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面對父母老去的勇氣》心得 - 實習讀書心得
文章推薦指數: 80 %
《面對父母老去的勇氣》心得 ... 因為開始體認自己不斷成長而父母卻持續衰老的事實,在查閱書籍時便對這本書產生好奇,希望能透過書中的內容緩解內心 ...
跳到主要內容
《面對父母老去的勇氣》心得
取得連結
Facebook
Twitter
Pinterest
以電子郵件傳送
其他應用程式
8月07,2019
前陣子閒得發慌的時候,會開始思索許多原來幾乎不關心的事,或許是知道自己快畢業,已經到了要出社會該獨立生活的年紀,不能再過於依賴父母了。
這時,才想起,長大的同時,父母也逐漸在變老,身體狀況不如以往,容易疲倦、勞累。
這些問題一方面使我極度擔心,另一方面讓我覺得自己需肩負起一些責任,無論是周末回家陪伴或是做些實質上的幫忙,都會讓我好過一點。
因為開始體認自己不斷成長而父母卻持續衰老的事實,在查閱書籍時便對這本書產生好奇,希望能透過書中的內容緩解內心的不安,也能更深入的知道如何拉近與父母之間的距離而不尷尬,並且藉由前輩的經驗與知識來幫助自己以正向的心態去接納這樣的過程。
剛開始讀這本書時,並沒有什麼太大的感觸,因為作者訴說的是他與年邁失智父親的對話、相處,和我跟我的父母還有些差距。
而爺爺奶奶即便上了年紀卻都還頭腦清晰,所以不能完全的感同身受。
直到讀至〈親口告訴父母,活著就有價值〉時,我才有較深刻的體會,書中提到有一部份的人,雖然不見得認同生產才具價值,但一旦離開工作崗位,還是覺得自己頓失價值,生活不如意。
所以,老人會藉由抱怨來逼迫周遭的人肯定自己,有些人則會溺愛孫子孫女。
這令我想起奶奶似乎即是如此,總與我們抱怨過世的長輩多難伺候,嫁進這個家多麼辛苦,不斷告訴我們她為了這個家付出多少,我卻因為聽太多遍相同的故事而顯得敷衍與些微的不耐煩,從沒真誠的肯定過她的努力。
我想,或許老年人的自我價值感隨著年紀的衰老難以從工作或是人際中得到,因而轉向尋求家人們的認同,希望透過別人知道自己的價值,才會有抱怨行為的產生。
書中寫到「父母製造麻煩是為了吸引子女注意,並確保自己在家中的地位,所以只要讓父母相信自己有價值,便不會如此了」。
透過這本書,我能夠較了解長輩們行為背後的原因,也可以知道要如何做才能增加他們的自我價值感。
直接性的肯定、多留意他們對我們的貢獻並感謝,都是讓他們能夠安心與滿足的方式。
在之後的談話中,或許就會少了很多為了填補自我價值感的抱怨。
更後期的照顧中,或許長輩的行動力、記憶力都會逐漸下滑。
當他們無法再靠自己生活而需他人輔助照顧起居時,除了多感謝、肯定他們的付出外,也一定要告訴他們,即便他們只是活著,就是對家庭有貢獻了。
這樣的狀態下,長輩無需做出令人不舒服的行為,也會感受到自己對子女、孫子們的重要性,了解自己是具有價值的。
取得連結
Facebook
Twitter
Pinterest
以電子郵件傳送
其他應用程式
留言
這個網誌中的熱門文章
《刺蝟的願望》心得
10月01,2019
早就過了愛看童書的年紀,因此剛開始讀這本書時感到有點吃力,伴隨著些許的疲乏與懶散,甚至覺得過於無聊只挑偶數頁閱讀。
書中描述著主角刺蝟想寫信邀請其他動物到家裡玩,卻因過多的擔心,將信改了又改,最後還是沒有寄出的勇氣。
在閱讀的過程中,我反覆思索這故事蘊藏的寓意,到底是要勸勉我們不要過於在乎旁人的眼光,勇敢做自己,或者是不要杞人憂天,隨緣的過生活或許會有不同的結果。
最終,我認為這本書想表達的或許不是直接且強烈的「不應該」怎麼做,而是以敘述刺蝟的想法及心境轉換來讓讀者體悟,並或多或少的投射在自己身上。
以我自己為例,我看到的是刺蝟希望自己能做些什麼,好讓別人更喜歡他一點,所以他想要做一個蛋糕來讓他們開心,但每個動物卻又有自己的喜好,有些動物喜歡泥漿蛋糕,有些喜歡青苔、鹽水或柳樹蛋糕,刺蝟不可能一一滿足所有動物的要求,最後只好打消做蛋糕的念頭。
就如同大多數的人一樣,很希望被肯定、被喜歡,不斷努力的讓自己變得更好,期望有一天,別人會因為我們所做的努力而更接納我們。
但當我們那麼努力的在尋求認同感和歸屬感,盡力的維繫好人際關係的同時,可能又會產生另一種擔心與矛盾,如果那麼拼命的去改變自己,讓自己變成眾人所喜愛的模樣,那我們還是原來的自己嗎?我想這就是每個人需要拿捏、取捨的地方。
目前的社會風氣傾向要我們「做自己」,因為亞洲相較於西方社會來說更注重群體生活,大部分的人容易過度在乎旁人的想法與眼光,擔心自己太特別、太突出會讓人反感,所以在團體中往往是配合的角色,而不敢表達自己的意見。
