吃完東西就拉肚子卻非腸胃炎?醫師指問題出在這裡| 消化系統

文章推薦指數: 80 %
投票人數:10人

排便後會有所緩解,且排便次數異常。

此類腹痛可發生於腹部任何部位,侷限性或瀰漫性,但腹痛不會進行性加重。

2、 ... 親愛的網友:為確保您享有最佳的瀏覽體驗,建議您提升您的IE瀏覽器至最新版本,感謝您的配合。

✕新聞網陽光行動有設計有行旅我的新聞 udn/元氣網/科別/ 消化系統吃完東西就拉肚子卻非腸胃炎?醫師指問題出在這裡分享分享留言列印A-A+2019-05-2411:14元氣網北京衛視《我是大醫生》​​生活中有那麼一群人,吃完東西後,沒過多久就拉肚子,懷疑是食物不乾淨,但一起吃的朋友卻沒事;懷疑是腸道炎,做了結腸檢查卻沒有問題,這到底是怎麼回事呢?專家表示,可能是受到了「腸易激」的影響!腸易激綜合症(又名大腸激躁症)是一種暫時的腸道功能紊亂,嚴格來說並不能算是疾病,就像是電器一時接觸不良,其實本身零件並沒有損壞。

有數據顯示,中國有高達16%的人被「腸易激」所困擾,多見於20-50歲的人群,且以腹瀉型腸易激綜合症較為多見。

本報資料照片一、哪些因素會導致腸易激綜合症?1、小腸細菌過度生長小腸是吸收營養成分的主要場所,通常小腸內菌群很少,而當菌群過量時,會導致食物提前在小腸中分解發酵,易導致腹脹與排氣過多症狀。

一項研究表明,84%的腸易激患者有小腸細菌過度生長的現象。

2、腸道菌群失調腸道微生物影響著我們的生理、代謝和免疫功能,腸道菌群一旦失調,很容易引起一些胃腸道問題。

據相關研究表明,83%腸易激患者的糞便生物標誌物存在異常,73%的患者存在腸道菌群失調。

而一些研究也表明,調節腸道菌群的益生元、益生菌,對治療腸易激綜合症有一定的效果。

3、腸道免疫機能受損雖然基於胃酸的保護作用,我們的腸胃並不容易受到病菌的侵害,但是長期的緊張情緒、不良的生活習慣、錯誤的用藥等都會導致腸道的免疫機能受損,引起腸道感染,腸道功能紊亂,也就增加了腸易激的風險。

4、腸道感知神經敏感有研究數據顯示,腸易激患者腸道中所含的組織胺和類胰蛋白酶數量相對更高。

換句話來說,腸粘膜對刺激性物質的分泌反應增強。

人體對腸道內部變化更敏感,也就更容易發生腸易激。

5、心理因素胃腸道其實與心理壓力關係密切。

因為胃腸道不僅是消化器官,還是內分泌器官。

長期的緊張情緒通過大腦皮層,會影響植物神經系統和內分泌系統,進而引起腸道粘膜血管收縮,導致腸道功能紊亂,腸易激綜合症就會出現。

圖/ingimage二、腸易激綜合症的主要表現1、腹痛:部分人群在早上起床後會感覺腹痛,而有些則在吃完飯後出現。

排便後會有所緩解,且排便次數異常。

此類腹痛可發生於腹部任何部位,侷限性或瀰漫性,但腹痛不會進行性加重。

2、腹脹:白天腹情況較重,尤其是在午後,到了夜間睡眠又會有所減輕。

3、腹瀉:一般會出現在清晨或進食後,每日3-5次左右,大便多呈稀糊狀,也可為軟便或稀水樣,便中會帶有白色或透明黏液,但此類腹瀉並不會影響夜間休息。

4、便秘:排便困難,大便乾結,量少,呈羊糞樣或栗子狀,常有便後不盡感。

注意:便秘和腹瀉經常交替存在。

除了上述4種常見的典型症狀,部分患者還會伴隨厭食、胃燒灼感、噁心、嘔吐、心悸、頭痛等症狀。

今天我們愛吃的東西裡都藏了許多動物性脂肪,它們在我們渴望並享受這些美味的餐點時,悄悄的操縱了我們的腸道菌叢、腸道菌代謝物,以及我們的飲食習慣。

圖/ingimage三、護腸健康兩步走保護腸道健康,不僅要保持樂觀開朗的生活態度,還可做好以下兩方面:1.調節腸道菌群調節人體腸道菌群主要用兩種方式:補充益生菌人體腸道內益生菌的比例越高,微生態環境就越好,腸道就越有活力。

3000多項研究都表明益生菌有助於腸道維持長期的健康生態,對腹痛、腹瀉、便秘等都有長效調節作用。

優酪乳、起司、醃製品(泡菜)等是日常生活中最為常見的獲得益生菌的途徑,但含量有限,對於那些有腸道疾病、經常便秘、生活不規律者、中老年人等人群,可以詢問醫生的建議,額外吃些益生菌製劑。

