汴梁- 維基百科,自由的百科全書

文章推薦指數: 80 %
投票人數:10人

汴梁指北宋首都東京開封府,即「汴京」,現河南省開封市。

汴梁多次遭到水災,現在的開封是在地面6-9米以下北宋東京城遺址上建立的。

汴梁 維基百科,自由的百科全書 跳至導覽 跳至搜尋   此條目的主題是北宋東京汴梁。

關於汴梁於現時現稱,請見「開封市」。

靖康之變前的北宋東京城(模型)。

汴梁指北宋首都東京開封府,即「汴京」,現河南省開封市。

汴梁多次遭到水災,現在的開封是在地面6-9米以下北宋東京城遺址上建立的。

目次 1歷史 2行政區劃 3皇城 4內城 4.1內城城門 4.2內城街道 4.3內城機構 4.4內城廟觀 4.5內城住宅 4.6內城商家 5外城 5.1外城城門 5.2外城街道 5.3外城機構 5.4外城廟觀 5.5外城住宅 5.6外城商家 6水系 6.1汴河 6.2五丈河 6.3蔡河 6.4金水河 6.5護城河 6.6湖泊池塘 7周邊地區 8汴京八景 9參考文獻 10參見 歷史[編輯] 歷史上有多個政權在開封建都,有「開封古城,十朝都會」之說。

