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厲害了,這個科」腦血管病,怎麼破?廣州中醫藥大學第一附屬醫院腦病專科有招數!

文章推薦指數: 80 %
投票人數:10人

【厲害了,這個科】腦血管病,怎麼破?廣州中醫藥大學第一附屬醫院腦病專科有招數

專科建設是廣州中醫藥大學第一附屬醫院創名院、建名科、育名醫(「三名」) 戰略工程的重要組成部分。

醫院的專科建設至今已有將近30年的建設歷程。

目前第一附屬醫院擁有國家臨床重點專科7個(內分泌科、耳鼻喉科、脾胃病科、中醫骨傷科、婦科、腫瘤科、臨床藥學),國家中醫藥管理局重點專科14個(內分泌科、耳鼻喉科、脾胃病科、中醫骨傷科、婦科、腫瘤科、臨床藥學、心血管科、針灸科、急診科、腦病專科、風濕病科、重症醫學科、護理學),是擁有國家重點專科數量最多的醫院之一。

腦病專科

廣州中醫藥大學第一附屬醫院「中醫腦病重點專科」由腦病內科(腦病科)和腦病外科(顱腦科)組成,是臨床醫學博士學位授予點,多年來培養了大批碩士生和博士生。

2004年被評為廣東省中醫藥局中西醫結合腦病重點專科,2012年被批准為國家中醫藥管理局「十二五」重點專科建設單位,是國家級重點學科——中醫臨床基礎學科的重要組成部分。

腦病內科(腦病科)合照

腦病外科(顱腦科)合照

該專科是由劉仕昌、彭勝權等老一輩專家教授於1968年創建,多年來,在林培政、鍾嘉熙等名老中醫和吳智兵、黃良文、林興棟主任帶領下,經過幾代人的不懈努力,形成了鮮明的嶺南中醫特色,「醫、教、研三位一體」科學管理,學術水平躍居國內領先水平,成果豐碩,學術影響深遠。

現重點專科擁有醫護人員60餘人,其中主任醫師10人、副主任醫師8人、主治醫師6人。

其中博士生導師4名、碩士生導師7名;全國老中醫藥專家學術經驗繼承工作指導老師1人,形成了合理的人才梯隊。

中西合璧,專科技術力量強,為專科的可持續發展提供了堅實保障。

彭勝權,廣東省名中醫,廣州中醫藥大學首席教授,全國老中醫藥專家學術經驗繼承工作指導老師。

目前學術帶頭人是林培政教授曾任中國高等教育分會高等醫學教育分會常務理事、廣東省中西醫結合學會副會長及感染病專業委員會主任委員。

腦病科負責人吳智兵教授現任廣東身中醫藥學會腦病專業委員會副主任委員、廣東省醫學會神經病學分會委員。

腦病外科負責人黃良文教授現任廣東省醫學會神經外科分會委員、廣東省醫師協會神經外科分會委員。

中醫腦病重點專科包括門診和病區及實驗室,住院部設置有腦病科、顱腦科兩個病區,病房設有床位97張,年出院病人達2500人次。

全科醫療設備總值約700萬元,完備的醫療設施基礎,為重點專科提供了硬體的物質保障。

專科在腦血管病診治方面,中醫特色鮮明,內科治療和外科治療方法齊全。

目前在針對出血性腦血管疾病方面,開展了高血壓腦出血的各種手術治療,顱內動脈瘤及動靜脈畸形的血管內介入治療和手術治療,重視中醫藥的圍手術期應用,臨床療效顯著。

注重發掘中醫經典和特色療法,以科研促進臨床。

運用中西醫結合治療方案治療缺血性腦血管疾病、神經系統感染免疫性疾病(病毒性腦炎、多發性硬化、視神經脊髓炎等)、神經系統變形疾病(帕金森病、運動神經元病)、癲癇、腦腫瘤、顱腦損傷、腦積水、顱骨頭皮疾病、三叉神經痛、面癱,腦功能性疾病如頭痛、頭暈、失眠、焦慮、抑鬱症等均有獨特療效,並先後承擔相關國家級省級課題14項。

經過多年的不斷積累總結,在腦病常見病的診治規範化基礎上,形成了自身的特色經驗,主要表現在:1)總結清代著名溫病學家葉天士治療中風的經驗,研製出中風1、2、3號方;2)運用溫病芳香開竅法治療感染性腦炎、腦梗塞、腦出血等腦病,提出不能以昏迷而限定開竅法的使用,從而擴大了其臨床應用範圍,較好地挽救了大量腦病患者的功能。

