升陽益胃湯[內外傷辨惑論》慶生腦金[抗憂鬱] @ 高國慶醫師 ...
文章推薦指數: 80 %
'當升陽益胃,名之日升陽益胃湯。
”方中由黃芪二兩,半夏、人參、炙甘草各一兩,白芍藥、防風、羌活、獨活各五錢,陳皮、茯苓、澤瀉、柴胡、白術各三錢,黃連二錢所組成。
高國慶醫師資訊收集站AI粒體體幹細胞長壽蛋白端粒酶排毒水針刀}AI粒線粒體MITOCELL醫療糾紛斡旋專家百合正義會.血液淨化.宣昶有骨科復健科,PRP,高壓氧慶生診所,廢血清除,螯合排毒針,悟覺妙天,國會政黨聯盟CPA、國會黨秘書長,中國和平統一,新永和醫院台灣基本法,祝由神醫,高御尊,DR.KAO,高御書,中華排毒養生協會,關節炎根治,輔助醫學,高國慶醫師,抗衰老能量,功能性醫學,IPPMETATRON自然醫學,3DMRA,IL-IRa氣刀水針刀,脊椎,41:C水針刀重金屬排毒療法>41度C幹細胞療法,中國健康產業協會,劍橋診所,自圓法師,岩盤浴,STEMLESSHIP,ARTHROPLAST3D,客製化無柄,人工髖關節,高御龍老師數理教室本部落格全為讀書日誌;[免責聲明]網站中提供介紹的所有資訊僅為達到傳播知識和交流訊息為目的,資料整理過程中考慮到人為疏忽,若資料不小心引用到著作權人資料時,請以書面或e-mail方式通知我們,我們會立即處理,網路轉貼資料.無商業色彩,若有侵權麻煩告知必定刪除謝謝。
日誌相簿影音好友名片
201709270041升陽益胃湯[內外傷辨惑論》慶生腦金[抗憂鬱]?AI人工智慧氣血螯合順勢療法
升陽益胃湯:出于《內外傷辨惑論》,我參考了幾位醫家的論述,擬定用量如下:
黃芪(100g)半夏(50g)人參(50g)炙甘草(50g)獨活(25g)防風(25g)白芍藥(25g)羌活(25g)橘皮(15g)茯苓(15g)柴胡(15g)澤瀉(15g)白術(15g)黃連(10g)
【功用】益氣升陽,清熱除濕。
【主治】脾胃氣虛,濕郁生熱證。
怠惰嗜臥,四肢不收,肢體重痛,口苦舌干,飲食無味,食不消化,大便不調。
【用法】上為粗末,每服三錢至五錢(我囑用15克),加生姜三、五片,大棗五枚,煎二杯,去滓,分早晚飯后溫服。
吳琨曰:“濕淫于內,體重節痛,口干無味,大便不調,小便頻數,飲食不消,灑淅惡寒,面色不樂者,此方主之。
濕淫于內者,脾土虛弱不能制濕,而濕內生也。
濕流百節,故令體重節痛;脾胃虛衰,不能運化精微,故令口干無味;中氣既弱,則傳化失宜,故令大便不調,小便頻數,而飲食不消也;灑淅惡寒者,濕邪勝也,濕為陰邪,故令惡寒;面色不樂者,陽氣不伸也。
是方也,半夏、白術能燥濕;茯苓、澤瀉能滲濕;羌活、獨活、防風、柴胡能升舉清陽之氣.而搜百節之濕;黃連苦而燥,可用之以療濕熱;陳皮辛而溫,可用之平胃氣;乃人參、黃芪、甘草,用之以益胃;而白芍藥之酸收,用之以和榮氣,而協羌、防、柴、獨辛散之性耳。
仲景于桂枝湯中用芍藥,亦是和榮之意。
古人用辛散,必用酸收,所以防其峻厲,猶兵家之節制也。
”(《醫方考》卷4)