傳說春秋時期,鄭國國君鄭莊公命鄭邴在今朱仙鎮古城村築了一個城,取名「啟封」,即「啟拓封疆」的意思。

北京故宮博物院藏張擇端《清明上河圖》,描繪北宋徽宗年間的東京汴梁城 戰國前期,魏文惠王九年(前362年)遷都於此,建「大梁」城。

漢代避諱漢景帝劉啟,改名「開封」,梁孝王定都於此。

在此之後於此地建都的中原朝代包括:五代時期的後梁、後晉、後漢、後周。

北宋時開封是首都「東京汴梁」,又稱為「汴京」,定都168年,人口過百萬,富華甲天下,是開封最輝煌的時期。

宋欽宗靖康二年(1127年)金國侵佔北宋後,汴梁頹敗殘破,但為北宋管轄時期,汴梁是當時世界上最繁華的城市,蔡京等幾代宰相用全國之力營造了一個美侖美奐的人間仙境。

對比於南宋初年,范成大出使金朝,經過汴梁時,看到「新城內大抵皆墟,至有犁為田處。

舊城內麓布肆,皆苟活而已。

四望時見樓閣崢嶸,皆舊宮觀寺宇,無不頹毀」[1]。

金朝海陵王貞元元年(1153年),海陵王完顏亮遷都到中都大興府,改汴京為「南京開封府」,為金國陪都。

正隆六年(1161年)初,完顏亮南下侵宋,一度以「南京開封府」為行在[2] 貞祐二年(1214年),金宣宗為避蒙古軍鋒,遷都「南京開封府」。

天興二年(1233年),金哀宗在開封被蒙古軍圍困的情況下,逃出開封,遷都歸德府。

元惠宗至正年間紅巾軍首領劉福通定都於此。

明太祖洪武年間,朱元璋曾一度把開封定為陪都,又稱「北京」。

明代到國共內戰國民政府撤守為止,開封都是河南省的省會,直至中華人民共和國成立以後的1954年,才將河南省省會遷至平漢鐵路(京廣鐵路)經過的重鎮鄭州市。

行政區劃[編輯] 開封府 祥符縣 皇城[編輯] 宋徽宗《瑞鶴圖》上的城門為宣德門 外圍門:晨暉門、東華門,右掖門、宣德門、左掖門、西華門、天波門 內部門:會通門、宣佑門、左嘉肅門,右嘉肅門、左銀台門、右銀台門、左長慶門、右長慶門 宮殿:寶篆宮、紫宸殿、文德殿、垂拱殿、皇儀殿、集英殿、凝暉殿、大慶殿、東宮、宣德樓(即宣德門) 機構:禁中、中書省、門下省、樞密院、秘書省、明堂、太史局 三館(崇文院):昭文館(弘文館)、集賢院、史館 十三閣:秘閣、龍圖閣、天章閣、寶文閣、顯謨閣、徽猷閣、敷文閣、煥章閣、華文閣、寶謨閣、寶章閣、顯文閣 其他:內諸司、御廚房、宰執下馬 內城[編輯] 內城城門[編輯] 景龍門、舊封丘門、曹門、宋門、保康門、朱雀門、鄭門、梁門 水門:金水門、汴河北岸角門子、蔡河水門、汴河南岸角門子 內城街道[編輯] 東西向:啟聖院街、踴路街、東十字大街、小御街(東華門前)、南門大街、界北巷、南北講堂巷、馬行街、楊樓街、東雞兒巷、西雞兒巷、繡巷、舊曹門街、大貨行街、小貨行街、太廟街、殺豬巷、麥秸巷、錄事巷 南北向:西角樓大街、浚儀橋街、報慈寺街、御街、稅務街、高頭街、小甜水巷、界身巷、第三甜水巷、大遼人使驛路、第二甜水巷、第一甜水巷、趙十萬宅路、東榆林巷、棗家子巷、襪豄巷 內城機構[編輯] 開封府、御史台、馬軍衙、東西兩闋、西殿前司、西尚書省、都進奏院、大晟府、太常寺、左藏庫、東西景靈宮、五寺三監、艮岳(艮岳行雲)、都亭驛(大遼使館)、審計院、太廟 內城廟觀[編輯] 大相國寺、太平興國寺、吳起廟、祆廟、報慈寺、長生宮、延寧宮、女道士觀、四聖觀、觀音院、定力院 內城住宅[編輯] 天波府(孝嚴寺)、鄭太宰宅(鄭居中)、王黼宅、鄭皇后宅、李師師家 內城商家[編輯] 食肆:曹婆婆肉餅、玉樓包子、高陽正店、任店、狀元樓、清風樓、潘樓酒店、孫好手饅頭、賈家瓠羹 客棧:熙熙樓 遊樂:象棚、東西教坊、骰子李家 商業:鷯兒市、萬姓交易、浴室院、車輅院、溫州漆器、香藥鋪、鬼市子、張戴花洗面藥、青魚市內行 醫藥:仇防禦藥鋪、孫殿丞藥鋪、小兒藥鋪 外城[編輯] 外城城門[編輯] 衛州門、新酸棗門、封丘門、陳橋門、新曹門、新宋門、陳州門、南薰門、戴樓門、新鄭門、萬勝門、固子門 水門:東水門、西水門、西北(利澤門)、東北水門、陳州水門 外城街道[編輯] 南北向 御街 東西向 外城機構[編輯] 太廟 都亭西驛(西夏使館) 同文館(高麗使館) 太學 國子監 惠民藥局(南) 外城廟觀[編輯] 開寶寺(開封鐵塔)、十王宮、萬壽觀 單雄信墓 外城住宅[編輯] 蔡京家(蔡相宅)、鄧洵武家(鄧樞密宅)、高俅家(高殿前宅)、劉廉訪宅、張駙馬宅、明節皇后宅(宋徽宗之妃劉氏謫居何訴家) 外城商家[編輯] 食肆:礬樓 客棧: 商業:染院 水系[編輯] 汴河[編輯] 橋梁(共十三座):虹橋、順成倉橋、便橋(東水門裡)、下土橋、次曰上土橋(式樣和虹橋一樣,清明上河圖所畫實為上土橋或下土橋)、金梁橋、浚儀橋、州橋(?)、相國寺橋、上土橋(式樣和虹橋一樣,清明上河圖所畫實為上土橋)、虹橋、相國寺橋、州橋(州橋明月正名天漢橋)、浚儀橋、興國寺橋(馬軍衙橋)、太師府橋(蔡相宅前)、金梁橋(金梁曉月)、西浮橋、西水門便橋、橫橋(西水門外) 水門:東水門、西水門、汴河北岸角門子、汴河南岸角門子 州橋的西面設淺船兩隻,放巨杆鐵矛,外加鐵索三條,晚上絞上水面,用於防舟船盜竊。

五丈河[編輯] 橋梁(共五座):染院橋、青暉橋、蔡市橋、廣備橋、小橫橋 蔡河[編輯] 橋梁(共十一座):觀橋(陳門裡)、宣泰橋、雲騎橋、橫橋子、高橋、西保康門橋、龍津橋(朱雀門前)、新橋、太平橋(高殿前宅前)、糶麥橋、第一座橋、宜男橋、四里橋(戴樓門外) 水門:蔡河水門 金水河[編輯] 橋梁(共三座):白虎橋、橫橋、五王宮橋 水門:金水門 護城河[編輯] 曹門小河子橋(念佛橋) 湖泊池塘[編輯] 金明池 迎祥池 周邊地區[編輯] 陳橋驛 梁園、繁台(繁塔) 汴京八景[編輯] (宋朝版) 艮岳行雲 夷山夕照 金梁曉月 資聖薰風 百崗冬雪 大河春浪 吹台秋雨 開寶晨鐘 參考文獻[編輯] ^范成大:《攬轡錄》。

^《金史·海陵王本紀》:六年「四月丁未,詔百官先赴南京治事,尚書省、樞密院、大宗正府、勸農司、太府、少府皆從行,吏、戶、兵、刑部,四方館,都水監,大理司官各留一員。

