給40歲以下年輕人:一定要存到40萬!理財記得這件事 - 經濟日報

文章推薦指數: 80 %
投票人數:10人

接下來,我們進一步討論,如何聰明理財?先講結論:無子女的青年上班族,每個人應該至少準備「40萬」的存款。

其中20萬是「 ... 09:28創新板首家掛牌錼創科技-KY創逾千張買單排隊等 09:16Fed會議紀錄出爐美股四大指數皆墨台股早盤跌逾百點 經濟日報 理財 個人理財 給40歲以下年輕人:一定要存到40萬!理財記得這件事,戶頭永遠都有錢 提要 給40歲以下年輕人:一定要存到40萬!每 張大仁 --> 本文共3296字 ', '', '', '', '', '', '', '', '', '', '', '', '', ' 00:00 2019/04/0518:06:27 專欄作家效率理財王 本文介紹,已畢業出社會,20歲到40歲無子女的青年上班族,應該如何聰明理財。

先破題,既然有「聰明」理財,就是有「愚蠢」理財。

什麼是愚蠢理財呢? 愚蠢理財1:月光族 每個月薪水都花光,比如,每月收入4萬,然後每月也是花費4萬。

月底的存摺餘額,常常只剩下幾百元。

推薦 愚蠢理財2:經常透支、寅支卯糧 支出超過收入,就是透支,比如,每月收入3萬元,卻經常花費高達3萬多,甚至4萬元以上。

這樣的人,即使本來有存款,也會被後來的透支消費慢慢侵蝕掉。

此外,有的人預計二月會領到年終獎金6萬元,一月就先刷卡買個名牌包5萬元,犒賞自己。

即使戶頭目前沒有足夠的錢,他們心中會想「反正這個月刷卡,下個月領年終獎金再支付就好」。

這就是寅吃卯糧。

他們從沒想過:萬一下個月公司突然把我資遣,怎麼辦?萬一公司突然倒閉了,我這名牌包的卡費,要從哪裡來呢? 愚蠢理財3:衝動消費 到大賣場買生活用品,你是依照需求清單購物,把清單的項目買齊就走;還是隨處亂逛,看到什麼就買什麼呢? 逛街的時候,你是單純逛逛、練腿力,空手回到家;還是突然看到喜歡的商品,就會出手買下,總是兩手空空出門、大包小包回家呢? 沒有計畫的購物,往往會多買一堆本來不需要的東西。

