處理膽結石一定要切除膽囊嗎? - 宜蘭 - 羅東博愛醫院

文章推薦指數: 80 %
投票人數:10人

過去,移除膽管結石的方式就是手術,但現在內視鏡的發展進步很多,大多數的膽管結石都有機會用內視鏡移除。

但是內視鏡能處理的部份只有膽管結石,如果病人 ...  便民專區 新聞/衛教 腸胃相關 處理膽結石 一定要切除膽囊嗎? 2022/02/07 施忠慶醫師 4,826 複製連結 https://www.pohai.org.tw/health_detail.php?PKey=1405 一位40多歲的女性患者,第一次到急診時就是因為腹痛、發燒,在急診抽血檢驗也發現了有黃疸的現象,進一步檢查確認了病人的病情是膽管中的結石造成了膽管炎,同時,病人的膽囊也有許多大小不一的膽結石。

之後病人接受了抗生素和內視鏡的治療後順利出院。

後來病人和外科醫師討論後,因為害怕手術就沒有再進一步地接受手術切除膽囊了。

過了一年之後,病人又因為同樣的不舒服來到急診,只是這次黃疸的情況更明顯了,肉眼就看得出來臉色變得比較蠟黃,進一步的檢查發現,這次膽囊裡的結石並沒有掉到膽管中,而是卡在膽囊的開口造成膽囊開口附近的組織發炎、腫脹,而且,這些發炎、腫脹的組織和膽結石一起壓迫了膽道上端的部份,進一步造成膽汁的阻塞,臨床上我們稱作Mirizzi症候群,這時候光靠抗生素和內視鏡治療是不夠的,必需加上手術治療才行。

後來病人先接受了抗生素治療,再加上利用內視鏡在膽管中置入支架讓阻塞住的膽汁可以順利排出,等到病情穩定之後外科醫師再接手來進行手術,把膽囊連同結石一起開掉。

一般的膽囊切除術大約耗時半小時左右,但Mirizzi症候群的手術過程中特別容易傷到膽管,要特別小心,外科醫師花費了一個多鐘頭的時間才順利完成手術。

膽結石是普及的病嗎? 過去的觀念認為西方人比較容易罹患膽結石,但隨著國人飲食的西化,國人罹患膽結石相關疾病的比例也逐漸昇高。

許多學者曾做過統計,國人罹患膽結石相關疾病的盛行率從5%到10%不等,也就是說,大約每10到20個人就會有一位有膽結石相關的問題,比例其實不低。

高風險的因素包括: 年紀大、女性、精緻飲食、糖尿病、肥胖、減重速度太快、懷孕和生產次數比較多的女性等, 這些族群的人都比較容易有膽結石。

大多數有膽結石的人都沒有症狀,有症狀的人大概只佔了1/4。

有些時候膽囊收縮時,膽結石會暫時性的卡住膽囊的開口,造成右上腹的疼痛,所以「痛」是膽結石最常見的症狀。

如果結石塞住膽囊開口的時間更長,就容易造成膽囊的發炎,也就是膽囊炎,這時除了右上腹痛之外,還會出現「發燒」的症狀。

如果膽結石掉到膽管中,造成膽管的阻塞、發炎,這時除了右上腹痛和發燒之外,也會因為膽汁的排出不順而造成「黃疸」,此時小便顏色會變成深褐色、整個人臉色變得蠟黃。

不同狀況的治療方式有哪些?一定要動外科手術嗎? 膽結石有可能會造成一系列的問題,包括疼痛、膽囊炎、膽管炎、膽石性胰臟炎等。

就疼痛來說,如果發作的頻率不高,沒有對生活品質造成困擾,是可以考慮保守治療,也就是症狀治療;反過來說,如果對生活品質造成了困擾,就會建議手術治療。

以膽囊炎的治療來說,必需注射抗生素治療,有需要的話,再從肚皮插一根引流管到膽囊中引流受感染的膽汁出來。

但是如果沒有手術,結石如果一直留在體內的話,日後還是有可能復發,所以還是會建議在病情穩定時接受手術治療。

過去,移除膽管結石的方式就是手術,但現在內視鏡的發展進步很多,大多數的膽管結石都有機會用內視鏡移除。

但是內視鏡能處理的部份只有膽管結石,如果病人同時有膽囊結石的話,那就要進一步和醫師討論是不是需要在病情穩定之後,再接受手術切除膽囊。

治療一定會切除膽囊嗎?沒有膽囊會怎麼樣? 膽結石相關疾病的治療大多需要藉由手術將膽囊連同結石取出。

膽囊最主要的功能是儲存膽汁,膽囊切除後,儲存膽汁的功能就交由膽管來執行,但膽管並無法儲存大量的膽汁,所以當吃的食物比較油膩時,就沒有足夠的膽汁來幫助脂肪的消化,所以糞便就會比較油一點,甚至會覺得排便時糞便都不成形,像是腹瀉的感覺。

不過,這種情形可以藉由飲食上的調整來改善,只要吃清淡一點,再加上時間久了之後膽管發揮代償的功能,這種情形就會好很多。

膽結石的形成其實和體質有相當大的關係,少數人體內的膽汁就是比較容易形成小結晶,如果膽囊的收縮又不完全的話,結晶就容易變大、變結石。

體質雖無法控制,但我們可以做到三餐定時,讓膽囊按時排出膽汁,儘量不要讓膽囊長時間充滿濃縮的膽汁,這樣也可儘量避免膽結石的形成。

除此之外,如果要減重,也要循序漸進進行。

總結來說,透過培養良好的生活型態和飲食習慣,將有助達到預防膽結石和健康促進的目的。

文章刊登於康健雜誌 複製成功 回上頁 我要掛號 掛號查詢



請為這篇文章評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