非處方藥濫用,當心器官衰竭!

文章推薦指數: 80 %
投票人數:10人

對於非處方藥,不少人的直觀印象是隨處可買,沒什麼大危害,藥物中毒問題更是聞所未聞。

正因於此,非處方藥濫用正日益成為嚴峻問題。

頭疼時,你可能會服用泰諾;過敏了,你隨手打開一盒速達菲。

很多時候,我們可能連包裝盒上的劑量說明和藥物成分都不屑一顧,憑感覺和經驗就把藥片吞入肚。

然而,這樣做大錯特錯。

來自美國的研究表明,非處方藥濫用已成為藥物性肝臟衰竭的最常見病因!

非處方藥濫用成風

根據美國消費者健康產品協會的數據,2014年,美國人支出了39億美元購買家用止痛劑,包括非處方止痛藥和退燒藥。

2015年3月,美國《腸胃病學》期刊發表了一篇關於非處方藥濫用的論文。

研究人員在6年時間裡調查了美國加州北部的540萬名病人,結果表明,在所有藥物性肝臟衰竭病人中,濫用對乙醯氨基酚造成的病例占56%。

另據美國西北大學的一項調查表明,有近1/4的人在使用某種非處方對乙醯氨基酚藥物時存在劑量過大的問題。

對乙醯氨基酚具有鎮痛和退燒的作用,是多種非處方藥,如安乃近、泰諾和惠菲寧的主要成分。

根據美國健康研究所發布的標準,一天內人體攝入的對乙醯氨基酚不得超過4000毫克(相當於8片超強型泰諾)。

由於近年來人們對乙醯氨基酚的濫用,泰諾已將推薦劑量從4000毫克減少至3000毫克。

除了服用單種藥時劑量超標外,還有不少病人由於多種藥物混合使用,無意中重複攝入了成分相同的幾種藥物而置身濫藥風險中。

加州州立大學的調查發現,大部分缺乏醫療專業知識的病人在服用非處方藥時並不會考慮某兩種藥物的主要成分是否相同。

研究人員表示:「這意味著病人一次性攝入了1300毫克的對乙醯氨基酚。

按每隔4~6小時服藥一次算,一天內至少攝入了5200毫克對乙醯氨基酚,遠遠超出了限制標準。

大劑量服藥帶來的悲劇

2015年2月,澳大利亞發生了一起因濫用非處方藥而造成的悲劇。

一名38歲的女性抑鬱症患者艾莫根·坎琳安由於過量服用止痛藥,造成多發性器官衰竭而死亡。

她78歲的母親羅賓·多德隨後向媒體講述了這段經歷。

幾年前,坎琳安患上了嚴重的抑鬱症,她因此接受治療,定期服用抗抑鬱藥物。

為了緩解疼痛,在死亡前一周,坎琳安每天至少服用40片撲熱息痛和可待因片。

可待因是一種輕度麻醉劑,用於短時間內鎮痛。

撲熱息痛則可長期使用,但過量服用可帶來肝臟和腎臟損害等副作用。

2015年2月1日,坎琳安躺在床上一整天,幾乎不吃不喝。

第二天上午,她被送往醫院急救,於晚間去世。

死因是肝臟和腎臟衰竭。

通過公布女兒的遭遇,多德希望提醒公眾注意非處方藥的危險性,以及坎琳安當初買到這些藥有多麼容易。

坎琳安的遭遇並非個案。

2013年,美國公益新聞網站ProPublica報告稱,過去10年,有1500餘名美國人因對乙醯氨基酚中毒而死亡。

澳大利亞迪肯大學對當地醫院急診部2008~2013年的病人進行跟蹤,研究結果表明,大部分過量服用撲熱息痛的病人均為年齡15~24歲的女性。

迪肯大學研究人員馬休·鄧恩在澳大利亞公共衛生協會大會上表示,在這些病人中,主動嘗試用撲熱息痛自殺的僅占5%,其他人都是錯誤地服用了劑量過大的藥物。

他認為,對撲熱息痛的濫用主要因為病人難忍疼痛以及錯誤的治療方式。

「此類藥物可在超市里買到,大家因此覺得它肯定很安全。

還有一些人表示,他們會持續使用撲熱息痛,直到疼痛症狀減輕。

這將導致服藥超過建議劑量,並可能危害健康。

相對於成年人,非處方藥濫用對兒童的危害更大。

美國喬治亞毒物研究中心近期的一項研究表明,每年美國有5.8萬名兒童由於自行服藥不當被送醫急診,這些藥物包括撲熱息痛和布洛芬等。

應對策略

為了抑制非處方藥的濫用,美國毒物控制中心協會已決定介入引導家長注意非處方藥物的風險。

該協會將與《Scholastic》雜誌合作,向父母宣傳兒童服用此類藥物的風險:某些兒童可能會對藥品存在好奇心,還有一些兒童則可能會誤解服藥劑量,父母應負責地給予孩子指導,以免悲劇發生。

澳大利亞衛生健康主管部門正考慮將可待因、撲熱息痛和布洛芬等止痛藥重新定義為處方藥。

多德認為,這些舉措有助於避免更多類似悲劇的發生。

不過,這並不是最完美的解決方案。

她也擔心這會給民眾帶來不便,每次拿藥都得跑醫院。

在英國、瑞士和紐西蘭等國家,政府則對一次性購買對乙醯氨基酚藥物的數量進行了限制。

替代藥品難產

除了民眾錯誤觀念之外,非處方藥被濫用的原因還在於這些藥物已被使用多年,並且效果明顯。

以止痛藥為例,近幾十年來,非處方止痛藥的開發並沒有太大進展。

當布洛芬在被批准為非處方藥時,美國總統還是里根;萘普生於1994年被推向了非處方藥市場;含有對乙醯氨基酚成分的泰諾早在1959年就被批准為非處方藥;阿司匹林的使用則已超過一個世紀。

儘管如此,這些非處方藥物的副作用和濫用問題也逐漸明顯。

美國FDA在2015年7月發布了新的警告,介紹了非處方非甾體類抗炎藥可能帶來心臟病和中風風險。

考慮到FDA對此類藥物的警告以及愈演愈烈的對乙醯氨基酚濫用,新止痛藥的開發已迫在眉睫。

那麼目前是否將有新的止痛藥面市?美國洛約拉大學醫學中心藥物學家梅根·雷奇表示:「在該領域,目前並沒什麼真正具有創新性的新藥出現。

不過,FDA的警告可能會促進新藥的研發,「如果市場有需求,製藥公司就會去探索新成分或新技術。

我想在這一新警告發布後,科學家將會去嘗試研發此類新藥。

那麼,除了止痛藥之外,對於疼痛症狀是否還有更好的應對方法?澳大利亞疼痛研究機構Pain Australia執行長萊斯利·布萊頓呼籲,醫生應對病人使用的某些藥物進行監控。

不過由於病人可以自主選擇醫生,如何執行是個問題。

目前,澳大利亞已建立起了對偽麻黃鹼使用的監控機制。

布萊頓認為,這樣的監控機制應該覆蓋所有的麻醉劑類藥物。

看來,解決非處方藥濫用的問題任重而道遠。

(綜合編譯自英國《每日郵報》、美國《沙龍》雜誌、《芝加哥論壇報》等)

壯士留步,戳進往期內容連結


請為這篇文章評分?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