沒有子女的老後- 康健雜誌
文章推薦指數: 80 %
一個人獨自看病,是43歲Jennifer接下來人生將要面對的處境,因為她單身。
老了以後,沒有子女或住在附近的親戚照顧她,這情形在過去或許是特例,往後卻將 ...
為提供您更多優質的內容,本網站使用cookies分析技術。
若繼續閱覽本網站內容,即表示您同意我們使用cookies,關於更多cookies資訊請閱讀我們的隱私權政策。
我知道了
大人社團
康健知識庫
癌症問康健
康健線上學習
康健嚴選
康健出版
康健影音
書香花園
天下網路書店
康健好書
雜誌
訂閱康健雜誌
訂閱電子報
首頁
看文章
心靈
情緒紓解
沒有子女的老後
收藏
圖片來源/周書羽
瀏覽數130,956
2012/05/01·
作者/黃惠如
·出處/康健雜誌
第162期
放大字體
現在三、四十歲的人,未來有四分之一會孤獨老去。
就算有子女,也是「假性子女」,無力或無意願住在一起,養兒防老也是奢望。
而且配偶走了以後,終究還是一個人。
《康健》調查沒有子女的青壯年顯示,過度天真,準備不足,老後將面臨照護不足、無處居住、孤立孤獨、經濟貧困等四大困境。
什麼樣的長照制度可以照顧這批孤獨老大軍?每個人都會老,應如何確實規劃沒有子女的老後,即使一個人也能幸福終老?Jennifer咳嗽好幾天睡不好,眩暈老毛病又犯了,晚上八點多自行到醫院急診。
急診室裡,身旁一位婦人盯著她好久,湊過來問:「小姐,妳沒有家人嗎?」Jennifer說:「沒有。
」婦人一臉憐憫地說:「要不要我陪妳打完點滴?」Jennifer回答:「謝謝妳的好意,我一個人很好」。
一個人獨自看病,是43歲Jennifer接下來人生將要面對的處境,因為她單身。
老了以後,沒有子女或住在附近的親戚照顧她,這情形在過去或許是特例,往後卻將成為主流。
台灣正在變老,而且孤獨地變老。
前衛生署長楊志良多次在公開場合表示,人類歷史上從未有一個社會像台灣這樣,沒有戰爭、飢荒、重大傳染病、經濟大崩盤,卻在這麼短的時間內,那麼多人不結婚、不生育。
將來每個人都是孤獨的一個人、沒有家庭,未來這些人的生老病死都要靠社會,社會的負擔因此變成沈重。
廣告
台大社會系教授林萬億指出,當年「大江大海」一代大移民,帶來150萬的單身老兵,他們老後有退輔會用國家資源照顧。
但1970年前後出生,約40歲前後的世代平均育有子女數跌破1,這群不婚、不育,創造全世界最低生育率的人,年輕時是單身貴族,自己賺、自己花,老後將會是台灣孤獨老的第一代。
人口學大老、長庚大學醫務管理系教授陳寬政推估,2050年(民國139年),台灣500萬老人中,有四分之一沒有子女,也就是將是125萬人的孤獨老大軍,「孤獨老是回不去的趨勢」。
即便有子女的人,想要「養兒防老」也是奢望。
台灣每戶家戶人數逐年減少,2007年一戶跌破3人,最新《老人狀況調查》也發現,已經接近三成獨居以及和配偶同住,而未與子女住。
1970年代出生的這個世代到2050年,若有子女通常只有一兩個子女,彼此也不太可能住在一起,所能寄望或期待子女的照顧也在萎縮,或是不存在,有子女如同「假性子女」。
陳寬政舉自己為例。
他雖有兩名子女,卻都住在美國,他獨居在學校附近,和一隻狗、一隻貓作伴。
「如果哪天昏倒在浴室,也只有狗可以汪汪兩聲而已。
」東方線上&東方快線行銷副總監李釧如形容,現在的小孩被寵在手心裡,6個大人(父母與4位祖父母)養一個小孩,但相對的,老後便是一個小孩養6個大人。
廣告
