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湘雅鄉情 銘記湯飛凡」義診活動本周三在醴陵舉行!18位醫學精英將到場~

文章推薦指數: 80 %
投票人數:10人

今年是「衣原體之父」、醫學微生物學家湯飛凡誕辰120周年。

為紀念這位偉大的醫學專家,9月13日(周三),「湘雅鄉情•銘記湯飛凡」大型義診活動將在醴陵市中心醫院舉行,18位醫學精英人才,用實際行動回報醴陵百姓。

預約電話:23243600

專家及診室安排:時間9:00—11:30

專家查房指導科室安排:時間9:00—9:40 15:00—17:30

講座內容安排地點:行政樓5樓學術報告廳

專家介紹

左曉霞教授

左曉霞,中南大學湘雅醫院內科教授、一級主任醫師、醫學博士,博士生導師,享受國務院特殊津貼專家。

從醫30餘年,主要從事自身免疫性疾病的診斷與治療,擅長系統性紅斑狼瘡、類風濕關節炎、乾燥綜合徵等多種自身免疫性疾病和疑難重症疾病的診療。

目前兼任中華醫學會風濕病學分會常務委員,中國醫師協會風濕病學分會副會長,中華風濕病學學會湖南分會主任委員,中國健康促進基金會狼瘡專項基金專家委員會委員,中央保健專家,湖南省保健專家核心專家。

先後獲中國衛生系統職業道德建設標兵、第八屆「中國醫師獎」、中南大學首屆「湘雅名醫」、「湖南省白求恩獎」、「三湘好醫生」及「湖南最美女醫生獎」等榮譽稱號。

姚若進教授

姚若進,教授,主任醫師,醫學博士,碩士研究生導師,中南大學湘雅醫院產科副主任、胎兒醫學專科主任。

1985年畢業於湖南醫科大學,主攻方向為胎兒醫學和高危妊娠。

具有30多年豐富的婦產科臨床經驗,成功救治許多危急重孕產婦;對自然流產與免疫疾病的診治經驗豐富,療效顯著;對妊娠合併內分泌疾病、免疫性疾病、兇險型前置胎盤等複雜疑難病症的診治積累了豐富的臨床經驗;對母兒Rh血型不合病人開展胎兒宮內輸血和母體血漿置換治療,達到國內先進水平。

張明亮教授

張明亮,主任醫師,教授,碩士生導師,湖南省中醫附一醫院眼科學術帶頭人,全國著名眼科專家張懷安學術繼承人,湖南省中醫眼科學會委員。

從事臨床、教學、科研40多年。

擅長治療角膜病、眼底病、眼底血管疾病、玻璃體混濁、糖尿病病性視網膜病變、黃斑病變、乾眼症、小兒抽動症、眼外肌麻痹等。

張娟教授

張娟,中南大學湘雅醫院主任醫師,心血管內科專業博士,教授,急診科副主任,中華醫學會青年委員,中華醫學會急診分會心血管病學組委員。

擅長高血壓、冠心病、心力衰竭,尤善治療各種心血管急症。

2011年2月至2012年6月受省委組織部派遣到新疆吐魯番地區人民醫院援助,建立了急診ICU病房,受到當地領導群眾好評,被評為全疆優秀援疆幹部,2015年5月到深圳市鹽田區人民醫院指導急診科建設。

彭國慶教授

彭國慶,女,主任醫師,教授,博士,1991年7月畢業於中南大學湘雅醫學院,畢業後一直在中南大學湘雅醫院婦科臨床一線工作20餘年,對各類婦產科疾病有豐富的臨床診治經驗。

主攻子宮頸病變和婦科內鏡,自2003年開始負責宮頸病變診治,熟練掌握各類宮頸疾病的國內外最新診治規範和手術方法,擅長運用婦科微創宮、腹腔鏡診療各類婦科疾病,尤其是運用LEEP刀治療各類宮頸癌前病變,總結了一套較獨特的手術方法,真正體現了LEEP刀手術時間短、出血少、恢復快、療效好的特點,吸引了全國各地的患者慕名前來就診,發表相關論文兩篇,其中被SCI收錄1篇,被Medline收錄1篇。

張江林教授

張江林,男,中南大學湘雅醫院皮膚科副主任,教授,主任醫師,香港中文大學碩士,醫學博士,美國哈佛大學博士後,博士研究生導師,國家自然科學基金項目評議專家,湖南省醫療美容主診醫師。

張教授是中華醫學會皮膚性病學分會治療學組全國委員、中國醫師協會皮膚科醫師分會皮膚外科學組全國委員、中國整形美容協會毛髮醫學分會全國委員,湖南省醫學會皮膚病學專業委員會委員兼皮膚外科學組組長,《中國現代醫學雜誌》編委、《中國感染控制雜誌》、《Undersea and Hyperbaric Medicine》等多種雜誌的審稿專家,參與《實用皮膚病診療學》、八年制醫學生《皮膚性病學》教材、《皮膚性病學試題精解》、《皮膚性病科住院醫師培訓教材》等多部專著和教材的編寫及修訂。