」但這並非遷都。

《金史·海陵王本紀》:六年正月「癸巳,命參知政事李通諭宋使徐度等曰:「朕昔從梁王軍,樂南京風土,常欲巡幸。

今營繕將畢功,期以二月末先往河南。

帝王巡守,自古有之。

以淮右多隙地,欲校獵其間,從兵不逾萬人。

況朕祖宗陵廟在此,安能久於彼乎。

汝等歸告汝主,令有司宣諭朕意,使淮南之民無懷疑懼。

」」海陵王說自己祖宗的陵廟都在中都,不會遷都。

參見[編輯] 清明上河圖 東京夢華錄 北宋東京城遺址 前任者:長安、洛陽(唐朝) 中國首都907年-923年936年-1127年 繼任者:上京會寧府(金朝)杭州臨安府(南宋) 閱論編中國歷代都城中國首都古都並稱兩都長安·洛陽四大 長安·洛陽·汴·燕(明代,陳建)關中·洛陽·建康·開封(明末,顧炎武)長安·洛陽·金陵·燕都(民國,朱偰) 五大 長安·洛陽·汴京·燕都·金陵 七大 西安·洛陽·南京·北京·開封·杭州·安陽 十大 西安·洛陽·南京·北京·開封杭州·安陽·鄭州·大同·成都 先秦五帝黃帝都有熊(疑為西坡遺址)·堯都平陽(疑為陶寺遺址)夏(僅列出重要的)禹都陽城(疑為王城崗遺址)·斟鄩(疑為二里頭遺址)商 亳[遺址]→隞(囂)[遺址]→相→庇→邢→奄→殷[遺址]→朝歌 周 岐邑→豐京→鎬京→雒邑 秦漢秦朝咸陽[遺址]漢朝 西漢→新朝長安→東漢雒陽[遺址]→東漢獻帝長安→東漢獻帝許都[遺址] 三國曹魏五都 長安遺址·譙都·許都遺址·鄴都遺址·洛陽遺址 蜀漢成都孫吳建業南北朝南朝宋→齊→梁→陳建康北朝 盛樂→平城[遺址]→北魏洛陽·東魏鄴·西魏長安·北齊鄴·北周長安 隋唐 統治中心:長安→大興→長安(胡姆丹)→武周神都→長安→成都→長安→洛陽[遺址] 五京制唐 北京太原府[遺址]·東京河南府·中京京兆府·南京成都府·西京鳳翔府 渤海 上京龍泉府[遺址]·東京龍原府·中京顯德府[遺址]·南京南海府·西京鴨綠府 遼 上京臨潢府[遺址]·東京遼陽府·中京大定府[遺址]·南京析津府·西京大同府[西遼:虎思斡耳朵] 金 上京會寧府[遺址]·中都大興府·南京→東京遼陽府·西京大同府·北京臨潢府→大定府·南京開封府 五代十國五代 後梁開封府→後唐洛陽→後晉→後漢→後周開封府 十國 南唐江寧府[遺址]→南都南昌府·北漢太原府[遺址] 西夏 東京興慶府→中興府·西京西平府·輔郡西涼府 宋 東京開封府(汴梁)[遺址]→行在臨安府[遺址]、行都建康府·西京河南府·南京應天府·北京大名府[遺址] 元大蒙古國 曲雕阿蘭→哈拉和林→上都[遺址] 大都路大都(汗八里)·上都路[遺址](陪都) 北元 上都[遺址]→應昌城[遺址]→哈拉和林 明 中都中立府[遺址]·京師應天府(後改為留都南京)[遺址]→京師順天府(原為行在)[遺址]→應天府→順天府 南明 弘光應天府·隆武福京天興府·紹武·永曆·東武 清 後金:費阿拉(佛阿拉)→赫圖阿拉(興京)→界藩城(行都)→薩爾滸城(行都)→遼陽→東京→盛京奉天府[遺址](後改為留都)京師順天府[遺址][太平天國:天京] 民國 民初政府:南京(臨時)→北京國民政府:廣州→武漢→南京→洛陽(行都)、西京(陪都)→重慶(陪都)→南京(還都)[中華共和國:福州][中華蘇維埃共和國:瑞京→保安→延安]行憲政府:南京[遺蹟]→廣州→重慶→成都→臺北(中央政府所在地) 共和國北京參見:中國歷史 閱論編汴京八景清代至今繁台春色|鐵塔行雲|金池夜雨|州橋明月|梁園雪霽|汴水秋聲|隋堤煙柳|相國霜鍾明朝李濂重編繁台春曉|鐵塔行雲|金池過雨|州橋明月|大河濤聲|汴水秋風|隋堤煙柳|相國霜鍾宋朝汴京艮岳行雲|夷山夕照|金梁曉月|資聖薰風|百崗冬雪|大河春浪|吹台秋雨|開寶晨鐘 取自「https://zh.wikipedia.org/w/index.php?title=汴梁&oldid=68474708」 分類:中國歷代國都宋朝建築開封城池開封歷史 導覽選單 個人工具 沒有登入討論貢獻建立帳號登入 命名空間 條目討論 臺灣正體 已展開 已摺疊 不转换简体繁體大陆简体香港繁體澳門繁體大马简体新加坡简体臺灣正體 查看 閱讀編輯檢視歷史 更多 已展開 已摺疊 搜尋 導航 首頁分類索引特色內容新聞動態近期變更隨機條目資助維基百科 說明 說明維基社群方針與指引互助客棧知識問答字詞轉換IRC即時聊天聯絡我們關於維基百科 工具 連結至此的頁面相關變更上傳檔案特殊頁面靜態連結頁面資訊引用此頁面維基數據項目 列印/匯出 下載為PDF可列印版 其他語言 文言 編輯連結



請為這篇文章評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