郭按:這也是古人對此方比較有代表性的詮解,(還有幾位,我就不一一引用了),此方主治,古人今人都是從肺脾氣虛,又兼有濕邪論述。
在中醫的古醫書中,根本就沒有類風濕關節炎的專方論述,所以我也只是“情急之下,迫于無奈”而用之,意在改善一下病人的虛弱和脾胃癥狀。
根據古方蛜(蟲祁)丸的意思,囑加用全蝎,(蒲輔周說:類風濕,關節變形,腫大如桃李,可用蛜(蟲祁)丸。
《見醫話.痹證》)。
南xx說:家住高湖鄉山區,自己可以捉到活的全蝎,問我可不可以加油鹽煎服。
(按:沂蒙山區,油炸全蝎是一道名菜)。
我說:那就更好,但一次不可多服,可用1--2只,一日1--3次,貴在堅持。
這樣煎劑中就不加全蝎了。
(后來全蝎一直按法吃而沒停,不再重復了)
用上法,斷續服藥(沒能天天服)一個多月,效果比較明顯好轉,疼痛見輕,發熱時退時起,仍不能全清,(布絡芬若停數日就仍發熱)。
此時,方雖見效,但患者因久服煎劑,聞藥味即想吐,已不能堅持。
無奈之下,我又囑其把藥研細,裝膠囊,每服5-10粒,(后來患者說:每次都服6粒),如發熱,臨時用布絡芬控制。
并一再鼓勵說:藥已見效,豈可半途而廢?就這樣,膠囊劑又服了一個多月,患者病情逐漸穩定,只是偶有勞累,才有感覺。
為了取得更好的效果,又參考方書,在原方中加五加皮100g。
(中醫有言曰:寧得一把五加,不要金玉滿車)。
可是事與愿違,患者服膠囊后又出現了嘔吐,我讓減量至2粒,仍吐。
因為藥都已粉碎,只好把這次的藥物作廢,重開處方,去掉了五加皮,就不吐了(奇怪!!),之后恪守“效不更方”,再也不敢隨便加減。
(郭按:后來查看中藥學,方知當時所用,乃是香五加,為蘿藦科植物杠柳的根皮,習稱北五加。
有些地區,將北五加用作五加皮。
香五加亦有祛風濕止痹痛之功,并有強心鎮靜利水作用,可用于風濕性心臟病并發心衰水腫者。
香五加有一定毒性,副作用為惡心,嘔吐等胃腸道反應,用量不宜過大。
---看來問題就出在這里了。
可見中藥的混雜,確實于臨床不利。
)
2006年9月8日,患者自己來岸堤趕集,說因丈夫有事不能來,所以自己來取藥,從夏季至今,疼痛消失,也不發熱了。
膝關節、足踝的腫脹也早已消失,但手指關節的變形沒有明顯的改變。
后記:2007年,雖然病情已經穩定,我也曾說可以考慮停藥,但患者丈夫說:藥也便宜(每天合計不到一元錢),不讓她停藥。
于是患者又堅持服了一年。
07年末,南xx來送地瓜與我,表示感謝,說:一年來妻子病情穩定,現在已能到山上替他牧羊。
整個的治療過程,令我感慨,行醫40年,沒有治過“真正的”類風濕性關節炎,一句玩笑話,弄假成真。
每日里都在說辨證施治,待到疑難病真的來了,卻又找不到一個有效的方法。
待到“迫于無奈”以救急,卻又收到了柳暗花明的效果。
平常我們說,學習中醫,不要只是去追求所謂的“秘方、驗方、特效方”,要扎扎實實的打好辨證施治的基本功,可是,當真的遇到疑難病,往往還是要掉到這個“圈子”中,即使是一個“老醫生”也不免如此。
