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呂后與韓信》一@ 一貫道盤萬八年 - 隨意窩
文章推薦指數: 80 %
《呂后與韓信》 呂雉漢高皇后,姓呂名雉(前二四一年至前一八零年)。
漢高祖劉邦的皇后,高祖死後,被尊為皇太后(前一九五年至前一八零年),是中國歷史上有記載的第 ...
一貫道盤萬八年修行者何?識因識業,法隨法行,是謂修行。
開悟者何?涓毫菩提,頂受不退,是謂開悟。
日誌相簿影音好友名片
201209080709《呂后與韓信》一?歷史人物簡介《呂后與韓信》
呂雉
漢高皇后,姓呂名雉(前二四一年至前一八零年)。
漢高祖劉邦的皇后,高祖死後,被尊為皇太后(前一九五年至前一八零年),是中國歷史上有記載的第一位皇后和皇太后。
又稱為漢高後、呂後、呂太后。
同時呂雉也是封建王朝第一個臨朝稱制的女子,掌握漢朝政權長達十六年。
呂雉,是漢王朝創始人漢高祖劉邦的正配夫人。
早年其父為避仇遷居沛縣,在一次宴會上欣賞劉邦非凡的氣度,劉邦任亭長時呂雉嫁給了他,婚後數年下田勞作、持家,生下一兒一女。
西元前二零五年,劉邦為項羽所敗,呂雉和劉邦的父母被俘,做了兩年的人質,前二零三年秋,呂雉歸漢後,留守關中。
劉邦稱帝后,呂雉被立為皇后,子劉盈為太子,女兒封魯元公主,嫁趙王張敖為妻,生女張嫣後來成為漢惠帝劉盈的皇后。
呂后為人有謀略,漢初,呂后助劉邦殺韓信,彭越等異姓王,消滅分裂勢力鞏固統一的局面。
前一九五年,劉邦駕崩,太子劉盈繼位,史稱漢惠帝,尊呂后為皇太后,惠帝仁弱,實際朝政由呂后掌政,前一八八年,惠帝崩,呂雉立劉盈子為少帝,臨朝稱制八年,少帝因其生母為呂后所殺,所以有怨言。
呂后遂殺少帝,立常山王劉義為帝。
「號令皆出太后」,呂后先後掌權達十六年。
是中國歷史上三大女性統治者(呂后、武則天、慈禧太后)中的第一個。
呂后當政時,繼續推行休養生息、無為而治的政策。
劉邦臨終前,呂后問劉邦身後的安排。
她問蕭何相國後誰可繼任,劉邦囑曹參可繼任;曹參後有王陵、陳平,但不能獨任;周勃忠誠老實,文化不高,劉家天下如有危機,安劉氏天下的必是周勃,可任太尉。
呂后雖實際掌握大權,但她是遵守劉邦臨終前所作的重要人事安排遺囑的,相繼重用蕭何,曹參,王陵,陳平,周勃等開國功臣。
而這些大臣們都以無為而治,從民之欲,從不勞民。
在經濟上,實行輕賦稅。
對工商實行自由政策。
在呂后統治時期,不論政治,法制,經濟和思想文化各個領域,均全面為「文景之治」奠定了堅實的基礎。
呂后有政治家的風度,匈奴冒頓單于乘劉邦之死,下書羞辱呂后,說﹕「你死了丈夫,我死了妻子,兩主不樂,無以自虞,願以所有,易其所無。
」呂后採納季布的主張,壓住怒火,平心靜氣復書說﹕「我已年老棄衰,發齒也脫落了,步行也不方便。
」然後贈與車馬,婉言謝絕,終於化干戈為玉帛,匈奴自愧失禮,遣使向漢朝認錯。
呂后晚年,因沒有子孫,怕高祖的子孫欺淩呂氏,故大封外戚諸呂為侯。
前一八零年,呂后崩,終年六十二,與漢高祖合葬長陵。
諸呂欲為亂,周勃、陳平等誅平。
呂雉為人有謀略,在劉邦翦除異姓諸侯王的過程中起了很大作用。
高帝十年(前一九七年),陳豨謀反,劉邦率兵親往平定,呂雉留守長安,聽說韓信陰謀詐赦諸官徒奴發兵策應陳稀,遂與蕭何商議,騙韓信入宮後處死,並夷三族。