文化大學社福系助理教授陳正芬也擔心,獨生子女最可憐,會被視為有家庭支持資源,但一個子女照顧多位老人,非常吃力。
只有一個小孩的她,已經買了私人長期照護保險,就是為了「以後小孩不要照顧媽媽那麼辛苦」。
為了解30~49歲不婚、不育的中壯年對老後的想法與規劃,《康健雜誌》與EOLembrain東方快線網路合作調查1600份問卷,並分成無子女與有子女兩組對照分析。
日本「無緣社會」是台灣翻版這樣現象衝擊著日本,「無緣社會」成為日本票選的十大流行語之一,指日本獨居人口漸增,這群人沒有社緣(職場人際網絡)、地緣、血緣,人與人之間愈來愈無緣,是一個「孤伶伶」的社會。
孤伶伶的社會造成的悲劇,就是孤獨死。
NHK電視台大幅報導日本一年有3萬2千人沒人認領的孤獨死的遺體,引起社會震驚。
從數據來看,日本老人與家人同住的比例從1980年代升至四成,目前日本有16%男性、7%的女性終身未婚,以70歲男性、80多歲女性增加最多。
由於年輕世代不婚比例持續增加,以此趨勢預估,15年後,日本四成65歲以上老人將一個人終老。
「台灣只會更嚴重,」陽明大學衛生福利研究所教授、長期照護保險籌備小組總顧問李玉春說,因為台灣高齡化程度雖沒有日本高,老化速度卻是世界第一,顯示台灣因應人口老化的準備期,全球最短。
廣告
沒有子女的老後面臨照護不足、無處居住、孤立孤獨、經濟貧困等四大困境。
困境一:照護/機構、人力不足只要照護過長輩,就會了解那是多麼筋疲力竭的過程。
加上台灣目前的照護體系不良,照顧老病,是這代人共通的恐懼,無論有沒有子女。
「我每次去陪復健,回來都狂哭,」作家吳若權說。
媽媽中風後站不穩,吳若權用國中女生制服的帆布腰帶拉母親前往復健,母親的每步奮力向前,讓他心疼。
《康健》調查發現,無論有無子女,30~49歲的受訪者,都有很高的比例(75.5%無子女的人、65.5%有子女的人)在擔心老後生病時,沒有人可以照顧。
三成有子女的人甚至擔心老後,子女不想或無法奉養自己,13.1%的人更怕無自理能力時,會被子女送到安養院。
值得關注的是,《康健》與東方快線網路調查發現,無子女的人老後需要照顧時,超過四成(44.1%)會選擇住進養護機構,可見這世代近半數不排斥機構,將使機構需求大增,但這個世代也挑剔機構的服務品質。
這和台灣的現況大不相同,因為現在老人多數依賴外籍看護,萬不得已才選擇機構。
日本獨居人口遽增,由於沒有家人照顧,高達五成要依賴機構,即使只是輕度失能,都比有子女的人,提早入住機構,也造成機構床數、照護人力不足,日本「照護實態調查」指出,超過半數(50.3%)的機構抱怨人手不足。
不過,《康健》對台灣的調查也顯示,沒有子女的人接近半數(47.6%)還是期望老後能得到居家服務,希望住在自己的家裡,用自己的家具、看自己的書,去熟悉的市場買菜、去熟悉的公園運動,由居家服務員到府照顧,和歐美在地老化(aginginplace)趨勢吻合。
因此,除了長期養護機構之外,中正大學社福系副教授鄭清霞更呼籲「未來更多元、質優、量足的照護,才能照顧這群人老後」。
因為家庭照顧功能萎縮,國家介入照顧老人,是世界趨勢。
往前看,照顧這群人老後,可能是預計2014年立法、2016年開辦的長期照護保險,和健保一樣,是強制保險,透過全民每月繳保費,經評估失能了,就可以申請照護服務,日本、韓國、德國、荷蘭等都已經實施長照險。
「未來比較不擔心機構的量,」李玉春說。
因為只要有需求,業者必會投入,形成供給,長照保險更會帶動產業發展。