細想此例的治驗,自然不是真正意義上的辨證施治;升陽益胃湯,更不是類風濕性關節炎的特效方,但一經應用,效果非凡,最終竟治愈了此例“難病”,回顧全過程,正是由于病人的病情與升陽益胃湯基本吻合,所以才能收到這次滿意的療效。
又,在治療的中、后期,患者能夠堅持長期服用全蝎,應該也起到了一定的作用。
附:
蛜(蟲祁)丸:《衛生寶鑒》方
[功用]:治鶴膝風,及腰膝拘攣作痛,手足關節腫痛。
[藥品]蛜(蟲祁)一條(頭尾全者,一作一兩)桂心,白附子,阿魏(研)白芷,安息香(一方均作各一錢),當歸,北漏蘆,白芍藥,威靈仙,地骨皮,牛膝,羌活,桃仁(同安息香研)各一兩,乳香,沒藥各七錢五分。
[制法]先以蛜(蟲祁),桃仁、白附子、阿魏,桂心、白芷、安息、乳香、沒藥、同童便、酒二升炒熟,入余藥研為未,煉蜜和丸,如彈子大。
[用法]每服一丸,空腹時溫酒化下。
按:蛜(蟲祁),蝎之別名。
一條應作一兩是。
本品善于通絡止痛,對風寒濕痹久治不愈,筋脈拘攣,甚則關節變形之頑痹,作用頗佳。
又本方名在古方中也有數方,此方見于中醫大辭典。
我只是仿其意而單用了全蝎。
*:好象記得在什么書上見過說:古方用一味全蝎做丸,名“蛜(蟲祁)丸”,但我查了幾本書,都沒找到。
后記:08年,病情一直穩定,沒有反復,我囑病人可以停藥,但病人仍在自己配藥,(我離開岸堤時,病人找我抄錄了處方)沒有停藥,說每次只服1-2個膠囊。
日期:2010年1月14日-來自[藥物與臨床]欄目
段富津教授運用升陽益胃湯舉隅
段富津教授是我國著名中醫學專家,國家重點學科方劑學創始人,黑龍江中醫藥大學方劑學博士生導師,博士后指導教師,黑龍江省名老中醫,他幼承師訓,熟記經典,博覽群書,長年堅持臨床出診,從醫50余載,擅長診治中醫內、婦、兒科及諸多疑難病證。
段老。
臨證立足于中醫理論,強調辨證論治,以法組方。
筆者有幸跟師臨證,親聆教誨,受益匪淺,茲僅列其運用升陽益胃湯的臨床驗案4則,以饗同道。
升陽益胃湯出自金·李杲所著之《脾胃論》,原方主治“肺之脾胃虛”。
論日“脾胃之虛,怠惰嗜臥,四肢不收,時值秋燥令行,濕熱少退,體重節痛,口苦舌干,食無味,大便不調,小便頻數,不嗜食,食不消,兼見肺病,灑淅惡寒,慘慘不樂,面色惡而不和,乃陽氣不伸故也。
‘當升陽益胃,名之日升陽益胃湯。
”方中由黃芪二兩,半夏、人參、炙甘草各一兩,白芍藥、防風、羌活、獨活各五錢,陳皮、茯苓、澤瀉、柴胡、白術各三錢,黃連二錢所組成。
分析其方義,方中黃芪為君藥,取其益氣升陽、固表之功,人參、炙甘草、半夏為臣,人參補中益氣,甘草和中益氣,二者與黃芪為伍,《醫宗金鑒》稱其為保元湯,大有補益元氣之功,具“芪外參內草中央”之妙用,即黃芪偏于補表氣,人參偏于補中氣,甘草補氣介于二者之間,三者合用,可以補一身內外之氣。
半夏和胃降逆,與參、芪配伍,升中有降,降中有升,升脾陽,和胃氣,使清升濁降,脾胃安和;脾肺同補,脾升肺降,氣機調暢。
佐以白芍、柴胡舒肝解郁,配合補脾藥則有扶土抑木之效,舒肝有助于健脾和胃;佐以防風、羌活、獨活祛風除濕,且可助參、芪升發脾胃清陽;白術、茯苓、澤瀉健脾利水滲濕,以祛脾虛所生之濕;陳皮理氣,既助半夏和胃,又使氣化則濕行。
