別只顧著數過敏辛酸史 快來看倖存指南

文章推薦指數: 80 %
投票人數:10人

出品:科普中國

製作:關西科健產業研究院 夏至

監製:中國科學院計算機網絡信息中

你有沒有這樣的經歷:小夥伴都說好用的化妝品,自己買來試用後皮膚或紅腫,或起疹,或脫皮,或瘙癢,然而停用之後,皮膚就漸漸好了。

過些時日,如果不死心再試一次,則上述症狀又出現了。

出現這樣的情況,十有八九是你的皮膚對這種化妝品過敏了。

皮膚過敏症狀(來源網絡)

除去皮膚,身體的其他部位,例如粘膜也會有敏反應。

花粉症
的症狀——眼睛紅癢難忍,鼻塞流涕等等,就是發生在眼部粘膜和鼻粘膜的過敏反應。

至於過敏性哮喘,如果說鼻子堵住了還可以用嘴呼吸,那氣管堵住了,若不及時採取治療則會引起窒息,危及生命。

還有比過敏性哮喘更厲害的全身性的過敏反應——過敏性休克,一旦出現這種反應,需要醫生分秒必爭的搶救才能轉危為安。

你對這種可能只讓你打幾個噴嚏也可能分分鐘取你性命的疾病害怕了嗎?聽說恐懼會加深記憶,那就來了解一下過敏反應的原理吧。

過敏:免疫系統在「暴走」

過敏是一種非正常的免疫反應,說白了就是免疫系統沒在執行正常的功能,「暴走」了。

我們在生活中會接觸到各種各樣的外來物質,從攝入的食物藥物,到空氣中的灰塵、直接接觸的化妝品、洗滌劑、昆蟲等,這些外來物進入到人體,與免疫細胞接觸的時候,都要接受免疫細胞的檢驗。

各種各樣的過敏原

正常情況下無害的物質比如食物,免疫細胞就不去理會他們;當有害的物質,比如細菌、病毒、吸入肺部的微塵進入人體,免疫細胞就會去試圖通過吞噬等方法把它們消滅掉,這就是正常的免疫反應。

然而在非正常的情況下,對於一些本來對人體無害的物質,免疫系統卻錯誤地判斷為有害,從而產生一系列反應進行攻擊,從而引起人體的不適,這就是所謂的「變態反應」,過敏反應就是其中的一種 。

過敏反應的罪魁禍首:過敏原

引起過敏反應的外來物稱作過敏原(Allergen

人類免疫系統中參與過敏反應的成分包括:B細胞(B cell)、漿細胞(plasma cell)、抗體IgE、肥大細胞(mast cell)和組胺(histamine)。

當過敏原進入到人體遇到能夠識別它的B細胞,B細胞會受到刺激成長為可以分泌抗體IgE的漿細胞。

此種抗體可以憑藉特異性識別刺激B細胞的這種過敏原,就像一張印著犯人照片的通緝令。

當漿細胞分泌的IgE結合到肥大細胞上,肥大細胞就好比得到了通緝令的警察,具備了識別過敏原犯人的能力。

當過敏原又被這些肥大細胞識別之後,肥大細胞將會釋放出一種儲存於其中的小分子物質——組胺,而後組胺就在周圍的組織中興風作浪,造成組織的發熱與紅腫等等症狀。

過敏反應的發生機理(來源網絡)

判斷過敏原,防微杜漸

由於基因和生長環境的差異,每個人的免疫系統都不相同,所以對於每個人來說過敏原也不盡相同。

有些人免疫系統比較「理智」,或者生活環境比較固定,終其一生也不會遇到幾種過敏原;有些人的免疫系統則比較瘋狂,非常容易對各種各樣的東西過敏,我們稱這樣的體質為過敏體質

