溶血性輸血反應簡介 - 台灣醫事檢驗學會

文章推薦指數: 80 %
投票人數:10人

依溶血發生位置又可區分成血管內溶血-主要為ABO血型不合輸血所導致,及另一類為血管外溶血主要為紅血球上某些次要血型系統的抗原與對應異體抗體作用所導致溶血, ... 醫檢小百科 MedicalLabEncyclopedia 回首頁 / 醫檢小百科 醫檢小百科MedicalLabEncyclopedia 2011/03/15 溶血性輸血反應簡介 陳嘉文 2011年3月16日新聞報導高雄市一名陳姓婦人子宮外孕,日前到楠梓區一家婦產科醫院就診,沒想到護士驗錯血型輸錯血,導致婦人器官衰竭死亡,家屬憤怒提告。

類似輸血錯誤的醫療異常新聞事件通常在一段時間後又會再發生及被提出來報導。

所以在病患安全的議題中,醫學實驗室第一個被聯想到的不外就是輸血安全。

血庫醫檢師在有此風險發生機率的環境下工作,本身需有自己安全了,病患才會安全的風險管理概念。

這裡將新聞中輸血錯誤產生的溶血性輸血不良反應做簡要的介紹與說明。

溶血性輸血反應的定義,簡單來說就是輸血後造成紅血球破壞導致溶血的情況,他可依造成輸血反應的原因可區分成免疫性溶血及非免疫性溶血輸血反應;依輸血反應發生時間快慢也可區分成急性溶血與遲緩性溶血性輸血反應(通常為輸血後24小時候發生)以及依發生部位區分成血管內及血管外溶血性輸血反應。

以下就分別說明: ◎免疫性急性溶血性輸血反應:發生時間為病患輸血後不久就有發燒、噁心或嘔吐、痛、呼吸不順、低血壓等臨床症狀出現,一般在病患輸血的15分鐘內發生。

依溶血發生位置又可區分成血管內溶血-主要為ABO血型不合輸血所導致,及另一類為血管外溶血主要為紅血球上某些次要血型系統的抗原與對應異體抗體作用所導致溶血,例如anti-Jka、anti-Fya。

特徵有(1)血紅素血症(2)血紅素尿症,此類輸血反應為血庫作業很重要評估的輸血反應型態。

因為血庫作業檢驗主要針對紅血球上抗原-抗體的反應來做檢測,如果病患有急性溶血輸血反應產生,這意味著可能「輸錯血的事件發生了」。

◎非免疫性急性溶血性輸血反應:常見原因為高溫、冷凍等引起紅血球溶血。

所以使用加溫器輸血時需注意加溫器的溫度品管及監控。

◎遲緩性溶血輸血反應:發生的時間通常為24小時以後,位置常為血管外溶血,原因為紅血球上某些次要血型系統的抗原與對應異體抗體作用所導致溶血。

特徵為輸血後血紅素在短時間內有下降及膽紅素上升的情況發生。

預防措施為須檢測出病患異體抗體種類及提供沒有對應抗原血品來供應輸注。

急性溶血性輸血反應的處置:1.停止輸血2.通知臨床醫師處置3.確認文書審核是否正確4.將病患輸血後檢體、尿液及血袋送至實驗室進行輸血反應調查。

血庫醫檢師同仁面對此類輸血反應調查檢驗需當成急件處理,先檢視及核對病患先前檢體、流程結果是否正確,再進行病患輸血前後檢體及供應血袋的檢體檢驗,若發現有檢驗結果不相吻合或異常時應立即通知臨床醫師知悉。

雖然此類的輸血反應發生機率很低,但有即時性發生、傷害嚴重度高等特色,所以仍為血庫醫檢師相當重視的輸血反應型態。

返回列表



請為這篇文章評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