閱讀《面對父母老去的勇氣》、《走過:老年書寫華文作品選輯 ...
文章推薦指數: 80 %
107年1~6月[銀髮樂齡安寧人生]讀書會,這兩本是3月要讀的書。
閱讀《面對父母老去的勇氣》、《走過:老年書寫華文作品選輯》心得《面對父母老去的 ...
關閉廣告
甜甜夫人的部落格
跳到主文
歡迎光臨甜甜在痞客邦的小天地,這裡有我的生活彩虹,它就是與眾不同^-^!
部落格全站分類:生活綜合
相簿
部落格
留言
名片
May09Wed201821:12
閱讀《面對父母老去的勇氣》、《走過:老年書寫華文作品選輯》心得
107年1~6月[銀髮樂齡安寧人生]讀書會,這兩本是3月要讀的書。
閱讀《面對父母老去的勇氣》、《走過:老年書寫華文作品選輯》心得
《面對父母老去的勇氣》
岸見一郎/著,陳令嫻/譯。
天下文化2016年6月出版。
這本書的封面下有四行小字:
不管你願不願意,父母走向黃昏,需要你照顧的一天,遲早到來。
愛不會改變,但你準備好用另一種方式實踐了嗎?忘記他曾經為你遮風擋雨的高大形象,放下一定要讓父母幸福的執念,不再堅持所謂完美的照護。
因為,照顧好自己的心,才能照顧好父母。
看完這本書,我覺得封底的簡介就是為封面這些話做回答,也是這本書要教我們的:父母老了,換一種方式愛他。
封底的話:
父母老了,換一種方式愛他。
如果你曾經因為過去的不快與心結,而難以對父母敞開胸懷
你可以卸下名為「子女」的面具,換種態度和立場跟他相處
如果你曾經因為父母好像不記得你,而不斷問他「我是誰」
你可以把今天當成是你們第一次見面,讓他重新認識你
如果你曾經因為父母的日漸衰老與退化,而憂心忡忡
你可以換個角度,為他現在「還做得到什麼」而喜悅
如果你曾經因為照護很累,而不自覺對父母或兄弟姊妹動怒
你可以坦率地承認做不到,請求他人的支援
這本書有四篇[推薦序],一篇[自序],四章節和一[後記]。
[第一章] 父母教會我的「人生意義」
[第二章] 接受現實的勇氣
[第三章] 與年邁的雙親建立良好的關係
[終 章] 樂在「當下、眼前」
[後 記]
[推薦序]:
郭強生(作家)
這本書是把照護年老父母定位在一種新的人際關係上。
譬如說他指出,承認「活在當下」的父親,不強求過去與未來,字面上彷彿很無情,但確實是做為照護者的我們,在心理上必須接受且了解的一件事。
又譬如他提到「照護父母需要認真的心態,但是不需要沉重的心情」,「面對父母時,我們可以以『人』的身分,而非『子女』的身分」,或許就可以減低一些心理上的放不開與放不下。
」(p.10-11)
彭懷真博士(中華民國幸福家庭促進協會理事長)
這本書的主題是作者經歷父親、母親的病痛,乃至死亡,還包括自身罹患心肌梗塞時的掙扎。
如同作者提醒的:「人生不能後退,身體的退化也不可逆,沒有人可以擺脫老化。
人的年齡不斷增長,並不單單代表從青春高峰走下坡,我們應該能從年齡增長中找到值得肯定的意義。
」他示範如何找各種肯定的意義。
(p.14-15)
盧建彰(廣告導演)
這本書,是一個人在人生路上和父母跑過的跑者誠實的說法,你可以聽聽,可以對照,可以學習,可以安慰,可以當做教科書,可以當聖經,卸下自己的內咎,也可以扛起自己該有的思念。
(p.28)
林依瑩(弘道老人福利基金會執行長)
這本書的作者,必定是對失智的父親有著極大的同理心,才會有此深刻的體會。
作者在書中描述他患了失智症的父親,如同活在漫天大霧中,雖然有時大霧也會突然散去,恢復成原本的模樣,有著短暫的清明,但常態依然是不時會忘記吃過飯了,忘了陪伴自己一輩子的老婆。
「尊敬,就是看著對方真實的模樣」,這是作者在照顧過程的重要體會之一,令人恍然大悟,原來照顧失智長輩,不一定要用懷舊老照片勉強他們想起過去,但可以持續「當下、面前」做得到的事,不要放棄,要懂得去看、要能看見他們仍有的能力,例如雖然說錯了院子裡的扶桑花開的時間,但要開心他仍有「昨天」的概念。