要判斷自己的過敏原,可以去醫院進行常見的過敏原篩查。

醫生會在皮膚上劃分很多小區域,用不同的過敏原刺激,出現過敏反應的皮膚區域就揭示了過敏原。

一些過敏體質的人甚至可以查出100種以上的過敏原。

過敏原篩查

環境中常見的過敏原有花粉、塵蟎等等,因此在花粉紛飛的季節和給家裡掃除的時候,戴口罩是最簡便有效的方法。

如果想要避免對於化妝品、藥物一類的過敏原,比較好的方法是做皮試。

我們在使用新的化妝品、染髮劑等藥劑之前,應當先在胳膊或者耳後的皮膚塗一點作為嘗試,如果一段時間之後沒有出現紅腫發癢的情況,則表示這種東西不是過敏原,可放心使用。

食物當中也有不少容易引發過敏的物質

最常見的8種食物過敏原是雞蛋,魚肉,大豆,蝦(海鮮),花生,小麥,堅果,牛奶。

其中對於雞蛋過敏的人甚至不能接種一些利用雞胚生產的疫苗。

最常見的食物過敏原

食物引起的過敏症狀可輕可重,輕則只會出現腹瀉、皮疹等等,重則會引起過敏性休克,所以在選用食物之前一定要查清楚食品的成分還有其生產線是否被用於含有過敏原的食品製造。

對於動植物的過敏也並不少見

有些人對貓毛過敏,註定一生無法擼貓。

筆者雖然有幸可以擼貓,卻會對伊蚊(即黑色有白斑的花腳蚊子)過敏,只要被其落在皮膚上達兩秒以上,落腳點立刻奇癢無比並且生出非常大的風疹團塊,以至於筆者對於伊蚊深惡痛絕見者必誅。

對於這樣的過敏原,儘可能避免接觸才是上策。

當然,除了這些來自於其他物種的物質,來自於其他人類個體的物質也有可能成為過敏原。

甚至有女性對自己親生的嬰兒過敏,致使母親無法直接給嬰兒愛撫和哺乳,令人唏噓。

預防過敏,遠離過敏原

預防過敏的最好方法是——遠離過敏原

要想遠離過敏原,首先我們要知道自己對什麼過敏——也即在出現過敏反應之後,仔細回憶近期接觸到了什麼新的外來物質,比如文章開頭提到的新換的化妝品。

如果是在新環境中發生了過敏,無法判斷過敏原,就可以去醫院進行過敏原篩查。

新環境特有的動植物都可以成為過敏原。

如果過敏原充斥於環境中,實在難以避免,就可以服用藥物來抑制過敏反應。

(圖:一粒可以持續24小時起效的抗過敏藥物)

如果不幸過敏了,立即遠離過敏原是上上策

要緩解症狀可以用藥物抗組胺劑。

然而抗組胺劑的使用只能緩解過敏症狀,卻不能從根本上改變免疫系統對於過敏原敏感的本質。

(圖:形形色色的抗組胺劑)

當過敏原是一種無法替代的食物的時候,脫敏療法也是一種選擇——先攝入極少量的過敏原,等待身體逐漸適應之後,再慢慢加大攝入過敏原的量,直到身體對正常量的過敏原不再產生過敏反應。

然而脫敏反應並不適合每一個人,或者每一種過敏原。

因此受到食物過敏困擾的各位在給自己進行治療之前,最好的方法是諮詢醫生,請醫生給出合理的方案和建議。

特殊情況,特殊對待

在一些特殊的條件下,人體也會對平時不會引起過敏反應的物質過敏。

比如,2016年11月,澳大利亞出現的罕見「雷暴哮喘」就是一個典型例子。

這個事件造成了近萬人發病,並有多人死亡的嚴重後果。

圖:被認為是主要花粉來源的牧草作物——黑麥草

11月澳大利亞正值初夏,黑麥草等植物開始散播花粉。

而雷暴引起的惡劣天氣將大量本不能進入人體肺部的大顆花粉捲入空中,並打成碎粒,使得這些碎粒能夠進入肺部深處,引發嚴重哮喘。

這樣的特殊情況,人們只能夠關注天氣預報以及衛生組織的預告,隨身攜帶藥物避免發病帶來的嚴重後果。

雷暴哮喘的元兇——花粉碎粒的形成原理圖

了解了這麼多過敏知識,是不是對過敏的認識更深了一步了?每個人的身體對於自己來說都是無可取代的,希望大家都能與自己的免疫系統和平共處。

「科普中國」是中國科協攜同社會各方利用信息化手段開展科學傳播的科學權威品牌。

本文由科普中國融合創作出品,轉載請註明出處。


請為這篇文章評分?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