少佐黃連之清熱燥濕,以除濕郁所化之熱。
全方共奏補脾益肺,和胃化濕,舒肝解郁,祛風除濕,兼祛濕熱之功。
據此,段富津教授,每將此方用于脾胃濕滯,肝胃不和之證,取效甚捷,茲舉案例如下。
病例l:
陶某某,女,57歲。
周身關節疼痛數年,近因勞役受涼而加重,四肢無力,身重怠惰,飲食乏味,時而兩脅作痛,舌淡苔白,脈沉無力,左微弦。
處方:白參15g,黃芪30g,焦術15g,茯苓20g,羌治、獨治各15g,柴胡15g,酒白芍15g,防風15g,秦艽15g,姜黃15g,川芎15g,炙甘草15g。
水煎服。
按:此案為素日脾虛濕阻,復感風濕而身痛加重,故加細辛、秦艽祛風除濕止痛,因患病日久而致經絡瘀阻,所以加川芎、姜黃,不僅能祛風止痛還可活血,乃“治風先治血,血行風自滅”之義。
病例2:
黃某某,女,47歲。
近兩月常頭暈目眩,食人易嘔,胸悶,每因情緒不暢而病著,神疲乏力,雙下肢浮腫,苔白略厚而膩,脈沉弦無力。
處方:黃芪30g,茯苓30g,焦白術15g,澤瀉20g,半夏15g,陳皮15g,羌活15g,防風15g,天麻15g,柴胡15g,厚樸15g,炙甘草10g。
水煎服。
按:此案為濕邪偏盛,濕阻清陽而眩暈,濕邪下注則浮腫,所以方中重用茯苓、澤瀉二藥利水滲濕。
加厚樸既能行氣又可化濕,使氣化則濕化。
佐以天麻化痰熄風以止眩暈。
因此患氣虛不著,又恐補氣礙濕,所以不用人參。
如果氣虛重者,仍可應用人參,即虛則宜補,雖補而不礙氣助濕,如果氣虛輕者,過補則有壅滯之慮,所以在當補不當補、補多補少的問題上,需要仔細斟酌推敲。
病例3:
吳某某,女,5l歲。
常頭痛,以后頭部及兩側頭痛為主,現已1年有余,伴有昏暈沉重。
胸悶氣短,時時心煩喜怒,周身不適,舌淡苔白微黃,脈緩滑。
處方:白參15g,黃芪25g,焦白術15g,茯苓20g,半夏15g,陳皮15g,羌活15g,川芎15g,蔓荊子15g,防風15g,柴胡15g,酒芍15g,黃連6g。
水煎服。
按:此案為濕郁頭痛,濕屬陰邪,其性重滯,故見昏暈沉重,《素問·生氣通天論》日:“因于濕,首如裹。
”濕阻氣機,則胸悶。
方中去掉善于下行之獨活,加入上行祛風濕又善治頭痛之蔓荊子。
觀其舌苔微黃,是為濕郁化熱之象,故仍然保留黃連。
病例4:
李某某,女,40歲。
食后惡心欲寐月余,胸悶氣短,四肢沉重,食欲欠佳,月經前后不定期,量少色淡,面色淡黃,舌苔白,脈沉弦緩無力。
處方:白參15g,焦術15g,茯苓20g,半夏15g,陳皮15g,砂仁15g,石菖蒲15g,桂枝15g,藿香lOg,柴胡10g,羌活15g,炙甘草10g。
水煎服。
按:此案為濕邪困脾,脾陽不伸,胃失和降所致,故以食后嘔惡、欲寐為主證。
方中加入桂枝溫助中陽,菖蒲、砂仁、藿香芳香醒脾,理氣化濕而和胃,與人參、半夏相伍,可使脾之陽氣得升,胃之濁陰得降,清升濁降,脾胃安和。
日期:2008年8月1日-來自[名家醫案]欄目
