單車騎士田野調查:炎炎夏日的台北市適合單車通勤嗎?

文章推薦指數: 80 %
投票人數:10人

騎單車好處挺多的,將原本上班無聊的通勤時間變成規律的運動時間,雖然15 km不算長,但長時間持續下來也是很可觀的運動量。

單車就算在交通先鋒時段也不用 ... 集團資訊關於我們集團介紹我們的團隊旗下媒體關鍵評論網everylittled.INSIDE運動視界Cool3c電影神搜未來大人物歐搜哇商益旗下節目多元服務Ad2Taketla拿票趣關鍵議題研究中心Cr.EDShareParty達思智能科技士奇傳播與我們合作內容行銷與廣告業務異業合作原創內容暨內容媒體業者合作加入我們新聞中心 2018/12/16,城鄉PhotoCredit:本文作者提供GearlabOutdoors戶外實驗室GearlabOutdoors的設計師及成員們熱衷於划船、騎車、登山、攀岩、衝浪、滑翔傘等戶外運動。

深入百岳、乘上太平洋是我們的日常。

我們設計的海洋獨木舟產品扎根七大洲五大洋,線再透過戶外實驗室將戶外水上活動知識與海洋環境議題等資訊,帶給同樣熱愛戶外的夥伴。

看更多此作者文章...訂閱作者收藏本文每月一杯咖啡的金額,支持優質觀點的誕生,享有更好的閱讀體驗。

立即支持文:YUCHUNGKEN 在炎炎夏日的台北市,到底適不適合單車通勤呢?單車實驗室抱著實驗的精神,親身體驗,要以多個面向剖析台北單車通勤這件事情,告訴你是不是也可以成為單車通勤族。

從小時候在鄉下騎單車穿梭水稻田與朋友追逐,死命趕在教官關起校門前衝入學校,到後來慢慢開始接觸公路車、鐵人三項;來台北後,跳入單速車的坑又是好幾年,我的生活中一直伴隨著單車。

直至開始上班後,幾乎就再也沒有騎車的時間。

我想不少人也像我一樣,有著單車通勤的憧憬。

剛好藉由這次的企劃,我們將時間定在台灣最炎熱的7月,以騎乘無動力單車的方式通勤上下班,為期一個月,以單車騎士的身份,做為台北市的共同使用者,觀察整個城市與單車的交互關係,嘗試將單車帶入我們的生活中。

久違踩上踏版的感覺,真的是令人特別興奮,又再次感受到雙腳的大腿肌在燃燒,從住家到公司平均來回距離是15公里,依每日的路線不同,距離上有會有些許落差,之後會說明為什麼我每天都騎不同的路線。

這個距離說長不長說短不短,以我的平均速度差不多20分鐘左右可以騎完,和我搭捷運上班的時間相差不到5分鐘,其實是比想像中有效率的! 統計這個月以來我每天的騎乘數據: 平均每日距離15.2Km 平均速度22.6Km/hr 平均騎乘時間21分鐘 累積下來一個月,我已經騎了300km左右,以通勤來說也算是不小的數字,看著自己累積出來的里程數,是非常有成就感的。

騎單車好處挺多的,將原本上班無聊的通勤時間變成規律的運動時間,雖然15km不算長,但長時間持續下來也是很可觀的運動量。

單車就算在交通先鋒時段也不用在車道上跟大家人擠人,可以悠哉地騎單車道,還可以避開很多紅綠燈,不用和機車族爭道,也不用閃突然靠邊載客的沒注意其他用路人的計程車。

還有一些小小的好處,像是原本一大串的鑰匙,拿掉車鑰匙、車庫遙控器,整串就少了一半的體積,清爽許多。

PhotoCredit:本文作者提供 總體來說在夏天騎車沒有想像中的那麼熱,過程中其實不太會停下來,流一點汗,加上一直會有風吹來,其實還算涼爽,不像機車要帶著厚重不透氣的安全帽,又要停紅燈在太陽底下曬個99秒,安全帽內就像個蒸籠,腦子都快被蒸熟了。

