熬中藥的6大注意事項!錯1個都不行!
文章推薦指數: 80 %
我國傳統中醫治療疾病的方法,除了穴位針灸、推拿,最重要的就是中藥了。
隨著現代養生的興起,中醫治療為越來越多的人群所重視,大家身體有慢性疾病,或者由於體質的問題需要調養,都會去中醫院裡去開點中藥,回家服用。
但是熬中藥是很有講究的,有些人用錯誤的方法熬制中藥,會導致藥效的受損。
今天小編就來和大家聊聊,我們在熬制中藥時,都有哪些需要注意的,一起來看看吧。
【中藥歷史】
中國勞動人民幾千年來在與疾病作鬥爭的過程中,通過實踐,不斷認識,逐漸積累了豐富的醫藥知識。
由於太古時期文字未興,這些知識只能依靠師承口授,後來有了文字,便逐漸記錄下來,出現了醫藥書籍。
這些書籍起到了總結前人經驗並便於流傳和推廣的作用。
中國醫藥學已有數千年的歷史,是中國人民長期同疾病作鬥爭的極為豐富的經驗總結,對於中華民族的繁榮昌盛有著巨大的貢獻。
由於藥物中草類占大多數,所以記載藥物的書籍便稱為「本草」。
據考證,秦漢之際,本草流行已較多,但可惜這些本草都已亡佚,無可查考。
現知的最早本草著作稱為《神農本草經》,著者不詳,根據其中記載的地名,可能是東漢醫家修訂前人著作而成。
【熬中藥時有哪些需要注意的】
我們在熬煮中藥的時候,一些錯誤的方法可能減損藥效,甚至會產生副作用。
那麼我們在熬煮中藥時,都有哪些需要注意的呢?
1、容器的選擇
煎煮容器以陶瓷、砂鍋為最好,其次為不鏽鋼鍋、搪瓷鍋以及耐高溫的玻璃器皿,因為這些容器具有穩定的化學性質,不易與所煎中藥的成分發生化學反應。
一定忌用鐵鍋、銅鍋和鋁鍋,因為這些元素可與中藥中的某些成分起化學反應,不利於疾病的治療。
2、熬前中藥泡不泡?
只要是需要煎煮的中藥,醫生都建議儘可能在熬之前泡10-20分鐘!這樣不僅可以清洗去除中藥中的不潔雜質,最重要的是可以有效避免中藥材直接入沸水中驟然受熱,使其表面所含的蛋白質凝固,細胞壁變硬,不利於水分滲入和有效成分析出,造成降低藥效。
3、熬藥時不蓋蓋子?
醫生建議,熬中藥的時候要蓋蓋子,因為辛散解表或芳香化濕類的藥物,如薄荷、蘇葉、藿香等,如果敞開熬,有效成分會隨水蒸氣散發到空氣中,藥效將大打折扣。
而一些補益類藥物,如人參、鹿茸、西洋參等,需要在容器內用小火慢煎久熬,才能使有效成分充分煎煮出來,蓋上蓋子煎煮可以有效防止藥物成分在慢煎久熬中隨水蒸氣丟失。
4、熬煮火候
煎煮用火:一般應遵循「先武火後文火」的原則,也就是說沸前用武火,使水很快沸騰,沸後用文火,保持微沸以減少水分的蒸發。
5、熬煮時間
煎煮時間從沸騰後計算,一般解表藥頭煎10~15 min,二煎10min;滋補藥頭煎30~40min ,二煎25~30min。
控制煎煮時間是因為長時間高溫煎煮,會使植物細胞遭到破壞,使藥液中不溶性的無效成分增加。
而且長時間煎煮還有將藥煎焦煳底的危險。
6、藥汁取量
煎取的藥汁多少非常關鍵。
煎三次,一次煎180毫升左右為好。
如果藥汁多了,藥渣里的有效成分就少了;反之如果藥汁少了,藥渣會把藥的有效成分吸附回去,也就浪費了。
當然這裡講的是正常藥方,而不是特殊大方。
【中藥進補的誤區】
現代人群,生活條件提升,越來越多的人看中醫是為了健康養生,但是中藥進補並不是藥材越貴就是越好的,有些中藥進補的錯誤理解,導致很多人浪費錢財,卻無法得到應有的功效。
今天小編就來跟大家聊聊大家對於中藥進補的誤區都有哪些。
越貴越補
有些人認為中藥越貴越補,常不惜花高價買鹿茸、人參之類的中藥,其實進補功效未必就好。
「缺什麼,補什麼」是進補的基本原則,中藥不應以售價的貴賤來分功效的高低,關鍵是根據自身體質來選擇相應補品,尤其是老年人,更應以實用為滋補原則。
越多越補
「多吃補藥,有病治病,無病強身」的說法很不科學。
冬季大量進補,會驟然加重脾胃及肝臟的負擔,使長期處於疲弱的消化器官難以承受,導致消化系統功能紊亂。
虛實不分
中醫的治療原則是「虛者進補』,不是虛證的人不宜進補。
即使是虛證,也有氣虛、血虛、陽虛、陰虛之分,人體器官又有心虛、肺虛、肝虛、脾虛、腎虛等不同,人們在進補前,最好先向專業醫生諮詢,結合各種補藥的性能特點,對症施用,如熱性體質者,就不適合服用人參、鹿茸、海馬等溫熱性的藥物。
【服用中藥注意事項】
除了在中藥熬煮的時候,有各種注意事項需要大家注意。
而在服用中藥的時候,因為很多藥物都是有藥性的,也有一些注意事項需要我們了解。
否則可能產生一些不良的副作用。
一起來
看看吧。
1、中藥不宜過夜服用:空氣、溫度、時間和細菌污染等因素使藥液中的酶分解減效,細菌繁殖滋生,澱粉、糖類營養等成分發酵水解,以致藥液發餿變質,服用後對人體健康不利
2、孕婦用藥禁忌:主要為避免動胎、墮胎,因孕後婦女大多數對大寒、大熱、峻瀉滑利、破血祛瘀及毒性較大的藥物耐受性差,因此對相關藥物必須忌用。
3、服藥期間飲食禁忌:俗稱忌口,主要為避免服藥時的干擾因素,以便提高藥效,可分為某一種藥物對應的忌口與不同病情條件下用藥時的忌口兩類,前者如人參忌蘿蔔、鱉甲忌莧菜、甘草忌鰱魚、常山忌蔥、茯苓忌醋等。
後者為慢性病服藥須忌生冷,熱性病治療期間忌辛辣、油膩,癰瘍瘡毒、皮膚疾患忌魚蝦、鵝肉及辛辣刺激之品。
5、中藥不宜加糖服用:一些人在服中藥時,常因湯劑苦口難以下咽而加糖,對此,有關專家指出,一些中藥是不適宜加糖後再服用的,加糖後的藥劑在降低了苦味的同時也降低了藥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