(p.30-31)
[自序]
本書就從我照護母親與父親的經驗出發,介紹成年子女照護父母時的心理建設、如何和他們重新建立良好的親子關係,進一步討論從照護雙親的過程中所學到的道理,該如何活用於人生的其他面向。
(p.36)
分享讀這本書,我得到的「學習」:
[第一章] 父母教會我的「人生意義」
母親中風後,作者每天在醫院陪她,有一天母親的朋友來接替他照顧母親,沒想到他在家屬休息室假寐一下,母親的病情卻急轉直下……當他接到通知,衝進病房時,母親已經嚥下最後一口氣,身上的好幾根管子和點滴都已經拔除,身體也擦乾淨了。
他說:
「我悔恨莫及,明明每天待在母親身邊那麼久,竟然沒能見到她最後一面。
而且我不敢讓父親和妹妹知道這件事,當他們問起我母親臨終的模樣,『母親沒受什麼苦,走得很安詳』的謊言,竟然脫口而出。
那時的我認為,如果說實話,父親一定會訓斥我:『每天這醫院待那麼久,為什麼臨終時居然不在?你究竟在做什麼?』如果是我,一定不會責備長期照護母親的兒子,畢竟長達三個月的時間,兒子每天都和母親在一起,只是過世時剛好不在身邊,我會好好慰問兒子的辛勞,而不是責備他。
雖然現在的我覺得說出真相,父親和妹妹也不會責備我,但是當時我並不信任他們,就是認定自己說實話會受到責怪。
多年後父親過世時,我見到了他的最後一面。
雖然父親走得很平靜,但嚥下最後一口氣時,場面還是很緊張,那時我突然覺得,也許母親是不願意讓我看到她臨終的模樣。
」(p.50-51)
照顧先夫,我也幾乎是寸步不離地守在病房。
我不就是打個盹兒(感覺一剎那而已),他就嚥下最後一口氣,再也沒呼吸了!嗚呼哀哉!
作者認為即使痛失慈母也應該堅強,不可以在人前哭泣,因此明明累到誰也不想見,還是出席了喪禮,也沒有掉下半滴淚。
儘管他沒有見到母親的最後一面,卻認為向親戚朋友清楚說明母親的病情變化,是自己的責任。
由於知道母親住院的人並不多,許多人在喪禮中吃驚哭泣,但他卻不能哭。
明明因為母親過世而悲痛萬分,他卻認為不可以在人前流露悲傷,當時在意的都是別人的眼光。
十年後他做了一個對他來說意義十分重大的夢。
夢中的他不同於現實,坦承對他的父親說:「我不參加喪禮。
」現實生活中,他以為這樣說會遭到父親嚴厲斥責而不敢開口,夢中的他終於勇敢說出口了。
他說:
「我竟然花了十年,才對父親說出自己的心情。
」(p.55)
他終於鼓起勇氣承認自己對父母有些事情做不到,也開始接受人生就是會遭遇很多沒有道理的事。
[第二章] 接受現實的勇氣
看到一點一滴忘記一切的父親,我思考著,如果有一天妻子忘記我是誰時,該如何是好。
就算我拿照片給妻子看,告訴她「你是我的妻子喔」,對方的愛也不會恢復。
既然如此,再從頭開始戀愛就好。
決定每天都要更新關係,表示覺悟到每天都是新的開始,而不是昨天的延續。
當然,未來的事沒有人知道,搞不好是我先失智也不一定。
(p.102)
這讓我學習、想到,如果我有失智的家人,我應該「換一種方式愛他」。
如果家人好像不記得你,讓我不斷地問他「我是誰」時,我可以把今天當成是我們第一次見面,讓他重新認識我。
作者寫到:「分離不一定是死別,子女長大獨立也是分離的一種,原本感情融洽的情侶,也有可能某天激烈爭吵後分手。
子女和伴侶無論有什麼狀況、是否生病、是否和我的理想不同,都是我所受重視的人。
我們不應該依照腦中的理想給對方打分數,而應該看著對方真實的模樣,體認到對方是無可取代的人。
尊敬雙親也是一樣。
看著雙親真實的模樣,看著雙親獨一無二、無人可以取代的模樣;不刻意加以美化,不帶著理想的有色眼鏡給雙親扣分。