唯獨停下來的時候才會意識到身體很熱,因此我會去運動中心沖個澡再進公司,反而比平常更清醒,可以更快進入工作的狀態。

騎了一個月最大的轉變是心理上的,剛開始的第一周是非常新鮮的非常興奮的,再次與單車為伍,隨著年齡成長,腳踏車從交通工具慢慢變成運動的工具與玩具,現在又從新回來扮演交通工具的角色,那個感覺是很特別的。

也不知道從甚麼時候開始,我們都開始害怕流汗,騎上單車又讓我回想起流汗是多麽舒服痛快的一件事。

興奮感過了之後伴隨而來的是比以往多一分的安頓感,不像以前都要拖到最後一刻才匆匆出門,現在就是起床簡便盥洗,檢查車子,差不多差不多就出門了,反正是去騎車嘛,就少了那份被時間逼出門的厭惡,回家時也少了想要趕快脫離下班壅塞洪流的焦急感。

除了這些,騎乘里程的累積,運動帶給人的自我成就感,還換來更強健的體魄,真的是難能可貴。

單車通勤優勢 和一般汽車與機車不同,騎乘在單車道上的單車是可以雙向通行的,利用這個特性,就可以巧妙地閃躲大部分的紅綠燈,遇到紅燈的時候就轉彎,不斷的反覆過程,只要朝著對的方向,終究會到目的地。

從下圖可以看到,我每日的騎乘路線都不盡相同,也因此繞到了許多不曾經過的小路,讓我對台北的樣貌又多認識了一些。

PhotoCredit:本文作者提供 這樣的騎乘方式,除了可以避開車潮,還節省了等紅燈的時間! 在台灣騎車有一些特別的現象,一般來說騎車都是靠右騎,但是不知為什麼一騎上單車道,大家會車時都不知道到底要靠左還是靠右,好幾次都是兩個騎士面對面直接停下來,一點默契都沒有。

另外,台灣很多道路是行人與單車共用,但是大多數走在共用道上的人們,都沒有意識到這條路同時也是單車的路線;時常遇到一群人在聊天直接佔滿整條道路,又或是響鈴提醒路人時,只換來其白眼以對。

而值得一提的是,在復興南路上雖然有規劃明確的單車道,但是單車道卻直接穿越公車站與公車停靠區之間,等車的人們只要看到公車要來了,全部一湧而上、站到路邊揮手,眼中只有他們要搭的公車,完全不會看到騎單車經過的騎士,已經好幾次差點要撞上突然衝上前要搭公車的人,相信也有不少人被這個不良規劃害慘了。

PhotoCredit:本文作者提供 騎單車最大的威脅 個人認為騎單車最大的威脅是欲右轉切入小巷子的汽機車,駕駛人通常只會注意後方來車和斑馬線上的行人,但是在自行車道上行進的單車往往是會被忽略的,好幾次都是汽車沒打方向燈,轉入小巷,突然看到單車而急煞。

PhotoCredit:本文作者提供 單車的車速比行人快,汽車右轉很容易沒有注意到後方單車,單車騎士在路過小巷口時要特別留意後方是否有要右轉的汽機車。

機車待轉時對單車的威脅也是很大的,待轉格通常是緊貼在單車道旁,機車要待轉必須繞一個弧線,就一定會壓縮到單車道,而且大多數的騎士要靠右進入待轉區時是不會打方向燈的,法規上也沒有強硬規定機車待轉一定要打方向燈,甚至在交通尖峰時段,單車道是會完全被待轉的機車占據的。