曾榮獲湖南省醫療衛生社會實踐先進個人,湖南省青年崗位能手、首屆美國中華醫學基金會CMB新星學者。

張教授常年工作在臨床第一線,主要從事各種皮膚病和性病的診斷和治療,尤其在脫髮、痤瘡(青春痘)、疤痕、白癜風、扁平疣、尖銳濕疣、皮炎濕疹、銀屑病、蕁麻疹、血管瘤、胎記、色素痣、皮膚腫瘤等疾病的診治方面積累了豐富的臨床經驗。

擅長應用循證醫學的最新研究成果指導個體化診療,積極倡導預約隨訪等先進患者管理模式,高度關注每一位病友的就醫體驗和患者滿意度。

張教授曾先後在美國哈佛大學和香港中文大學醫學院留學兩年,並在美國匹茲堡醫學中心UPMC、新加坡中央總醫院、新加坡邱德拔醫院、台灣榮民總醫院、台灣長庚醫院等短期交流學習。

先後參與國家863高新技術研究發展計劃項目1項,主持國家自然科學基金2項和湖南省科技廳及省中醫藥管理局課題各1項,在Cancer Research、Cancer Letter等國內外著名期刊發表論文多篇。

吳登蜀副教授

吳登蜀,中南大學湘雅醫院血液科副主任醫師,全國血液學會湖南分會委員。

從事血液學臨床、教學、科研工作24年,擅長白血病診斷與治療,淋巴瘤及漿細胞疾病診斷與治療。

張瑜教授

張瑜,中南大學湘雅醫院婦科教授,主任醫師,研究生導師,美國印地安納大學醫學院生化與分子生物學系博士後及中南大學臨床藥學博士後。

現任中南大學湘雅醫院婦科主任及婦產科教研室主任,中華醫學會婦科腫瘤分會青年委員,中國婦幼保健協會婦幼微創專業委員會委員,湖南省婦科腫瘤專業委員會委員,湖南省抗癌協會婦科腫瘤分會常委。

2012年入選「湖南省青年骨幹教師培養計劃」及中南大學「531」人才工程。

2015年英國布萊頓與蘇塞克大學醫學院婦科腫瘤中心臨床研修。

一直從事婦科惡性腫瘤臨床診治的一線工作,擅長卵巢及子宮惡性腫瘤早期診斷與綜合治療。

開展了婦科惡性腫瘤保留生育功能綜合及個體化治療的等醫療新技術。

作為主要完成人獲湖南省科技進步獎三項,獲省級教學成果獎一等獎一項。

黃軍教授

黃軍,中南大學湘雅醫院腦血管外科,醫學博士,主任醫師,教授,研究生導師,國家衛生計生委腦卒中防治專家委員會出血性外科專業委員會常務委員。

主要從事腦血管病,如動脈瘤、腦血管畸形、高血壓腦出血,顱內動靜脈瘺、煙霧病、頸內及顱內血管狹窄的顯微手術和介入治療;對腦腫瘤、顱腦外傷及椎管內病變的外科診治具有極為豐富的經驗。

從醫近30年,醫術精益求精,長期工作在醫療一線,積累了豐富的臨床經驗,年均主刀手術近400台。

彭紅教授

彭紅,中南大學附二醫院呼吸專科副主任,呼吸內科主任醫師,醫學博士,碩士生導師。

現任中華醫學會結核病學分會青年委員、中華醫學會呼吸病學分會間質疾病學組委員、全國研究型醫院學會罕見病專業委員會理事。

研究方向為:間質性肺疾病和慢性氣道疾病。

2000年7月留校工作以來,一直從事呼吸內科的臨床、教學、科研等工作,醫德醫風好,對呼吸系統疾病的診治,尤其對間質性肺疾病、慢性阻塞性肺疾病、支氣管哮喘、肺癌、感染、危重症診治方面有較為豐富的臨床工作經驗。

熟練掌握纖支鏡、內科胸腔鏡技術和呼吸機的管理。

以第一作者或通訊作者發表本專業論文20篇(其中SCI收錄7篇,中華系列2篇)。

參編著作6部。

2008年度被評為中南大學湘雅二醫院「青年崗位能手」;2009年獲國家基金委公派訪問學者項目,2010年被評為「內科先進個人」。

2011-2013年在美國耶魯大學留學2年余。

汪玲副教授

汪玲,中南大學湘雅醫院感染病科副主任醫師,1991年畢業於湖南醫科大學醫學系,2001年獲醫學博士學位,留日博士後。

主要研究各種慢性肝病、肝纖維化、肝硬化的診斷與治療,從事感染病的臨床、教學近三十年,尤其對重症肝炎、肝硬化腹水、各種發熱性疾病的診治經驗豐富。

曾獲得湘雅醫院首屆教師授課比賽特等獎,多次教學優秀獎及貢獻獎,先後參與並完成省、部級科研課題多項,獲湖南省醫藥衛生科技進步二等獎和湖南省科學技術進步三等獎。

王學偉副教授

王學偉,中南大學湘雅醫院腫瘤科副主任醫師,副教授,從醫26年,一直在臨床一線工作,對惡性腫瘤綜合治療、放射治療具有豐富經驗,主要從事惡性腫瘤尤其是胸部腫瘤的綜合治療及放射治療。