在這方面的相關課題獲得國家自然科學基金資助,進行了深入的基礎研究,後獲廣東省科技進步三等獎。

3)「解毒通竅方」直腸滴注治療顱腦病變,可促進體內毒素的排泄、改善神經功能、促進神志恢復。

4)採用通腑瀉熱逐瘀法治療重型顱腦損傷以及腦血管疾病急性昏迷期陽明腑實證患者,能夠較好地促進胃腸功能恢復,降低顱內高壓,促進患者甦醒。

相關科研獲得廣東省科技廳課題資助。

5)中西醫結合綜合療法(如中西醫結合綜合辨證治療配合高壓氧、針灸、按摩、電腦中頻、低頻治療、超聲波/電刺激治療儀等)治療中風病人,特色突出、臨床療效顯著。

6)結合溫病伏氣溫病理論和嶺南氣候特點,運用分消走泄方法治療中樞神經系統脫髓鞘疾病(多發性硬化、視神經脊髓炎等)取得良好效果,並獲得了廣東省自然科學基金資助。

附:腦病科部分專家簡介

彭勝權

彭勝權,廣州中醫藥大學首席教授,主任中醫師,博士生導師,腦病科學術帶頭人,全國優秀教師,廣東省名中醫,全國第二、三批名老中醫藥專家學術經驗繼承人導師,享受國務院特殊津貼。

廣東省中西醫結合學會感染病專業委員會榮譽主任。

腦病、熱病學術顧問。

主要從事中醫藥防治病毒性感染性疾病,在臨床中用中醫藥理論結合現代醫學研究成果診治內科病症,擅長中醫熱病,中醫腦病,各種肝病,肝硬化,慢性咳嗽,胃腸病及各種疑難病症。

林培政

林培政,廣東省名中醫,教授,主任中醫師,博士生導師,國家級的重點學科、精品課程及優秀教學團隊的帶頭人,享受國務院特殊津貼。

曾任中華中醫藥學會理事和感染病分會副主任委員、中國高等教育分會高等醫學教育分會常務理事,廣東省教育廳中醫疑難病證重點實驗室主任,廣東省中西醫結合學會副會長及感染病專業委員會主任委員。

第五屆國務院學位委員學科評議組成員。

擅長中醫腦病,中風,發熱類疾病特別是嶺南地區外感熱病,咳嗽,頭痛,胃脘痛等。

出診時間:

周二上午(嶺南名醫診區)

周五上午(腦病門診)

吳智兵

吳智兵,主任中醫師,博士生導師,博士,廣州中醫藥大學第一附屬醫院腦病重點專科負責人,腦病科主任、黨支部書記、經典臨床研究所副所長,廣州中醫藥大學溫病學教研室主任,全國名老中醫藥專家彭勝權名醫工作室負責人,全國第三批優秀中醫臨床人才培養對象。

現任中華中醫藥學會感染病分會常委兼副秘書長,廣東省中西醫結合學會感染病專業委員會主任委員,廣東省中醫藥學會中醫腦病分會副主任委員,廣東省醫學會神經病學分會委員。

擅長中醫腦病如中風,帕金森病,各類疼痛,周圍神經病,外感熱病等。

出診時間:周一下午、周五上午

出診地點:腦病門診

林興棟

林興棟,主任中醫師,碩士生導師。

碩士。

廣州中醫藥大學第一附屬醫院腦行政後勤黨總支部書記,廣州中醫藥大學溫病學教研室副主任,廣州中醫藥大學第一附屬醫院第一期杏林英才培養對象。

中華中醫藥學會腦病分會常委,廣東省中西醫結合學會感染病專業委員會副主任委員,廣東省醫師協會神經病學專業委員會委員。

擅長中醫腦病如中風,眩暈,中樞神經系統感染,帕金森病,頭痛,失眠,神經痛,外感發熱等。

出診時間:周三、周五、周日上午

出診地點:腦病門診

吳宣富

吳宣富,主任醫師,碩士生導師,碩士。

廣東省中醫藥學會腦病分會常委,廣東省中西醫結合學會感染病專業委員會委員。

率先在廣州中醫藥大學第一臨床醫學院開展《神經病學》課程的教學。

擅長中醫繫結合治療頭痛、頭暈、失眠、神經痛、癲癇、震顫麻痹和腦血管病。

出診時間:周二、周四上午

出診地點:腦病門診

沈強

沈強,主任中醫師,碩士生導師,碩士。

曾任廣東省中西醫結合學會感染病專業委員會副主任委員,廣東省中醫藥學會腦病分會常委,廣州市防治SARS及登革熱中醫藥專家組成員,廣州市防治H1N1流感中醫專家組成員,廣州市突發公共衛生事件應急專家委員會成員,國家中醫藥管理局中醫師資格認證中心命審題專家。