總之,月光族、入不敷出、把還沒領到的收入提早花掉、經常衝動消費,符合上述的任一種,就是愚蠢的理財行為,建議儘快改掉這種透支自己未來的壞習慣。

接下來,我們進一步討論,如何聰明理財?先講結論:無子女的青年上班族,每個人應該至少準備「40萬」的存款。

其中20萬是「自己醫療保險」預備金;另外20萬是「緊急」預備金。

然後,再視需要,存第三桶「計畫花費」預備金,分項說明如後。

應備存款1:20萬自己醫療保險預備金 這筆錢要「專款專用」,用途是,當自己生病、受傷,需要門診、手術或住院時,拿來支付相關費用。

這數字的依據是,根據健保局的統計,國人一生的醫療花費,扣除健保給付之後,「個人部分負擔」的部分,平均一人大約是12萬元。

請注意:這是以平均壽命約80歲,「一輩子」總共需要花費的錢,不是一年的花費哦。

當然,既然是平均值,必定有的人比平均值高,有的人比平均值低。

因此,我就用平均值的兩倍,取概數,那就是約20萬。

這筆預備金,萬一用掉了,再慢慢補滿。

比如,今年開刀住院四天,扣除健保給付之後,個人負擔及自費要4萬元,那就從這筆20萬的預備金裡面,提領4萬元來支付開銷。

支付開刀住院費之後,這桶自己醫療保險預備金,只剩下16萬元,怎麼辦呢?別擔心,只要在接下來的每月薪水中,再慢慢提撥進來,直到補滿20萬元為止,就可以了。

這就是,你「當自己的保險公司」的概念:繳保費(20萬)給自己,有需要的話,自己理賠(4萬)給自己。

如果一輩子都健健康康,沒有大病痛,用不到這筆錢呢?這20萬仍然在你的戶頭,還是屬於你這間「保險公司」的錢哦。

這種一、二十萬內的小額理賠,自己付得出來的錢,適合採用「自己保險」的方法。

至於損失要幾百萬以上的大額理賠、自己付不出來的錢,就必須購買商業保險,這類狀況留待後續的章節再介紹。

應備存款2:20萬緊急預備金 這筆錢的用途有三大類:失業生活費、臨時花費、自己醫療保險的補充。

用途1:失業生活費 假如突然失業了,這筆錢足夠支撐一年的必要生活費。

比如,房租、水電費、基本伙食費,讓我們可以在這一年中,安心找下一份工作,不必因為擔心沒生活費,而急就章的隨便亂找不適合自己的工作,然後做沒多久又再度失業。

用途2:臨時花費 人生中,難免會遇到臨時要用到錢的時候。

比如,汽車電瓶突然壞掉,需要4千元;比如,工作用的筆記型電腦壞掉,需要2萬5千元。

這種狀況,緊急預備金就能立刻上場救援。

用途3:自己醫療保險的補充 比如,臨時需要動用達文西手術,總花費高達30萬,上述的自己醫療保險預備金20萬都用完還不夠。

怎麼辦呢?這時候,緊急預備金也可以拿來補充不足的醫療費用。

這些臨時的突發狀況,都可以從這桶20萬的預備金支出。

當然,用掉的部分,一定要從將來每個月的薪水中,慢慢存回去,直到再度存滿20萬為止。

應備存款3:計畫花費預備金 既然有上述的「臨時」花費,就有「非臨時」花費。

什麼是非臨時的花費呢?就是你可以事先預料的。

比如,預計半年後去日本旅行五天,要花費3萬元。

比如,預計一年後買一部新的機車,要花費7萬元;預計兩年後買一部新的汽車,要花費70萬元。

我們出國旅行,需要有預算;買車,需要有預算;家中的電器產品、沙發、傢俱,其實也都可以透過編列預算,及早準備。

冰箱、電視、洗衣機等電器產品,一般的耐用壽命大約十年。

看看家中電器的製造年份,如果距今已經滿八年以上,那代表,兩年內有可能需要換新的。

比如,預計一年後換冰箱,需要3萬元;預計兩年後換電視,需要2萬元。

這些可以事先預料的「計畫花費」,也要放在存款「專款專用」:出國的錢,不能挪用去買機車;買電視的錢,不能挪用去買冰箱。

有了預算,才能買。

經濟學課本有一句話:資源有限,人的慾望無窮。

我們想要花錢的項目很多,但我們的收入有限,因此,事先編列預算,有多少錢,花多少,才是正確而聰明的理財。

再比如,計畫一年後出國旅行十天,旅費預算6萬。

從現在開始,每月存款目標5千元(5,000元x12個月=60,000元),那麼,一年後就可以依照計畫,順利出國旅行了。

這第三桶預備金,視需要再規畫就可以了,如果兩年內沒有計畫花費,那可以不必存。

(假如是退休的老人,攝護腺開始有輕微症狀,預計兩年後動用達文西手術,需要30萬元,這其實也可以事先準備。

因為本文是針對20到40歲的青年男女,相對年輕健康,通常需要醫療費用都是臨時的,所以只能動用應備存款1與應備存款2。

) 不論你的工作收入有多少,你都應該要有存款。

存款的重點,不在於你收入多少,而在於你花費多少,還有你的自律程度。

先存錢,再花費 通常,我們都是這麼想的:「等到我月底有剩下的錢,再拿來存。

」然而,根據我個人的經驗,往往存不到錢,因為到月底大多已經花光光了。

所以,應該這麼做:「每個月領到薪水後,把要存的錢先存起來,剩下的才拿去花費。

」這樣,才有辦法存得到錢。

只是調換存錢與花費的順序,這個簡單的動作,差別其實比想像中還要巨大。

比如,發薪水當天,先存5千元或3千元,即使金額不多,但是只要持續下去,過了幾年後,一定可以存到上述的40萬應備存款。

以每月存5千元為例,一年可以存6萬元,七年就可以存42萬(5,000元x12個月=60,000元,60,000元x7年=420,000元)。

當然,這需要一定程度的自律。

但是,你都活到二十幾、三十幾歲了,如果每個月這一丁點自律都沒有,那還算是成年人嗎? 在一定的範圍內花費,才有辦法存到錢 我認識一個上班族妹妹,大學會計系畢業後,就在小企業擔任會計職員。

僅靠著每月兩萬多的薪資,她工作八年,竟然可以有100萬的存款!我換算一下,八年要存100萬,等於每年要存12.5萬(100萬/8年=12.5萬),那麼,就是平均每個月要存1萬元。

這個妹妹平常生活算是節儉,但並非一毛不拔、刻苦摳門,她還有另外存錢跟姊妹淘一起出國度假(第三桶預備金:旅遊花費);每年也都有買新衣服、新鞋子;假日偶爾也會嘗鮮,去吃個知名排隊餐廳(通常一客都要好幾百元)。

