商丘市健康管理學會首席醫學顧問鄭大一附院骨科主任劉屹林名醫談

文章推薦指數: 80 %
投票人數:10人

名醫介紹

劉屹林,主任醫師,骨科學博士,在國內率先開展顱頸交界區畸形的研究與治療、經胸骨上段手術、顯微鏡輔助下治療頸椎病和骨科微創手術,療效顯著。

主治:上頸椎疾患,頸椎病,頸和腰椎間盤突出症,頸椎、胸椎、腰椎管狹窄症,腰椎滑脫症,頑固性頸肩腰腿痛,脊柱側彎、脊柱畸形及腫瘤等。

多次出訪美國、德國、瑞士等國家進行學術交流。

承擔5451出國項目在美國研修1年。

發表SCI文章6篇,核心期刊文章20餘篇。

發明專利2項。

科研課題4項。

今天邀請到商丘市健康管理學會骨科專業首席醫學顧問,鄭州大學第一附屬醫院骨科主任劉屹林,給我們談一談「如何正確認識頸椎病」

什麼是頸椎病

頸椎病是一種常見的中老年疾病,但隨著社會壓力增大,頸椎病也在逐步年輕化。

隨著年齡的增長和不正確的生活習慣,頸椎間盤發生退行性變,影響頸椎的穩定性,頸椎長期勞損、骨質增生,或椎間盤脫出、韌帶增厚,致使頸椎脊髓、神經根或椎動脈受壓,出現一系列功能障礙的臨床綜合症。

臨床上,頸椎病並不是老年人的「專屬」,青年工作者甚至是學生都有出現頸椎病的例子。

病因

頸椎位於頭部、胸部與上肢之間、又是脊柱椎骨中體積最小,但靈活性最大、活動頻率最高、負重較大的節段,由於承受各種負荷、勞損,甚至外傷,所以極易發生退變。

長時間頸部處於一個姿勢、伏案工作、操作電腦、低頭看手機、高枕等易造成頸部肌肉勞損、頸椎退變。

患有頸椎疾病的病人最初的表現常常是頸肩部疼痛和手部麻木,有的表現為頭暈,甚至走路不穩。

日常生活中出現頸部後方疼痛的症狀,則應警惕頸椎病的發生,是機體對疾病的預警信號,它想告訴你的其實是該讓你的頸椎休息休息了。

當只是存在頸肩部不適的時候 ,大多都是勞損導致的肌筋膜炎,若不在早期加以控制,會形成慢性疼痛,容易反覆發作,留下「病根」。

頸椎病分型

1.神經根型頸椎病

此型發病率最高,主要病變為:椎間孔變窄致頸脊神經受壓,多見於4~7頸椎。

高發年齡段:30~50歲。

主要症狀:早期症狀為頸痛和頸部發僵;上肢放射性疼痛或麻木,此疼痛和麻木沿著受壓神經根的走向和支配區放射,有時症狀的出現與緩解和患者頸部的位置和姿勢有明顯關係;患側上肢感覺沉重、握力減退,有時出現持物墜落。

2.脊髓型頸椎病

此型最危險,主要病變為:頸椎病變導致脊髓受壓、炎症、水腫等。

高發年齡段:40~60歲。

主要症狀:下肢麻木、沉重,行走困難,雙腳有踩棉感;上肢麻木、疼痛,雙手無力、不靈活,寫字、系扣、持筷等精細動作難以完成,持物易落;軀幹部出現感覺異常,患者常感覺在胸部、腹部、或雙下肢有如皮帶樣的捆綁感。

3.椎動脈型頸椎病

主要病變為:由於骨刺、血管變異或病變導致供血不足。

高發年齡段:30~40歲。

主要症狀:發作性眩暈,復視伴有眼震;有時伴隨噁心、嘔吐、耳鳴或聽力下降,這些症狀與頸部位置改變有關;下肢突然無力猝倒,但是意識清醒,多在頭頸處於某一位置時發生;偶有肢體麻木、感覺異常。

