得了垂體瘤 神外專家告訴你手術or吃藥?

文章推薦指數: 80 %
投票人數:10人

垂體瘤是最常見的顱內腫瘤之一,發病率居第二,它是一種良性腫瘤,約占顱內腫瘤的10%。

垂體是身體里最複雜的內分泌腺,所產生的激素與身體骨骼和軟組織的生長息息相關,很大程度的影響內分泌腺的活動。

門診中,很多患者朋友在診斷得了腦垂體瘤時,都會問「垂體瘤該怎麼治療呢?」

垂體瘤主要危害在於患者多出現內分泌異常,表現出內分泌功能異常(性慾減退、泌乳、閉經、不孕不育等)及顱內占位症狀(視力、視野障礙,頭痛嘔吐,瘤卒中等)。

臨床上,垂體瘤可分為無功能型垂體腺瘤、生長激素型垂體瘤、泌乳素型垂體瘤及促腎上腺皮質激素腺瘤。

其中,泌乳素型垂體腺瘤是激素分泌型垂體腺瘤中最常見的。

絕大多數的顱內腫瘤治療都以外科手術切除為首選治療。

醫生一般會在患者明確病情後根據患者的具體情況給出相應的治療方案,垂體瘤亦是如此。

需要提醒的是,垂體瘤中的泌乳素型垂體腺瘤和生長激素性垂體瘤是可以根據病情通過藥物治療的。

泌乳素型垂體瘤是由於垂體泌乳素細胞瘤分泌過量泌乳素引起,對於這種患者的治療首選藥物,大多數患者可通過藥物治療泌乳素分泌得到控制,腫瘤體積縮小。

而生長激素型垂體瘤主要是由於生長激素過多導致患者出現肢端肥大的症狀,生長激素型垂體瘤的治療首選雖然是手術,但是對於不能耐受手術和術後復發的患者,可通過藥物達到控制病情的目的。

無論是哪種治療方式,患者一定要在出現症狀後及時去正規醫院的神經外科就診,醫生會根據患者的病情給予合適的診療方案,患者千萬不要自我診斷、自行治療。


請為這篇文章評分?


相關文章 

無功能型垂體瘤什麼時候需要手術?

垂體瘤是臨床第二常見的顱內腫瘤,對患者主要影響是影響分泌系統。但是,臨床上有的垂體瘤患者不分泌引起臨床症狀的促激素和營養激素,稱為無功能型垂體腺瘤。那麼,無功能型垂體瘤是不是需要手術呢?什麼時候...

垂體泌乳素瘤的病因 垂體泌乳素瘤能活多久

垂體瘤有很多種,垂體泌乳素瘤是最常見的垂體瘤,垂體泌乳素瘤的患者多為女性,年齡多發在20~40歲之間,女性患者的幾率會比男性多大。那麼,引起垂體泌乳素瘤的病因是什麼?下面就讓小編來詳細解答這方面...

視力突降,病根在腦子

王女士是一名雜誌編輯,平時總對著電腦做文字編輯工作。這兩年,她感覺視力下降明顯,按照近視治療,始終不見好轉。後來查了核磁共振,發現腦內長了一個垂體瘤。垂體是分泌各種內分泌激素的器官,比如負責身體...

發現泌乳素型垂體瘤該怎麼辦?

垂體瘤是一組從垂體前葉和後葉及顱咽管上皮殘餘細胞發生的腫瘤,可以分為生長激素分泌型垂體瘤、泌乳素分泌型垂體瘤、促甲狀腺激素分泌型垂體瘤等多種類型。泌乳素是由垂體前葉合成分泌的一種激素,在生理狀態...

什麼樣的垂體瘤需要手術?

垂體瘤是一組從垂體前葉和後葉及顱咽管上皮殘餘細胞發生的腫瘤,約占顱內腫瘤的 10%。垂體瘤大部分為良性腺瘤,極少數為癌。垂體瘤治療的目標是抑制腫瘤的自主激素分泌,最大程度去除腫瘤,維持正常垂體功...

一般多大的垂體瘤需要手術治療?

垂體瘤根據大小分為以下幾類:最大直徑小於1cm的叫做微腺瘤;1~3cm的叫做大腺瘤;大於3cm的叫做巨大腺瘤。而根據垂體瘤有沒有分泌激素的功能又可以分為:無功能型垂體瘤、泌乳素型垂體瘤、生長激素...

不同類型垂體瘤該怎麼治療?

垂體瘤是源於垂體前葉和後葉以及顱咽管上皮殘餘細胞的腫瘤,屬於良性腺瘤,對患者的主要危害在於腫瘤本身的占位效應和引起的內分泌功能異常。臨床上,垂體瘤可以分為泌乳素型垂體瘤、促腎上腺皮質激素腺瘤、生...