平順安穩的日子,總是讓人容易忘記家人、伴侶、子女和雙親,不會永遠陪伴在自己身邊,總要到有人突然罹病或是遭逢變故,才會發現和對方共度人生,並非理所當然的事。
」(p.114-115)
作者說他的母親身體一向健康,某天身體不適,醫生診斷是中風,直接住院後情況恢復很好,也開始復健。
但是一個月後又再度中風,病情急轉直下,轉住進有腦神經外科的醫院。
他說:「母親轉院後的第一個月,意識還很清楚,但我們之間發生了很情緒化的爭執。
當時母親毫不考慮我方不方便,要我馬上買東西來;而我則為了母親居然如此任性,而氣憤不已。
結果不久之後,母親併發肺炎失去了意識,我們終於連對話都做不到了,我開始覺得就連吵架都彌足珍貴。
為什麼母親有意識時,我不多跟她說說話呢?我應該更珍惜陪在她身邊的時間,而不是和她吵架啊!母親病倒之前,我根本沒想過我們會有這麼一天,我在母親的病榻前,不斷思索著,自己是不是浪費了許多寶貴的時間?
為了將來不要後悔,在日常生活中,不斷想起和對方一起生活、感情融洽的時光,便是所謂的『尊敬』。
」(p.115-116)
唉,千金難買早知道!我想作者這段照顧母親的情境,是會常常發生在我們周遭的……事情發生了,很多人就一直生活在後悔、懺悔中。
「要是當時我能怎樣就好了……」。
[第三章] 與年邁的雙親建立良好的關係
作者說:「如果無法認同『靜靜待在對方身邊』,也就是鷲田清ㄧ說的『被動的行為』具有意義,便會覺得每天的照護工作十分辛苦。
我和父親在一起時,絕不是什麼也沒做,父親醒來時我有很多事要忙,就算父親睡著了或在發呆,我也不是什麼都沒做。
靜靜陪在身旁就有意義,就是一種貢獻。
等我自己生病住院時,才終於發現有人靜靜陪在身邊,多麼令人感激。
有一天,我對父親說:『既然你整天都在睡覺,我就不用過來了吧!』父親的回答出乎我的意料:『沒這回事,有你在,我才能安心入睡。
』」(p.148-149)
我在安寧病房陪伴過一位一直說話的病人,他說要一直跟人說話,他才有感覺自己是活著。
說累了,他還要有人握著他的手而睡去。
在安寧病房當志工多年,越來越覺得「靜靜陪在身旁就有意義,就是一種貢獻」這句話真能安病人的心。
較清醒的病人,雖然有看護,但是每天都希望睜開眼就能看到他心愛的家人在病床邊陪伴;我想昏迷的病人,他更會想在他生命的最後一段路有人來陪伴。
作者年輕時,每星期都會去大阪參加讀書會。
讀書會的老師和母親同住,大家讀書時,老師的母親常常走到客廳來問:「我吃過飯了嗎?」師母總是笑咪咪地回答她:「已經吃過囉!」當時他從未思考過照顧雙親的事,看到他師母的反應很是驚訝。
等到自己開始照護,才明白這件事情有多困難。
他結婚後在老家舉辦了好幾年的讀書會。
他和父親同住,父親就睡在讀書會隔壁的房間,讀書會進行時,父親感受到客人的動靜,有時會走出來看看狀況。
每次看到這麼多客人,父親總會嚇一跳,然後跟大家打個招呼,打完招呼又回去睡覺。
然而一覺醒來之後,他父親又和稍早之前一樣吃驚,然後再一次跟大家打招呼。
參加讀書會的人從未對這件事表示驚訝,反而溫柔接納罹患失智症的父親。
他說:「遇到孩子哭鬧,如果只有自己一個人在場,往往也會跟著抓狂,但如果是和別人在一起,容忍度就會大幅提高。
照護父母也一樣。
」(p.163)
領悟到這件事之後他便決定,和父親獨處時,只要沒有什麼大問題,都保持冷靜,不要讓父親的一舉一動左右心情,就算父親忘記吃過飯和反覆向大家打招呼也一樣,因為這些舉動並不會對別人或他自己造成危險。
他說:「育兒也是一樣,心態認真和心情沉重是兩碼子事。
照護雙親一定得心態認真,卻不需要心情沉重。
就拿預防父母受傷這一點來看,照護行動需要協助的父母,時時刻刻都得小心注意才行,一定得非常認真。
但是照護者不需要為了強調照護很辛苦,而皺起眉頭、大聲嘆氣。
