宜賓康復理療蔣老師:中醫針灸推拿、康復理療常用治療方法(一)
文章推薦指數: 80 %
前兩天我們講了中醫康復理療的常用名詞術語,接下來我們繼續探討中醫針灸推拿、康復理療常用治療方法。
針灸類
1.刺法:指使用不同的針具或非針具,通過一定手法或方式刺激機體的一定部位,以防治疾病的操作方法。
(1)常用手法
1)捻轉補瀉:針下得氣後,捻轉角度小,用力輕,頻率慢,操作時間短者為補法;捻轉角度大,用力重,頻率快,操作時間長者為瀉法。
也有以左轉時角度大,用力重者為補;右轉時角度大,用力重者為瀉。
2)提插補瀉:針下得氣後,先淺後深,重插輕提,提插幅度小,頻率慢,操作時間短者為補法;先深後淺輕插重提,提插幅度大,頻率快,操作時間長者為瀉法。
(2)其他補瀉
1)疾徐補瀉:進針時徐徐刺入,少捻轉,疾速出針者為補法;進針時疾速刺入,多捻轉,徐徐出針者為瀉法。
2)迎隨補瀉:進針時針尖隨著經脈循行去的方向刺入為補法;針尖迎著經脈循行來的方向刺入為瀉法。
3)呼吸補瀉:人呼氣時進針,吸氣時出針為補法;吸氣時進針,呼氣時出針為瀉法。
4)開闔補瀉:出針後迅速揉按針孔為補法;出針時搖大針孔而不立即揉按為瀉法。
5)平補平瀉:進針得氣後均勻的提插、捻轉後即可出針。
6)熱補法:又稱燒山火法,將針刺入腧穴應刺深度的上1/3(天部),得氣後行捻轉補法,再將針刺入中1/3(人部),得氣後行捻轉補法,然後將針刺入下1/3(地部),得氣後行捻轉補法,即慢慢地將針提到上1/3,如此反覆操作3次,即慢慢地將針按至地部留針,在操作過程中,或配合呼吸補瀉法中的補法,,即為燒山火法,多用於治療冷痹頑麻、虛寒性疾病等。
7)涼瀉法:又稱透天涼法,將針刺入腧穴應刺深度的下1/3(地部),得氣後行捻轉瀉法,再將針緊提至中1/3(人部),得氣後行捻轉瀉法,然後將針緊提至上1/3(天部),得氣後行捻轉瀉法,將針緩慢地按至下1/3。
如此反覆操作3次,將針緊提至上1/3即可留針。
在操作過程中,或配合呼吸補瀉法中的瀉法,即為透天涼法,多用於治療熱痹、急性癰腫等實熱性疾病。
2.點刺法:針刺前先推按被刺穴位部,使血液聚於針刺部位,經常規消毒後,左手拇、示、中三指夾緊被刺部位或穴位,右手持針,對準穴位迅速刺入1~2分深,隨即將針退出,輕輕擠壓針孔周圍,使出血少許,然後用消毒棉球或棉簽按壓針孔。
3.左右配穴法:是指選取肢體左右兩側胞穴配合應用的方法。
臨床應用時,一般左右穴同時取用,如心病取雙側心俞、內關,胃痛取雙側胃俞、足三里等;另外,左右不同名腧穴也可同時並用,如左側面癱,取左側頰車、地倉,配合右側合谷等;左側偏頭痛,取左側頭維、曲鬢,配合右側陽陵泉、俠溪等。
4.拔罐法:古稱角法。
是以罐為工具,利引用燃火、抽氣等方法排除罐內空氣,造成負壓,使之吸附於腧穴或應拔部位的體表,使局部皮膚充血、瘀血,以達到防治疾病目的的方法。
包括:
(1)單罐:用於病變範圍較小或壓痛點。
可按病變的或壓痛的範圍大小,選用適當口徑的火罐。
如胃病在中脘穴拔罐;岡上肌肌腱炎在肩髃穴拔罐等。
(2)多罐:用於病變範圍比較廣泛的疾病。
可按病變部位的解剖形態等情況,酌量吸拔數個乃至數十個。
如某一肌束勞損時可按肌束的位置成行排列吸拔多個火罐,稱為排罐法。
治療某些內臟或器官的瘀血時,可按臟器的解剖部位的範圍在相應的體表部位縱橫並吸拔幾個罐子。
(3)閃罐:罐子拔上後,立即起下,反覆吸拔多次,至皮膚潮紅為止。
多用於局部皮膚麻木或功能減退的虛證疾病。
