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個人獨居,就醫或手術怎麼辦?李偉文:掌握3重點 - 50+好好

文章推薦指數: 80 %
投票人數:10人

獨居是趨勢,年輕時一個人住很開心,但是隨著年齡增長,生活起居就會增添許多問題,因此「獨居老人」也就變成一個必須動用社會資源關注的議題。

依據內政 ... 下一篇 如何防止免疫系統老化?台大教授顧家綺:「不打擾」就是最好的保養 健康 醫療保健 贊助50+ 一個人獨居,就醫或手術怎麼辦?李偉文:掌握3重點,不一定得麻煩親友 善用資源變通一下,一個人就醫沒問題的! share 64892 share 文/李偉文圖/Shutterstock編按:無論單身或已婚,老後難免會遇到一個人住的狀況。

獨居雖自由,但當進入高齡期,體況有可能短時間變差。

就醫問題該怎麼辦?李偉文表示,目前醫院手術後的流程設計,通常都假設會有家屬協助完成各種出入院手續,若小手術不想麻煩親友,又無法申請長照服務,該怎麼辦?去醫院前該先做哪些紀錄?有哪些服務可以幫到自己?獨居是趨勢,年輕時一個人住很開心,但是隨著年齡增長,生活起居就會增添許多問題,因此「獨居老人」也就變成一個必須動用社會資源關注的議題。

依據內政部的定義,符合獨居老人定義,也就是依此定義才能獲得福利措施或補助,有4項條件:第一、65歲以上單身獨居。

第二、2位以上老人(目前65歲以上算老人)同住,但其中一人缺乏生活自理能力。

第三、與子女同戶籍,但子女沒有長時間同住(老人有連續3天以上獨居的事實)。

第四、與子女同住,但子女缺乏生活自理能力。

獨居熟齡族群須知 到了高齡期體況有可能幾週內惡化符合資格以及若還有其他各種需求與困境,政府都有相對應的協助與救濟措施。

不過,即便經濟與平日的生活自理沒有問題,單身且獨居的熟齡朋友,還會有另一個不方便,就是獨自到醫院就診。

若只是看門診那倒是還好,若是要動手術,那就會有點麻煩。

因為目前醫院手術後的流程設計,通常都假設會有個家屬協助完成各種出入院手續,若術後病人可以勉強自己行動那也還好,若是必須在恢復室等候,須由家屬協助辦理結帳領藥等等手續,那該怎麼辦?單身的人沒有親近的家屬幫忙,若是小手術也不太好意思麻煩朋友,但又不想(或不符合)申請政府的長照服務,可以有居服員協助就診,那就會處在「前不著村後不著店」的尷尬處境。

有位資深的醫師就曾說過,在醫院裡常看到任性的獨自就診的老人,他知道在那些無理取鬧的行為背後,內心其實躲藏著一個恐懼的小孩。

根據統計,假如不是特別罹患某種急性疾病或意外,許多高齡長輩的健康狀況也許原本好好的,但忽然就在幾個星期內就急轉直下,變得非常衰弱而失能,所以若不是與長輩住在一起,甚至住在不同城市,除了常常打電話問候外,還是要抽出時間至少每個月見父母一次面。

前文化部長龍應台住在香港時,每2星期一定回台灣屏東鄉下陪媽媽,持續經年,後來她覺得媽媽真的老了,就毅然決然放下一切,搬到屏東跟媽媽一起住。

重點1、送父母(或自己)健檢 定期了解身體狀況當有機會回老家陪父母時,難免會想到幫他們整理堆積如山的物品,但是有許多我們覺得是垃圾該回收的東西,在未取得他們同意前,千萬不要隨便扔了,要體貼他們的心情。

因為隨著年紀愈大,身邊許多曾經珍惜與擁有的事物都不斷地失去,還包括失去親友及自己的健康,那種失落及惶恐,是我們不容易體會的,因此當他們想用物品填補內心的空虛或在恐懼中有所依附時,千萬不要殘酷地說:「這些東西你以後根本用不到。

」父母的身體除了看得到的病痛外,也許還有許多是他們不想講,或者怕我們擔心的不舒服,建議在生日的時候送他們高階的健康檢查當禮物,這樣我們就可以名正言順地問:「健檢報告出來了嗎?」來掌握他們的健康狀況,那些隱而未宣的病痛也可以在共同討論健檢數據的時候得以了解。

長輩跟任何年齡層的人一樣,分為2種,一種是有不舒服卻不肯講,隱瞞病情一直拖著,另一種是常常抱怨這裡痛那裡痛,但是檢查或治療卻始終無法改善,身為子女,對這2種極端狀況都要準備妥善的應對方式。

重點2、就醫前先備妥6點紀錄 有助醫師正確診斷不管是我們自己身體病痛或帶長輩到醫院就診,除了檢驗數據提供醫生參考外,病人訴說病情的進展狀況也是很重要的,但是疼痛的描述非常主觀,而且是從外在檢查不出來的,也因為醫生看不到,所以我們能提供給醫生的訊息就很重要,可以幫醫生在多種可能的病因中理出頭緒,比較有機會作正確的診斷。