韓國2008年開辦長照保險以來,服務資源成長兩、三倍。
「未來只給付給評鑑合格的機構,也會帶動提升品質,」李玉春樂觀期待。
不過托老機構從來不是數量的問題,而是服務品質、價格與城鄉差距的問題。
「好的住不起,壞的不敢住,」林萬億說。
比較危險的是,照顧人力、居家與社區服務,現在就嚴重不足,未來難保「有付保費、卻得不到服務」。
以照顧服務員為例,目前受訓6萬人,卻只有2萬人投入照顧工作,現況與日本類似。
照顧工作在日本被稱為3K行業──危險、骯髒、辛苦,本就難招募。
加上案源不穩、薪資低,願意投入照顧行業的更少。
李玉春的爸爸最近因為壓迫性骨折,找居家服務員照顧,這位年資超過10年的照顧服務員,時薪10年來沒漲,都是一小時150元。
若要像現在依賴外籍看護人力來照顧老人很有風險,容易受外交因素影響。
日前菲律賓勞工部宣布暫停家庭類外勞直聘申請。
陳寬政分析,目前台灣的外籍看護依賴越南、印尼、泰國、菲律賓,但東協國家經濟成長快速,未來可能停止勞工出口,「難道要找非洲人照顧我們?」而社區與居家服務原本就不足,沒有子女的人想要在自家或社區自在老去,恐怕是個奢求。
依長照人力需求推估,2026年(民國115年)居家與社區照顧服務員推估需要4萬8千5百人,可是目前人力含兼職只培養了四分之一。
若付諸長照險,教人不放心,因為健保財務搖搖欲墜是前車之鑑,為了支撐制度的永續,「單身稅」又被提起。
鄭清霞建議,未來長照險無子女的人可考慮繳納多一點保費。
因為德國的經驗是,考量扶養子女的人「貢獻」了未來繳費的人口,而且無子女的人會有較高機率使用長照制度,所以無子女的人需多繳0.25%的費率。
不過,長照制度設計總顧問李玉春反對「單身稅」,因為社會保險不同於商業保險,不該用受益原則,「每個人已經盡自己的能力負擔了,不該再依條件再多繳保費,」否則依此邏輯,身心殘障人口不就得繳更多更多保費了嗎?她質問。
困境二:居住 /單身老人租屋不易,養老院又住不起以往老人的房屋自有率高達87%,老後多半會有自己的房子,居住不成議題,但沒有子女的世代卻是嚴重議題。
由於房價節節高昇,單身人口一個人的薪水很難買得起房子。
就像仲介業者的廣告所言,「月薪五萬要買房子,除非中樂透」。
住商不動產企劃研究室統計,台北市平均購屋年齡已經老到39.3歲。
單身、45歲在電視台擔任編譯的徐啟芳,至今還沒買房,未來也不打算買,「現在買,不就要背房貸到六、七十歲?」他說。
但,現在沒有房子,老了就算手頭有存款,可能也租不到房子。
崔媽媽基金會統計,九成房東不願意租屋給單身老人。
就算不租房子,去住養老院,可能也繳不起保證金。
以潤福養生村為例,入住保證金每人至少500萬元。
崔媽媽基金會執行長呂秉怡認為,未來應該要有更多元的居住模式,「因為家變了,居住的模式也要因此改變」。
也是沒有子女的他樂觀地想,因為少子化,許多學校空間將淪為蚊子館,未來可釋出供老人居住,「或許以後我們都住在學校。
」《康健》的調查也呼應居住多元化趨勢。
沒有子女的女性老後約四分之一(24.8%)想去住老人住宅,也有25.5%想和朋友住或住附近。
愈來愈多無子女的中年女子互相在說,老了以後大家應像電視劇「黃金女郎」一樣,住在一起。
已經有人付諸行動。
台灣工業銀行常務董事駱怡君自認並非單身,因為她已與一群志同道合的好友,在桃園山上建造了佔地3甲的「祕密花園」,目前她雖尚未退休,但只要有空就上山靜坐、種菜。
若擔心獨居不安全或寂寞,老人住宅也是選擇。