(4)留罐:罐後,留置一定的時間,一般留置5~15分鐘。
罐大吸找力強的應適當減少留罐時間,夏季及肌膚薄處,留罐時間也不宜過長,以免損傷皮膚。
(5)推罐:又稱走罐,一般用於面積較大,肌肉豐富的部位,如腰背、大腿等部,須選口徑較大的罐子,罐口要求平滑,最好用玻璃罐,先在罐口塗一些潤滑油脂,將罐吸上後,以手握住罐底,稍傾斜,即後半邊著力,前半邊略提起,慢慢向前推動,這樣在皮膚表面上下或左右來回推拉移動數次,至皮膚潮紅為止。
(6)藥罐:常用的有兩種
1)煮藥罐:將配製成的藥物裝入布袋內,紮緊袋口,放入清水煮至適當濃度,再把竹罐投入藥汁內煮15分鐘,使用時,按水罐法吸拔在需要的部位上,多用於風濕痛等病。
常用藥物處方:麻黃、蘄艾、羌活、獨活、防風、秦艽、木瓜、川椒、生烏頭、曼陀羅花、劉寄奴、乳香、沒藥各6克。
2)貯藥罐:在抽氣罐內事先盛貯一定的藥液(約為罐子的1/2~2/3)。
常用的為辣椒水、兩面針酊、生薑汁、風濕酒等。
然後按抽氣罐操作法,抽去空氣,使吸在皮膚上。
也有在玻璃罐內盛貯1/3~1/2的藥液,然後用火罐法吸拔在皮膚上。
常用於風濕痛、哮喘、咳嗽、感冒、潰瘍病、慢性胃炎、消化不良、牛皮癬等。
(7)針罐:先在一定的部位施行針刺,待達到一定的刺激量後,將針留在原處,再以針刺處為中心,拔上火罐。
如果與藥罐結合,稱為針藥罐,多用於風濕病。
(8)刺絡拔罐法:刺血拔罐療法系點刺出血加拔罐的一種治療方法。
方法是:選定治療部位後,用<br>75%酒精棉球消毒皮膚,先用放血針或三棱針快速點刺局部,以皮膚紅潤稍有滲血為好。
將火罐迅速拔在刺血部位,火罐吸著後,留置時精心觀察出血多少決定拔罐的時間。
血少可時間稍長,血多即刻取罐。
一般每次留罐12分鐘左右。
起罐後,用消毒紗布擦凈血跡,每次吸出的血不可太多。
對於局部血脈瘀阻疼痛有很好的效果。
5.散刺法:是針對病變局部周圍進行點刺的一種方法,根據病變部位大小的不同,可刺10~20針或更多,由病變外緣呈環形向中心點刺,以消除瘀血或水腫,達到活血祛瘀、通經活絡的作用。
6.子午流注針法:根據十二經脈氣血運行狀態不同的時間變化而有相應盛衰變化。
子午,即時間變化。
流注,即十二經脈氣血運行的過程,以及在十二經脈的井、滎、輸(原)、經、合等特定腧穴上所呈現的氣血盛衰情況,由於年、月、日、時等時間的變化而相應地有所不同,根據這個原理,按時選穴進行治療,即為子午流注針法。
7.小針刀療法:是一種介於手術方法和非手術療法之間的閉合性松解術。
是在切開性手術方法的基礎上結合針刺方法形成的。
小針刀療法操作的特點是在治療部位刺入深部到病變處進行輕鬆的切割,剝離有害的組織,以達到止痛祛病的目的。
其適應證主要是軟組織損傷性病變和骨關節病變。
8.穴位注射法:將藥水注入穴位以防治疾病的一種治療方法。
它可將針剌刺激和藥物的性能及對穴位的滲透作用相結合,發揮其綜合效應,故對某些疾病有特殊的療效。
穴位注射法的適應範圍很廣,凡是針灸治療的適應證大部分均可採用本法,如痹證、腰腿痛等。
9.電針療法:電針療法是指在刺入人體穴位的毫針上,用電針儀通以微量低頻脈衝電流的一種治療方法。
10.耳針法:耳針法是通過對耳郭特定區域(即耳穴)的觀察和刺激達到診治疾病的一種方法。
在針醫學的各種刺灸方法中,耳針是較為獨特的療法耳針法有自己的刺激區,儘管集中在小小的耳郭上但耳穴數量之多,僅次於體穴。
主要有以下四種方法:
①按臟腑辨證配穴,就是根據中醫的傳統理論來選穴組成處方。