因此在到醫院前,最好做好以下幾點紀錄:第一、痛了多久?是昨天開始,還是已經一個星期或更久?第二、每次從哪裡開始痛?然後那些地方連帶也都會痛?第三、每次痛會持續幾分鐘?一直痛,還是痛一陣子好一些,然後又痛?一天會痛幾次?還是多少天痛一次?有沒有注意到在什麼情況下會引起疼痛?第四、是哪一種痛?是悶悶地痛?像針刺到的痛?還是像電到一樣?第五、很痛,還是普通痛?第六、在這次看病以前曾經有這樣的痛過嗎?是幾個星期,幾個月或幾年前?那時候有去治療嗎?還是這次是第一次這樣痛法?要完整回答以上6個問題,在家就必須先仔細觀察,並且在紙上個紀錄。

不然到了診間,若是病人很多,醫生問診的時間不多,若是一下子想不起來說不完整的話,醫生也只能根據有限的資料,甚至是「錯誤的揣測」來下診斷,無法藥到病除,雙方都只有浪費時間耽誤病情地一次又一次嘗試錯誤,很可惜。

有這些紀錄,若是不能由自己陪伴長輩到醫院就診,也可以託給看護交給醫生看。

重點3、獨自就醫不擔心 善用自費陪診、遠距照護服務假如住在不同城市,實在無法常常陪伴長輩到醫院時,因為社會環境不斷在改變,有許多行業不見了,但是隨著新的需求也增加許多行業,比如自費陪診服務的出現。

許多高齡長輩因為孩子忙或者不在身邊,但是老人家慢性病多,常有就診的需要,近年有業者推出各種付費的服務,包括接送家裡的老人家到醫院看病,檢查或治療,當然也包括代為批價跟領藥,也可以幫忙寫下醫生的囑咐或藥師提供的用藥注意事項,讓無法陪診的家屬可以掌握父母就醫的狀況。

這種按小時收費的照顧服務員,對民眾來說,可以彌補近年政府推動的「長期照顧服務法」的不足之處。

因為要申請免費政府補貼提供的照服員,須達到一定的標準,比如身心失能持續已達或預期達6個月以上的老人家,才是長照法的適用對象。

而且所謂失能的判定也要符合多項標準,因此,對於家中有老人的許多家庭來說,雖然不符合長照法的失能標準,但是老人家也無法獨自去醫院看病,有了這種新出現的自費陪診服務的確方便許多。

除了運用真人陪伴服務之外,對於高齡長者的照顧,也要善加利用科技與人工智慧。

目前遠距照顧的技術發展與運用,正在快速興起中。

其實所謂「遠距」照護,不見得是指距離非常遙遠,而是指只要出院離開醫院,就算遠距,病人即使待在家裡,仍然可以透過智慧科技與電子傳輸的應用,讓自己以及家人或醫院,隨時知道身體的狀況,那些不斷記錄與回傳的各項數據,比如心電圖、血壓或血糖的數值,讓醫生更能掌握患者的病情變化,當智慧科技偵測到異常數值時,會主動通報相關人員,有必要時,也可以在病情惡化之初,就及時救援。

這種醫療用途的遠距智慧科技,對於偏鄉的健康照護,也是值得發展的輔助工具,雖然目前的法規因為責任歸屬的問題,還不允許遠距的醫療診斷行為,但是在病情變化的偵測方面,的確可以提供醫師更多有效的資訊來協助治療。

漸進式思考告別之路 遺願、遺囑逐一理清假如我們運氣不錯,若能在長輩身體還算健康時就陪伴他們,應該趁機會問他們的遺願與遺囑,以及希望接受的終老方式。

這些問題對華人很敏感,也不是上一代長輩會主動跟孩子談的,或許可以在一起看電視劇、看新聞,或從別人相關的遭遇中把握機會來談,不過不必急著一次就追根究柢問清楚,慢慢來,一次談一點,要讓老人家有心理準備,也要給他們充裕的時間慢慢沉澱思考。

如果覺得直接問他們還是很突兀不太禮貌的話,可以從吐露自己的想法開始:「我希望我死後的骨灰可以撒在山上,因為……」「假如我身體不能走動必須要人照顧的時候,會想住到xx安養院,因為朋友說那裡有很多活動,設備也很好……」另外一個方式就是透過與父母看過往的相片,聊起以前的溫馨往事,然後從早已過逝的爺爺奶奶或親戚朋友他們面對人生最後階段的不同例子,來談自己希望如何,在這溫暖的回憶中,以前人為借鏡,也是跟父母聊生後事很好的機會。

