慢性腎功能衰竭

文章推薦指數: 80 %
投票人數:10人

慢性腎功能衰竭

中醫治療慢性腎衰竭有哪些方法

中醫藥在治療慢性腎衰竭上積累了豐富的經驗。

中西醫結合治療慢性腎衰竭可提高療效。

中醫藥的治療包括辯證施治和專方專藥。

辯證施治:祖國醫學認為,慢性腎衰竭屬於「虛勞」、「關格」、「溺毒」、「水腫」等病症範疇。

正虛與濁邪是本病的中心環節,故扶正、降濁邪是治療本病的基本大法。

通常將其分為下屬中醫類型:

(1)脾腎陽虛:【主症】病人面色蒼白、神疲乏力、納少腹脹、畏寒肢冷、腰膝冷痛、夜尿多且清長、下利清谷或五更泄瀉,舌淡胖、有齒痕、苔薄白,脈細弱或沉。

【治法】健脾補氣、溫陽補腎。

【方藥】四君子湯合右丸加減:炙黃芪、人參、白朮、茯苓、淫羊藿、鹿角、熟地、枸杞、山萸肉、淮山藥、巴戟天、炮姜、甘草。

(2)脾腎氣虛:【主症】神疲體倦、少氣懶言、腰酸腿軟、頭暈耳鳴、納差腹脹、大便溏薄,舌質淡、脈細。

【治法】補腎益精。

【方藥】參苓白朮散合右歸丸加減:黨參、茯苓、白朮、淮山藥、薏米、熟地、山萸肉、杜仲、當歸、枸杞子、菟絲子等。

(3)肝腎陰虛:【主症】腰酸腿軟、頭暈耳鳴、兩目乾澀、視物不清、口乾咽燥、手足心熱、失眠多夢、舌紅少苔或無苔,脈細數。

【治法】滋養肝腎。

【方藥】可用杞菊地黃丸合二至丸加減:淮山藥、熟地、山萸肉、茯苓、枸杞、丹皮、菊花、旱蓮草、女貞子等。

(4)陰陽兩虛:【主症】浮腫、虛寒肢冷、面色萎黃、疲乏無力、納差變溏或便秘。

夜尿清長或尿少色黃、手足心熱、失眠盜汗、腰酸腿軟、頭暈耳鳴。

舌質淡胖而少津,有齒痕,苔白、脈沉細或數。

【治法】溫補腎氣、調攝陰陽。

【方藥】濟生腎氣丸加減:熟附子、肉桂、熟地、淫羊藿、淮山藥、枸杞子、山萸肉、何首烏、冬蟲夏草、茯苓。

丹皮、澤瀉、牛膝等。

(5)氣陰兩虛:【主症】面色萎黃、疲倦乏力、少氣懶言、腰酸腿軟、口乾咽燥、五心煩熱、夜尿多、舌質淡、脈細。

【治法】益氣養陰、滋補脾腎。

【方藥】大補元煎加減:黨參、熟地、淮山藥、山萸肉、枸杞子、黃芪、當歸等。

專方專藥的治療。

在臨床工作中,我們發現質量較好的中成藥往往很受病人的歡迎。

常用的中成藥有以下幾種:

(1)金水寶:是蟲草菌絲製劑。

含有必需胺基酸。

對慢性腎衰竭病人補充必需胺基酸、提高免疫功能是有益的。

常用劑量:每次6粒,每日3次。

(2)尿毒清顆粒:通腑降濁、健脾利濕、活血化淤。

具有降低尿蛋白、抗炎、抗血栓形成、降低肌酐、尿素氮的作用。

常用劑量:每日4次,於6時、12時、18時各服1袋,22時服2袋,每日最大量8袋。

溫開水沖服。

(3)腎衰寧:益氣健脾、活血化淤、通腑泄濁。

具有降低血尿素氮、血肌酐,提高免疫功能,改善腎性貧血等作用。

常用劑量:每次4—6粒,每日3—4次。


請為這篇文章評分?


相關文章 

一文明白腎陽虛、腎陰虛和腎氣虛的區別和療法

本文主要講中醫理論里的腎陽虛、腎陰虛和腎氣虛的區別和療法。更多健康知識,敬請關注。腎陽虛症狀:腎陽不振,陽事不舉,精薄清冷,頭暈耳鳴,腰膝酸軟,面色蒼白,夜尿清長,最直接的表現症狀就是房事或不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