劉邦擊陳豨,至邯鄲,向彭越徵兵。
彭越稱病不往,被劉邦廢為庶人,徙居蜀地。
呂后認為不可遺患,又指使人誣告彭越謀反,夷滅其宗族。
呂后生漢惠帝劉盈及魯元公主。
劉邦嫌劉盈柔弱,生前曾打算另立寵姬戚夫人之子趙王如意為太子。
由於大臣反對,呂后又多方設法為劉盈輔翼,廢立太子之事未成。
劉邦死後,呂雉以惠帝年少,恐功臣不服,密謀盡誅諸將;後畏懼諸將擁有兵力,不敢下手。
她毒死趙王如意,砍斷戚夫人手足,挖眼熏耳,用藥使之變啞,置於廁中,名曰「人彘」。
對其他劉氏諸王,亦加殘害。
惠帝不滿呂后所為,憂鬱病死後,呂雉臨朝稱制,封侄呂台、呂產、呂祿等為王,擅權用事,排斥王陵等老臣,拔擢親信。
但其稱制的八年期間,繼續執行漢高祖以來與民休息的政策,獎勵農耕,廢除夷三族罪和妖言令等苛法。
因此人民生活比較安定,殘破的社會經濟也得以恢復。
由於劉邦曾與諸大臣共立「非劉氏不王」的誓約,呂雉封諸呂為王,遭到劉氏宗室和大臣的強烈反對。
她病危時告誡諸呂部署應變,命呂祿領北軍,呂產居南軍,嚴密控制京城和皇宮的警衛。
諸呂在呂后死後陰謀作亂,被太尉周勃,丞相陳平和朱虛侯劉章等迅速翦滅。
前一八零年(高後八年)呂雉病重,她臨終前仍沒有忘記鞏固呂氏天下。
高後八年八月一日,呂雉駕崩,終年六十二,陳平、周勃響應于內,劉氏諸王,遂群起而殺諸呂,劉氏皇族集團與呂氏外戚集團的一場流血鬥爭,以皇族集團的勝利而告終。
韓信熟諳兵法,自言用兵「多多益善」,作為戰術家韓信為後世留下了大量的戰術典故:「明修棧道,暗渡陳倉、臨晉設疑、夏陽偷渡、木罌渡軍、背水為營、拔幟易幟、傳檄而定、沈沙決水、半渡而擊、四面楚歌、十面埋伏」等。
其用兵之道,為歷代兵家所推崇。
作為軍事家,韓信是繼孫武、白起之後,最為卓越的將領,其最大的特點就是靈活用兵,是中國戰爭史上最善於靈活用兵的將領,其指揮的井陘之戰、濰水之戰都是戰爭史上的傑作;作為戰略家,他在拜將時的言論,成為楚漢戰爭勝利的根本方略;作為統帥,他一人之下,萬人之上,協助漢王劉邦率軍出陳倉、定三秦,京索之戰敗楚軍,隨後分兵北伐,擒魏、破代、滅趙、降燕、伐齊,直至垓下全殲楚軍,無一敗績,天下莫敢與之相爭;作為軍事理論家,他與張良整兵書,並著有兵法三篇。
韓信為平民,性格放縱而不拘禮節。
未被推選為官吏,又無經商謀生之道,常常依靠別人糊口度日,許多人都討厭他。
韓信的母親死後,窮得無錢來辦喪事,然而他卻尋找又高又寬敞的墳地,要讓那墳地四周可安頓得下一萬家。
當時下鄉南昌亭長見韓信非凡夫俗子,邀為門客,但不為其妻所容,「食時信往,不為具食」,韓信憤然離去,「釣於城下」,但所獲不能果腹。
一漂母見韓信饑餓,便把自己帶來的飯分給他吃,一連數十日。
韓信十分感激日:「吾必有以重報母」。
漂母聽了非常生氣,「大丈夫不能自食,吾哀王孫而進食,豈望報乎!」信聞之,深感慚愧。
淮陰屠戶中有個年輕人想侮辱韓信,說:「雖長大,好帶刀劍,怯耳。
」並當眾侮辱他說:「能死,刺我;不能,出胯下。
」韓信注視了對方良久,慢慢低下身來,從他的胯襠下爬了出去。
街上的人都恥笑韓信,認為他是個怯懦之人。
陳勝、吳廣起義後,項梁也渡過淮河北上,韓信此時帶著寶劍投奔了項梁,留在部隊,默默無聞。