發揮益生菌活性另外,要想益生菌發揮活性,要注意以下兩點:①益生菌比較「嬌氣」,在接觸空氣一段時間或者溫度超過40度之後會失活;②益生菌對胃酸很敏感,不利於益生菌的存活,在選擇時可以關註一下製作工藝,以保證益生菌能成功抵達腸道。

補充益生元很多人容易把益生元和益生菌混淆,但其實二者並不相同。

益生元主要包括多種寡醣類物質或低聚醣,它是益生菌的「糧食」,能促進腸道內益生菌的生長。

因此,日常生活中可以多吃點水果、雜糧和豆類物質。

果糖不耐售人要少吃果糖含量高的食物。



圖/摘自Pelexs2、避免「不耐受」食物每個人的腸道狀況不同,對一些食物不耐受,也就是說機體缺乏消化這些食物相應的酶,那人的免疫系統就會將那些不被消化的食物當成有害物質,形成過度的保護免疫反應,即腹痛、腹瀉等。

常見的三種不耐受情況乳糖不耐受:最常見的是喝完牛奶後會不舒服。

這類人若想喝牛奶,應選擇零乳糖的,一些冰激凌、羊奶、軟質乾酪也可能含有大量乳糖,要多注意。

果糖不耐受:喝了甜飲料、果汁或是吃了西瓜、梨子等會出現肚子不舒服。

這類人要少吃果糖含量高的食物。

多元醇不耐受:生活中杏、酪梨、油桃、蘑菇等食物中含有多元醇,也有人吃了不舒服,應該盡量避免。

原文益生菌腸道感染腹痛腹瀉大腸激躁症延伸閱讀 你喝的是康普茶還是康普茶式調味飲料?專家提醒飲用注意事項 敲掉基因小鼠不再拉國衛院找到改善IBS新機制 心肌梗塞不一定是胸口痛!醫:4種非典型疼痛要警覺,年紀大或糖尿病患者要特別注意 國產金針菇驚傳驗出李斯特菌彰化衛生局:全面下架追查來源與去向 便祕怎麼辦?/多喝水多運動打造健康腸胃 便祕怎麼辦?/婆婆喝果汁便祕改善了 2022癌症高峰論壇/癌症治療期間要吃清淡?賴泓誌:不限制吃任何食物,營養品遵守4原則 同類文章用藥三年後先停藥還是繼續用藥?B肝治療指引研究及臨床權威世紀大辯論打嗝停不了的原因是什麼?專家教簡單10招止嗝及如何預防不得逐桌敬酒…房仲改分宴請5天體重暴增急性胃潰瘍不是所有息肉都和大腸癌有關醫師詳解哪些息肉才需要切除丘丘合唱團邱晨病逝/肝硬化無聲無息等到出現這些症狀就晚了打嗝時閉氣喝七口水就能止住?醫解析打嗝原因及簡單止嗝方法國中女生噁心上腹痛查出原來是幽門螺旋桿菌感染脂肪肝會有症狀嗎?重度脂肪肝會導致肝癌嗎?大號完擦到衛生紙全白才乾淨?醫:擦太乾淨反而會有這症狀腸胃炎吃粥、白吐司才好得快?醫:要攝取蛋白質才對!消除C肝近8萬人未用藥幼兒園女童感染諾羅病毒全家和同學都受感染約8萬人C肝尚需治療健保署提醒:服藥三個月治癒率98%頭痛、耳鳴、月經量少...可能脾胃出問題!中醫師護胃指南,一次改善身體11大症狀不只疫情病毒性腸胃炎正流行嗑鍋、吃薑母鴨胃潰瘍解黑便愛嗑鍋吃薑母鴨解黑便胃潰瘍天冷狂吃鍋進補解大便如黑芝麻糊,竟是胃潰瘍!長期打嗝伴隨一些症狀要注意!恐暗藏9個疾病,務必第一時間就醫診斷脂肪肝的危害有多大?越早患病越有機會「壞肝」疑生食牛豬感染!泰籍移工A肝群聚比去年同期暴增18例打嗝、燒聲都可能是胃食道逆流?中醫師點名10症狀,搞懂腸胃生了什麼病過年痔瘡病人倍增五旬男坐立難安只能犯民俗忌諱求醫 常見便秘5大原因誤以為要每天大也是其一!醫師教如何改善自備餐具食物新鮮吃加強防疫且避免傳染性腸胃炎脂肪肝5危險因子,飲酒和肥胖最致命!專家教從這些日常習慣改善春節連假玩9天痔瘡患者遠離3大NG行為保遊興過年遇急性腸胃炎怎麼辦?醫:出現7症狀必須儘速就醫每天一杯含糖飲料,當心脂肪肝上身!營養師揭9招消除脂肪肝腸胃不適驚見膽囊塞5千顆結石醫:很多人把腹痛誤認為胃痛看更多猜你喜歡常常胸悶、心悸?留意心房顫動!醫:可控制,盡早檢查慎防腦中風!中年女性更需留意髖關節問題專家教3動作自我檢測擔心染疫睡不好?