升陽益胃湯治療內科雜癥舉隅
【關鍵詞】 升陽益胃湯治療內科雜癥舉隅
升陽益胃湯出自《脾胃論》。
由黃芪、人參、半夏、炙甘草、獨活、防風、白芍、羌活、橘皮、茯苓、澤瀉、柴胡、白術、黃連組成。
為脾胃虛弱,陽氣不升而設。
原文“脾胃之虛,怠惰嗜臥,四肢不收。
時值秋燥令行,濕熱少退。
體重節痛,口苦舌干,食無味,大便不調,小便頻數,不嗜食,食不消,兼見肺病,灑淅惡寒,慘慘不樂,面色惡而不和,乃陽氣不伸故也。
當升陽益胃,名之曰升陽益胃湯”。
筆者近年來在臨床上,綜上方之意,運用本方加減治療內科雜癥,療效滿意。
現擇其3例介紹如下。
患者,男,40歲。
2005年3月23日初診。
自述春節期間感冒,經西藥治療咳嗽、咽痛等癥消失,此后,一直感周身痠困,四肢無力,疲乏懶動,納谷不香。
本以為感冒未愈未在意。
1月后癥狀逐漸加重。
今來西醫門診求治,經各項理化檢查未見異常,故轉本科治療。
目下癥見:身體沉重,四肢無力,疲乏嗜睡,不思飲食,舌體胖大,苔白厚膩,脈沉細。
證屬濕困脾胃,陽氣不升。
法當健脾化濕升陽。
處方:黃芪50g,黨參15g,白術15g,半夏9g,茯苓12g,橘皮9g,羌獨活各12g,防風9g,柴胡9g,炒三仙各30g,甘草6g,5劑,水煎服,每日1劑。
囑患者少吃油膩食品。
二診:服藥后患者渾身輕松,精神轉佳,飲食正常,要求再服藥三劑以鞏固療效。
按:此患者病后體虛,脾胃受損。
脾胃虛弱,陽氣不升,濕濁中阻,則身體沉重、四肢無力,疲乏嗜睡;不思飲食,舌體胖大,苔白膩,均為脾胃虛弱,運化失調所致。
用黃芪、黨參、甘草補脾益肺;柴胡、防風、羌活、獨活升陽以燥濕;白術、茯苓、半夏、橘皮、三仙健脾化濕開胃。
濕去則陽氣升發,脾氣健運則四肢營養充足,活動輕勁有力,故諸癥消除。
患者,女,40歲。
2004年8月26日初診。
自述兩周前不慎飲食所傷,出現嘔吐,脘腹脹痛,腹瀉,經靜脈補液、消炎、止痛等治療3天方愈。
此后總感胸悶氣短,周身困乏,四肢無力。
自服感冒藥(不詳)數天未見好轉,且逐漸加重。
在附近醫院攝X線胸片,兩肺未見異常。
心電圖及常規化驗均未見異常。
今特來中醫科診治。
目下癥見:胸悶氣短,周身痠困,口淡無味,疲乏無力,頭昏腹脹不適,舌淡苔白,脈沉緩。
證屬脾胃虛弱,中氣不足。
治以益氣健脾,升陽化濕。
處方:黃芪30g,黨參20g,半夏9g,柴胡9g,羌獨活各12g,茯苓12g,白術15g,白芍15g,防風9g,黃連6g,甘草6g,橘皮9g,炒三仙各30g,枳殼12g,3劑,每日1劑,水煎分兩次服。
藥后復診,胸悶氣短明顯好轉,四肢輕松,上方繼服7劑,諸癥消失。
按:此患者患急性胃腸炎,病后脾胃虛弱,中氣不足,氣機不利,故胸悶氣短、頭昏、周身痠困;脾胃虛弱,運化失常,則口淡無味、腹脹、疲乏。
用升陽益胃湯益氣健脾,升陽化濕。
陽氣充足,脾氣健運則諸癥消除。
患者,女,54歲。
2005年3月5日初診。
患者反復感冒1年余。
頭昏,周身痠困,咳嗽,咳痰,胸悶氣短,口干苦,大便不暢。