公辦民營、位於市中心的朱崙老人公寓,生活機能方便,打破養老要在空氣好、山明水秀的迷思。
這個公寓有4層樓,光線明亮、花木扶梳,樓下便是超市,每個人住在套房,共享餐廳、客廳、洗衣間,很像大學時代和同學共租的公寓。
「每個來住老人公寓的長輩要捨棄原本熟悉的家,都有一段心路歷程,」朱崙老人公寓社工組長簡美婷說。
73歲的關阿姨安排失能的老公入住養護機構後,就選擇朱崙老人公寓。
為了找到棲身之所,千尋百覓「從木柵找到白沙灣,」選上這裡因為生活機能佳、交通便利,她趴趴走做志工、運動,捨棄「出個門都要搭計程車」的老人住宅。
日本已經出現多元的居住模式,沒有血緣、地緣的人,共組「鄰居以上、家人未滿」的生活。
東京「茂盛森林集合住宅」裡,大學生、單身、有小孩的小家庭、老人住在同一層樓,共享餐廳、廚房、客廳、浴室等公共空間。
小孩可以臨時托給老人家照顧,年輕人也可以適時照顧年邁的老人。
不僅節省住宿費,也減少獨居的孤獨感。
《康健》曾經赴日報導過的「朋友村」,也是老人公寓的成功案例。
朋友村位於知名溫泉區伊豆,是日本女性主義者駒澤喜美創立,只給女人住,圓弧造型的建築物也由女建築師設計,每人有獨立單人房,共用餐廳、交誼廳、湯屋。
反觀台灣,原本政府規劃只租不賣的「社會住宅」構想是可實現的出路。
但新任內政部長李鴻源的新施政打亂,因為他打算回歸市場。
林萬億批評,「回歸市場就是不會租給單身老人。
」另外,前衛生署長楊志良提出的「以房養老」,也是照護無子女老後的可行方案,因為無子女的人不需要將房子留給下一代,若房子抵押給政府,便可按月領生活費,活多久領多久,而且還可以繼續住在自己家裡,不過前提是,自己要先擁有房子。
困境三:孤立 /宅男宅女變成宅公宅婆沒有子嗣的監察院長王建煊和一群朋友吃飯,飯後要幫一位沒有子女的朋友拍照,沒想到這位朋友厲聲拒絕:「不要拍!以後我死了,照片還不是被亂丟。
」老,常常就是被人遺忘,被世界遺忘。
一個人坐在門口看門前車水馬龍,或悶在家裡看電視,讓電視機陪伴,是目前台灣隨處可見的孤寂畫面。
「人類其實是易碎品,」日本社會學者、《一個人老後》作者上野千鶴子說。
《康健》調查發現,沒有子女的人接近六成(58.5%)認為,萬一老後生病時,沒有以及不知道會不會有人可以幫忙依靠。
而且若有人可以照顧依靠,六成的人認為是同代的兄弟姊妹,殊不知兄弟姊妹在人生路途上需要照顧自己家庭,而且那時兄弟姊妹也已老去,沒想到老人照顧老人的脆弱。
為老後仍擁有人際關係網絡,需要年輕時就經營,但三、四十歲的人缺乏時間、精力經營情感。
《康健》調查發現,三成沒有子女的人認為多和親友聯絡是為老後做準備的方式之一,但實際上超過半數的人,常聯絡親戚不到3人、68.2%聯絡的朋友不到5名,「現在工時這麼長,誰有足夠的時間去和親友往來?」陳寬政直指。
林萬億建議,沒有子女的人要多社會參與,先付出關懷別人,而「不要期待別人來看我」,教會、廟會、志工都是好方法。
不要年輕時是宅男、宅女,老了就變成宅公、宅婆。
社會孤立的另一個層面是,緊急事件無人支援。
去年年底,中部某醫學中心面對車禍送醫的病人,因為一時找不到家屬簽署手術同意書,不進一步治療,導致病患死亡。
但醫療法其實明確規定,若情況緊急,不需家屬簽署手術同意書,得先進行手術。
《康健》調查發現,74.7%沒有子女的人擔心若發生緊急意外,沒有人可以趕到幫助他;也有超過半數的人(56.3%)擔心沒有人可以幫他簽手術同意書。
弔詭的是,他們自己卻有82.5%可能不會幫疏於聯絡的親戚簽手術同意書。