中醫師教穴道按摩3重點,身體放鬆改善失眠愛運動也會心房顫動?醫:強度太低或太高都不好,留意心悸早治療防中風、心衰竭每天運動30分鐘保護心臟?專家提醒:「1件事」逆轉這個優勢比食補更重要!專家曝退化性關節炎元凶:愈省壞愈快嘴破、舌頭破未必是小事!醫:3種情況盡早就醫胰島素療法靈光乍現前的黑夜:在百年前曾是不治絕症的糖尿病如何避免腎功能缺失?糖尿病患一定要留意的洗腎危機晚上總是睡不好?建立這些良好習慣助你一夜好眠24歲男睡著動不了以為「鬼壓床」醫查出原來是這個病骨折開刀後自己就會好?醫師告訴你做不做復健到底有什麼差別膽固醇過高一定不健康嗎?教授曝最重要的膽固醇數值肩頸疼痛蔓延至後腦…頸因性頭痛4特徵,小心是頸椎正求救!八成患者不知自己中風!先打119勿自行就醫變天、沒碰過敏原也過敏!醫:很常見,2觀念助降過敏性鼻炎小六男童身高僅127公分、骨齡才9歲對症下藥長到170春天老是感覺睡不飽?中醫教改善及預防春困5良方全台每8人就1人慢性腎臟病!逾半數無感,5點自測你的腎好嗎?起床晨僵手指變形罹類風濕性關節炎台中117歲人瑞髖關節手術成功比英國記錄還多5歲鬼壓床?睡醒動不了就醫找出病因站2分鐘尿不出男子攝護腺肥大壓迫尿道靠這招一勞永逸換季誘發異位性皮膚炎,搔癢抓不停?醫提醒:7類禁忌食物少吃,這樣做有效防復發年輕人頭暈、頭痛頻繁發作別輕忽,恐是「高血壓危象」!2個面向控血壓簡報忘詞、公文寫不了字…壯年得巴金森病衝擊事業和家庭醫:漸進式用藥、可延緩肥胖是一種慢性疾病!營養師:影響肥胖的因子有7種,教你從BMI檢測自己的健康狀況急性腸胃炎個案增醫師籲勤用肥皂濕洗手婦人肩關節鈣化性肌腱炎3次震波治療鈣化消失你有大量掉髮擔心禿頭的困擾嗎?醫師詳解5種落髮類型及原因,圖解一看就懂預防跌倒就骨折年輕多存骨本並注意保「密」防「跌」看更多贊助廣告商品推薦留言 最新文章more疫情大流行你被疫調了嗎?趕快到這裡查得到兒童急診醫師不足醫學會6聲明示警:疫情升溫恐難應付【處方一】不慌不忙Live課:擔心自己成為下一個隔離者?讓專家從隔離情境告訴你如何預作準備!【處方二】隔離在家的自主課:專家告訴你飲食、解壓、用藥安全居家處方大家都在看more為何一早喝咖啡就有便意?專家曝「通便真相」:改善便秘效果比喝水更威你以為是蔬菜但都是澱粉!營養師揭10種常被搞錯的食物一周內啟動確診居家照護這六項藥品你準備好了嗎?是感冒還是新冠確診?醫師教1張圖判斷「最大差異」疾病百科more糖尿病新冠肺炎腹膜癌肺栓塞視網膜剝離足底筋膜炎勃起功能障礙粉瘤陰道炎毛囊炎我要投稿內容提供合作、相關採訪活動,或是投稿邀約,歡迎來信:作者登入E-mail訂閱電子報udn健康報e報好心肝.好健康馬上訂閱本站內容僅供參考,一切診斷與治療請遵從醫生指導。

刊登網站廣告︱網站總覽︱FAQ‧客服︱新聞授權︱服務條款‧著作權‧隱私權聲明︱聯合報系︱訂報紙︱關於我們︱招募夥伴聯合線上公司著作權所有©udn.comAllRightsReserved. 全產品速覽新聞評論聯合新聞網陽光行動聯合報數位版聯合70轉角國際鳴人堂倡議家時事話題世界日報新聞話題 服務會員中心U利點數我的新聞歷史新聞活動專區udn粉絲團udnline好友 股市理財經濟日報網房地產基金中經社樂透發票 生活娛樂噓!星聞優人物udnSTYLE500輯遊戲角落發燒車訊元氣網橘世代myBeauty寵物部落 運動NBA台灣野球夢田HBL運動筆記健行筆記 閱讀創作讀書吧讀創故事聯副70udn部落格u值媒體聯合文學聯經出版聯文雜誌 文創購物數位文創IP授權瘋活動售票網報時光 更多產品聯合知識庫聯合電子報聯合影音網聯合學苑有行旅APP行動網



請為這篇文章評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