照護者表現出辛苦的姿態,有一個理由是希望受到照護的父母,能了解照護究竟有多辛苦。
但是就拿我父親來說,他根本無法理解。
為了照護和父母起衝突或是心生煩惱,對於親子關係一點意義也沒有。
另一個理由,則是希望本來應該和自己一樣辛苦照護父母,卻沒有貢獻的兄弟姊妹,了解照護有多辛苦。
」(p.164-165)
《走過:老年書寫華文作品選輯》
立緒文化/編著,立緒2013年9月初版
內容簡介
隨著高齡化社會來臨,人們開始追求美好安適的晚年,重視老年的生活品質。
老年成為一門再也無法忽視的顯學,特別在醫療技術、福利政策等都有創新突破,相較之下,對於老年人心靈與精神的關注卻少得多。
為彌補此缺憾,於是有了這本《走過:老年書寫華文作品選輯》。
本書網羅了39位作家,42篇作品,時間橫跨百年,歷經四個世代。
從眾多作品中精選出關於「老年」主題的篇章,並分為「行驛」、「形意」及「遐思」三大類別,與讀者一起探索關於老年階段的多元面向。
讀完,我印象最深刻的一篇文章是沈君山教授寫的(p.95-113),寫來是幽默又風趣。
他說:「《二進宮》是ㄧ齣平劇的劇名,講明朝一位大臣二度進宮,幫助皇后、太子奪回皇權。
此處我借來敘述二度中風的經過,與病中感想。
世上二度中風能活下來的本來就不多,還能寫文章的就更少了,所以本文有些『獨家』的味道,彌足珍貴的。
」(p.95)
沈教授第一次中風是一個星期六的下午,下著毛毛雨的傍晚,他自己拄了雨傘走進急診室報到。
因為是週末,只有一個值班的見習醫生在,他拿不定主意說不清是溢血還是栓塞,觀察了將近20個小時,到了第二天中午,教授的手指腳趾漸漸全不能動了,才緊張起來,打電話給原本相識的副院長。
副院長馬上來了,但他是腸胃科,只有再去找真正的腦科專家,下午四時才開始緊急處理。
他後來回想這段經歷,當然十分怨氣,但想想事已至此,只有調整自己,去適應未來。
但他汲取了一個教訓:在生死相關的重大問題上,還自做清高不去找關係是十分愚昧的。
他說:「不過這教訓代價太大了。
」讓我想到禮安醫師說的話:「現代的人,有關係就沒關係,沒關係就有關係。
」
處理中風很有經驗的醫生告訴他,「復健有空間,但也有極限,而且二次中風的或然率要比一般人高」,他面對現實,寫下遺囑。
然而經過兩、三年後的八月一個週五的夜晚,他再次中風了!
當時他第一個反應是打電話找人,也知道只有力氣打一兩個電話,所以找的人要ㄧ可信賴二要能幹,會安排,不會亂。
他直覺的想到紀政,她是他最堪信賴的朋友,曾在他第一次中風時全力幫助他復健,而且紀政的各方關係也好。
再來是寫他用不聽使喚的手指去打電話,費盡九牛二虎之力,卻連連打錯兩通相同的電話,深夜打錯電話當然是被開罵……
他寫道:「第三次重複默想一番,確定了號碼和方位再按。
」終於接通了,是紀政接的電話。
不到20分鐘,管家、119都被紀政找來了。
沈教授做了三個重要的決定:ㄧ是去台大,二是馬上打抗栓塞的點滴,三是在馬偕等紀政,沒有她,隨便找一個人不行,紀政從陳水扁到工友,大家都認得她。
」(p.101)看到這裡我都笑出來了!但從這裡也可以看見他的臨危不亂與清晰的頭腦。
這第二次中風就醫過程中,他還跟一個實習醫師開玩笑,說三加二等於四,害實習生很緊張跑出去說:「沈教授不得了了,他說三加二等於四!」後來了一位年紀大一點的醫生,沈教授向他神秘笑了一下,醫師才知道是他在搗蛋。
另外,他寫他靠紀政運用關係找葉金川醫師喬病房,住進台大醫院時,護理師告訴他,林志玲就住在樓上,他開玩笑說:「能不能看她一下,這當然不可能,說過也就算了。
」然而第二天管家從新竹趕來,卻弄到一張林志玲的海報,把它貼在病房的牆上。
主治醫師還說要林志玲做中風小天使,消息傳出去,他二度中風住院,得到13張林志玲的海報。
這也算是「苦中作樂」,真好!