「不信任讓人更孤立,」林萬億感嘆。
林萬億建議「透過制度讓人信任」,允許社福或非營利組織(NGO)如教會,來執行緊急事件,不要只訴諸情感或責任。
監察院長王建煊賣掉房子成立和他同命、沒有子女的「無子西瓜基金會」,打算協助成員與金融機構簽訂信託契約,由基金會擔任監察人,監察安養機構是否提供妥善照顧。
他也希望,未來無子西瓜基金會當沒有子女的人的「好兒子、好女兒」,生病時代表你簽手術同意書,離世時辦理安葬事宜。
過節,則是另一個沒有子女的人要度過的難關。
「每逢佳節倍思親,他們卻沒有親可以思,」林萬億形容,別人都在和家人團圓,街上一片冷清,只有自己孤孤單單。
不過也有人創造屬於自己的過年。
年輕時一起瘋跨年,年紀大了就可以相約過年,李釧如說。
《一個人的老後》作者上野千鶴子每年新年和其他四位單身男女友人,共享蕎麥麵和香檳,由四人共組「新年家庭」,互道新年快樂。
困境四:經濟/單身貴族最後貧困相依很多人以為,單身或不生小孩的人,少了小孩的養育費、教育費,經濟一定比較寬裕,隨心所欲,一生都是單身貴族。
事實並不然。
日本的統計顯示,中年以前單身的人平均年收入比已婚人口高,但男性到了60歲,女性更提早10年,50歲之後突然反轉,收入減少,高齡的單身世代的貧困率超過五成。
深究貧困的原因,單身人口中,工作不穩定、收入較低以及無業的人較多,而生病成為失業的主因。
《康健》調查發現,沒有子女的人嚴重低估老後所需的生活費以及照護費用。
有子女的人,反而比較有風險意識,因為養育小孩一路上都實際感受到經濟負擔,既存攢著孩子的教育費,也記掛著該保多少保險以防萬一,對經濟的估算反而比較實際。
沒有子女的人雖不排斥住機構,但心裡期待的卻是高品質的機構,「太不了解市場行情了,」陳正芬大聲嚷嚷。
以台北市的護理之家為例,至少4萬元起跳,還不包括尿布等耗材與個人生活費,但《康健》調查卻有72.3%無子女的人以為住進護理之家等長期照護機構,每個月只需要準備3萬以下的生活費,甚至還有3.8%的人以為可在5千元以下。
對晚年日常開銷的評估,也異常天真。
44.4%沒有子女的人認為老後的生活費不到一萬元就可應付。
事實上,公辦民營的朱崙老人公寓8坪大小的單人房每個月索價1萬8千元,餐費4千元另計,若擔心一個人住不安全,租個保全系統一個月也是一萬多。
雖然錢乃身外之物,但還是愈早規劃愈好。
「很多台灣人都快到退休的64歲才在規劃退休,」林萬億慨嘆。
單身的徐啟芳幼時眼見母親照護長輩,年長又經歷父親過世,全家熬過照護辛苦,對老後危機意識比一般單身族高,他早早買下年金險,就算有時覺得手頭緊,每個月「咬著牙也要存」。
過度天真,準備不足運動量少、蔬果攝取不足造成健康差,親友疏於聯絡造成人際網絡小,沒有理財規劃,都會讓沒有子女的老後淒涼。
「很多人會說我現在很忙,沒空規劃老後,但再忙下去只會走向人生的墳墓,」林萬億發出警告。
雖然接近六成沒有子女的人(59.4%)認為,為了老後都有在維持身體健康,但超過四成的人(43.6%)其實一週內沒有運動,只有41.3%的人吃足每日五蔬果。
「我常忘記自己已經老了」,45歲的徐啟芳說,單身的人很容易因為自己和友人大多也是單身,沒有經過結婚、育兒等不同的生命階段,每天嘻嘻哈哈從沒覺得老之將至。
但去年接連小病來襲,幾乎每個月都因為不同的疾病跑醫院,他醒悟「身體會提醒你老了」。
77歲沒有子女的許阿姨忠告後輩,「顧好自己,不要跌倒、不要生病」。