項梁敗死後,又歸屬項羽,項羽讓他做郎中。
韓信多次給項羽獻計,項羽不予採納。
劉邦入蜀後,韓信離楚歸漢,做管理倉庫的小官,依然不被人所知。
後來韓信坐法當斬,同案的十三人都已處斬,就要輪到韓信了,韓信舉目仰視,看到了滕公夏侯嬰,說:「上不欲就天下乎?何為斬壯士!」夏侯嬰覺得此人話語不同凡響,看他相貌威武,就放了他,同他交談,很欣賞他,於是進言漢王。
漢王封韓信一個管理糧餉的官職,沒有發現他與眾不同的地方。
韓信多次同蕭何交談,蕭何也十分賞識他。
劉邦被項羽封為漢王〈實為排擠到漢中〉,從長安到達南鄭,就有數十位將領逃亡。
韓信估計蕭何等人多次在劉邦面前舉薦過自己而漢王不用,也逃走了。
蕭何聽說韓信逃走,來不及向劉邦報告便去追趕韓信。
軍中有人向漢王報告「丞相何亡。
」劉邦大怒,如失左右手。
過了一兩天,蕭何前來進見,劉邦且怒且喜,罵到蕭何為何逃跑,蕭何說他不敢逃跑,他只是去追逃亡的韓信。
劉邦又罵到「諸將亡者以十數,公無所追;追信,詐也。
」蕭何說:「諸將易得耳。
至如信者,國士無雙。
王必欲長王漢中,無所事信;必欲爭天下,非信無所與計事者。
顧王策安所決耳。
」劉邦表示自己也想向東發展,絕非甘居漢中,定要取天下。
蕭何說:「王計必欲東,能用信,信即留;不能用,信終亡耳。
」劉邦看在蕭何的情面上同意讓韓信為將,但蕭何堅持要再加以重用,劉邦表示可以讓他做為大將。
於是劉邦想把韓信召來任命他。
蕭何說:「王素慢無禮,今拜大將如呼小兒耳,此乃信所以去也。
王必欲拜之,擇良日,齋戒,設壇場,具禮,乃可耳。
」劉邦同意了蕭何的要求。
諸將聽說後,都很高興,人人覺得有機會被選拜大將了。
等到拜大將時,竟是韓信,全軍皆感驚訝。
韓信拜將後,劉邦問韓信有何定國安邦的良策。
韓信問:「同您東向而爭天下的不是項羽嗎?那大王自己估計一下,論兵力的英勇、強悍、精良,同項羽比誰高誰下?」劉邦沉默良久,認為不如項王。
韓信再拜,贊同地說:「不僅大王,就連我也覺得您不如項王。
可是我曾經事奉過項王,請讓我談談項王的為人。
項王一聲怒喝,千人會嚇得膽戰腿軟,可是他不能放手任用賢將,這只算匹夫之勇。
項王待人恭敬慈愛,語言溫和,人有疾病,同情落淚,把自己的飲食分給他們。
可是等到部下有功應當封爵時,他把官印的棱角都磨光滑了也捨不得給人家,這是婦人之仁。
項王雖然獨霸天下而使諸侯稱臣,可是卻不居關中而都彭城,又違背義帝的約定,把自己的親信和偏愛的人封為王,諸侯對此忿忿不平。
諸侯見項王驅逐義帝於江南,也都回去驅逐他們原來的君王而自立為王了。
凡是項羽軍隊經過的地方,無不遭蹂躪殘害,所以天下人怨恨他,百姓只是在他的淫威下勉強屈服。
名義上雖為天下的領袖,實質上已失去民心,所以他的強大會很快變成衰弱,現在大王如能反其道而行之,任用天下武勇之人,何愁敵人不被誅滅!把天下的土地分封給功臣,何愁他們不臣服!率領英勇的一心想打回老家去的士兵,何愁敵人不被打散!況且三秦的封王章邯、董翳、司馬欣本為秦將,率領秦國弟子已有數年,戰死和逃亡的人不計其數,又欺騙他們的部下和將領投降了項羽,至新安,項羽用欺詐的手段坑殺秦降卒二十餘萬人,唯獨章邯、董翳、司馬欣得脫,秦人對這三人恨之入骨。