PhotoCredit:本文作者提供 從這些例子我們可以發現,大多數的問題都是,其他用路人沒有意識到單車的存在。

單車在路上的數量太少,以至於大家遇到單車沒有默契的應對方式,又或是無意間壓縮到單車騎士的權益。

這個問題是值得探討的,而且是全球共通的問題,這又是另一個議題了。

說實話,在台北要以單車完全取代通勤方案是有點困難的。

夏天的台北熱到不行,大多數的人都是無法承受的;冬天的台北又一直下雨,別說騎單車,騎機車都很麻煩。

況且單車騎乘人口還是遠遠不及汽機車的人口,相對的,政府對單車路線的規劃也不是那麼完善,導致單車在路上常常處在一個尷尬的狀態。

12»全文閱讀不想分頁?試試看我們的新服務Tags:單車通勤台北市單車道交通工具 Sponsored2022/10/17,社會PhotoCredit:Shutterstock/達志影像廣編企劃由關鍵評論網媒體集團《業務團隊》製作,由各品牌單位贊助。

業務與行銷相關合作,歡迎與我們聯繫。

看更多此作者文章...訂閱作者收藏本文每月一杯咖啡的金額,支持優質觀點的誕生,享有更好的閱讀體驗。

立即支持當臺灣老得越來越快,年輕世代卻還沒來得及準備好。

在社會型態的改變下,許多子女不再與父母同住,家中青壯年人口躍躍欲試地前往外縣市工作,家中長輩則大多選擇待在家鄉養老生活,老老照顧或獨自照顧的寡居現象也變得越來越常見。

根據內政部統計,111年臺灣老年人口已超過380萬人,而僅老年人口居住宅數目前已高達近63萬,其中獨居長者就占其中的76.6%。

疏離於便利繁華的生活圈外,長者的安全與需求該如何顧及?對子女來說,面臨工作與照護的兩難,放心不下的擔憂又該如何解決? 找不到回家的路,看見失智症長輩的徬徨 失智症是一群症狀的組合,外顯症狀不單只有記憶力的減退,還會導致語言能力、判斷力、注意力及思考能力等認知功能的退化,這些症狀也將會大大影響患者在日常生活上的行為與安全。

年紀越大,成為失智患者的風險就越大,臺灣家中65歲以上的長輩患有失智症約有30萬人,相當於每13位65歲以上的長輩中就有1位為失智症患者。

根據警政署統計,失蹤老人中每2位就有1位可能患有失智症,為老人失蹤的最大原因。

屏安福保平安,打造長輩安心趴趴走生活圈 當兒女在外地打拼,時常會擔心父母獨自在家鄉生活,也不捨見到將父母接至陌生的大城市後,卻因不熟悉環境也沒有相熟的朋友,最後只能孤獨待在家中的情境。

為了讓長輩在家鄉也能夠自在活動,智慧時尚打造「屏安福D+卡」,透過傳統平安符信仰意涵的外型,結合定位科技的技術,在家鄉的社區鄰里生活圈中打造安心守護網。

屏安福外型設計成長輩最常使用的平安符香火袋造型,帶著安心又實用,讓長輩願意常常配戴在身上,保持定位資訊的持續性。

屏安福採用藍芽感應技術,自動與範圍內記錄位置的微定位(Beacon)裝置進行連結,即時定位掌握長輩行動軌跡,同時結合24小時SOS緊急求助與跌倒偵測功能,在發生事情時可以透過第三方客服,提供即時救援服務並透過電話聯絡緊急連絡人。

PhotoCredit:Shutterstock/達志影像 為了能更貼近長者的需求與使用習慣,屏安福擁有極強的續航力,最久可長達1整年都不用充電,且透過Line@作為主要聯絡管道,讓長者與家人們都能方便使用,當長輩超出社區鄰里所設定安全電子圍欄的範圍時,LINE@會自動跳出通知向家人提出警示,用最快的反應速度掌握長者資訊。