歸納受訪者的結論指出,單身、不生子女的人就算認為行樂需及時,也不該放任老景淒涼。
要安定、安心、安全的老後,全靠年輕時確實規劃。
你沒有權利迷糊,因為你只有你自己,無論是居住、照護、金錢、人際關係,都再實際不過。
有子女的人也要準備,因為只要活得夠久,最後終究也是一個人,現在也該開始行動,和沒有子女的人一樣,規劃有尊嚴的老年。
調查方法說明:•資料蒐集:2012年3月•有效樣本:1,600份•研究對象:30~49歲民眾•抽樣方式:分層抽樣法,並依據台灣地區人口年齡、居住地區比例配額抽樣•訪問方式:網路調查•抽樣誤差:95%信賴水準下,誤差±2.5%東方線上&東方快線:由趨勢專家詹宏志擔任董事長,擁有完整研究資源與消費者行為調查平台,東方線上E-ICP消費者資料庫與EOLembrain東方快線網路調查,專注於消費者行為、生活型態/風格,與兩岸消費市場研究。
看更多
文章關鍵字
人力
制度
子女
幸福
楊志良
無緣社會
老人
陳寬政
您正在閱讀《康健雜誌》162期
【閱讀全文】每天保養1分鐘,視力、腦力一起變年輕
【閱讀全文】人口少難下廚?三招教你聰明健康煮
【閱讀全文】麵包師傅沒告訴你的全麥祕密
更多本期內容
分享
收藏
訂閱
重點分享
加入康健Line好友
看下一篇文章
小心!那些你所不知道造成血糖不穩的元兇
熱門文章
1.
鐵質含量是蔬菜之冠 紫蘇強化免疫力
4.
奇亞籽、亞麻籽…為什麼你該多吃?種籽類食物4個好處
2.
4種人容易因秋燥傷肺 這種水果養肺效果佳
5.
新冠確診症狀和感冒、流感的差別秒懂!2關鍵分辨確診
3.
母親是最難扮演的角色 賈靜雯往日子裡掘取意義
6.
口角炎補充維生素好更快?看懂口角炎原因、症狀、治療
推薦文章
活動看板
推薦閱讀
抗老
照光就能解決白髮?快試試這1招,不用染髮劑也能健康解決白髮!
最新專題
一生必修!個人化精準營養學 吃對了,身體最知道
照顧讓位給專業 陪伴,才是新孝道
2022《康健》健康城市大調查 你的城市能放心安老嗎?
吃對營養 打擊日常小病痛
【曾寶儀的人生藏寶圖】Podcast
最佳免疫力平衡術 打造不生病體質
;
延伸文章資訊
- 1單身的人老了怎麼辦? - 人人焦點
老年人也是一樣,可以玩手機,刷抖音。而且一個人生活更自由,想旅遊旅遊,想出去玩出去玩。感覺到孤單寂寞就找些事情做,旅遊,運動, ...
- 2老了怎麼辦?讓老人享受吧! - 學習電子報
一個人的老後 幾個老友約了要碰面;忙得不想參加的我本來說了個「不」,但想到人生過了一天少一天,老朋友能見就要多見。還是把時間空了出來。我們的聚會,三分之二的 ...
- 3年輕樂當單身貴族,老了之後一個人該怎麼過?她:不論有沒有 ...
許多獨居一人最怕眼下活得自由自在、快樂無比,但老後一個人且變得孱弱,尤其孤獨死報導充斥,更讓人心驚膽戰。孤獨死本身沒什麼好怕,不論已婚未婚, ...
- 4老了怎麼辦? 讓老人享受吧! ~葉金川~ 為什麼有這樣的想法
一個人的老後幾個老友約了要碰面;忙得不想參加的我本來說了個「不」,但想到人生 ... 第三是老本,既然養兒已無法養老,為人父母的也只能自立自強了,老本一定要保得 ...
- 5沒有子女的老後- 康健雜誌
一個人獨自看病,是43歲Jennifer接下來人生將要面對的處境,因為她單身。老了以後,沒有子女或住在附近的親戚照顧她,這情形在過去或許是特例,往後卻將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