盆部腹膜外腫瘤的外科治療和手術入路及外科治療效果的分析

文章推薦指數: 80 %
投票人數:10人

盆部腹膜外腫瘤的手術入路

外科醫生術前往往難以決定選擇何種入路最恰當,而恰當的手術入路及體位是增加盆部腹膜外腫瘤切除率的重要手段。

根據我院的資料,單純經腹切除適用於盆部腹膜外腫瘤下極未突破盆膈達會陰或皮下,第4、5骶椎及尾骨無明確侵犯者。

腹部切口包括正中切口、旁正中切口、經腹直肌口、橫切口、斜切口、「┘」形及「┤」形等複合切口、全腹大切口等。

如腫瘤突破閉孔入大腿,應將腹部切口延伸至大腿。

單純經臀部切口適用於:

①腫瘤位於第1骶椎下緣平面以下骶前間隙,與下部骶骨及尾骨粘連緊密,上極易分離者;

②臀部有多個竇道的骶尾部畸胎瘤。

骶部切口有橫切口、縱切口、「S」形、「⊥」形、「┬」形、「倒∨」形、「┼」形、弧形切口等。

腫瘤超出上述範圍者須行腹骶聯合切除。

經臀部切口或腹骶聯合入路者,多見於生殖胚胎源性腫瘤或纖維組織腫瘤,與良、惡性程度無密切關係。

多數術前根據影像學資料即制定腹骶聯合切除計劃,少數術中臨時行聯合入路,掌握聯合入路技巧,對增加切除率,減少不必要的副損傷具有重要意義。

骶尾部入路者應注意保護皮緣血運,術後加強引流,以預防骶尾部皮膚壞死及盆底會陰感染等併發症。

盆部腹膜外腫瘤的聯合臟器切除

盆部腹膜外腫瘤應儘量做到與受累臟器的整塊切除,必要時還可切除部分盆壁肌肉、神經,甚至非承重骨骼。

如直腸壁被切除可做修補,最好行乙狀結腸暫時性造瘺。

如輸尿管被切斷,可行輸尿管膀胱吻合、輸尿管端端吻合,輸尿管內均要放內支撐管。

如膀胱分破修補,盆部腫瘤較大,分離面廣,估計盆腔神經叢毀損顯著,應行恥骨上膀胱造瘺。

如膀胱全切除,輸尿管可與乙狀結腸吻合,或經迴腸造瘺。

聯合臟器切除可提高盆部腹膜外腫瘤的切除率,值得注意的是,聯合臟器切除不僅見於高度惡性者,還見於低度惡性及良性腫瘤病例,即使良性腫瘤在盆腔內也可長得很大,累及周圍臟器,外科醫生應充分熟悉盆內解剖及聯合臟器切除技巧,當然聯合臟器切除可能增加術後併發症發生率。

坐骨神經切除可導致足下垂,但很少有完全損傷者,病人術後下肢均能扶拐行走。

如股神經完全切斷,術後股四頭肌不能收縮,病人須扶拐行走,但經1~2年的觀察,有些病人可不扶拐行走,否則可行手術將部分屈肌轉移為伸肌,可糾正不能伸膝的功能。

全盆腔臟器切除術在原發性盆部腹膜外腫瘤外科治療中的意義

全盆腔臟器切除術(TPE)技術用於治療晚期及復發對直腸癌的意義已很明確,並取得了顯著效果,但在盆部腹膜外腫瘤外科治療中的應用尚無文獻報導。

我院在20世紀90年代初有2例分別為橫紋肌肉瘤及尤文瘤,侵犯直腸陰道等盆內臟器,均未切除,僅分別行乙狀結腸造瘺及雙側髂內動脈結紮,從近年的經驗分析,應適宜行TPE。

TPE是完全切除盆部腹膜外腫瘤並改善其療效的重要方法。

TPE時應注意:

①尿路及消化道的恰當轉流,採用輸尿管乙狀結腸吻合,乙狀結腸造瘺術,術後生活質量良好;

②盆腔的填塞,我院採用小腸順序置入法,未發現腸梗阻等併發症;

③會陰部切口的癒合,TPE後盆內死腔極易合併感染,影響會陰切口的癒合,我們認為充分引流盆腔極為重要。

盆部腹膜外腫瘤術中血管的處理及出血的控制

血管的恰當處理是減少出血,提高腫瘤切除率的另一重要步驟。

術中如損傷髂血管,破口小者應儘量進行修補。

髂總、髂外、甚至股動脈受浸潤無法分開者,可切除一段後行血管移植。

如髂總、髂外靜脈術前即已受侵犯而閉塞,造成單側靜脈慢性梗阻,側支循環已建立,亦可切除後不做移植。

如術前髂總靜脈尚通暢,側支循環未建立,切除後則仍須移植。

血管移植物可選自體大隱靜脈或人造血管,關鍵是要保持移植血管與機體血管口徑一致。

盆部腹膜外腫瘤多由髂內動脈供血,腫瘤較大者多有明顯增粗的供瘤血管分支,且髂內血管主幹多已受侵犯。

對髂內血管的處理方法有:

①術前血管造影,並進行髂內動脈或腫瘤滋養動脈栓塞;

②術中先分離雙側髂內動脈,用8號導尿管予以控制,如出血多,可結紮,雙側髂內動脈同時結紮亦不會遺留繼發損害。

髂內靜脈亦可結紮,但應注意兩點:

①宜在腫瘤分離最困難處完成後進行,以免結紮後遠側血管壓力高而加重分離時出血;

②髂內靜脈不宜與同側髂外靜脈同時結紮,以免造成下肢回流障礙,因髂外靜脈結紮或堵塞後下肢回流主要通過交通支流向髂內靜脈。

我們認為有效的止血措施還有:

①如骶前出血,可採取電凝、氬氣止血,縫扎、圖釘釘入骶骨,或助手以手指伸入直腸向後壓迫,採取手套置入注水壓迫骶前等方法;

②如腫瘤分離過程中出血不止,暴露困難,可分割切除腫瘤,在暴露良好的情況下止血更容易;

③整個腫瘤的游離原則是由易處向難處進行,以減少出血,增加腫瘤切除率;

④腫瘤切除後如盆腔創面廣泛滲血,可行宮紗壓迫止血,待術後3~5d,病人一般情況好,凝血功能正常,再拔除宮紗。

盆部腹膜外腫瘤多次手術完成切除及腫瘤多次復發的切除

根據我院分次手術完成腫瘤切除的經驗,認為該法適用於術中出血較多,病人情況不允許繼續手術者,或腫瘤引起的腸梗阻等併發症須與腫瘤分次處理者。

盆部腹膜外腫瘤術中有殘留腫瘤者復發率較高,惡性者易於殘留,而良性組亦有腫瘤殘留者,術中腫瘤殘留的原因大致有:

①許多情況下為保存受累盆腔臟器易導致腫瘤殘留;

②盆腔內巨大腫瘤術中暴露困難,無法分離腫瘤與盆壁的間隙,腫瘤極易破潰,或者人為分割切除,包膜內切除等都可導致腫瘤殘留;

③一些軟組織肉瘤雖然包膜完整,但實際上並無真性包膜,腫瘤常沿筋膜或纖維間隱性蔓延較遠距離,所以瘤旁看似正常組織的分離面亦可有腫瘤殘留。

腫瘤殘留是原發性盆部腹膜外腫瘤復發率較高的主要原因。

我院對術中殘留腫瘤採取了如下措施:

①在殘留腫瘤部位行術中放療,劑量25Gy,多採用150px限光筒隔開腸管;

②在殘留病灶上標銀夾,引導進行術後放療;

③近年我院還在殘留病灶上置入125I放射粒子,利用其近距離放射效應進行放療。

置入化療藥物緩釋膠囊是否有效尚待觀察。

對盆部腹膜外腫瘤術後復發病例應力爭再手術切除,復發病例腫瘤完全切除率並不低於首次手術病例。

雖然對高度惡性者復發病例手術再完全切除率並不高,而且反覆復發可能伴隨良性惡變或惡性程度的升高,但復發腫瘤的再手術切除對延長病人生存期具有重要意義。

外科治療效果

盆部腹膜外腫瘤根治性全切除率78.6%,復發腫瘤全切除率78%。

手術出血50~15 000 ml,平均2 384.5 ml,輸血0~9 000 ml,平均1 897.3 ml。

手術時間1~13 h,平均4.89 h。

術後出現併發症率7%,包括下肢深靜脈血栓形成、腸梗阻、術後出血、骶尾骨皮膚缺血性壞死、盆腔及肛旁膿腫等。

盆腹膜外腫瘤術後復發率23.8%,其中高度惡性者的復發率50%。

從隨訪資料看,如能手術治療,盆部腹膜外腫瘤總的預後較好,雖然手術時間長,術中失血及輸血量均比常規腹盆部手術大,但手術後併發症發生率並不高,且無圍手術期死亡,應積極開展。


請為這篇文章評分?


相關文章 

垂體瘤術後復發了該怎麼辦?

垂體瘤是顱內常見腫瘤,占比約8%-15%。隨著微創理念的普及,約96%的垂體腺瘤可經鼻蝶入路手術切除。但該部位解剖位置深,且毗鄰重要血管、顱神經以及重要腦功能區,全切腫瘤難度大,遠期有約10%-...

精索靜脈曲張的腹腔鏡手術及要點(第八章)

本微信號作為公益傳播載體,每日一文《2016中國男科疾病診療指南》(第一輯),旨在為男性提供有價值的健康科普知識,以及為廣大臨床醫生提供決策依據和診療建議,更多精彩內容,期待您的關注和分享!本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