基督教的傳播- 陳明文- 鮮知啟示- 台灣基督長老教會

文章推薦指數: 80 %
投票人數:10人

使徒行傳可以說是所有使徒書信的客觀歷史經驗之基礎,也是路加和保羅的主觀歷史意識之呈現。

使徒行傳的企圖心乃是說服提阿非羅大人認識基督教信仰:明白基督徒能為傳福音 ... 關於我們 認識PCT 信仰告白 重要文獻 總會機構 總會幹部 事工幹事團隊 行事曆 年度計劃 最新消息 總會消息 教界.社區消息 事工網站 青年 大專 婦女 教育 教社 傳福 更多事工網站... 資料搜尋 教會機構 傳教師 法規 資料檢索 電子報 新眼光讀經 訂報專區 相關連結 總會所屬單位 信仰生活 國內外合作單位 找教會 下載 聯絡我們   鄉土關懷 姐妹開步走 原知原味 教會人物誌 青年青不輕 鮮知啟示 信仰與生活 教會歷史       首頁 >專欄文章>鮮知啟示 點閱次數:1083字級調整:上一則|下一則基督教的傳播使徒行傳導讀四之一(1章1節~6章7節)作者/陳明文 使徒行傳可簡單區分成四個段落:1.耶路撒冷教會時期(1章1節~6章7節);2.非猶太地區之猶太人宣教時期(6章8節~12章);3.保羅向外邦人宣教時期(13章1節~21章6節);4.保羅被囚時期(21章7節~28章)。

《教會公報》將以每個月1次,共4次來帶領讀者追隨使徒的腳蹤。

了解聖經,應先了解它的客觀歷史背景,揣摩作者所希望表達的主觀歷史意識。

換句話說,就是以客觀的歷史背景來了解作者如何看當時的聖經人物之遭遇、反應和行動。

使徒行傳的作者路加約在五旬節聖靈降臨中歸信,之後全程參與眾使徒向外邦宣教的過程,陪伴在保羅身邊,直到他在羅馬遭到監禁。

使徒行傳可以說是所有使徒書信的客觀歷史經驗之基礎,也是路加和保羅的主觀歷史意識之呈現。

使徒行傳的企圖心乃是說服提阿非羅大人認識基督教信仰:明白基督徒能為傳福音而捨命的原因,及基督教的擴展是受到猶太教迫害的緣故,轉而幫助保羅在羅馬審判中得到正面的幫助。

同時說明基督教無政治企圖,只有宗教使命:使徒們以不抵抗迫害,接受猶太公會或政府之審判,刻意弱化羅馬政府擔心基督教擴展可能暗藏政治禍心的疑慮,並不斷重複解釋基督教信仰之內容,轉而強調宗教目的。

有一種假設,是當時基督徒領袖透過其政治關係或管道,試圖影響當政者採取對基督教正面的看法,給予保羅最後勝訴的判決。

提阿非羅可能只是其中之一的官員,使徒行傳也可能只是其中的一封信。

作者路加和收件人提阿非羅大人都是外邦人,因此寫作時避免使用猶太人的傳統或神學概念,研讀時應以本書的寫作目的來閱讀,獲得整體的了解。

本文為系列文章之一,將探討第一個段落,耶路撒冷教會時期。

這段時期可區分成以下階段:1.門徒接受復活的耶穌之教育(1章1節~26節);2.門徒轉變成使徒(2章1節~41節);3.建立耶路撒冷教會(2章42節~6章16節)。

◆門徒接受復活的耶穌之教育 使徒行傳第1章有3段關鍵的經文,首先,門徒與復活的耶穌相處40天(1章1~3節);其次,預言聖靈將改變門徒成為使徒(1章6~8節);第三則是使徒的條件(1章22節)。

落難的12個軟弱門徒轉變成無懼死亡的宣教使徒,有兩個重要過程,第一個重點在於耶穌使用40天,陪伴和教導他們「徹底明白和相信關於上帝國的事情」,讓他們確信耶穌果然是上帝的兒子,祂所傳揚的福音確實是上帝的旨意,因而願意完全降服,接受使命的差遣;其次,聖靈的充滿改變門徒,成為使徒,使他們具備像耶穌相同的能力,傳講上帝國的事和行神蹟 關於使徒的條件,經文已經說明得非常清楚。