(本文轉載自「方格子直送」計劃,原文標題為〈獨居老人上醫院〉)2021/08/09 此文對你有幫助嗎?50+全站免費,但需要您的贊助,支持好內容製作 →https://pse.is/3hg64d【50+線上學校|林麗琪的植物水彩畫】!影音課程永久觀看 →https://pse.is/4bx9r4加入50+LINE!你的老後不一樣! →https://reurl.cc/9pDMNj  醫療保健 照顧父母 單身生活 高齡醫學 下一篇 如何防止免疫系統老化?台大教授顧家綺:「不打擾」就是最好的保養 50+學院 50+聲音表達工作坊進階班第2期 台北市 2022/12/08~2023/01/12 我要報名 【50+學院╳六號實驗室】台中熟齡古典芭蕾課第3期 純白舍創作空間工作室 2022/11/08~2023/01/13 我要報名 【50+學院╳六號實驗室】熟齡當代抒情芭蕾課第3期 六號實驗室當代舞蹈藝術學院 2022/11/01~2023/01/12 我要報名 50+生命寫作工作坊第8期 台北市 2022/10/28~2022/12/02 我要報名 熱門文章 1.做什麼運動,可降膽固醇、三酸甘油酯?5種運動有效,每次30分鐘以上才有燃脂效果 2.84歲健步如飛,體力勝過年輕人!登山阿嬤張王菊:培養不花錢又能變健康的興趣,大家都能做到 3.睡夠,大腦才會增加「裝得下新東西」的空間!唐鳳:每晚睡前必做4件事,讓工作與情緒歸零 4.單身旅行,是和自己的深度對話!東部、新竹、台中、台南5家適合一個人入住的旅宿推薦 5.一個人在家的幸福!丹麥人Hygge居家必備:讓心情變好的14件物品 LINE@ 立即加入 FB粉絲團 立即加入 其他人也看的文章 83366 拍照好看關鍵在姿勢!攝影師教你6個小技巧,拍出顯瘦美照 簡單實用的秘訣,讓拍照更上相。

21029 晚年的理想生活 再年輕一回又何妨? 「銀色電玩手」破除刻板印象,打電動促進世代交流。

162010 手術台上看遍病心的覺悟!醫師:必吃「5大超級食物」,動脈不堵塞 用食物改善血流,重建動脈路上的秩序。

21558 台灣公寓,也能變成北歐風的家嗎?在挪威台灣人凱西:簡約是消除不美觀,大方展示美好 掌握關鍵原則,台灣公寓也能變北歐風。

57037 心情永遠保持35歲,人生更美好!旅遊作家溫士凱:放慢自己,別再為別人過日子 把時間留下來,每天都能有旅行的心情。

69017 84歲健步如飛,體力勝過年輕人!登山阿嬤張王菊:培養不花錢又能變健康的興趣,大家都能做到 走出戶外,讓身心都更開闊。

註冊/登入 贊助50+ 生活百科 50+學院 線上學校 商品評鑑 人物 心靈 中年危機 人際關係 自我成長 兩性家庭 空巢期 照顧者 心靈總覽 健康 性愛 更年期 失智 醫療保健 飲食 運動 慢性病 癌症 健康總覽 生活 熟齡學習 住宅居家 美妝保養 日常穿搭 藝術文化 生活美學 國外旅遊 國內旅遊 創新善終 創新長照 生活總覽 專題 第二人生,臺東!在這裡,慢好慢活 Bravo!50後的不後悔人生 50+人生健康地圖 善終的艱難 老後住哪裡? 【圖片故事】鏡頭下的熟齡生活拼圖 最好的禮物,是讓人愈活愈好! 50+人生便利店 2021高齡友善城市大調查 享受吧!50後的東漂日記 關注!COVID-19疫情下的身心照護 Palette50後人生調色盤 熟齡友善城市 新居住時代 50+後羨代人生 去遊學! 人生第二曲線50後的超前部署 50後同學會之必要 熟年的Sex&Love 50+人生事務所 LOVE!打造想住一輩子的家 顛覆老後 美好的告別 省力照顧 50後的自得其樂 50後圓夢 50後的「心裡學」:表演自我 50後的風格革命 專題總覽 理財 職場就業 熟年法律 退休理財 理財總覽 影音 50+讀者Show 50+熟齡MV特輯 50+Body 50+Living 50+Beauty 神經很有事 張曼娟我輩中人 鄧惠文時光心蘊 影音總覽 專欄 張曼娟 吳淡如 高愛倫 丁菱娟 彭樹君 周輝政 陳乃菁 蘭萱 陳艾妮 彭菊仙 王浩威 林一峰 林黛羚 黃威融 杜丞蕓 王琄 林靜芸 焦雄屏 法律百科Legispedia 梁旅珠 照護線上 智榮基金會龍吟研論 主婦聯盟合作社 楊寧茵 林靜如(律師娘) 洪雪珍 八分生活 元氣網 健康醫療網 Hello醫師 良醫健康網 運動星球 專欄總覽 生活百科 50+評鑑 晨間營養計畫 50+評鑑介紹 活動進行中 查看評鑑報告 50+評鑑總覽 50+學院 課程報名 表演藝術 實用科技 美學生活 健身舞蹈 活動花絮 專題報導 50+學院總覽 50+線上學校 50+選品 顛覆提案 50+選品總覽 50+會員 玩社團 50+愛旅行 50+夢想計畫 50+學院 為提供您更多優質的內容,本網站使用cookies分析技術。

若繼續閱覽本網站內容,即表示您同意我們使用cookies,關於更多cookies資訊請閱讀我們的隱私權政策。

我了解 關閉



請為這篇文章評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