如中醫學認為「肺主皮毛」,故可取肺穴治療皮膚病;腎,「其華在發」,故可取腎穴治療斑禿等。
②按現代醫學理論配穴,耳穴中有不少是按現代醫學的名稱命名的,如皮質下、交感、腎上腺、內分泌、耳迷根等。
這些穴位的功能和現代醫學所說的基本致,如腎上腺穴,有近似調節腎上腺的功能,故可按現代醫學理論配穴。
③按相應部位配穴,此法最為簡單,臨床上用得也最廣泛。
即根據病變所在,在耳郭對應的部位取穴配方。
如肩周炎取肩穴,胃炎取胃穴等。
④按臨床經驗配穴,指對臨床中發現的對某一或某些病證有獨特作用的穴位進行組方。
如耳尖穴治高血壓、耳中穴治膈肌痙攣等。
在實際治療中,上面各種配穴常綜合運用,如高血壓,可據西醫理論取交感,按臟腑學說加心,據臨床經驗加耳尖等。
11.皮膚針法:運用皮膚針叩刺人體一定部位或穴位,激發經絡功能,調整臟腑氣血,以達到防治疾病目的的方法,叫皮膚針法。
皮膚針,又有梅花針、七星針、羅漢針之分。
(1)循經叩刺:指循著經脈進行叩刺的一種方法,常用於項背腰骶部的督脈和足太陽膀胱經。
督脈為陽脈之海,能調節一身之陽氣;五臟六腑之背俞穴皆分布於膀胱經,故其治療範圍廣泛;其次是四肢肘膝以下經絡,因其分布著各經原穴、絡穴、郄穴等,可治療各相應臟腑經絡的疾病。
(2)穴位叩刺:指在穴位上進行叩刺的一種方法,主要是根據穴位的主治作用,選擇適當的穴位予以叩刺治療,臨床常用於各種特定穴、華佗夾脊穴、阿是穴等。
(3)局部叩刺:指在患部進行叩刺的一種方法,如扭傷後局部的瘀腫疼痛及頑癬等。
可在局部進行圍刺或散刺。
【刺激強度與療程】刺激的強度,是根據刺激的部位、患者的體質和病情的不同而決定的,一般分輕、中、重3種。
①輕刺:用力稍小,皮膚僅出現潮紅、充血為度。
適用於頭面部、老弱婦女以及病屬虛證、久病者。
②重刺:用力較大,以皮膚有明顯潮紅,並有微出血為度。
適用於壓痛點、背部、臀部、年輕體壯以及病屬實證、新病者。
③中刺:介於輕刺與重刺之間,以局部有較明顯潮紅,但不出血為度,適用於一般部位以及一般患者。
【叩刺治療】一般每日或隔日1次,10次為1個療程,療程可間隔3日~5日。
操作:①叩刺:針具和叩刺部位用75%酒精消毒後,以右手拇指、中指、無名指握住針柄,示指伸直按住針柄中段,針頭對準皮膚叩擊,運用腕部的彈力使針尖叩刺皮膚後,立即彈起,如此反覆叩擊。
叩擊時針尖與皮膚必須垂直,彈刺要準確,強度要均勻,可根據病情選擇不同的刺激部位或刺激強度。
②滾刺:是指用特製的滾刺筒,經75%酒精消毒後,手持筒柄,將針筒在皮膚上來回滾動。
使刺激範圍成為一狹長的面,或擴展成一片廣泛的區域。
12.頭針法:頭皮針法又稱頭針法,是通過刺激頭部髮際區域的特定部位治療疾病的一種療法。
頭皮針法早在20世紀50年代就有人提出,但真正在臨床上推廣則在70年代以後。
通過大量病例的治療,證明頭皮針法不僅方法簡便安全,而且對腦部引起的多種疾病有獨特的效果。
好了,今天的針灸法就講到這裡,明天主要為大家分享各種灸法,歡迎關注本人自媒體號,更多精彩內容不斷更新中!歡迎大家收藏點評留言!
本文圖片來源於網絡
常按這5個穴位,健康從頭管到腳!
孔子在《論語•述而》提到「舉一隅不以三隅反,則不復也」。我們在臨床上需要這種舉一反三的本領,才能將自己所學的知識不斷拓寬、放大。就像本文的五總穴,作者基於前人經驗,舉一反三,大大延伸了這些穴位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