現在項羽以武力強封這三人為王,秦國百姓都不擁戴他們。
您入武關時,秋毫不犯,廢除秦苛酷刑法,與秦民約法三章,秦國百姓無不想擁戴你在關中為王。
根據當初諸侯的約定,大王理當在關中稱王,關中的百姓都知曉。
可大王失掉應有的封爵而被安排在漢中做王,秦地百姓無不怨恨項王。
現在大王起兵向東,攻三秦的屬地,只要號令一聲即可收服。
」劉邦聽後大喜,自以為得信晚。
對韓信言聽計從,部署諸將準備出擊。
韓信的這番議論,實際上為劉邦制定了東征以奪天下的方略。
漢元年〈前二零六年〉八月,被封漢王的劉邦乘項羽進攻齊地〈今山東大部〉田榮之機,決計出南鄭〈今陝西漢中市東〉襲占關中〈今函谷關以西地區〉,東向與項羽爭天下,楚漢戰爭爆發。
劉邦拜韓信為大將,以曹參、樊噲為先鋒,利用秦嶺棧道〈在峭岩陡壁上鑿孔架橋連閣而成的一種道路,是當時西南地區的重要交通要道〉已被漢軍燒毀,三秦王鬆懈麻痹之機,採取明修棧道,暗渡陳倉之計,派樊噲、周勃率軍萬餘大張聲勢地搶修棧道,吸引三秦王的注意力,自己則親率軍隊潛出故道,翻越秦嶺,襲擊陳倉〈項羽所封雍王章邯屬地〉。
章邯從廢丘〈今陝西興平東南〉倉促率軍馳援陳倉,被漢軍擊敗,逃至廢丘、好峙〈今陝西乾縣東〉,漢軍分路追擊,在壤東〈今陝西武功東南〉、好峙兩地再敗雍軍,進圍章邯殘部於廢丘。
爾後,連續作戰,分兵略地,迅速佔領關中大部,平定三秦之地,取得對楚的初戰勝利。
漢二年〈前二零五年〉,漢王帥漢軍出關,收服魏王豹、河南王申陽、韓王鄭昌,殷王司馬印降漢。
聯合齊王田榮、趙王歇共同擊楚。
四月至彭城,漢軍大敗而還。
韓信複收潰敗之軍與漢王在滎陽會師,阻擊楚追兵,大敗楚軍于京、索之間,使漢軍得以重振旗鼓。
漢王兵敗彭城之時,塞王司馬欣、翟王董翳叛漢降楚,齊王田榮和趙王歇也反叛並與楚媾和。
六月魏王豹以探母病為由回到封國後,就封鎖了河關,切斷漢軍退路,叛漢與楚約和。
漢王派酈生說服魏豹不成,八月任命韓信為左丞相率兵擊魏。
魏王把重兵布守在蒲阪,封鎖河關。
韓信故意多設疑兵,陳列船隻假意要渡河關,而伏兵卻從夏陽以木盆、木桶代船渡河,襲擊魏都安邑。
魏王豹大驚,引兵迎擊韓信,韓信大勝,虜魏王豹,平定了魏國,改魏為河東郡。
劉邦採納韓信「北舉燕、趙,東擊齊,南絕楚之糧道,西與大王會于滎陽」,對楚實施戰略包圍的建議,在堅持對楚正面作戰的同時,給韓信增兵三萬,命其率軍東進,開闢北方戰場。
漢王派張耳與韓信一起引兵東擊趙王歇,北擊代王陳餘,活捉代相夏說,破代。
即以俘獲之精兵,補充在滎陽對楚作戰的劉邦軍,支援正面戰場作戰。
韓信、張耳統兵幾萬欲過太行山井陘口進攻趙國。
趙王與成安君陳餘陳兵二十萬在井陘口抗擊漢軍。
廣武君李左車說成安君:「韓信渡西河、擄魏王、擒夏說、血洗閼與。
現又有張耳加盟,乘勝欲下趙國,軍隊銳不可當。
可是我聽說:千里運糧,士卒就有挨餓的危險;到吃飯時才去打柴做飯,軍隊就不會餐餐吃飽,這井陘口,車不可並行,騎兵不可列隊,行軍數百里,其糧草必落在後面,希望您暫撥給我三萬奇兵,我從小路截斷漢軍輜重糧草;您深挖護營壕溝,加高兵營圍牆而待。
漢軍前不得戰,退不得回,我的部隊斷絕漢軍後路,荒野無食可掠,不出十日,韓信,張耳的頭顱就可懸在您的旗下。
希望您考慮採納我的計謀,否則定被他倆擒獲。