他又說:「在告別中風,進入復健之前,我注定還要有一次經歷。
」(p.108)
就是他在被送進加護病房時,他看血壓機顯示收縮壓90,舒張壓60(收縮壓正常值為110至140,舒張壓為70至90),嚇一大跳!護理師和住院醫師也十分緊張,建議打升壓劑,他不放心堅持要主治醫師同意,凌晨兩點他們找不到主治醫師,另外找一位教授問了,他卻不同意,說升壓劑不能隨便打。
後來住院醫師建議由護理師用手再量一次血壓,這次收縮壓是135,正常值。
原來是機器壞了!他說:「要不是我有凡事弄清楚的訓練,醫生說什麼就相信什麼,升壓劑一針打下去,完蛋了。
」(p.109)我覺得這篇文章很值得細細品嘗。
另外,我還喜歡這些作者的話。
1.王蒙→
一位朋友對我說,人老了之後,最重要的有三點:一是要有自己的專業,二是要有朋友,三是要有自己的愛好。
我認為她講得很對。
(p.38)
老年是享受的季節,享受生活也享受思想,享受經驗也享受觀察,享受溫暖愛戀也享受清冷直至適度的孤獨,享受回憶也享受希望,享受友誼趣味也享受自在自由,更重要的是享受哲學。
人老了,應該成為一個哲學家,不習慣哲學的思辨,也還可以具備一個哲學的情懷,哲學的意趣,哲學光輝籠罩下的微笑、皺眉、眼淚,至少有可能獲得一種哲學的沉靜。
(p.39)
2.隱地→
老人在經濟方面多半是實力派,勞苦一生多少會有一些積蓄,老人只要思想不落伍,經過時尚裝扮之後,在人群裡談笑風生不是夢,重要的是活到老學到老,老得優雅,老得有尊嚴,保持幽默風趣,且懂得把前半生賺來的錢有計劃地花出去,幫助肯上進的年輕人,自然成為年輕人心目中的貴人。
而老人更要幫助老人,遇到某些環境不太如意的老人,也能拉他ㄧ把,老人是黃昏裡最後一抹夕陽,讓夕陽留下無限好的美麗身影,是「生死學」最為重要的一課。
(p.46)
3.韋政通→
他寫他自練氣功的「奇跡」。
近年閱讀有關運動和醫療的書,對我有兩點啟發:
(ㄧ)使我深信人體多具備治癒的能力。
除了不治之症,練氣功或選擇適當運動,持之以恆,許多小毛病,皆可不藥而癒。
(二)一位日本醫生說,除了重病、殘障,絕大多數病人服藥都有期限。
我覺得這個警告很重要。
在台灣,像高血壓、泌尿病,一旦服藥,好像都是一輩子不斷。
其實,如飲食能節制,養成運動,是可以改變的。
(p.90)
4.朱迺欣→
他是位退休的神經科醫生。
他覺得,面對老年,心態的改變可能比維持健康更重要。
他提供他自己的想法:
(1)不要成為子女的累贅
老年人不一定要堅持與子女同住,應該學習過比較獨立的生活。
(2)營造良好形象
老人外出或應酬,穿著要適當、體面、整潔。
(3)不要倚老賣老
老年人切忌「老氣橫秋」、「碎碎念」、「囉嗦」、「講話不能自休」,也要避免被人覺得是「老頑固」。
(4)不要做「電腦白痴」
老年人要會用電腦,才能在現代社會生存。
(5)不要貪
經過人生的大風大浪,老年期是看開,放下,捨棄的時候。
(6)不要自生煩惱
老年人要看開放下,才能自由自在。
不要做守財奴,要悟出名利不能帶走。
(p.148)
5.黃達夫→
一個人如果用正面、積極的態度去生活,就能夠找到生命的意義。
在人生的旅程中,我們應該選擇自己喜愛做的事作為全心投入的志業,同時,注意健康,避免壞習慣的養成,並達觀地嚮往充滿可能的未來,就不會因身體老化而頹喪,每天以愉悅的心情穩健地向前邁進。
(p.155)
6.駱紳→
生命中因為有其極限,大家才會珍惜,努力發光、發熱,活出自己的價值。
希望大家不要怕,要惜老、認老、服老,快樂迎接「老」的到來,做個快樂知足的老人。
(p.174)
