人生必修之課如何面對死亡 - 佛教慈濟基金會馬來西亞分會
文章推薦指數: 80 %
死亡是每個人都需面對的課题,李醫師將佛理與醫學融滙貫通,分享了她行醫學佛多年的體驗,以及引導我們如何向病人學習,也鼓勵大家一同來探討生死課題。
這 ...
Skiptocontent
Community:Branch:
馬來西亞佛教慈濟基金會,峇株巴轄新班底花園慈濟靜思書軒,于2013年3月23二日,晚上八點舉辦一場由李慈荷醫師主講的幸福人生講座會[生死皆自在]。
死亡是每個人都需面對的課题,李醫師將佛理與醫學融滙貫通,分享了她行醫學佛多年的體驗,以及引導我們如何向病人學習,也鼓勵大家一同來探討生死課題。
這場講座會吸引了47位大德及48位志工的出席聆聽。
李醫師畢業于馬來西亞國民大學醫學院,2006年榮獲澳洲EdithCowan大學安寜醫療碩士學位。
李醫師學佛多年,擁有豐富照顧末期癌症病人的實戰經驗。
也曾參與多項慈濟人醫會國際賑災義診,從中體悟世間無常,苦空無我。
死是人生最大的功課,與自己的人生告别、捨離、放下,多數人都没辦法輕鬆以對。
而在生命終點需面對死亡時,如何才能自在、坦然呢?李醫師分享這就是生死學的教育。
安寧病房是相互支持、讓人認識死亡的場所。
它以一種嶄新的觀點去協助病患勇敢走完人生的最后一段旅程,陪伴病人走過無法獨行的一段路。
佛,是人不是神。
佛陀從祂的修行中,覺悟,並看透生命和宇宙的真相。
透過生命和宇宙的真相最終超越生死和苦、斷盡一切煩惱,得到究竟解脫。
佛教提倡破除迷信,鼓勵我們認識宇宙真相。
釋迦牟尼佛原名悉達多·喬達摩,公元前六世紀生于北印度釋迦國(今尼泊爾境內),本是一位王子。
29嵗那年,祂在外出巡游時,恰遇老人、病人、死者和修行者,深感人間生老病死的苦惱,經常沉思。
35歲時,佛陀在菩提樹下静坐了49天之后,豁然覺悟一切真理,開悟見性,明白了整個宇宙的人生真實道理。
人之初,性本善,人人皆有佛性。
人之無法成佛,只因幻想執着,被種種的貪、慎、痴迷惑了。
死並不可怕,最重要是,身軆死了,靈魂到哪里去?其實人死后,還有一條不死的慧命,也就是我們的靈性。
生命是短暫的,而慧命是永恆的,所以要把握當下來提昇我們的慧命。
我們必須好好的做,以累積好的果報。
萬般帶不去,唯有業随身,一定要向佛陀學習,死時輕安自在,才能了脱生死之苦。
「死亡」是人生必經的過程,每一個人都必須面對,也不可避免,但是,人一旦病入膏肓、生機難再時,病人,家人不肯放棄,有多少人能坦然接受?又該如何爲死亡做凖備?李醫師比喻,死亡就像毛毛蟲悦變成蝴蝶,靈魂會飛向美麗的天空,有如蜻蜓飛向青天。
這時就要看自己當下怎様做凖備,當生命走到盡頭,好好的爲另一條生命的開始做凖備。
佛説八大人覺經的第一覺悟,第二覺知,第五覺悟以及第八覺知都有提到世間的無常以及生死。
人身只爲地、水、風、火。
變化不定,當四大分散,生命也隨著消失。
而欲望太多是苦的原因,如果可以減少对欲的追求,如此則身心自在,不被五欲所束縛。
愚痴無智是眾生輪迴生死的原因,所以要努力學習、多聽聞、修慧以增長自己的智慧,如此才能遠離愚痴而得樂。
八大人覺經也勸勉世人發大慈悲心普渡一切眾生,不要只想自己要什麼?貪求、執着就會苦。
對生命的坦然,不是學問,不是知識,而是視乎靈性的成長有多深。
李醫師也帶來所接觸過的案例,引發大家更深一層的省思。
美國已故生死學大師,伊麗莎白庫伯勒-羅絲(Elizabeth Kübler-Ros)曾指出,臨終患者知道患上絕症的事實後,會經過五個重要階段:否認與孤立、生氣與憤怒、討價還價、沮喪或憂鬱、接納事實。
疾病並非壞事,生病讓我們停下來,好好的回看自己的人生價値與意義。
陪伴病人也不一定非要講很多道理,我們必須體會到患者受苦的意義,必須看到人的’清淨本性’,從而成長自己的慧命。
患者此等的無聲説法,一切盡在不言中,默默的陪伴,在我們照顧病人的过程中,慧命得到成長。
内心充滿負面情緖是引發癌症的原因之一,若能體悟人生的真相,則萬事皆美,事事皆可以逆增上缘。
該怎麽修?怎麽行菩薩道?