」成安君陳餘是一個書生,認為正義之師不用奇謀詭計,所以表示反對說:「兵法上講,十倍於敵人的兵力就包圍它,一倍於敵人的兵力就與之交戰。
韓信雖號稱數萬人,其實不過數千人,千里迢迢來奔襲我們,士兵早已疲憊之極,我們卻避而不擊,若更強大的敵人前來,我們將如何對付?諸侯一定會認為我們膽怯,會輕易地攻打我們。
」最終沒聽李左車的計策。
韓信派人暗中探聽,得知李左車的計策沒被採納,非常高興。
大膽引兵前來,離井陘口三十里駐紮下來,半夜選二千輕騎兵,人持一面紅旗,從小路來到山坡上偽裝隱蔽起來,窺視趙軍,並且告誡將士:「趙軍見我軍出擊,一定傾巢而出,你們就乘機迅速沖入趙軍營地,拔掉趙國旗幟,插上漢軍紅旗。
同時命令副將傳令大家,今天打敗趙軍之後會餐。
」將士們誰都不相信,只好假意稱是。
韓信又召集將領們分析認為,趙軍已先佔據了有利的地勢,他們在未見到漢軍大將旗鼓之前,定會擔心我們遇到阻險而退兵,是不肯輕易發兵攻打我們的。
於是韓信派一萬人為先頭部隊,背靠河水擺開陣勢,趙軍見漢軍擺出只有前進而無退路的絕陣,都大笑不已。
天剛亮,韓信打起了大將軍的旗號和儀仗鼓吹,擊鼓進軍井陘口。
趙軍果出營迎擊,大戰良久,韓信、張耳棄鼓旗,佯裝打敗,退到河邊的軍陣之中。
趙軍見狀,果然傾巢而出追逐韓信、張耳,爭奪漢丟下的旗鼓。
韓信、張耳退人河邊陣地,水上軍迎戰趙軍,各個拼死作戰,趙軍無法把他們打敗。
這時韓信所派的二千輕騎兵,等趙軍傾巢而出追擊漢軍,爭奪戰利品的時候,立即衝入趙軍營壘,拔掉趙軍旗幟,豎起二千面漢軍的紅旗。
趙軍久戰不勝,想退回營壘,卻見營中遍是漢軍紅旗,大驚失色,認為漢軍已經把趙王及其將領全部俘虜了,於是陣勢大亂,四散奔走逃告。
趙將雖斬數人,竭力阻止,卻不見成效。
這時漢軍兩面夾擊,大破趙軍,在泜水〈今河北省魏河〉斬殺成安君陳餘,活捉了趙王歇。
韓信又下令軍中不許殺李左車,有能擒者賞千金。
不久,擒獲廣武君,韓信親自上前鬆綁,請廣武君面東而坐,自己執弟子之禮。
韓信大獲全勝,諸將前來祝賀,問到:「兵法上說,佈陣應是『右背山陵,左對水澤』,如今將軍卻背水為陣,還說破趙軍之後會餐,當時我們不服,然而取勝了,這是什麼戰術?」韓信說:「此在兵法,顧諸君弗察耳。
兵法不曰『陷之死地而後生,投之亡地而後存』乎?且信非得素拊循士大夫,經所謂『驅市人而戰之』也,其勢非置死地,人人自為戰;今即予生地,皆走,甯尚得而用之乎!」諸將聽了都自歎不如,更加佩服韓信的用兵之術了。
然後韓信向李左車請教攻燕、伐齊之事。
廣武君辭謝說:「我聽說,敗軍之將不可言勇,亡國之臣不敢語政。
現在我是敗軍之將,亡國的俘虜,哪裡有資格同你談論國家大事?」韓信說:「我聽說百里奚在虞國時,虞國滅亡,在秦國而秦國稱霸,這不是因為他在虞國時愚蠢,在秦國時聰敏,而是在於國君是否重用他,是否採納他的意見。
假使成安君陳餘聽了你的計策,那我韓信現在已成了階下囚了。
我是誠心向你求教,請你不要推辭。
」廣武君說:「我聽說:智者千慮,必有一失;愚者千慮,必有一得。
所以說即使是犯人的話,聖人也可以有選擇地採納。
不過恐怕我所獻的計策不一定值得採用,但我仍願獻上我的愚見。
成安君雖有百戰百勝之計,可一招失算,軍敗鄗下,身死泜水。
