖然前面我們提到有些演藝明星是突然離世的,但他們的冠心病是經歷了一段過程才演變成威脅生命的殺手,並不是憑空生出來的。

這個過程與什麼有關呢?目前認為,冠心病的主要危險因素包括高齡、男性、家族病史、吸菸、脂代謝紊亂、糖尿病史、高血壓、肥胖。

可以看到,有些因素是我們不能改變的,比如男性、或者直系親屬中有人在比較年輕的時候就換了心肌梗死。

但是,也有相當多的因素是我們可以通過積極調整生活方式和治療來改變的,比如說吸菸、脂代謝紊亂、糖尿病、高血壓和肥胖。

下面我們就來詳細地談談如何減少危險因素,避免冠心病的發生。

冠心病多見於40歲以上的中老年人,年齡越大,越容易發生心肌梗死與冠心病猝死。

年輕的男性患者比年輕女性患者多,但絕經後的女性及年過60歲的婦女,危險性就與男性差不多了,甚至大於男性。

吸菸者患冠心病的可能性比不吸菸者至少大2倍。

每日吸菸支數越多風險越大。

高血壓或糖尿病患者患冠狀動脈病的危險大大高於健康人。

男性糖尿病患者發生冠心病的機率是其他男性的2倍,女性糖尿病患者發生冠心病的機率,則是其他婦女的5倍。

血壓升高時冠心病的獨立危險因素。

高血壓病患者發生冠心病的機會是血壓正常者的4倍。

冠心病具有家族遺傳性,若家族中有人患上冠心病,直系親屬就更容易有冠心病發作。

體重超重,患冠心病的可能性就比體重正常的人要大。

體重超重多於20%的人心臟病發作的可能性比體重正常的人高3倍。

如果是從事經常坐著不動的工作,患冠心病的可能性就比從事包括體力勞動在內的工作者要大。

缺少運動、心臟不強壯者得心臟病發作的機會比正常人高出兩倍。

如果是女性,已年過35歲,並且服用避孕藥,比採用其他方式避孕的婦女容易患冠心病。

由於遺傳因素,或脂肪攝入過多,或脂質代謝紊亂而致脂質異常。

總膽固醇、甘油三酯、低密度脂蛋白膽固醇增高與冠心病有關,低密度脂蛋白膽固醇含量越高,危險性就越高。

持久的精神壓力是公認的致病因素之一。

腦力勞動者患冠心病的風險大於體力勞動者、長期從事經常有緊迫感的工作易患病。

因此,我們有理由認為,只要早期發現並有效控制高血壓、糖尿病等與冠心病密切相關的疾病,並且糾正吸菸等不良習慣,可有效降低冠心病的發生率。

轉載請註明出處及作者。

KK健康為 國家衛生計生委 宣傳司婦幼司指導下的健康科普知識宣傳共享平台


請為這篇文章評分?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