“菩薩六度婆羅密”教导我们,第一要布施,外財,内財皆可布施,拔苦離苦。
無畏/法布施,傾聼與開導病人心靈的困惑。
第二,要持戒,守規則,做的當中無所求。
第三,忍辱,感同身受,陪同一起面對患者的苦,在陪伴中,恆順患者,随喜功德。
放下執著,不能有要改變患者的念頭,對病人的愛與闗懐,不要期待他的回報。
第四,要精進,心理學家説:”照顧者的心靈成長才是他服務品貭的保証”。
所以,一定要想盡辦法提昇自己。
第五,禪定,沉默的陪伴,少説一些話。
外不著相,内不動心。
第六,智慧,以病爲師,開啟智慧。
縮小自己是陪伴病人很重要的原則,别以爲我們能够改變病人,病人的改變要來自他自己的善根。
對病人、對生命要心存感恩,應該回到内心真正地看自己。
要做到無相布施、清淨持戒、無生法忍、加速精進、開悟禪定,圓滿般若,就像一尊法身佛。
病苦非壞事,重要的是我們要從病苦與生死去體會人生。
病人如師,醫院爲修行的道塲,必須視病人爲菩薩顯現。
死亡雖是终極困境,但卻是萬般帶不去,唯有業随身。
因此斷悪修善,積功累德才是人生過程中需要去學習做的事。
大善之人,即是菩薩,能利益别人的人,走到最后就是人生最圓滿的結局。
來自CONVENT中學的劉敏芬老師分享,這場講座會讓他受益良多,將所學到的落實生活中,其中,最大的啟發是學習放下,劉老師也會勸勉父母盡量放下。
體悟死亡是另一生命的開始,死亡不是結束,而是離開這個世界,走向另一個世界,這也無形中紓解了劉老師長年以來對於死亡的害怕與恐惧。
“三人行必有我師焉,擇其善者而從之,其不善者而改之”,提醒了劉老師,看到不好的要自我警惕,也提醒自己要更精進,增長慧命。
”萬般帶不去,唯有業随身”,對於自己的懈怠須更覺察。
“只要我們自己有成長,有提昇,被照顧的病人也才能跟著成長與提昇。
”劉老師會時刻把它當座右銘,謹記身爲師長,要提昇自己的修養,才能把學生教育好。
吳淑玲女士是負責华中食堂的小販,也是位虔誠的佛教徒,她也知道人死後萬般帶不去的道理,李醫師的分享很攝心,讓她體會人生苦短,無常到來時是百般無奈的,乘自己還健康,規劃好修行的事,至少為自己鋪一條好死的路。
最後,李醫師藉用證嚴上人的靜思語,爲這一塲精彩的講座會劃上圓滿的句點:”人生到最後要很篤定,該走就走,毫無掛礙,自在的來去。
”
映像新聞:《峇株吧轄幸福人生講座-生死皆自在》
返回上一頁
志工早會:【03月22日】好習好命天安地平
2013年度吉打分會慈少生活營
最新活動
中英靜思語~愛不是要求對方
中英靜思語~有毅力、勇敢
中英靜思語~該做的事
中英靜思語~為什麼做人做事這麼難?
證嚴上人的故事上人今生已足矣
简体中文繁體中文English
首頁關於上人
認識證嚴上人上人與慈濟世界
關於慈濟基金會
基金會沿革願景與使命永續報告書年度報告書
認識慈濟
缘起
慈濟緣起馬來西亞分會緣起馬來西亞分會靜思堂馬來西亞分會20週年
大馬慈濟20年慈濟清流20載
四大八法JSHeartland靜思園地電子報
主題報導
清淨‧大愛‧無量義
馬來西亞分會(2013年)馬來西亞分會(2009年)
馬來西亞分會月刊馬來西亞專書全馬遍地開花讀書會
影音出版
大愛台大愛廣播慈濟人文志業中心慈濟醫療志業出版
慈濟醫療雜誌人醫心傳志為護理
静思广播火金姑的旅程
活動訊息四大八法歸類
慈善志業醫療志業教育志業人文志業環保社區志工骨髓捐贈國際賑災專題報道一人一善茹素護生品書會急難救助活動靜思語上人的故事其他
社區據點歸類
馬來西亞分會(Malaysia)
馬來西亞MalaysiaNationwide登嘉樓聯絡處Terengganu龍運聯絡點Dungun彭亨聯絡處Pahang峇株巴轄聯絡處BatuPahat
吉打分會(Kedah)
Kedah吉打K01亞羅士打聯絡處K02玻璃市聯絡處K03日得拉聯絡處K04蘭卡威聯絡處K05莪占必叻聯絡點K01AS-TIMA人醫會K01AS-DCAS吉打分會洗腎中心
檳城22區(PENANG)
PENANG檳城P01CT亞依淡聯絡處P02NH喬治市聯絡處P03ES青草巷聯絡處P04SH峇六拜聯絡處P05BW北海支會P06SP雙溪大年聯絡處P07KU居林聯絡處P08PH高烏聯絡點P09BM大山腳聯絡處P10BT武吉淡汶聯絡點P11NT高淵聯絡點P12TP太平聯絡點P13RF發林聯絡處&P14RJ日落洞聯絡處P15RW甲拋巴底聯絡處P16RT巴里文打聯絡處P17CQ雙溪賴聯絡處P18SI職志合一M19TM人醫會P20RP知甘峇都聯絡處P21RM武吉丁雅聯絡處P22RB新邦安拔聯絡處