這樣的模式長久下來造成多數人很少認真思考自己真正的想法,對於社會議題、團體活動總是順應著他人或是大環境走,沒有實質的參與感。
這時「做自己」的觀念就變得相對重要,強調每個人的獨立與獨特性,不壓抑真實的自我,勇敢表達自己的每一面向,並且接納自己與眾不同的特質。
當然,若是過度的做自己,而變得一意孤行,完全不在乎別人的意見,在群體中無法做到互相尊重,則可能會產生被排擠或是被討厭的情況,因此要釐清,做自己的同時,也應該要懂得理解與尊重他人。
有許多人與書中的刺蝟一樣,太在乎他人的眼光及想法,而無法勇敢做決定,將寫好的邀請卡送出,也像刺蝟一樣,在有想法的時候,因為顧慮的太多而舉棋不定,最後索性放棄。
我認為,適度的為人著想、在乎旁人的感受是很好的優點,但若能在做自己與尊重他人之前達到一
閱讀完整內容
《跟任何人都可以聊得來》心得
10月30,2019
與不熟的人聊天對我來說曾經是一件對相當困難的事,除了害羞不敢開話題之外,也總是不知道聊什麼,畢竟對方不一定與我們處在同一個年齡、背景、環境下,相對的能聊的內容便有限。
在摸不清出對方個性的情況下,往往難以判斷該用何種方式攀談,擔心過於活潑、主動,會讓對方感到壓力,而太文靜、保有禮貌,又會讓對方覺得你很難聊、不夠親切,這樣難以拿捏得當的狀況,常導致聊天過程中參伴著尷尬的氣氛。
然而隨著年齡的增長,參與過不同的社團、活動,面臨了許多需要社交的場合後,漸漸懂得如何與尚未熟悉的人快速建立關係,如何在彼此之間找尋共同話題,也因為不同成長階段的練習,我現在才具備著與人聊天的能力。
即使如此,我認為人與人之間還是存在著投不投緣的問題,因想法上或個性上的差異,使得我們偏好與和自己興趣、喜好類似的人相處,理所當然那些與我們差異甚大的人,就不見得可以聊得深入。
會閱讀《跟任何人都可以聊得來》這本書就是因為存在這樣好奇,懷疑真的有那麼神奇的方法能夠跟那些與我不投緣的人聊得來嗎?而書中確實提供了諸多與人閒聊的技巧,告訴我們什麼樣的方式能夠打進團體核心?怎麼樣能使對話得以延續?作者利用文字將無形的談話技巧描繪出來,並以實際的例子幽默且具體的展現運用時機。
其中一項我認為簡單且實用的技巧是「多用我們,先喊先贏」,「我們」這兩個字可以營造出「一體感」,讓聽者覺得跟我們有所聯繫,便能將雙方之間的感受距離拉到最近,好像共同在面對一件事一樣。
這個技巧在我寫文章的時候常用到,為了能與閱讀的人更拉近關係,我都會以「我們」代替「你」,我想讀起來的感受應該比較親切,也不會有命令或是太強烈的感受。
若是我將此篇文章第二段倒數四句的「我們」換成「你」,或許讀者就會因為覺得這段文字過於肯定,而感到不舒服。
另外,書中提及的一個例子也讓我有所感觸,當我們被人稱讚時,往往會害羞的手足無措,不知該如何回應,或者因為從小接收到的觀念教導我們要謙虛,所以客氣的說沒有啦。
但這樣的反應,等於貶低了對方的鑑賞力,而我也因為不習慣被讚美,總是犯下這樣的錯誤而不自知。
後來,去美國玩了一個月後,發現他們都很欣然的接受他人的讚美,然後再將讚美回歸到當事人身上。
如同書上所說的,讓對方知道你很開
閱讀完整內容
亞洲心理娛樂中心-諮商小編
瀏覽簡介
封存
12月20192
11月20192
10月20193
9月20192
8月20192
7月20192
檢舉濫用情形
延伸文章資訊
- 1岸見一郎【面對父母老去的勇氣】在這堂人生的必修課裡
作者岸見一郎在大病一場後,停下工作,回到家鄉,照顧失智的父親。《面對父母老去的勇氣》分享從長期照護和相處之中,重建和父親緊張的關係,也在這堂人生 ...
- 2《面對父母老去的勇氣》心得 - 實習讀書心得
《面對父母老去的勇氣》心得 ... 因為開始體認自己不斷成長而父母卻持續衰老的事實,在查閱書籍時便對這本書產生好奇,希望能透過書中的內容緩解內心 ...
- 3面對父母老去的勇氣(岸見一郎著) 心得分享- FLLF影畫劇不可
岸見一郎是心理學家及哲學家,著作有:被討厭的勇氣.不教養的勇氣.改變人生的勇氣.重新相處的勇氣.還有目前我在看的這本,面對父母老去的勇氣; ...
- 4筆記--面對父母老去的勇氣
接受父母老去的事實,. 思考生命、思考親子關係的意義與價值,. 摸索出如何面對,如何與年邁的父母相處的方式。 人到中年,一方面要陪伴孩子成長,.
- 5面對父母老去的勇氣 - 翻轉醫療
面對父母老去的勇氣. 這是「被討厭的勇氣」的作者岸見一郎的另一本暢銷著作,內容不是提供醫學常識,而是以一個心理諮商師和失智症的照顧者身份,分享他面對母親病逝、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