常服消炎、止咳、化痰等藥物,癥狀時輕時重。
曾攝X線胸片提示肺間質纖維化。
其他理化檢查未見異常。
目下癥見:頭昏,周身痠困,四肢無力,胸悶,氣短,咳嗽,痰白黏不利,口干苦,舌邊有潰瘍,不思飲食,大便不暢,舌淡苔白,脈沉細,證屬脾肺氣虛,痰濕中阻。
治以補肺健脾,化痰除濕,兼以清里熱。
方用升陽益胃湯加減。
處方:黃芪30g,黨參15g,半夏9g,橘皮9g,茯苓12g,柴胡9g,黃芩9g,黃連6g,白術15g,防風9g,羌活15g,紫菀15g,藿香10g,甘草6g。
5劑,水煎服,每日1劑。
二診:服藥后頭昏,咳嗽,胸悶氣短,周身痠困減輕,效不更方,上方繼服5劑。
3月16日復診。
患者精神轉佳,口腔潰瘍愈合,大便調順,飲食正常。
上方加減10劑調理脾胃,增強體質,以防再發。
按:本例患者屬于脾胃虛弱,肺氣不足,衛外不固,易感外邪,是本虛標實之候。
肺脾虛弱,則頭昏,周身痠困,四肢無力,胸悶氣短;痰濁中阻,郁久化熱則咳嗽,痰白黏不利,口干苦,舌邊有潰瘍等。
故健脾益肺為主,祛痰化濕兼清里熱為輔。
黃芪、黨參,益氣補肺;半夏、陳皮、紫菀、白術、茯苓、藿香祛痰化濕健脾;羌活、防風、柴胡升陽燥濕;黃芩、黃連清里熱。
合而用之,使肺氣充足,脾氣健運,濕痰得化。
脾肺兩臟得調,故諸癥消失。
作者單位:730913甘肅白銀,靖煤公司總醫院中醫科(△痔瘺科)
日期:2008年6月30日-來自[2007年第5卷第7期]欄目
升陽益胃湯
升陽益胃湯
出處:《脾胃論》
本方由黃耆、半夏、人參、炙甘草、獨活、防風、白芍、羌活、橘皮、茯苓、澤瀉、柴胡、白術、黃連等組成,加姜、棗水煎服。
用于脾胃虛弱之怠惰嗜臥、口苦舌干、飲食無味、大便不調、小便頻數等癥。
有升陽益胃之功。
本方為李東垣治療勞倦傷脾、溫熱中阻、營衛不和的名方。
“升陽”者,升脾之陽;“益胃”者,益胃之氣。
東垣認為脾胃為元氣之本,為升降之樞紐,上述諸癥皆由于清陽不升、濁陰不降的結果。
故創此方以升發陽氣,振奮脾胃運化功能,從而使脾氣升而胃氣降,維持“清陽出上竅,濁陰出下竅;清陽發腠理,濁陰走五臟;清陽實四肢,濁陰歸六腑”的正常生降運動。
故稱“升陽益胃湯”。
日期:2007年3月16日-來自[妙方精選]欄目
【升陽益胃湯】
治脾胃虛,怠惰嗜臥,四肢不收,時值秋燥令行,濕熱方退,體重節痛,口干舌燥,飲食無味,大便不調,小便頻數,食不消,兼見肺病,灑浙惡寒,慘慘不樂,面色不和。
【組成】羌活 獨活 防風 柴胡 人參 白朮 茯苓 甘草 黃耆 白芍 半夏 黃連 澤瀉 陳皮 水煎服。
【集注】吳琨曰:脾土虛弱不能制濕,故體重節痛,不能運化精微,故口干無味,中氣既弱,傳化失宜,故大便不調,小便頻數也,灑浙惡寒,肺弱表虛也,面色不樂,陽氣不伸也,是方半夏白朮,能燥濕,茯苓澤瀉滲之,二活防風柴胡能升舉清陽之氣,黃連療濕熱,陳皮平胃氣,參耆甘草以益胃,白芍酸收用以和榮,而協羌活柴胡辛散之性,蓋古人用辛散必用酸收,所以防其峻厲,猶兵家之節制也。