擅長中西醫結合治療肝炎(急慢性甲B肝、C肝)、肝硬化以及中風、失眠、頭痛等。

出診時間:

周一下午(肝炎門診)

周二、周四、周六全天,周日上午(腦病門診)

劉亞敏

劉亞敏,教授,主任中醫師,碩士生導師,博士。

國家級重點學科中醫臨床基礎實驗室主任,廣東省中醫藥學會腦病分會委員,廣東省中西醫結合學會感染病專業委員會委員。

擅長治療頭痛、失眠、周圍神經病、脊髓炎、腦炎、外感熱病。

出診時間:周一上午、周五下午

出診地點:腦病門診

於徵淼

於徵淼,主任中醫師,碩士生導師,博士。

腦病科區長。

廣東省中醫藥學會內科專業委員會委員,廣東省中西醫結合學會感染病專業委員會委員。

擅長中西醫結合治療癲癇、判讀長程視頻腦電、中風、頭痛、外感熱病等。

出診時間:周三下午

出診地點:腦病門診

附:顱腦科部分專家簡介

黃良文

黃良文,主任中醫師,博士研究生導師。

現任廣州中醫藥大學第一附屬醫院顱腦科(神經外科)主任導師,中國中西醫結合神經外科專業委員會副主委,廣東省中西醫結合神經外科專業委員會主委,廣東省神經外科醫師協會常委,廣東省中西醫結合學會理事,國家中醫藥管理局重點專科優勢病種協作組長。

祖父、父親為當地老中醫,家傳三代中醫。

開創本院神經外科醫療工作,主持建立顱腦科(神經外科),主持成立廣東省中西醫結合學會神經外科專業委員會,主持國家自然科學基金資助項目1項和其他科研課題3項。

編寫專著8部,其中主編1部,副主編3部;分科主編1部;發表論文20餘篇。

招收培養研究生10多名。

獲全國優秀中醫病案獎,評為廣東省衛生系統行業作風建設先進工作者。

從事臨床醫療工作30多年,在本院成功主刀開展神經外科手術30多項。

主要特點:發揮中醫藥治療在相關疾病圍手術期的作用,中西醫結合,提高臨床療效,減少相關併發症。

擅長:腦血管病,中風,顱腦損傷,三叉神經痛、癲癇。

出診時間:周一下午,周四上午

出診地點:門診樓6樓顱腦科診室

任建偉

任建偉,男,48歲,1992年畢業於鄭州大學醫學院,碩士學位,神經外科主任醫師,碩士生導師,現擔任國際中醫藥學會聯合會高血壓分會常務理事,廣東省中西醫結合學會理事,廣東省醫學教育協會神經外科專業委員會副主任委員,廣州中醫藥大學第一附屬醫院神經外科副主任。

上世紀九十年代,本人在我國神經外科領域,相對較早的開展了顱底腫瘤和腦動脈瘤的顯微神經外科手術治療這一尖端技術,二十多年來,相繼成功進行了腦動脈瘤夾閉術、鼻蝶入路巨大腦垂體腺瘤顯微切除術、鞍區腦膜瘤及顱咽管瘤、聽神經瘤、髓內膠質瘤以及腦幹腫瘤等各類神經外科疑難複雜疾病的顯微外科手術治療1000餘例,在神經外科複雜疑難疾病的診治方面具有較高造詣。

近年,又開展了相繼開展了脊髓空洞、脊髓栓系、Chiari畸形、三叉神經痛和面肌痙攣微血管減壓等其他神經外科疑難雜症的顯微外科治療。

也達到了較高水平,並開展了《高血壓腦出血術式改良的臨床研究》、《Chiari畸形的臨床分型和手術方式選擇探討》、《一次性腦外科止血水囊研製及臨床應用的研究》、《人工氣道濕化器的研製及臨床應用的研究》等多項臨床科研課題,多項科研項目獲得省市科技進步獎,其中自主研發的《人工氣道濕化器》已獲得國家醫療器械准字號,並在臨床醫療上得以應用,帶來了一定的社會效益。