4.交感神經型頸椎病

主要病變為:各種頸部病變激惹了神經根、關節囊或項韌帶上的交感神經末梢。

高發年齡段:30~45歲。

主要症狀:頭暈、頭痛、睡眠差、記憶力減退、注意力不易集中;眼脹、視物不清;耳鳴、耳堵、聽力下降;鼻塞、「過敏性鼻炎」,咽部異物感、口乾、聲帶疲勞等;噁心甚至嘔吐、腹脹、腹瀉、消化不良、噯氣等;心悸、胸悶、心率變化、心律失常、血壓變化等;面部或某一肢體多汗、無汗、畏寒或發熱。

除以上四型外,臨床上常見以上四型不同症狀同時發生,我們稱之為混合型。

目前,神經根型頸椎病和脊髓型頸椎病臨床表現比較典型,因此診斷和治療爭議較少,而椎動脈型頸椎病和交感性頸椎病的臨床表現與神經內科疾病、耳鼻喉科疾病等較為相似,診斷和治療方面尚存在較多爭議。

頸椎病的預防

1.改變生活習慣,避免長時間伏案工作,避免頸椎長時間維持在一個姿勢下,保持脊柱的正直。

2.加強頸肩部肌肉力量的鍛鍊,游泳就是比較好的頸肩腰背部肌肉鍛鍊的運動方式。

平時可做頭及雙上肢的前屈、後伸及旋轉活動,既可緩解疲勞,又能鍛鍊肌肉力量,有利於維持頸椎的穩定性,保護頸椎間盤和小關節。

3.注意頸肩部的保暖,避免長時間吹空調或空調溫度過低。

4.科學合理選用枕頭,避免高枕睡眠的不良習慣,避免頭頸部長時間處於屈曲狀態。

5.坐車時不要打瞌睡,避免突然甩頭。

6.早期徹底治療頸肩部軟組織勞損,避免其發展為頸椎病。

7.樂觀的生活態度,健康的生活方式,8小時以外也讓頸椎休閒下,適當參加游泳、羽毛球等鍛鍊。

8.勞動或走路時要防止閃、挫傷。

頸椎病的治療

Ⅰ、保守治療包括以下幾種

1.藥物治療①優點:以止痛消炎為主,對頸型頸椎病的治療有一定的效果。

②缺點:毒副作用大,長期用藥對胃腸肝腎功能均有損傷。

2.物理治療①優點:推拿按摩、牽引、針灸、熏蒸等方法可以加速血液循環,緩解肌肉疲勞,肌緊張和痙攣。

②缺點:牽引不但不能促進頸椎生理曲度的恢復,相反牽引拉直了頸椎,反而弱化頸椎生理曲度,故頸椎病應慎用牽引療法。

脊髓型頸椎病一般禁止重力按摩和復位,否則極易加重症狀,甚至可導致截癱,即使早期症狀不明顯,一般也推薦手術治療。

3.頸托治療①優點:恰當的限制頸椎過度活動,控制頸椎病的發展為主。

②缺點:僅作為輔助治療手段,不能根除疾病。

Ⅱ、手術治療

如經過正規的非手術治療確實無效,且病情不斷加重,則考慮進行手術治療。

頸椎病的手術方式主要包括前路手術和後路手術治療。

後路手術主要是單開門椎管擴大成形術、後路全椎板切除術等,目的是擴大椎管,減輕脊髓壓迫,適和多節段椎間盤突出及椎管狹窄的患者。

而前路手術包括椎間盤摘除融合內固定術、人工椎間盤置換術、椎體次全切除術等,可以直接解除壓迫,同時也可植骨融合,穩定頸椎,這些手術風險性較大,需要嚴格掌握手術適應症,也需要到較好的脊柱外科手術治療。

鄭州大學第一附屬醫院骨科二病區王利民主任、劉屹林教授組已開展頸椎手術多年,對頸椎病及其相關疾病的診斷及治療經驗豐富,效果確切,且醫院各方面硬體條件均位於國內前列,如術中顯微鏡、C型臂及CT手術室、磁共振手術室等。

歡迎廣大患者前來諮詢及治療。


請為這篇文章評分?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