【按】人參屬補,不知君于枳樸中,即為補中瀉也,羌防輩為散,不知佐于參耆中,即為補中升也,近世之醫,一見羌防輩,即曰發散不可輕用,亦不審佐于何藥之中,皆因讀書未明,不知造化別有妙理耳。
日期:2006年12月15日-來自[刪補名醫方論]欄目
升陽益胃湯治療胃下垂42例
胃下垂是臨床上較常見的慢性消化道疾病,祖國醫學屬于“胃痛”、“痞滿”、“虛癆”范疇,常常認為是中氣下陷所致,所以臨床上往往用補中益氣湯治療胃下垂;但筆者在臨床上所見患者往往病程已久,虛實夾雜,寒熱互見,用升陽益胃湯治療胃下垂有較好的療效。
現報告如下。
1資料與方法
1.1一般資料門診病例42例,男25例,女17例;年齡20~30歲6例,31~40歲22例,41~50歲10例,51歲以上4例;病程1~10年,平均5年;所有病例均經X線鋇餐造影確診,其中輕度胃下垂24例,中度15例,重度3例;38例經胃鏡檢查,慢性淺表性胃炎29例,萎縮性胃炎5例,潰瘍4例。
所有病例均有慢性腹痛腹脹,食后加重,平臥休息后好轉,伴納差神疲乏力,形體消瘦。
1.2治療方法本組均用升陽益胃湯治療,黃芪、人參(或黨參)、炙甘草、羌活、獨活、防風、炒白芍、陳皮、茯苓、澤瀉、柴胡、黃連等水煎服,1日2次,每次150ml。
隨證加減:腹脹較重加厚樸、炒枳殼;吐酸、反胃加瓦楞子、砂仁、海螵蛸;腹瀉加炒米仁、煨葛根、訶子、懷山藥;頭昏頭暈加葛根、升麻、天麻、甘菊,去澤瀉、獨活;食欲不振加焙雞金、炒二芽、神曲;口干舌燥加北沙參、麥冬。
服藥25天為1個療程,2療程之間隔5天,治療3個療程觀察療效。
2結果
2.1療效標準治愈:臨床癥狀消失,經X線鋇餐造影檢查,胃小彎弧線最低點恢復至髂嵴連線水平以上,隨訪1年未復發;好轉:臨床癥狀改善,經X線鋇餐造影檢查,胃小彎弧線最低點上升2cm以上;無效:臨床癥狀無改善,經X線鋇餐造影檢查,胃小彎弧線最低點上升不到2cm或無變化。
2.2治療結果經3個療程后,治愈11例,好轉28例,無效3例,總有效率占92.9%。
3典型病例 患者,女,32歲,2000年8月5日初診。
自述胃脘部脹痛2年余,曾服用中西藥治療,癥狀反復發作,近2個月持續腹脹腹痛,食后加重,吐酸,平臥休息后好轉,反胃,神疲乏力。
查其形瘦氣弱,舌質淡,苔薄白,脈沉細,胃脘部按之作痛。
胃X線鋇餐造影檢查胃小彎弧形線最低點低于髂嵴連線4cm,胃竇部輕度潰瘍。
即用升陽益胃湯加減:黃芪50g,黨參、茯苓、炒白芍各15g,柴胡、厚樸、海螵蛸各10g,羌活、防風、陳皮、炙甘草、黃連各5g,砂仁3g,瓦楞子研粉吞2g,1日1劑。
其間配合腹肌鍛煉,共用3個療程,諸癥消失;1年后復查胃小彎弧線最低點恢復至髂嵴連線水平以上。
4體會 現代醫學認為胃下垂是由于胃韌帶和腹肌松弛無力所致,中醫理論分析本病主要是由于脾胃氣虛,運化失職,水谷不化,留滯于中;脾胃升降失職,氣虛下陷是本病的關鍵。
金元四大家李東垣早從內傷立論提出“內傷脾胃,百病由生”的主導思想,他遵照《內經》“勞者溫之,損者益之”之旨,用辛溫、甘溫之劑補其中以治內傷諸癥。
