益氣聰明湯 - 中文百科全書
文章推薦指數: 80 %
益氣聰明湯 · 歌訣. 益氣聰明湯蔓荊,升葛參芪黃柏並,再加芍藥炙甘草,耳聾目障服之清。
· 組成. 黃芪半兩(30g),甘草半兩(10g),芍藥一錢(15g),黃柏(酒制,銼,炒 ...
益氣聰明湯
益氣聰明湯,中醫方劑名。
出自《東垣試效方》卷五。
具有令目廣大,久服無內外障、耳鳴耳聾之患。
又令精神過倍,元氣自益,身輕體健,耳目聰明的功效。
主治飲食不節,勞役形體,脾胃不足,得內障,耳鳴或多年目暗,視物不能。
基本介紹
名稱:益氣聰明湯出處:《東垣試效方》卷五組成:黃芪、甘草、芍藥、黃柏、人參、升麻、葛根、蔓荊子功用:令目廣大,久服無內外障、耳鳴耳聾之患。
又令精神過倍,元氣自益,身輕體健,耳目聰明主治:飲食不節,勞役形體,脾胃不足,得內障,耳鳴或多年目暗,視物不能趣味記憶:益氣聰明湯蔓荊,升葛參芪黃柏並,再加芍藥炙甘草,耳聾目障服之清
歌訣,組成,用法用量,功用,主治,方義,加減化裁,使用注意,附方,重要文獻摘要,
歌訣益氣聰明湯蔓荊,升葛參芪黃柏並,再加芍藥炙甘草,耳聾目障服之清。
組成黃芪半兩(30g),甘草半兩(10g),芍藥一錢(15g),黃柏(酒制,銼,炒黃)一錢(10g),人參半兩(10g),升麻三錢(10g),葛根三錢(15g),蔓荊子一錢半(10g)。
用法用量古代用法:上㕮咀。
每服三錢,水二盞,煎至一盞,去滓溫服,臨臥近五更再煎服之。
得腫更妙。
現代用法:①將所有藥材研成粗末,每次取12克,用水煎煮後服用。
睡前、清晨各服用1次。
②或作丸劑,每服5~10g,每日2~3次。
功用令目廣大,久服無內外障、耳鳴耳聾之患。
又令精神過倍,元氣自益,身輕體健,耳目聰明。
主治飲食不節,勞役形體,脾胃不足,得內障,耳鳴或多年目暗,視物不能。
方義參、芪甘溫以補脾胃;甘草甘緩以和脾胃;乾葛、升麻、蔓荊輕揚升發,能入陽明,鼓午胃氣,上行頭目。
中氣既足,清陽上升,則九竅通利,耳聰而目明矣;白芍斂陰和血,黃柏補腎生水。
蓋目為肝竅,耳為腎竅,故又用二者平肝滋腎也。
加減化裁如煩悶或有熱,漸加黃柏,春、夏加之,盛暑夏月倍之,如脾胃虛去之。
使用注意忌煙火酸物。
附方名稱:益氣聰明湯組成:人參、黃芪各18克,升麻、葛根、炙甘草各11克,芍藥、黃柏各7.5克,蔓荊子5.5克用法:上藥每服15~18克,水2盅煎1盅,臨睡熱服,五更再服主治:治目中內障初起、視覺昏花、神水淡綠色或淡白色,久則不睹,漸變純白,或視物成二等症,並治耳聾耳鳴出處:《景岳全書》名稱:益氣聰明湯組成:生黃芪、炒黨參各15g,鉤藤(後下)、蔓荊子、夏枯草、黃柏各10g,白芍12g,升麻、防風、炙甘草各3g,柴胡、葛根各6g,制川烏、制草烏、蒼耳子、辛夷花各9g用法:每日1劑,水煎分兩次服主治:腦幹腫瘤出處:《新中醫》重要文獻摘要《李東垣醫學全書》:“益氣聰明湯,治飲食不節,勞役形體,脾胃不足,得內障耳鳴,或多年目昏暗,視物不能,此藥能令目廣大,久服無內外障、耳鳴耳聾之患,又令精神過倍,元氣自益,身輕體健,耳目聰明。
黃芪、甘草各半兩,人參半兩,升麻、葛根各三錢,蔓荊子一錢半,芍藥一錢,黃柏(酒制,銼,炒黃)一錢,上㕮咀,每服秤三錢,水二盞,煎至一盞,去宰,熱服,臨臥,近五更再煎服之,得睡更妙。