擅長胸部惡性腫瘤、淋巴瘤放射治療、綜合治療及基礎研究。

王淵璟副教授

王淵璟,中南大學湘雅醫院肝膽外科,博士,外科副主任醫師,畐教授,中國工程師協會工程師分會常務理事,湖南省青年醫師協會理事。

中華醫學會外科分會會員。

從醫近20年,致力於肝內外膽管結石、膽管癌、腸道腫瘤、痔瘺及肛周疾病(肛門濕疹、直腸粘膜脫垂、脫肛等)的生物學行為及診斷治療研究。

擅長肝膽疾病微創手術、保膽取石、肝癌解剖性切除、膽管癌根治等外科治療以及肝膽腸腫瘤的綜合治療;結直腸腫瘤的腔鏡微創手術、痔瘺等肛周疾病微創手術及修復治療等。

謝志鋼副教授

謝志鋼,湖南中醫藥學會疼痛學分會委員,株洲北雅疼痛醫院疼痛科創始人,副主任醫師,2009年師從湖南省錢自亮教授專家組,2010年師從山東省立醫院宋文閣、傅志儉核心專家組,尤其在等離子刀+臭氧微創介入(700餘例填補地區及省內空白),等離子刀合併臭氧盤內減壓+盤外多靶點射頻熱凝,小針刀+臭氧椎間孔內外口松解減壓,椎間孔脊柱內鏡微創等核心技術方面具有獨到的體會與創新。

至2016年熟練完成各類微創手術4000餘台 ,療效滿意 。

王曙紅教授

王曙紅,護理學博士學位,二級主任護師,碩士研究生導師。

現任中南大學湘雅醫院護理部副主任和護理學教研室副主任。

從事護理工作33年,作為護理專家到省內外30餘家醫院進行護理質量督導和護士在職培訓。

培養護理專業研究生20餘人。

主要研究方向:重症監護、心臟專科護理、護理管理等。

高紅梅教授

高紅梅,副主任護師,碩士學歷,碩士生導師。

中南大學湘雅醫院護理部副主任,護理教研室副主任。

主要研究方向為護理質量管理、兒科護理、醫院品管圈理論與實踐等。

學術兼職有湖南省護理基礎質量控制中心副主任委員、湖南省護理學會內科及老年專業委員會副主任委員、湖南省科普作家協會護理專業學組副主任委員、湖南省護理學會理事、«中國現代醫學»、«中國內鏡醫學»、《當代護士》等雜誌編委。

主編(副)護理著作8本,參編護理著作10餘本。

撰寫論文20餘篇。

曾赴美國、德國、香港及台灣進修培訓。

李雪兵教授

李雪兵,中南大學湘雅醫院老年醫學科、國際醫療部科護士長,副主任護師,國家二級健康管理師,國家二級心理諮詢師。

中國老年醫學會醫療照護分會第一屆委員會常委、湖南省康復醫學會康復護理專業委員會第二屆委員會副主任委員、湖南省健康管理學會醫養照護與管理專業委員會主任委員。

主持省級課題兩項、省級課題排名第二兩項、發表Medline、CSCD論文、副主編著作等10餘篇。

韓輝武教授

韓輝武,女,碩士,副主任護師。

現擔任心血管內科62病室護士長,主要社會兼職:中南大學湘雅醫院AHA培訓中心BLS主任導師和ACLS主任導師;中南大學護理學院臨床帶教老師;湖南省心臟專科培訓老師;中國血管聯盟護理專業委員會委員;湖南省康復醫學會心血管專業委員會委員;《臨床與病理雜誌》中青年編委。

主要研究方向:護理管理、心血管疾病護理、心血管急救護理及護理品管圈等。

參與省級課題3項、衛生廳課題1項、院內基金課題1項,撰寫發表MEDLINE、CSCD等各級論文10餘篇,獲得國家級實用新型專利1項,主編科普書籍1本,參編書籍2本。

相關連結

「衣原體之父」 、醫學微生物學家——湯飛凡

湯飛凡(1897-1958),1897年7月23日出生於湖南醴陵湯家坪,1921年畢業於長沙湘雅醫學院,獲耶魯大學醫學博士學位。

湯飛凡是中國第一代醫學病毒學家。

1955年他首次分離出沙眼衣原體,是世界上發現重要病原體的第一個中國人,也是迄今為止唯一的一個中國人。

他生產了中國自己的狂犬疫苗,白喉疫苗,牛痘疫苗,和世界首支班疹傷寒疫苗。

抗戰結束後,生產出中國自己的卡介苗和丙種球蛋白。

解放後,成功遏制1950年華北鼠疫大流行,研製出中國的黃熱病疫苗。

他領導選定的牛痘「天體毒種」和由他建立的乙醚殺滅雜菌的方法,能在簡單條件下製造大量優質牛痘疫苗,為我國提前消滅天花奠定了基礎。

1961年,採用其研究的方法,中國成功消滅天花病毒,比世界早了16年。

來源/醴陵發布

編輯/豆芽


請為這篇文章評分?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