現在將軍涉西河,虜魏王豹,擒夏說於閼與,一舉攻下井陘口,在不到一上午的時間就打垮趙二十萬大軍,誅殺成安君,名聞海內,威震天下。
使敵國百姓放下農具,停止工作,吃好的,穿好的,專心傾聽您下令進軍的消息,這些是您的長處。
然而將士疲憊,實際情形是難以用兵。
現在將軍要率領疲憊勞苦的士卒,停頓在燕國堅守著的城池之下,想戰又恐怕拖得太久,力量耗盡而不能攻克,實情暴露,而弱燕不肯降服,齊國也必然固守邊境以圖自強。
燕、齊相持不下,那麼劉邦和項羽的勝負也就分不出來。
這是將軍的短處。
我認為『北攻燕、東伐齊』的計策是失策。
善於用兵的人常用己之長擊他人之短。
將軍不如按兵不動,休整士卒,安定趙地,撫恤遺孤,日日牛酒犒賞將士,擺出攻打燕國的態勢。
而後遣辯士去遊說燕國,把自己的優勢充分顯示在燕國之前,燕一定不敢不聽從您。
燕降服後再派辯士以燕已降漢說齊,齊必從風而服,即使有再聰明的人也不知道該怎樣替齊國謀劃了。
像這樣,天下的大事就好辦了。
用兵之道,本來就有先聲奪人,再動實際的策略。
」
韓信聽從廣武君的計策,派使者去燕,燕聽到消息立即投降。
韓信又請求立張耳為趙王,鎮撫趙國,劉邦同意,就封張耳為趙王。
此時,楚多次派兵渡黃河擊趙,趙王張耳和韓信往來救援,行軍中安定了許多趙國城池,併發兵支援劉邦。
當時楚國正在滎陽圍困劉邦,劉邦逃跑到宛、葉間,收服英布同入成皋,楚又急忙圍攻成皋。
漢三年六月,漢王出成皋向東渡過黃河,單獨與夏侯嬰跑到了修武的張耳軍中,一大早自稱漢使人趙軍營。
張耳、韓信還沒起床,劉邦徑直進其臥室,奪取了他們的印信兵符,召集諸侯,調動了諸侯的位置。
等張耳、韓信起床後才得知漢王來過,不禁大驚失色。
漢王奪了兩人的軍隊,命令張耳備守趙地,任命韓信為相國。
收集沒有調到滎陽的趙兵去攻打齊國。
韓信引兵東進擊齊,未到平原渡口,得知酈食其已說齊歸漢。
韓信想停止,范陽辯士蒯通勸韓信說:「將軍奉詔攻打齊國,而漢王只不過派密使說服齊國歸順,難道有詔令叫您停止進攻嗎?況且酈生不過是個說客,憑三寸之舌就降服齊國七十多個城邑,將軍統帥幾萬人馬,一年多時間才攻佔趙五十多個城邑,一個將軍反倒不如一個儒生的功勞嗎?」韓信聽從蒯通說法,率兵渡河擊齊。
這時齊國已決計降漢,對漢軍的戒備鬆懈,韓信乘機襲擊了齊駐守歷下的軍隊,一直打到臨淄。
齊王田廣驚恐,認為是酈食其出賣了自己,便把他煮死了。
齊王逃到高密後,派人向楚求救。
當韓信襲破臨淄時,項羽聞訊遣龍且親率兵馬與齊王田廣合力抗漢,號稱二十萬眾。
有人前來向龍且獻計:漢軍遠征作戰,所向披靡,而齊,楚本土作戰兵易渙散,不如深溝高壘,以守為攻。
招撫已淪陷城邑,使知齊王存,楚來救,這必定使漢軍得不到糧食,會不戰自敗。
龍且輕視韓信,又急求戰功,不用此計,率兵與韓信軍隔濰水東西擺開陣勢。
韓信連夜派人做了一萬多條袋子,盛滿沙土,壅塞濰河上流。
率一半軍隊涉水進擊龍且之陣,龍且出兵迎擊,韓信佯裝敗退,龍且以為韓信怯弱,率軍渡江進擊。
這時韓信命人決開壅塞濰河的沙囊,河水奔流而至,龍且的軍隊大半沒有渡過去。
韓信揮軍猛烈截殺,殺死龍且。
東岸齊、楚聯軍見西岸軍被殲,四處逃散。
韓信率軍急渡水追擊至城陽,楚兵皆被俘虜。
齊王田廣逃走不久被殺。
漢四年〈前二零三年〉齊地全部平定。