可見,存錢並非等於放棄花費。

重點在於,你怎麼支配自己的錢。

薪水高,不是戶頭有存款的保證,自律才是。

要提醒各位的是,理財不是只有存錢,存錢只是理財行為的其中一種。

之後的文章,將介紹青年的應備保險,還有青年的應備投資,敬請期待。

小結 先存錢、再花費,而且,把花費控制在一定範圍內,這樣才有辦法存得到錢。

如果你是個本來都沒存錢的人,就從下個月薪水開始吧!強迫自己存2千元、1千元都好,凡事起頭難,「從零到一」是最困難的,當你開始存下第一筆存款之後,第二個月、第三個月持續下去,就會相對容易了。

相信我、也相信你自己,試試看吧,JustDoIt! ▲免責聲明: 此篇文章,是作者自行查看相關資料後整理而成,已儘可能精確完整,但作者不保證資料之正確性。

如有疏誤歡迎來信留言指正。

本文獲「效率理財王」授權轉載,原文請看此 效率理財王粉絲專頁 效率理財王部落格 ※歡迎用「轉貼」或「分享」的方式轉傳文章連結;未經授權,請勿複製轉貼文章內容 余家榮(效率理財王) 余家榮(效率理財王) 同時教你「應備存款」、「指數化投資」與「純保險」的理財部落格。