新山支會(JOHORBAHRU)
新山支會JohorBahruJBBH百合花園聯絡處JBTD新山福林園聯絡處JBCT金山園聯絡處JBKU古來聯絡處JBBZ笨珍聯絡處JBST實達熱帶花園聯絡處JBTU大學城聯絡處JBSK士姑來聯絡處JBSI士姑來聯絡處(職志合一)JBCQ士姑來聯絡處(慈青組)JBEG士古來聯絡處(實業家組)JBTM人醫會
霹靂支會(PERAK)
PERAK霹靂支會IPOH怡保P01怡保和氣一互愛一(江沙)P01怡保和氣一互愛二(巴占、嘉慶園、華都牙也)P01怡保和氣一互愛三(崑崙喇叭、金寶)P01怡保和氣一互愛四(曼絨、班台)P02安順和氣互愛一(安順)P02安順和氣互愛二(半港)RWXX人文學校TIMA霹靂人醫會JINGSI靜思書軒
吉蘭丹支會(KELANTAN)
吉蘭丹支會KELANTAN吉蘭丹人醫會TIMA2014年吉蘭丹大水災2014Flood
雪蘭莪靜思書軒(SELANGORJINGSI)
雪蘭莪靜思書軒(SELANGORJINGSI)雪蘭莪靜思書軒-互愛一SELANGORJINGSIHA1雪蘭莪靜思書軒-互愛二SELANGORJINGSIHA2
Covid19專案
檳城Penang吉打Kedah新山支會JohorBahru峇株巴轄BatuPahat雪蘭莪靜思人文SelangorJingsi霹靂Perak吉蘭丹Kelantan登嘉樓Terengganu彭亨Pahang玻璃市Perlis
2021大馬水災專案Flood
2021大馬水災Flood
全球上人簡報(MasterPPT)
馬來西亞分會(Malaysia)吉打分會(Kedah)緬甸(Myanmar)尼泊爾(Nepal)海外(Overseas)其它(Others)
緬甸(Myanmar)
緬甸聯絡處(MyanmarOffice)丹茵共修處(Thanlyin)歐甘共修處(Okkan)岱枝共修處(TaikGyi)德巴共修處(ThaePyar)勃固共修處(Bago)人文中心(HumanitiesCulturalCenter)
尼泊爾(Nepal)
Nepal
找慈濟
各州聯絡點靜思書軒慈濟幼兒園/社會教育推廣中心/安親班慈濟洗腎中心/義診中心各據點資源回收環保站
精進直播
精進網
慈濟線上即時共修慈濟精進資源網奈普敦智慧平台菩提法水慈濟大學天空學院
真善美
大藏經全球社區網映像新聞圖文編輯真善美手冊
捐款志工專區
eUserManagementPortal
永續專區
【55周年版】慈濟簡介-大愛灑人間
中文英文
靜思堂洗腎中心教育中心
幼兒園
檳城幼兒園北海幼兒園高淵幼兒園吉打幼兒園新山幼兒園
安親班
檳城安親班北海安親班高淵安親班吉打安親班
靜思書軒DaAi.Channel.Malaysia新媒體連結
DaAi.Channel.Malaysia中文DaAi.Channel.Malaysia英文慈濟馬來西亞分會YoutubeTelegramInstagram
延伸文章資訊
- 1如何面對死亡,是人生的一堂必修課 - 人人焦點
如何面對死亡,是人生的一堂必修課. 2021-01-07 秒聞視頻. 死亡,是每個人都需要面臨的一件事情,它是一個人走完人生旅程的必經之路。但是與此同時,我們卻很忌諱談起它 ...
- 2「轉載」《人生必修的十堂生死課》認識自己死前的樣子
如果,明天是人生最後一天,你能無憾的離去嗎?安寧緩和醫療專家赤裸裸還原死亡最真實的樣貌,只有真實面對死亡,才能提醒我們積極度過每一天。
- 3向死而生,死亡是人生的必修學分 - 每日頭條
生和死都是我們人生課程里的必修課,也是我們應該認真修習的生命學分。 ... 而面對死亡,我們反而容易得到頓悟,了解生命的意義,讓死亡成為生命旅程 ...
- 4上了寶貴一課!「生命覺醒」不再害怕死亡 - 靈鷲山
對於生死,許多人都曾有面對家人或好友死亡的經驗,曾想盡一切努力挽回他們的生命,其實死亡還是會發生,所以學習面對死亡的智慧,成為人生必修的課題。 學員鄭金玉老菩薩 ...
- 5李國修臨終前給王月的一堂課:接受死亡是生命的一部分 - 商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