如煩悶或有熱,漸加黃柏,春夏加之,盛暑夏月倍之。
若此一味多,則不效。
如脾胃虛去之,有熱者少用之。
如舊有熱,麻木,或熱上壅頭目,三兩服之後,其熱皆除。
治老人腰以下沉重疼痛如神。
此藥久服,令人上重、乃有精神,兩足輕浮,不知高下。
若如此,空心服之,或少加黃柏,輕浮自減。
若治倒睫,去黃柏、芍藥及忌煙火酸物。
”《目經大成》:“益氣聰明湯,人參、黃芪、蔓荊、柴胡、葛根、白芍、甘草、地黃。
目疼耳鳴,欲發不痿,此方主之。
”《廣嗣全訣》:“益氣聰明湯,治痘瘡人眼。
”《眼科正宗原機啟微》:“益氣聰明湯治證上同。
並治耳聾耳鳴。
”《東醫寶鑑》:“益氣聰明湯,治老人勞傷虛損,耳鳴眼昏,久服無內障昏暗、耳鳴耳聾之證,又令精神爽快,飲食倍增,耳目聰明。
甘草炙一錢二分,人參、黃芪各一錢,升麻、葛根各六分,蔓荊子三分,白芍藥、黃柏酒炒各二分。
上銼,作一貼,水煎朝夕服,得睡更妙。
”
相關詞條
益氣聰明湯益氣聰明湯,中醫方劑名。
出自《東垣試效方》卷五。
具有令目廣大,久服無內外障、耳鳴耳聾之患。
又令精神過倍,元氣自益,身輕體健,耳目聰明的功效。
主治飲食不...益氣2.益氣聰明湯組成:黃耆、人參、白芍、黃柏、葛根、升麻、蔓荊子、炙甘草主治:治內障目昏、耳鳴耳聾。
3.益氣健脾補腎方【辨證】腎陽不足。
【治法】健脾益氣。
...湯頭歌訣10.益氣聰明湯益氣聰明湯蔓荊升葛參芪黃柏並再加芍藥炙甘草耳聾目障服之清增輯1.獨參湯獨參功擅得嘉名血脫脈微可返生一味人參濃取汁應知專任力方宏...金壽山6經驗驗方▪加減益氣聰明湯▪瀉心湯加減變方▪加味甘麥大棗湯金壽山人物簡介編輯金壽山(1921~1983),浙江紹興人。
中醫內科專家。
早年隨父...名老中醫屢試屢效方眩暈——補腎化痰湯(鄭紹周方)眩暈等——益氣聰明湯(金壽山方)低血壓病——低血壓方(周信有方)頭痛——慢性頭痛方(陳寶田方)偏頭痛——偏頭痛基本方(楊繼蓀方...名老中醫屢試屢效方·名老中醫學術經驗傳承眩暈——腎化痰湯(鄭紹周方)眩暈等——益氣聰明湯(金壽山方)低血壓病——低血壓方(周信有方)頭痛——慢性頭痛方(陳寶田方)偏頭痛——偏頭痛基本方(楊繼...國醫大書院:湯頭歌訣昇陽益胃湯黃芪鱉甲散秦艽鱉甲散秦艽扶贏湯紫菀湯百合固金湯補肺阿膠散小建中湯益氣聰明湯獨參湯龜鹿二仙膠保元湯還少丹...腦病良方驗方13.通郁湯/7614.順氣導痰湯/7615.益氣聰明湯/77二、內治經驗方/781.活血通竅湯/782.疏調益智方/783.醒腦復甦湯/794.複方黃芪飲/80...耳(聽覺器官)近有不少臨床報導表明,用益氣聰明湯、補中益氣湯或參苓白朮散等健脾益氣升清方藥為主。
治療多種原因引起的耳鳴、耳聾及中耳炎、中耳積水等,具有較好療效。
...頸肩腰腿痛中醫實效方藥33.益氣聰明湯/027外治方/02734.頸痛散/027第四節交感神經型頸椎病/02835.柴胡加龍骨牡蠣湯/028第五節脊髓型頸椎病/02936.復元活血湯合聖愈湯/...頸肩腰腿痛實效良方52.威靈仙通痹湯4653.溫膽湯合補陽還五湯4754.溫經通絡湯4855.仙鹿芪葛湯4956.益督通絡湯4957.益氣聰明湯50...臨床常用方劑歌訣224.益氣聰明湯225.升陷湯226.保元湯227.生脈散228.人參蛤蚧散229.人參胡桃湯230.舉元煎第二節補血231.四物湯232.八珍湯233.桃紅四物湯234...決明雞肝散(中藥)益氣聰明湯,決明雞肝散。