「指數化投資、不玩股、保大不保小」你可以更有錢! 上一篇 終老保險竟有這妙用,單身姑姑住爺爺的房子,用這招讓孫子心服口服 下一篇 2,000萬退休金夠用嗎?她56歲退休,省吃儉用一年還花120萬,真要這麼多錢? 相關 不到30歲,自學ETF投資買下千萬房!桃園警察放棄6.5萬月薪,轉戰金融業 2,000萬退休金夠用嗎?她56歲退休,省吃儉用一年還花120萬,真要這麼多錢? 竟讓比爾蓋茲當場笑翻了!巴菲特的五個習慣,教你養成有錢體質 股市教我們最重要的一課:持有期間愈長,投資人的勝算就愈大 富豪買債券,窮人炒期貨,我該買什麼? 想月領1.75萬,放500萬在高股息ETF可行嗎?理財達人:這三檔是我的口袋名單 趁股災愈跌愈買!財經女主播的「10檔存股名單」,用股息為自己加薪 六檔金融股大PK!30歲買千萬房小資女談「存股」,我首選這二檔,避開這一檔 一檔股票30天賺20%!理財達人的「高股息」波段操作心法:想學我有三條件 吳淡如:九個習慣人人可培養「富有的能力」 00900殖利率逼近10%,現在買貴嗎?首次除息要參加嗎? 準備退休,想拿1,000萬打造「現金流」,入手高股息ETF,還是買房收租? 想領8月股息來得及嗎?「除息控」一定要知道的幾款ETF,00900配息聲量最高 高齡金融從業人員告白:如果好人不保證有好報請問你還要不要做好人? 2022不像1995、2008,倒像2015?資深大戶:裴洛西訪台只是反彈的插曲 通膨要降溫了,此刻買房或黃金?億元大戶:都不對,資金只該投入「這裡」 每天領1萬股息!存股達人愈跌愈買,用一公式算出「聯電便宜價」:豈有不買之理 這檔妖股兩周暴漲326倍,市值超越台積電!44歲「金融家」粗暴炒股,一度比李嘉誠還有錢 轉機、取息大布局台股低谷照樣賺 打敗大盤,六大轉機優勢股出列,下半年誰會繼續強? 花10年就有改變千萬富翁的三個共同習慣 每天不間斷記帳、省1杯咖啡錢,真的存得到錢?「Yes!」 在星巴克喝拿鐵有什麼問題?有錢人愈喝愈有錢,你呢? 合身套裝只要500元!財經女主播四招年存20萬35歲拚買第一間房 如何算出低本益比好股?他十年滾出5,000萬身價,以台泥為例「三種價位」長投賺波段 「3%、5%、8%」他37歲財富自由,揭飆股停利密碼:從魚頭吃到魚尾,最後飽腹出場 極度看空時行情隨時可能反彈 生醫類股夯哪些值得長期布局? 趁股災存飆股,一次賺進10年股息!他50歲財務自由:為何不碰國泰金、富邦金? 國安基金護盤台股醞釀中級反彈行情 長照負擔壓垮老年生活?二工具打造財務後盾 不跟魯蛇來往!他35歲提前退休,揭「12個粗暴理財心法」 殖利率近8%,想有長期的被動收入,可以開始買非投資等級債了嗎? 我手中股票套很深,砍不下手,該怎麼處理比較好呢? 元大金殺成這樣,要停損嗎?8月12日除權後會不會跌更多,看兩個關鍵 存股族「變心」,趁股災改買這三檔?Top20定期定額排行榜揭曉 高齡者,你是「專業投資人」嗎? 台積電都回到500元以上,聯電為何還是這麼弱?一個數字看懂「熱門股」跌不休的背後關鍵 面板、航運、基建可伺機介入?陳唯泰:如果利空抗跌可望出現強勢反彈 終老保險竟有這妙用,單身姑姑住爺爺的房子,用這招讓孫子心服口服 熱門 竟讓比爾蓋茲當場笑翻了!巴菲特的五個習慣,教你養成有錢體質 元大新平衡基金吸睛 國泰證券8月投資氣象觀測站:關注債優於股策略為宜 稅稅唸學堂/他在網路賣3C配件沒給發票,稅官親自下單測試,讓他吃了查稅全餐 威宏-KYQ2賺贏全年、上半年EPS4.67元Q3擬擴產能 東協基金投資契機到 ESG夯投信搶進募集 越股迎旺季長線有潛利 主動式基金申購火紅 經理人看好基建族群 印度吸金稱冠新興亞股 海外商品績效美股稱冠 百達:減碼持股增持現金 能源類股後勁十足 看更多 看更多 留言 37392521001 熱門排行 國際焦點 08/1721:35 近半數安卓用戶考慮跳槽iPhone原因是安全和隱私考量 不動產投資 08/1718:36 八方雲集總經理:丹堤咖啡第4季業績若沒起色將設停損 房市話題 08/1716:51 艾成7樓墜落捷運出口亡專家:凶宅這樣認定 房市話題 08/1711:05 高房價難購屋!北市每2間房屋就有1間是小宅這區最夯 產業熱點 08/1709:33 劃時代創舉!聯發科宣布5G衛星通訊重大突破 編輯精選 外媒解析 2022/08/17 14:15:29 股災衝擊各國退休基金報酬率台灣也難看 政經焦點 2022/08/17 15:41:01 Chip4來了/半導體四強同床異夢,台灣最要提防台積電遭弱化? 外媒解析 2022/08/17 17:20:08 燃料≠能源!投資務必分清楚錢入錯行差很大 產業 2022/08/17 15:30:57 美中角力戰EDA與EUV是對IC產業掐脖子的關鍵? 大陸政經 2022/08/17 21:24:13 大陸晶片市場雪崩,1顆晶片跌價九成,發生了什麼事? 網群與速覽 經濟VIP 經濟彭博 產業資料庫 台股擂台明星賽 稅稅唸學堂 精選專題   即時 即時新聞 熱門新聞 要聞 政經焦點 熱門話題 新冠肺炎防疫 總經趨勢 經濟周報 願景工程 產業 產業熱點 科技產業 綜合產業 焦點人物 產業達人 證券 市場焦點 集中市場 櫃買市場 權證特區 公司治理 指標焦點股 國際 國際焦點 美中貿易戰 英語大進化 一分鐘看世界 兩岸 大陸政經 港澳話題 陸股透視 投行看大陸 兩岸快遞 金融 金融脈動 外匯市場 銀行 保險 Fintech 稅務法規 期貨 期貨市場 國際期貨 期貨商論壇 理財 報稅停看聽 個人理財 退休金算盤 基金天地 房市 房市話題 不動產投資 房市點線面 專欄 社論 經營管理 理財部落客 品味 食尚饗宴 樂活旅遊 精品時尚 風格人物 品味生活 商情 熱門亮點 產學動態 財富管理 CSR ICT趨勢 科技新視野 自動化產業 能源環保 光電半導體 工具機 五金新訊 化工儀器 建材新訊 房市情報 健康生技 食品餐飲 運動休旅 時尚生活 國際現場 商情1O1 中經社 中經社 車輛零配件 機械工具機 五金手工具 家具零配件 燈飾LED 螺絲扣件 工業零組件 電子電腦   產業報導 線上展覽 期刊年鑑 電子型錄 廣告刊登 國際展覽報名 經濟日報財經媒體集團 簡介 數位訂閱 報紙訂閱 論壇活動總覽 近十年大事紀 經濟App 聯絡我們 原版報紙資料庫 電子報紙 訂閱優惠   完成 成功收藏,前往會員中心查看!



請為這篇文章評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