7.蘇雪林→
我死時,要在一間光線柔和的屋子裡,瓶中有花,壁上有畫,平日不同居的親人,這時候,該來一兩個坐守榻前。
傳湯送藥的人,要悄聲細語,躡著腳尖來去。
親友來問候的,叫家人在外室接待,垂死的心靈,擔荷不起情誼的重量,他們是應當原諒的。
就這樣讓我徐徐化去,像晨曦裡一滴露水的蒸發,像春夜一朵花的萎自枝頭,像夏夜一個夢之澹然消滅其痕跡。
(p.202-203)
好優雅、自然美地死去啊!讓我想到泰戈爾的詩:「生如夏花之絢爛,死如秋夜之靜美」。
8.簡媜→
她說:「一個老人假如想要擁有舒適的晚年,他一定得有點錢,還有屬於自己的房子。
」我想這個老屋最好是在一樓或是有電梯的大樓。
她說:「我的仇梯意識加上獨立自主的生活癖性,使我認為最理想的『養老』與『侍老』方式是兩代就近各住,既能相互照顧又各有天地。
擁有一間電梯無障礙『自己的老屋』是何等自在的事,能在自己的巢穴老去,豈不是天賜的幸福!然而,這些都必須及早綢繆,待老病才來面對,往往已是太遲。
我但願能在自己的老屋安度老年,保全著一生不喜在人群中集體行動的怪癖,享受寧靜的星夜。
」(p.255)
有空,您也找這兩本書來看看,一定會有收穫的。
甜甜完成於107年3月27日
文章標籤
閱讀《面對父母老去的勇氣》、《走過:老年書寫華文作品選輯》心
全站熱搜
創作者介紹
甜甜夫人
甜甜夫人的部落格
甜甜夫人發表在痞客邦留言(0)人氣()
E-mail轉寄
全站分類:生活綜合個人分類:107年1~6月[銀髮樂齡安寧人生]讀書會此分類下一篇:閱讀《無所不在的銀髮族商機》和《超高齡社會的消費行為學》心得
上一篇:閱讀《陪伴,是生命最好的禮物》心得
下一篇:閱讀《無所不在的銀髮族商機》和《超高齡社會的消費行為學》心得
▲top
留言列表
發表留言
月曆
«
十月2022
»
日
一
二
三
四
五
六
1
2
3
4
5
6
7
8
9
10
11
12
13
14
15
16
17
18
19
20
21
22
23
24
25
26
27
28
29
30
31
我的好友
熱門文章
文章分類
讀書會(17)
106年8~12月[心理陪伴安寧人生]讀書會(4)107年1~6月[銀髮樂齡安寧人生]讀書會(3)107年8~12月[談病說痛.安寧自在]讀書會(4)108年1~6月[自在老化.長照安寧]讀書會(3)108年8~12月[久病慢痛.樂活安寧]讀書會(7)106年2~6月[歡喜悲傷安寧走過]讀書會(5)105年2~6月[中美日韓德馬生死安寧]讀書會(4)105年8~12月[醫療改革與社會工作]讀書會(3)98年生死學讀書會(12)99年病情世界解密讀書會(5)104年8~12月[中日美安寧生死文化分享]讀書會(5)100年百年生死安寧讀書會(11)104年[余德慧人文療遇生命---宗教療癒]讀書會(5)101年安寧藝術健康人生讀書會(10)102年[余德慧人文療遇生命]讀書會(10)103年[余德慧人文療遇生命---生命詩情]讀書會(6)103年[安寧生死與人文療遇]讀書會(5)
我的學習分享(13)
106年8月[親子閱讀生死安寧]暑假文學研習(4)歡喜讀書(4)安寧陪伴生死本質思考之學習(9)銀髮族與樂齡學習分享(14)生命教育學習分享(16)安寧緩和療護分享(18)安寧療護生存美學分享(5)本土生命繪本與動畫學習分享(6)照顧者的身心靈成長學習分享(12)生死學學習分享(18)看影片學安寧療護學習分享(12)預防保健講座學習分享(18)綜合學習的分享(8)
聽演講(7)遊記(5)生活偶得(10)慶祝與觀展活動(3)安寧喜樂與學習(12)未分類文章(1)
