不要讓寶寶揉眼,小心成「沙眼」!

文章推薦指數: 80 %
投票人數:10人

沙眼是由沙眼衣原體引起的一種慢性傳染性結膜角膜炎,是致盲眼病之一。

因其在瞼結膜表面形成粗糙不平的外觀,形似沙粒,故名沙眼。

沙眼是兒童少年常見的慢性傳染性眼病。

許多寶寶有揉眼睛的習慣,家長往往不以為然。

其實,這種習慣容易令寶寶感染多種眼部傳染病(如說沙眼、紅眼病等)。

眼科醫生提醒,教育寶寶養成不揉眼、勤洗手的習慣,會讓他受益終身。

另外,無論在家還是幼兒園,每個人的毛巾和臉盆都應該分開使用。

1、沙眼早期症狀不明顯

沙眼是由沙眼衣原體感染所致的慢性傳染性結膜炎,因其在瞼結膜表面形成粗糙不平的外觀,形似沙粒,故名「沙眼」。

沙眼為雙眼發病。

通過直接接觸患者眼睛分泌物或其污染物件傳播。

沙眼患者往往僅有輕微的眼癢、異物感、乾燥和燒灼感,早晨醒來有少許分泌物。

早期由於無明顯不適,常在體檢時才發現。

可見上瞼結膜及穹窿部濾泡、乳頭增生。

而角膜血管翳和瞼結膜瘢痕為沙眼的特有體徵。

沙眼急性期症狀包括畏光、流淚、異物感、較多分泌物、眼瞼紅腫、結膜明顯充血。

兒童染病由於不善於表達,等到家長發現時,往往已發展到比較嚴重的程度。

黃仲委提醒家長,當寶寶經常揉眼,可能提示他的眼睛癢或有異物感,最好帶他到眼科就醫。

2、小病可能帶來大危害

儘管沙眼是常見病,但很多人還是存在諸多誤解,如認為沙眼是沙子跑進眼睛,或感到眼睛有異物感就是沙眼;有的則認為沙眼不是什麼大病,無需治療。

這給沙眼的防治帶來困難。

我國很多地區沙眼患病率仍高達20%以上。

感染沙眼可延續數年乃至數十年之久,嚴重者可以致盲。

沙眼是我國當前致盲的主要眼病之一。

沙眼的危害在於併發症。

患上沙眼數年後可能出現各種併發症,如倒睫、瞼內翻、上瞼下垂、瞼球粘連、慢性淚囊炎等。

沙眼性角膜潰瘍可以引起角膜穿孔和眼球萎縮。

這些都可能造成嚴重的視力損害甚至導致失明。

3、玩具易成疾病「二傳手」

沙眼的治療難在堅持。

病程輕的只須外用眼水、眼膏,一個療程至少要3個月。

黃仲委介紹,常用藥有利福平、肽丁胺、新黴素、氧氟沙星眼藥水等,每日滴眼四次。

睡前塗金黴素、紅黴素眼膏等。

急性期或嚴重的沙眼短期內要配合口服藥治療,如強力黴素、螺旋黴素或紅黴素。

也可以服用清熱祛風涼血的中藥。

對學齡前和低年級兒童,家長和老師要多費心。

教育兒童從小養成不揉眼睛、勤洗手的習慣。

有的孩子沒有眼睛不適的症狀也會下意識地揉眼睛,這個習慣一定要糾正,以減少染上傳染性眼病的機會。

由於沙眼衣原體常附著在患者眼睛的分泌物中,任何與此分泌物的接觸均可造成沙眼傳播感染。

在幼兒園中,有沙眼的小朋友揉過眼睛的手又去玩玩具,玩具就可能成為傳染沙眼的「二傳手」。

因此,要提醒所有的小朋友勤洗手,儘可能採用流動的水洗手、洗臉,毛巾臉盆要專用,哪怕是一家人都不要混著用。

一旦發現小兒感染了沙眼,要積極治療,以免引起群體感染。

提供最豐富,最全面的育兒、親子、早教、懷孕知識等資訊,伴您和小寶寶一起健康快樂成長!關注「寶寶育兒親子課堂」,微信號:yuerqinzi888(公眾號搜索「yuerqinzi888」長按複製)


請為這篇文章評分?


相關文章 

對抗兒童沙眼 做好預防工作是重點

沙眼是由沙眼衣原體引起的一種慢性傳染性結膜角膜炎,是致盲眼病之一。因其在瞼結膜表面形成粗糙不平的外觀,形似沙粒,故名沙眼。沙眼是兒童少年常見的慢性傳染性眼病。兒童謹防沙眼解放後由於衛生知識的普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