這樣的條件就是保羅一直無法被耶路撒冷教會接受成為使徒的重要原因。

路加似乎有意為保羅的使徒身分平反(使徒行傳14章14節;哥林多前書9章2節),認定由耶穌直接差遣的門徒,就是使徒(使徒行傳9章3~16節)。

◆門徒轉變成使徒 猶太人有3個重要朝聖日——逾越節、五旬節和住棚節,旅居海外的虔誠猶太人通常會擇一回到耶路撒冷朝聖。

五旬節是紀念以色列人進入迦南後第一次耕作收成,獻上初熟果子為祭的日子。

耶穌升天後到五旬節約有10天。

這段時間,他的12個學生和其他門徒約120人聚集。

五旬節聖靈降臨值得注意的幾件事:1.門徒開始能以神蹟和講道傳福音:120位門徒被聖靈充滿(使徒行傳1章15節),受差遣成為傳福音的使者。

門徒用聖靈所賜的口才用各國方言,向住在耶路撒冷,或回來朝聖的海外猶太人傳福音。

2.路加稱呼他們是「虔誠的猶太人」(使徒行傳2章5節):古代猶太人從海外回來朝聖是耗時費財的活動,須具備相當財力和影響力的海外猶太政、商、社會領上流人士才負擔得起。

他們對聖靈降臨產生兩極反應(使徒行傳2章11~13節),暗示著在此刻猶太教已經分裂。

其中有一部分人加入耶路撒冷教會,在受迫害後回到海外居所,成為海外教會的先驅,甚至作為保羅海外宣教的幫手。

3.反倒是居住在耶路撒冷歸信的人,受到猶太社會、宗教和傳統的束縛,較多是中、下階級人士信主,日後反倒要仰賴海外教會的經濟供應。

4.彼得第一次講道,使門徒的人數從120人一舉超過3千人。

一個原是社會底層的漁夫,因為生命被翻轉,說服大量的海外猶太人上流領袖信主,這說明了彼得的能力是出自聖靈;聖靈透過彼得講道,為將來基督教會向外邦傳福音做足預工。

◆建立耶路撒冷教會  使徒行傳2章42~47節呈現了一個全新 形態,充滿神蹟、奇事,以及活出上帝所 喜悅、凡物共用的生活方式。

第3~5章裡,則是記錄了使徒們選擇對傳福音最有利的場所,卻是對他們生命最危險的地方,在聖殿的所羅門廊下行神蹟、傳福音。

神學家巴克萊說:「……這些地方也擠滿了人,來崇拜的,來觀光的人,顯然這整個事件可能得到最廣大的宣傳。

」彼得第一次在聖殿裡傳福音,信主的人中,男人就增加將近5千人。

兩次講道和行神蹟,信主的人數就超過8千人。

如此大量的耶路撒冷居民歸信,等於宣布猶太宗教和社會面臨解體或重整的風險,公會領袖不得不阻止使徒的宣教,甚至到不得不迫害使徒的程度。

連當時最受敬重的猶太公會領袖迦瑪列也受到動搖,他暗示猶太教被基督教取代的可能性(使徒行傳5章33~40節)。

他要求猶太公會給予基督教一個發展空間,驗證基督教是否出自上帝的旨意。

答案是絕對肯定的:「公會的人聽從了他……就把他們釋放了……他們就每日在殿裡、在家裡、不住的教訓人……神的道興旺起來……門徒數目加增的甚多……許多祭司信從了這道。

」(使徒行傳5章40~42節;6章7節)信徒人數多到必須提名7個執事,專職照管吃飯的問題。

◆結語 從主觀的歷史意識來看,路加向提阿非羅大人提出,從耶穌復活升天到司提反殉道前約僅5年的時間,基督教已經發展到足以取代猶太宗教和社會的地步。

這正說明,猶太教面對存亡之際,不得不迫害基督教,反而成為基督教向外擴展的原因。

值得今日基督徒深思的,是耶穌的12個學生的生命之轉化,如何從最卑微的地區、最低賤的背景、最不理性的心靈、最軟弱的靈魂,最後變成使徒,建立足以撼動世界的教會。

在台灣教會中有兩波宣教浪潮,第一波是19世紀下半宣教師來台宣教;另外一波是倍加運動,黃武東牧師扮演了復活耶穌帶領門徒之角色,對台灣社會做了詳盡的了解和評估,產生一致的宣教共識、計畫和材料,10年之間帶領長老教會,教會數和信徒人數都增加了一倍。

這中間,有兩個和初代教會共同的特質:1.接受宣教裝備;2.接納聖靈的工作。

一個教會若要復興、一個地區的信仰要翻轉,關鍵不在於採取哪個模式,而在一群信仰擁有可以完全被主破碎、改變和重建,謙卑接受裝備,和完全被聖靈帶領和差遣,「先求祂的國和祂的義,使祂的旨意行在地上如同行在天上」,像耶穌門徒一樣之新生命。

(作者為台北中會林口教會牧師) 文章及圖片來源:第3044期 資料提供單位:台灣教會公報社上一則|下一則   台灣基督長老教會總會 106613台北市羅斯福路三段269巷3號 電話:02-23625282 Copyright©2000- www.pct.org.twAllRightsReserved. poweredbyICPCT.台灣基督長老教會總會資訊中心建置維護



請為這篇文章評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