封面|秋燥常會引來「小石頭」襲擊您!醫生提醒:防自己受傷,做好這幾點!

文章推薦指數: 80 %
投票人數:10人

醫學指導:廣東省中醫院大學城醫院泌尿外科主任白遵光

近日,因腎絞痛而到醫院看急診的病人驟然增多。

廣東省中醫院大學城醫院泌尿外科主任白遵光指出,現在儘管立秋節氣已過,但很多地方天氣依然乾燥炎熱。

醫生說,天氣炎熱,出汗後要及時補充水分,以預防泌尿系統結石。

一位中年男子因「腰痛得厲害」來到廣東省中醫院急診科就診。

經檢查,病人因患泌尿繫結石而產生腎絞痛,需進行住院治療。

這位男子說,兩天前覺得腰部疼痛,伴有噁心嘔吐以及血尿,便自行服藥止痛,但疼痛仍反覆發作,不得不到醫院急診。

白遵光說:「入夏以來,急診處理的因泌尿繫結石引發腎絞痛的病人比以前明顯增多,幾乎每個急診班都能遇到。

廣東省中醫院大學城醫院泌尿外科主任白遵光

泌尿繫結石是泌尿外科最常見的的疾病之一,其成因還未完全清楚,現有的研究已發現與每日水的攝入量有一定關係。

一般情況下,尿液中含有很多溶質,是人體正常或者異常代謝的產物,還有一些是尿液中細菌的分解產物,如果飲水量充足,產生的尿量正常,這些溶質可隨尿液排出體外。

而如果飲水量不足或者出汗後未及時補充水分,尿液生成過少,這些溶質就會因為過飽和而產生結晶,且以晶體的形式析出,最終結聚成石。

因此出汗後及時補充水分,可以有效預防泌尿繫結石的產生。

結石形成與這些因素有關

除了水攝入量外,一般認為與結石產生相關的因素還包括:

1、自然環境因素,如氣候、飲用水的水質等,高溫、乾旱地區結石發病率較高。

石灰岩地區水質較硬,往往也是結石的高發區域。

2、社會環境因素,如經濟狀況、生活習慣等,經濟發達、營養水平高,腎結石的發病率高;相反經濟落後、營養缺乏,膀胱結石發生率增加。

3、種族遺傳因素,有些結石患者具有家族史。

某些遺傳疾病如胱氨酸尿症、原發性高草酸尿症、原發性腎小管性酸中毒症等,常伴有泌尿繫結石。

4、營養成分的過量或不足,如動物蛋白的過量攝入可導致尿液中鈣和尿酸含量的增加及枸櫞酸鹽的減少,容易形成結石;食糖的攝入過多,蔬菜、食物纖維及穀類攝入過少,腎結石發病率增高。

5、人體的一些代謝異常可引髮結石,草酸的代謝異常,導致尿中草酸排泄增多,引起草酸鈣結石;鈣、磷代謝異常,可引起草酸鈣結石和磷酸鈣結石。

6、服用過量的藥物,如長期、大量服用維生素C,可增加尿中草酸含量,產生草酸鈣結石;長期服用皮質類固醇類藥物、磺胺類藥物均可導致結石的發生。

7、一些後天性疾病,如甲狀旁腺功能亢進、多發性骨髓瘤、其他疾病導致的長期臥床等,均容易形成結石。

8、泌尿系統本身的因素,如泌尿系感染、梗阻、異物滯留等,均有助於結石形成。

日常從這幾方面預防結石

白遵光稱,泌尿繫結石有這麼多可能的誘發原因,在日常生活當中有如下幾種方法:

1、增加液體的攝入量,降低尿路結石成分的過飽和狀態。

推薦每日的液體攝入量在2500-3000ml以上,使每天的尿量保持在2000-2500ml,避免過多飲用咖啡因、紅茶、葡萄汁、蘋果汁和可樂類等飲品。

2、調節飲食,研究證實攝入正常鈣質含量的飲食、限制動物蛋白和鈉鹽的攝入比傳統的低鈣飲食具有更好的預防結石復發的作用。

正常範圍或者適當程度的高鈣飲食對於預防尿路含鈣結石的復發具有臨床治療的價值。

建議適當補充乳製品,如牛奶、乾酪、小魚等。

這一點與我們傳統認為的結石患者要少吃含鈣飲食不同,需引起大家注意。

另外,高蛋白飲食,尤其是動物蛋白,容易引起含鈣結石的發生,應控制每日的攝入量,大概估算一下,成人每天攝入的豬肉、牛肉、雞肉等的總量不宜超過100克。

草酸鈣結石是臨床最常見的結石,減少草酸的攝入能有效減少該類結石的發生,甘藍、杏仁、花生、歐芹、紅茶、可可粉以及菠菜均富含草酸,選擇食物時需要注意。

3、對於結石患者,除了注意飲食,減少結石增大的風險外,定期複查,了解結石的變化可能更為重要。

建議普通隨訪患者以及治療後的隨訪患者,每三個月或半年複查一次,可選擇X線照片、超聲波或者CT掃描,發現病情變化,及時調整治療方案。

溫馨提示:以上是對於一般人群的普適性建議,對於部分已接受過治療並且已獲取到自體結石標本的患者,還可以將結石進行成分分析,了解結石組分,採取更為針對性的預防措施。

名醫推介

白遵光

廣東省中醫院大學城醫院外四科(泌尿外科)主任、主任醫師。

廣東省中西醫結合泌尿外科專業委員會常委,廣東省中醫男科學會常委,廣東省中醫外科學會委員兼秘書。

擅長:攝護腺疾病、泌尿繫結石、泌尿系腫瘤、男性不育症、女性壓力性尿失禁及下尿路功能障礙等疾病的診斷及中西醫結合治療,熟練掌握泌尿外科腔內及腹腔鏡微創手術,圍手術期中醫藥調理及術後康復治療。

出診時間:周二下午(廣東省中醫院大學城醫院);周四下午(廣東省中醫院大德路總院)。

本文轉載自 早慧寶寶

編輯:董飛、朱海媚 責編:宋莉萍(部分圖片來源於網絡)


請為這篇文章評分?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