韓信一連滅魏、徇趙、脅燕、定齊,齊國平定之後,他派人向劉邦上書說:「齊國狡詐多變,是個反復無常的國家,南邊又與楚國相鄰,如不設立一個代理王來統治,局勢將不會安定。
我希望做代理齊王,這樣對形勢有利。
」當時,項羽正把劉邦緊緊圍困在滎陽,情勢危急,看了韓信上書內容,劉邦十分惱怒,大罵韓信不救滎陽之急竟想自立為王。
張良、陳平暗中踩劉邦的腳,湊近他的耳朵說:「漢軍處境不利,怎麼能禁止韓信稱王呢?不如就此機會立他為王,好好善待他,使他自守一方,否則可能發生變亂。
」劉邦經提醒也明白過來,改口罵道:「大丈夫定諸侯,即為真王耳,何以假為!」於是派張良前去立韓信為齊王,徵調他的部隊攻打楚軍。
齊國失利,龍且戰死,使項羽非常恐慌。
派盱台人武涉前去遊說韓信反漢與楚聯合,三分天下稱王齊地。
韓信謝絕說:「我奉事項王多年,官不過是個郎中,位不過執戟之士。
我的話沒人聽,我的計謀沒人用,所以才離楚歸漢。
漢王劉邦授我上將軍印,讓我率數萬之眾,脫衣給我穿,分飲食給我吃,而且對我言聽計從,所以我才有今天的成就。
漢王如此親近、信任我,我背叛他不會有好結果的。
我至死不叛漢,請替我辭謝項王的美意。
」武涉遊說失敗後,齊人蒯通知道天下大局舉足輕重的關鍵在韓信手中,於是用相人術勸說韓信,認為他雖居臣子之位,卻有震主之功,名高天下,所以很危險。
終於說動韓信,但韓信猶豫而不忍背叛劉邦,又自以為功勞大,劉邦不會來奪取自己的齊國,於是沒有聽從蒯通的計謀。
peter/Xuite日誌/回應(0)/引用(0)沒有上一則|日誌首頁|沒有下一則回應
ray_matt3355's新文章《一貫道大辭典》創始緣由三十一劃三十劃二十九劃二十八劃二十七劃二十六劃二十五劃二十四劃......〈二〉二十四劃......〈一〉
全部展開|全部收合
關鍵字
ray_matt3355's新回應沒有新回應!
延伸文章資訊
- 1呂雉能殺韓信呂雉為什麼沒有殺張良- 後宮人物 - 歷史百科網
呂后除了殺戚夫人之外,還除掉了韓信等異姓王,尤其是殺韓信的時候,就是呂后一手操辦的,也是異常殘酷。 呂雉 ...
- 2呂雉為什麼要殺了韓信?為什麼說韓信的死是不可避免的?
呂雉面對韓信,不存在憐憫之心,殺韓信,呂雉更是毫無顧忌,冷酷無情。 男人之間講兄弟之情,韓信與呂雉之間沒這些。 ②呂雉收到資訊,韓信要造反逃跑.
- 3呂雉與蕭何設計殺死韓信始末! - Haowai.Today
公元前202年2月,劉邦滅了項羽,在汜水之南被擁立為皇帝,冊立呂雉為皇后,兒子劉盈為皇太子,不久遷都長安。劉邦登位後,將執掌兵權的韓信視作 ...
- 4《呂后與韓信》一@ 一貫道盤萬八年 - 隨意窩
《呂后與韓信》 呂雉漢高皇后,姓呂名雉(前二四一年至前一八零年)。漢高祖劉邦的皇后,高祖死後,被尊為皇太后(前一九五年至前一八零年),是中國歷史上有記載的第 ...
- 5呂雉殺韓信的時候,劉邦知道嗎?他為何沒阻止呢? - 歷史
呂雉殺韓信的時候,劉邦知道嗎?他為何沒阻止呢?簡介:作為歷史上最殘忍的皇后之一,呂后所犯下的罪行可以刷新歷史的下限了,她不僅殘忍地將戚夫人製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