”方論選錄:1.《中華偏方大全》:“疳積上目是起初時暗處不能見物,繼而眼服珠乾燥,黑睛混濁,甚至糜爛破損為特徵的眼病。
本病初起多見...中醫補氣血養生法四、健脾益氣方健脾湯六君子湯輕身散三參二白湯黃芪湯清帶湯安胎止嘔湯完帶湯沙參淮山湯術枳內金湯健脾丸益氣聰明湯第7章補肺益氣...祖劑[卷之一\葛根黃芩黃連湯]益氣聰明湯[卷之一\葛根黃芩黃連湯]陽毒升麻湯[卷之一\葛根黃芩黃連湯]陽毒玄參升麻湯[卷之一\葛根黃芩黃連湯]陽毒梔子仁湯...李東垣醫方精要益氣聰明湯二十、胃風湯二十一、強胃湯二十二、散滯氣湯二十三、人參芍藥湯二十四、益胃散二十五、中滿分消丸二十六、失笑丸二十七、瓜蒂散...精神神經疾病經驗效方533首58.熊氏加減補陽還五湯59.養腦寧暈方60.養血熄風湯61.抑顫湯62.益氣聰明湯63.益腎化瘀湯64.益腎平肝湯65.益腎消顫湯66.玉真散...薄厥病代表方:益氣聰明湯、舉元煎加烏梅、五味子、川芎、首烏。
常用中藥:人參、黃芪、炙甘草、升麻、白朮、烏梅、五味子、川芎、首烏。
3、痰濕...中醫必備叢書:湯頭歌訣6.紫菀湯7.百合固金湯8.補肺阿膠湯9.小建中湯10.益氣聰明湯11.六味地黃丸12.左歸飲13.一貫煎14.大補陰丸15.虎潛丸16.腎...老年痴呆中醫防治1.正心湯2.定志丸3.清神湯4.引神歸舍丹5.五生丸6.逍遙散7.白金丸8.珍珠母丸9.益氣聰明湯10.四七湯11.地黃飲子12.滌痰湯13.生脈...湯頭歌訣白話精解黃芪鱉甲散四君子湯秦艽鱉甲散秦艽扶贏湯昇陽益胃湯百合固金湯小建中湯紫菀湯益氣聰明湯龜鹿二仙膠還少丹獨參湯右歸飲河車大造丸金匱腎氣丸...
熱門詞條
熱力學溫度
雄獅莊園
冠軍
飛兒樂團
中長發
肥到深處無怨油
家電
兒童家具
76
初代吸血鬼
byebye
黑雪姬
黑人牙膏
呂代豪
nikelebronx
倫理片
SL
白岩松
翁立友
千千
新年壁紙
李崗霖
玩具總動員2
等你愛我
Suunto
天母
元宵節燈謎
中國好聲音第二季
益氣聰明湯@中文百科全書
延伸文章資訊
- 1益氣聰明湯 - 中文百科全書
益氣聰明湯 · 歌訣. 益氣聰明湯蔓荊,升葛參芪黃柏並,再加芍藥炙甘草,耳聾目障服之清。 · 組成. 黃芪半兩(30g),甘草半兩(10g),芍藥一錢(15g),黃柏(酒制,銼,炒 ...
- 2「益氣聰明湯口訣」+1 - 藥師+全台藥局、藥房、藥品資訊
「益氣聰明湯口訣」+1。益氣聰明湯蔓荊升葛參芪黃柏並再加芍藥炙甘草耳聾目障服之清【組成】黃芪人參各五錢葛根蔓荊子各三錢白芍黃柏各二錢升麻一錢半炙甘草一錢【 ...
- 3益氣聰明湯- Whats In TCM - 河洛藥典
- 4醫砭» 常用方劑» 益氣聰明湯
- 5中醫藥嘴砲口訣- #補氣藥1.#四君子湯口訣 - Facebook
藥材:黃耆人參白朮炙甘草茯苓半夏陳皮柴胡防風獨活羌活黃連白芍生薑大棗澤瀉. 考法:組成加減的升陽散夥湯還沒考過. 5.#益氣聰明湯 口訣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