脾胃為“后天之本”,脾氣升發,欲得脾胃健運,治必以升陽益胃湯。
升陽益胃湯出于李東垣《脾胃論》,醫理在升與益,均與脾胃有關;脾又喜燥惡濕,故又用化濕之品。
筆者用升陽益胃湯關鍵在于升陽益氣,兼通胃濁,而使脾氣得升,胃體得以提升。
但臨床在運用升陽益胃湯的基礎上,應該根據癥狀辨證用藥,不能純補其虛,不治其實,應該虛實皆治,靈活用藥。
同時應囑患者少食多餐,并鼓勵其加強腹肌鍛煉,以提高腹肌張力,增加腹壓,促使下垂胃體恢復正常。
作者單位:1 311827浙江省諸暨直埠中心衛生院 2 311200浙江省杭州市蕭山第一人民醫院
(收稿日期:2004-7-22)(編輯李欣)
日期:2005年9月22日-來自[2004年第2卷第10B期]欄目
共1頁,當
a371010a/Xuite日誌/回應(0)/引用(0)沒有上一則|日誌首頁|沒有下一則回應
全部展開|全部收合
aa371010a's新回應沒有新回應!
全部展開|全部收合
關鍵字
aa371010a's新文章蘆竹区公所流感疫苗北朝鮮cowpox牛痘VS天花smallpox猴痘疫苗:概念股漲跌互見猴痘疫苗:舒曼波舒曼波MITOCELLPQQ[[金門嘉惠生技舒曼波Vitapluse,主要為三種成份:PQQ,Co-Q10,NCA。
][金門嘉惠生技PQQ吡咯喹啉醌Pyrroloquinolinequinone吡咯喹啉醌)免疫之王舒曼波:細胞核膜出芽(nuclearenvelopebudding,NEB)途徑。
當泛素─蛋白酶體代謝機制超過負荷、或者功能異常時,NEB會將細胞核內的廢棄物蛋白帶出細胞核
加我為好友
日誌相簿影音
累積|今日loading......
延伸文章資訊
- 1醫砭» 醫方集解» 升陽益胃湯
- 2升陽益胃湯[內外傷辨惑論》慶生腦金[抗憂鬱] @ 高國慶醫師 ...
'當升陽益胃,名之日升陽益胃湯。”方中由黃芪二兩,半夏、人參、炙甘草各一兩,白芍藥、防風、羌活、獨活各五錢,陳皮、茯苓、澤瀉、柴胡、白術各三錢,黃連二錢所組成。
- 3昇陽益胃湯 - A+醫學百科
【方解】 昇陽益胃湯重用黃芪,並配伍人蔘、白朮、甘草補氣養胃;柴胡、防風、羌活、獨活升舉清陽,祛風除濕;半夏、陳皮、茯苓、澤瀉、黃連除濕清熱;白芍養血和營。適用 ...
- 4升陽益胃湯 - 嚐百草‧采眾方:中醫藥資訊數位平台
金‧脾胃論. 黃耆二兩,半夏湯洗,人參去蘆,甘草炙各一兩,獨活,防風,白芍藥,羌活各五錢,橘皮四錢,茯苓,柴胡,澤瀉,白朮各三錢,黃連一錢. 益氣升陽,清熱除濕 ...
- 5升陽益胃湯|功效:口乾舌燥,耳鳴,脾胃虛弱,怠惰嗜臥 - 雲端中醫
升陽益胃湯是中藥方劑,出自於:脾胃論,配方組成:黃耆,半夏,人參,甘草,獨活,防風,白芍,羌活,陳皮,茯苓,柴胡,澤瀉,白朮,黃連,生薑,大棗,,主治作用功效:脾胃虛弱,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