屏安福打造的安心生活圈不僅可以擴大長者的自由活動範圍,也同時減輕同居照護者24小時跟隨的精神壓力,更能讓離家在外的家人可以即時得知長者現況。

延緩失智症的認知訓練,讓身體大腦動起來 在確保長者的行動安全後,對於失智症的延緩及預防也是外界最關注的焦點。

許多長者沉迷網路娛樂,不喜歡運動也不喜歡社交,成為手機不離身的「網癮長輩」。

為協助長者能有規律的認知訓練與體能運動的活動,建立身體活動的習慣,達到失智預防與健康促進的目的。

點睛科技開發了一個專為失智症患者或亞健康族群所準備的智慧認知訓練解決方案,替長者設計短期認知訓練系統,透過大腦訓練及運動促進等方式,以輕鬆、簡單易操作的特性,讓長者可以自信滿滿地走出家門,結交好朋友並體驗生活帶來樂趣。

結合樂活認知訓練機、憶萬富翁益智健腦機及運動健康養成系統等訓練產品,分別針對反應力、注意力、協調力、邏輯力、記憶力及運動機能等,設計符合長者需求的訓練菜單。

人的大腦具有可塑性,只要在發現認知功能出現輕微障礙時,立即進行重複性與挑戰性的訓練,強化大腦運作便能延緩失智症的進行。

此外,結合專屬訓練APP,還能量測長者進行認知訓練時的即時狀態,可以用來追蹤與分析長者的訓練進度和效率,並再與社區中心、長照中心及醫院等據點合作,不僅能協助長輩認識自己的身體狀況,也創造長者們快樂聊天及互動遊戲的機會,串起社區歸屬感,落實在地老化的友善環境。

PhotoCredit:Shutterstock/達志影像 年紀大了又怎樣,樂活人生絕不受限! 長者照護的議題,對家庭照護者及被照護者本身來說,都是一條前途漫漫的道路。

年輕時我們在城市踩著快速的步伐前進,而如今,需要的是一座能陪伴著我們一起變老的城市。

數位部產業署為了創造包容銀髮長輩的友善城市,於是透過智慧城鄉計畫,發展各種健康科技的智慧應用服務,支持銀髮長輩的日常活動,結合偵測長者安全定位與即時緊急通報服務,能在最需要的時刻提供幫助;同時對於長者失智症的預防及延緩,在社區鄰里中安裝訓練器材,替長者們創造生活運動與互動交流的空間。

銀髮友善城市結合智慧健康,打造了新型態的創新照護模式,讓長者不因為身體變得緩慢而使生活也變得停頓無趣,在慢慢老去的過程中,可以在自己熟悉的家鄉,和自己喜愛的朋友一起體驗生活樂趣,共同追求健康樂活的精彩人生。

想了解更多,請上智慧城鄉官網。

本文章內容由「智慧城鄉辦公室」提供,經關鍵評論網媒體集團廣編企劃編審。

Tags:人口老化智慧城鄉數位轉型研究院長者照護銀髮友善失智屏安福智慧時尚點晴科技More...李家超首份施政報告「以習講話作藍圖」,推多項措施「引才」1則觀點AI繪圖之亂:藝術已死,人類輸了,人工智慧將抹殺台灣藝文產業?3則觀點鴻海科技日發表MODELB跨界休旅、MODELV電動皮卡;未來10年堅持CDMS模式,要當全球車商的夥伴1則觀點雪羊:基於這五個事實查核基礎,曾格爾「13小時無氧速攀Manaslu」的可能性奇低無比1則觀點心臟保健指南:除了控制好血糖和血壓,也該戒掉抽菸喝酒的習慣1則觀點「私募股權基金」不只為產業轉型引進資金,還提供管理專業人才創造價值1則觀點2022年11月15日將達到80億人,我們的地球能養活多少人口?1則觀點我們印象中的「安平古堡」其實不是古蹟?「熱蘭遮堡」到底是什麼意思?1則觀點《預防猝死超圖解》:心絞痛與心肌梗塞合稱「缺血性心臟病」,兩者有什麼不同?1則觀點心肌梗塞時別大力咳嗽,不然連小命都一起咳掉了1則觀點



請為這篇文章評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