最新文章
最新留言
文章精選
文章精選
2022五月(1)
2019十二月(2)
2019十一月(3)
2019十月(3)
2019七月(2)
2019六月(2)
2019五月(1)
2019一月(1)
2018十月(2)
2018九月(3)
2018七月(1)
2018五月(2)
2018三月(1)
2017十二月(1)
2017十一月(1)
2017十月(2)
2017九月(1)
2017八月(2)
2017七月(6)
2017一月(3)
2016九月(1)
2016八月(1)
2016七月(1)
2016四月(3)
2016三月(5)
2016二月(3)
2016一月(1)
2015十二月(4)
2015十一月(4)
2015十月(8)
2015九月(3)
2015八月(1)
2015七月(2)
2015六月(1)
2015五月(1)
2015四月(11)
2015三月(5)
2015一月(1)
2014十二月(1)
2014十一月(3)
2014十月(2)
2014九月(3)
2014八月(2)
2014七月(1)
2014六月(2)
2014五月(6)
2014四月(7)
2014三月(8)
2014二月(2)
2013十二月(2)
2013十一月(2)
2013十月(7)
2013九月(1)
2013八月(5)
2013七月(5)
2013六月(5)
2013五月(4)
2013四月(4)
2013三月(2)
2013二月(1)
2013一月(6)
2012十二月(9)
2012十一月(3)
2012十月(4)
2012九月(7)
2012八月(10)
2012七月(3)
2012六月(3)
2012五月(6)
2012四月(5)
2012三月(6)
2012二月(5)
2012一月(3)
2011十二月(6)
2011十一月(36)
2011十月(1)
所有文章列表
文章搜尋
新聞交換(RSS)
誰來我家
參觀人氣
本日人氣:
累積人氣:
QRCode
POWEREDBY
(登入)
回到頁首
回到主文
免費註冊
客服中心
痞客邦首頁
©2003-2022PIXNET
關閉視窗
延伸文章資訊
- 1面對父母老去的勇氣 - 翻轉醫療
面對父母老去的勇氣. 這是「被討厭的勇氣」的作者岸見一郎的另一本暢銷著作,內容不是提供醫學常識,而是以一個心理諮商師和失智症的照顧者身份,分享他面對母親病逝、 ...
- 2“面對父母老去的勇氣”讀後感---陪伴就有價值 - 綠角財經筆記
這本書的核心主軸,是作者陪伴父母人生最後階段的歷程與心境。由於作者母親是中風後急病身故,所以較多的內容是作者與失智的父親相處的過程。 對於逐漸 ...
- 3面對父母老去的勇氣| 誠品線上
面對父母老去的勇氣:暢銷書《被討厭的勇氣》作者岸見一郎動人新作我年輕時學習的阿德勒心理學,在我獨力照護年老的父親時,輕鬆化解了長期緊繃的父子關係。
- 4筆記--面對父母老去的勇氣
接受父母老去的事實,. 思考生命、思考親子關係的意義與價值,. 摸索出如何面對,如何與年邁的父母相處的方式。 人到中年,一方面要陪伴孩子成長,.
- 5面對父母老去的勇氣(岸見一郎著) 心得分享- FLLF影畫劇不可
岸見一郎是心理學家及哲學家,著作有:被討厭的勇氣.不教養的勇氣.改變人生的勇氣.重新相處的勇氣.還有目前我在看的這本,面對父母老去的勇氣;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