在省級及國家核心期刊發表學術論文23篇,獲得國家專利多項,編寫專著一部,獲得省科技進步三等獎1項,教育廳科技進步二等獎1項,衛生廳科技進步二等獎1項,市科技進步二等獎2項;並相繼獲得過省青年崗位能手、市學術技術帶頭人、市五一勞動獎章和優秀青年科技專家、青年崗位能手、科技創新能手等多項榮譽稱號。

擅長顱底腫瘤、脊髓腫瘤、腦血管病、三叉神經痛和面肌痙攣的顯微外科治療。

出診時間: 周三上午

劉建仁

劉建仁,男,1972年出生,主任中醫師,醫學博士,碩士研究生導師。

現任廣州中醫藥大學第一附屬醫院腦病中心黨支部副書記兼顱腦科(神經外科)區長,中國民族醫藥學會腦病專業委員會常委,廣東省醫師協會神經介入醫師分會常委,廣東省中西醫結合神經外科專業委員會常委兼秘書,廣東省醫院協會高壓氧管理專業委員會委員。

1998年畢業於湖南中醫藥大學獲得醫學學士學位,2003年畢業於廣州中醫藥大學獲得醫學碩士學位,2005年至2006年進修於上海華山醫院神經外科,2009年畢業於廣州中醫藥大學獲得醫學博士學位。

自2003年7月至今一直工作於廣州中醫藥大學第一附屬醫院顱腦科。

2010年開始擔任碩士研究生導師,至今培養碩士近10名。

先後參與完成國家自然基金課題3項,主持完成廣東省科技計劃項目2項,廳技局課題3項;發表SCI論文1篇、國內核心期刊論文20餘篇。

近年來在致力於腦血管病的介入和手術治療,在醫院率先開展了多項新技術如頸動脈狹窄支架植入成形術、急性腦梗塞大血管介入取栓術、椎動脈狹窄支架植入成形術等。

治療主要特點:發揮中醫藥治療在相關疾病圍手術期的作用,中西醫結合,提高臨床療效,減少相關併發症。

擅長:腦血管病如腦動脈瘤、腦動靜脈畸形、硬腦膜動靜脈瘺、急性腦梗塞的介入治療和手術治療;顱腦損傷、顱腦腫瘤、三叉神經痛、癲癇手術治療;重視中西醫結合提高療效。

陳 為

陳為,廣州中醫藥大學第一附屬醫院腦病中心顱腦科教授、主任中醫師,碩士研究生導師。

1988年畢業於廣州中醫藥大學醫療系,留校從事創傷骨科的臨床救治、教學及相關科研工作。

1993年到廣東省人民醫院腦外科進修。

此後一直專注於骨傷、顱腦外科方面的臨床救治、教學及相關科研工作。

多次參加了國內,省內的神經外科學術會議及2001年全國首屆顱底外科新技術、新進展學習班。

已在國內公開雜誌發表論文25篇多,獲得省級科技發展計劃項目研究課題兩項,參與國家自然科學基金項目兩項。

經過近30年的臨床實踐,對以下疾病的中西醫結合治療有較深的體會,積累了較為豐富的臨床經驗。

1.各種類型的嚴重顱腦損傷、腦出血,最大限度地減少併發症及後遺症,促進患者的早日甦醒、康復;

2.各種常見腦腫瘤、腦積水、腦血管病(腦出血、腦梗塞、及蛛網膜下腔出血、腦血管畸形)—開顱腫瘤切除、腦積水V-P分流術、微創血腫清除,腦動脈瘤介入栓塞手術後中藥輔助治療。

3.各種功能性或器質性頭痛的西藥及中醫藥辯證治療。

4.各種椎管內及脊髓腫瘤、腰椎間盤突出症手術及圍手術期中醫藥辯證施治。

5.垂體微腺瘤的中醫藥辯證治療,改善患者內分泌功能,調整陰陽失調,降低泌乳素,控制微腺瘤的生長。

出診時間:周一下午

覺得不錯,請點讚↓↓↓


請為這篇文章評分?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